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岁月1913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苗子

冲锋枪实际分为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两种,但在中国由于翻译原因把它只译成了冲锋枪,或者按照其形状称之为“花机关枪”。

冲锋枪的出现是在欧洲大战前后,由于战壕、铁丝网战术导致的战场的僵持,各国为了以供部队在突破敌方阵地中加强火力,所以陆续研制了这种手枪和步枪之间火力比较凶猛的单兵武器冲锋枪。

早期的冲锋枪异常简陋,第一款面世的冲锋枪是由意大利枪械师列维利设计发明的维拉型,该枪为双管,使用并发射9毫米手枪弹,射速居然高达3000发/分,但因为其实在太笨重,加上后座力太大导致精度极差,并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这款冲锋枪从实际上来说是一款失败产品,直到1918年的德国人设计的mp18出现后,这才开始真正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冲锋枪 。

说起来,如果历史未改变的话,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是世界上头一支大量开始装备冲锋枪的部队。但由于一些军阀的能力限制,这种武器对其使用主要以军事主官的卫队为主,其用途也仅仅是用于防守和突围火力,这种使用方法极大限制了冲锋枪在战场上的运用,所以并未发挥太大作用。

在方子达和陈榥停下脚步,在对这些冲锋枪讨论的时候,正在拆装并作记录的年轻人并没发觉身后站着重要人物,而是聚精会神地忙碌着。

“小伙子,忙什么呢?”方子达走前几步,看着他正摆弄着拆下的击发装置,手中还夹着支铅笔,摆在面前的几张纸上记得密密麻麻全是符号。

“还能干嘛。记录数据呗。”这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文文弱弱,瞧起来似乎才20zuoyou,忙活着手里的工作头也不回地回答道。

“呵呵,你觉得这些枪怎么样?”方子达抬手阻拦了身边陈榥意图上前的步伐,对于这年轻人的态度毫不以为然,而是依旧笑问。

“实在不怎么样。”年轻人眼皮都不抬地说道。

“哦。那你说说,为什么不怎么样?这些可是西方各国的新式武器呀。”方子达扬扬眉毛,有些好奇地问。

“新式倒新式,可要说它们的作用的确不行,这种枪械从设计来看是用于增强单兵火力用的,其主要目的无非两种,一是持续火力,二是突击火力。可是你来看看,这几款。比如维拉型和法国人的这款,其持续火力的确保证了,可由于携带子弹和结构原因,它的体积和重量实在不适合单兵使用,而且精度太差射击距离又短,又不能当机枪使用,设计也太复杂,不方便保养和实际运用。这款德国人的mp18的重量上是减轻不少。但同样也有精度和设计上的问题,太复杂的设计不适合批量生产。而且在战场保养、生存上来看也不适合,要知道一旦在战争中战士手中的枪出了点问题打不响,无论你拿的武器再先进也是烧火棍,这等于在把士兵推入绝境。”

这年轻人侃侃而谈,最后又拿起了m1919式,也就是芝加哥打字机。摇头叹道:“说起来,这些枪里面也就属这款性能最好,它使用的是11.42毫米大威力手枪弹,威力大,射速均衡可适应近战。但可惜是同样也有质量大,结构复杂、后座力大和精度低的毛病。而且这款枪如果仿造起来成本太昂贵,小批量的装备还行,如果要对部队大批量换装绝对不适合我国军队。”

“那么你觉得我们国家应该适合那款?”方子达微微点头,试探着问了一句。

“不是适合那款,而是那两款合适。”不料年轻人居然这样回答,不仅是方子达觉得奇怪,就连陈榥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其实这种枪的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在设计中既要增强单兵火力的情况下又要保持持续火力就有些想当然了,就和我们中国人长说的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依我看,应该按照各国的思路制造两款类似武器,一款作为步枪的加强版,也就是把现在的自动步枪和这种枪结合起来,以供普通士兵使用。这种枪要保持原来步枪的射程、精度,同时增强它的持续火力弱点,所以它将使用步枪子弹。另外再研制一款用于纯粹在近战使用的冲锋枪,在保持高射速的情况下减少后座力,继续增强它的精度,这款将用小口径手枪子弹作为供弹。当然,这两款枪的设计还有一个共同前提,那就是设计结构必须简单,战场使用性可靠,造价也必须低廉……。”

方子达听了两眼顿时一亮,暗暗赞好,陈榥在一旁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年轻人从制服款式和年龄来看应该属于军械区的普通人员,想不到他对枪械方面居然还有这样的见解,要不是方子达今天留意到并询问了几句,陈榥差一点儿就错过一个人才。

没有再打搅这年轻人的工作,方子达和陈榥等人悄悄离去,继续往前。接着他又参观了属于军械区的其它几个部门,并在陈榥陪同下试用了几款仿造的新型手枪、步枪,随后才回了行政区。

“刚才碰上的那年轻人不错,叫什么名字?”回到办公室,方子达让杨永泰等人先去休息,他在办公室内单独和陈榥聊了几句,随后就问到前面碰上的年轻人。

在方子达参观过程中,陈榥已经找人打听了这年轻人的情况,当即回答道:“他叫徐茂才,今年19岁,他父亲是以前巩县兵工厂的老技师,因为基地建立后,还没正式投入生产的巩县兵工厂和基地合并,徐茂才一家就成了基地的技术工人。现在徐茂才主要工作是担任测绘和数据统计方面,据了解这年轻人聪明好学,很是不错。”

“巩县兵工厂,怪不得……。”方子达恍然大悟,这个巩县兵工厂说起来还是他岳父袁世凯筹建的,当年招募不了不少德国军械专家,集中了一大批国内有jingyàn的军工技师,投入巨资试图把它打造成一个北洋直接掌握下的新型军工企业。后来因为方子达接手军工,为了整合需要就把巩县兵工厂交给了陈榥来打理,后来又因为基地的计划实施,经过考虑就把巩县兵工厂所有技术人员并入了基地,同时取消了巩县兵工厂编制。

“这年轻人很有想法,乐书,你好好培养培养,说不定几年后这又是一个陈乐书。”方子达很是难得夸赞道,要知道徐茂才的想法虽然有些简单和想当然,可他的整体思路方向是正确的,按照冲锋枪、突击步枪的历史发展来看,的确入徐茂才所设想的差不多。对于这么个很好的军工苗子,方子达当然要栽培一下,同陈榥这么交代也是为了如此。

陈榥当然明白方子达的想法,对于徐茂才的表现他也十分满意,甚至在方子达之前就琢磨着有收他为徒的想法了,方子达这么交代,他就立刻下了决心,决定好好培养徐茂才,甚至将来或许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不过他们谁都没想到,徐茂才这个年轻人如果不是历史改变的话,在多年后将是亲手设计出中国经典步枪中正式步枪的主要技术人员。而如今,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许在这个时代,他的成就要比历史上更大。

休息一日,第二天方子达兴致勃勃地继续视察工作。接下来的几日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基地,对于第二代火箭炮的研制、多种用途的地雷研制、装甲车、坦克和飞机研制都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视察。虽然整个基地现在还未完全建好,许多区域投入的部分仅仅是计划中的一小半,可基地的成绩是喜人的,方子达相信用不了几年时间,这里就将成为中国军工的摇篮,从而给中国军事力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对于陈榥在陪同中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建议,方子达基本给予满足。尤其是一些重工业的缺乏导致基地许多研究无法深入进行,有些方面只能暂时建立在理论上。这些情况,在不久后的几大工业城市建立起就会得到改变,而且方子达对陈榥承诺,会尽力调些来华的德国军工专家过来工作,以取长补短,加快进度。

前前后后在基地呆了五天,方子达终于要离开了。离开之前,他站在行政楼的楼顶眺望着整个基地,看着苍茫大地心中忍不住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里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军工基地,短短一年多来日新月异,估计再过些时日就将到收获的日子,只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中国科技水平原因,内心中一直耿耿于怀的“种蘑菇”计划依旧无法施行,不过他相信不远的将来,另一个比这更重要,更机密的基地也会在这片土地上兴建起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