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366章 掺沙子

迷茫大明 第366章 掺沙子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04:36 来源:蚂蚁文学

胡万里预料到开发小琉球会引发一场开海禁海的激烈争论,却怎么也没想到这场开海禁海之争会如此猛烈,仅仅两日后,金陵报刊载的邸报上就出现了开海禁海的激烈交锋,开海派三大论点——饷足民安,官民同利,通则寇为商,禁则商为寇,而禁海派则以四大论点——祖宗之法不可乱,无补国计,通商酿祸,人口流失,来驳斥开海。

龙江驿码头,临江的一座茶楼上,胡万里看着手中的金陵报,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看这架势,这场争论怕是比他预料的更为激烈,略微想想,他便释然,前番为保张璁的首辅之位,他抛出了月港开海的建言,已经在朝廷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不了了之,一众官员看来是早就做足了功课,卯足了劲等着这场争论。

略微听了几句茶楼中众人关于开海禁海的争论,见了无新意,他又低头阅读手上的金陵报,细看双方的论点,以了解这些精英们的思想,不的不说,敢于上疏的官员,都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禁海派的几个论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祖宗之法不可乱,不仅只是单纯的抱残守缺,而是强调高皇帝朱元璋防外、防海的思想,强调严华夏之防的春秋之意。

无补国计论,则是从流出流入商品入手,大明流出的是丝棉缎布绸、瓷器、铁料等有用之物,贩回大明之物却多是宝石珊瑚、象牙犀角、胡椒苏木之类,用之不多,食之有限,贩来既多,价值必轻,商人无利。势将自息,徒有开税之名,未见开税之利。

通商酿祸论,则是开海导致内外勾结,容易招致外夷做乱,且引发逐利之风气。助长卫所兵丁逃逸之风,败坏兵制,败坏海防,加大朝廷对武器,特别是火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稳定地方。

这三点,胡万里都颇不以为然,他完全可以信口驳斥,独独人口流失论。他却是有些伤神,一旦开海,人口流失,这是在所难免的,大明如今灾荒多,土地兼并的现象也开始严重,无地的流民逐年增加,而南洋之地。却是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开海,岂有不流失人口的。

再则,东兴港一直就在大量的不间断的迁移人口,他之所以不愿意在小琉球立国,而是选择招安,为的也就是人口!这个论点抛出来。朝廷怕是会加强对人口的控制,对他来说,未必是好事!

薛良辅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胡万里续了杯茶,他才沉吟着道:“人口是赋税徭役的根本。若无妥善法子解决人口流失的问题,朝廷怕是下不了开海的决心,少爷可有法子驳斥,或是有妥善的防范之法?”

胡万里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防范之法自然有,但对咱们却是大为不利。”斯条慢理的呷了口茶,他才缓缓开口道:“人口的流动,特别是自由的流动,对朝廷而言,不是一件坏事,但这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明的地方官三年一任,谈及长远?只能是奢望!

这场争论才开始,随着金陵报的介入,这场争论可能会大为扩展,咱们不急,先观望看看。”

一听要观望,薛良辅生怕胡万里要在南京逗留,当即便试探着道:“少爷何时动身?”

“争论不关咱们的事。”胡万里轻叹了一声,道:“呆会就动身吧。”

回到东兴港,胡万里就一头扎进了火枪锻造作坊,征安南,仅靠火炮是不行的,那地方平原不多,山倒是很多,火炮笨重,不利于机动,东兴港没有弓箭手,而且弓箭在安南那个潮湿闷热的地方,威力也会大打折扣,蒙古大军征安南,之所以三征三败,不仅是因为气候不适应,弓箭威力大幅削减,也是原因之一,但火枪却可以不受影响,他必须对火枪进行改良。

随着大量的倭人锻冶工匠的到来,东兴港西头的火枪锻造作坊已是一扩再扩,如今仅是车间就有六个,工匠亦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足有五百余人,熟练的锻冶工匠也足有三百之多。

作坊后院,胡万里熟练的摆弄着一把原装的弗朗机火铳,火枪作坊总管张四器在旁轻声道:“大人,弗朗机人的铁材比咱们的好,咱们就算精工细作锻造的火枪,枪管的使用寿命都及不上弗朗机的。”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道:“漳州的铁矿是贫矿,而欧洲的铁矿是富矿,含铁量高,再一个,漳州炼铁,多用煤,这也影响铁的质量,还是用炭炼铁,质量更好,倭刀的质量之所以好,也与他们用炭炼铁有关。”

张四器没想到胡万里对铁质也如此清楚,暗忖这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微微沉吟,他才道:“少爷,咱们的铁质能否提高,否则火枪枪管的寿命太低,一旦护卫队规模扩大,就是个大问题。”

提高铁质?这可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胡万里略微顿了一下,才问道:“现在锻造的枪管能够射击多少发子弹?”

张四器张口就回道:“大人,按标准装药量,百发左右,枪管就会出现细微的裂纹,基本就废了,南京军器局锻造的枪管更不济,一般五六十发,就的报废。”

百发就报废?这消耗也太大了点,胡万里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这玩意,没钱还真是玩不起,确实得想法子将使用寿命提高,否则舰队远征,火器的补给就是大问题,想到这里,他微微皱了皱眉头,火枪是锻打的.......,似乎除了提高铁的质量,别无他法。

不过,当想到见过的火炮炮身的炮箍,他微微扬了扬眉头,道:“枪管出现细微裂纹的部位应该都是后端吧?”

“正是。”张四器点头道:“大人有办法?”

“在枪管上加箍,加两道铁箍套在上面可成?”胡万里微微笑道。

加铁箍?张四器一拍大腿,兴奋的道:“这法子怎的没想到?”意识到胡万里在跟前,他顿时有些讪讪的道:“让大人见笑了。”

“不要拘束。你们又不是护卫队的官兵,在我面前不要讲究那么多规矩。”胡万里微微摆了摆手,道:“枪管上加铁箍不麻烦吧?”

“不麻烦,烧红了套上去就行。”张四器连忙说道:“不过,要逐步尝试,才能定下来。”

微微沉吟。胡万里才道:“加套箍应该有些效果,不过,效果不会很显著,还是要从铁质上入手,在工匠中摸摸底,看看有多少熟悉炼铁的工匠,抽调起来,组建炼铁作坊。”

东兴港自己炼铁?这摊子可不小,张四器也不敢多嘴。忙不迭的道:“小的马上安排人摸底。”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这才一将手中的弗朗机火枪立在地上,道:“这弗朗机火枪也需要改进。”说着,他指着枪管,道:“你看这枪管前面虽然有准星,但尾端却没有照门,根本就不能够进行瞄准,这后面。不管是在枪管,还是在枪托上。必须加设一个照门,才能够进行瞄准,照门,知道吧?”

照门?张四器不由一愣,照门是什么玩意,他是真不懂。听的这话,他不由求助似的扫了一眼身后的众工匠。

胡万里也跟着扫了众人一眼,估摸着没人懂,便提起枪,准备简单讲解一下。再画图纸,不料一个年轻的工匠怯怯的道:“大人,这所谓的照门,是不是就是弩机上的‘望山’?也是用于瞄准的。”

望山?胡万里也没见过什么弩机,不知道望山是不是就是照门,当即便笑道:“你制造过弩机?”

那年轻工匠忙回道:“回大人,小的是火器匠,不过有好友是制做弩机的工匠,因此对弩机的构造较为熟悉。”

如今的弩机就装有照门了?胡万里略微颌首道:“好,你将弩机的望山仔细画一张图纸出来。”说着,他便指着枪托道:“还有这枪托,也的改进,图纸,我来画,这些东西不用你们操心,你们要用心的是......。”

胡万里一手拈起火绳,道:“改进火绳,这玩意太不方便了,改成火石,用火石击发。”

火石!众工匠都是一愣,火石这东西他们都太熟悉了,在没有打火机,没有火柴的年代,不论男女老少,基本都能熟练用火石引火,这是与火镰、火绒配合点火的专用工具,乃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备之物,谁都知道用火镰击打火石,就能产生火花,却是从来没人想到用火石来取代火绳来击发火药。

胡万里那是实实在在的极少用火石,见众人发愣,他不由有些担心的道:“有难度?”

张四器忙陪着笑脸道:“大人,按理说,用火石引燃火药,毫无问题,不过,这要反复尝试,小的不能确定扳机的力度能不能在火石上打出火星,而且,火石大小不一,不规则......。”

胡万里扫了众人一眼,微微笑了笑,道:“你们知不知道,用火石击发的火枪将远远超越现在这种火绳枪,能够大大的提高射击的精度和减少哑火的情形,而且,装填后可随时待命发射,而且不怕风,不用担心火绳,优点太多了,不管有多难,都要想法改进。”

“小的们遵命。”张四器忙躬身道。

“火枪可以不断进行改良。”胡万里看了众人一眼,道:“凡是能够提出合理可行,能够提高火枪射击的速度、威力等建议的,我都有赏,赏银最少二十两起底,在锻造工艺方面,有创新的,同例。”

听的这话,众工匠都是一阵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赏银,而是因为胡万里这个东兴港的大东家,朝廷二品总兵官对工匠的重视,这在大明是不可能的,但在东兴港,他们工匠不仅能够丰衣足食,而且能够挺起胸膛做人,再不会觉的工匠是贱民,处处低人一等。

待的众人谢恩之后,胡万里才随意道:“都散了,火枪锻造作坊最近会有一系列的奖励鼓励的举措。你们留心大门口的告示。”

待的众人躬身行礼告退,胡万里才看向张四器,道:“倭人工匠是什么情况?是否安心?”

“很安心,很卖力。”张四器一连用了两个很,对于倭人工匠,他确实是没什么可挑剔的。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倭人做事认真,大多都是熟练的锻造工匠,手艺不错,上手很快,他们在倭国估计日子也难过,一个个都很满足,从来没听到过抱怨。”

听的这话,胡万里微微笑了笑。道:“倭国连年混战,日子自然难过,都是些苦哈哈,将他们的管事叫过来。”

很快,一个四十多岁,体形矮小,但很精壮的工匠便被带了过来,随行的还有一个年轻人。张四器介绍道:“这是堺港的松尾志保。”

松尾志保连忙上前跪下叩首,叽里咕噜的说了一串。不听翻译,也知道是在见礼,微微沉吟,胡万里便道:“你们虽是倭人,但东兴港并不会外待你们,在作坊里做工。你们和大明的工匠同等待遇。”

待的翻译完,他才接着道:“前些年,倭寇时常骚扰大明海疆,大明百姓对倭寇并无好感,你们既然来了大明。就要入乡随俗,发式、服装、语言都要逐步改过来,尤其是语言,同在作坊做事,避免不了要打交道,要交流经验,语言不通,是一大障碍。”

待的翻译完,他便对张四器吩咐道:“学习语言,需要环境,将倭人工匠中年轻机灵的都调过来,与大明的工匠一起干活,这样,他们才能尽快的掌握汉语。”

“是,大人。”张四器忙躬身道。

“我刚才的话,你也听见了。”胡万里接着道:“不管是大明的工匠,还是倭人工匠,都要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要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记住,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倭人工匠,都是我东兴港的工匠,在作坊里宣传一下,有不听话的,踢出作坊。”

听他语气严重,张四器忙躬身,肃然道:“是,小的遵命。”

听的翻译,松尾志保忙连连叩首。

挥手着松尾志保退下后,胡万里正准备去各个车间工坊转一圈,唐金宝却陪着李健找了进来,敬礼之后,李健便朗声道:“禀少爷,驻小琉球参将、游击、都司等一众武将前来东兴港赴任。”

嘉靖给他弄了一大票军官来?胡万里微微一愣,才道:“副总兵是谁?”

“回少爷,没有副总兵。”李健忙回道。

没有副总兵?胡万里略一沉吟,便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属下不清楚。”李健忙道:“他们一共六艘大福船,数百人是有的。”

数百人?掺沙子也用不着如此明显!护卫队多少人?胡万里手一摆,道:“不准他们进东兴港,传令,着他们前往万里港驻扎,顺带将他们的情况都摸清楚。”

“是,属下遵命。”李健忙敬礼道。

胡万里也没心思在火枪作坊转悠,出了作坊,骑马赶回了东春园,到的门口,就见薛良辅快步迎了上来,甩蹬下马,他也不客气,直接就问道:“佐卿都听说了?”

“是,少爷。”薛良辅苦笑了下,才道:“朝廷不可能是想通过这法子来接管护卫队,应该是以此为借口,堂而皇之的刺探东兴港的情况。”

“我已下令,不准他们进港,让他们在万里港驻扎。”胡万里边走边说道:“佐卿先去书房,我洗漱下就来。”说着大步流星的进了园子。

略微洗了把脸,胡万里才赶到书房,落座后便道:“佐卿觉的奇怪不?居然没有派副总兵来。”

“少爷。”薛良辅微微欠身道:“总兵、副总兵一职,均须有公、侯、伯、都督爵衔者充任,少爷虽是总兵,却无爵位,是以,朝廷才不添置小琉球副总兵。”

还有这一说?胡万里还真是不知道朝廷还有这等规矩,难怪嘉靖要以侯爵来激赏他去征安南,稍一沉吟,他才道:“如此说来,皇上给我一个总兵的头衔,就是为了要东兴港去征安南?”

薛良辅微微笑道:“这是破格超迁,也有笼络少爷的意思。”他一直为幕宾,对文官系统、地方系统知之甚详,但对大明武官的两套系统就有些含糊,对与五府及都司卫所有关的武职官系统,他倒是清楚,但对营伍及守城系统,他就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了。

胡万里则比他更不如,对大明武官的两套系统他基本是混为一谈的,卫所制他清楚,营伍制,他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大明文贵武贱,他进士出身,从来就没想过会被改成武官,以前自然也不会关心什么营伍制,在沿海地方为官,了解卫所制就已经足够了,看了薛良辅一眼,他才道:“这批送上门来的武官,该如何安置?让他们驻扎万里港也不妥,万里港是商港。”(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