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355章 立足于打

迷茫大明 第355章 立足于打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04:36 来源:蚂蚁文学

听到这里,赵明灿不由大为振奋,这个胡万里绝对是大有问题!

瞥了他一眼,孙良才接着说道:“再有,胡万里封印挂冠之后,行迹隐秘,极少公开露面,东兴港攻占满刺加、月港演习以及如今风传的东兴港远赴倭国,但凡东兴港有重大举动之时,胡万里都不在南京,也不曾公开露面。

还有一点,月港子弟招供说,东兴港贼首是一个书生,三方结合起来看,胡万里是东兴港贼首的可能很大!”

赞同的点了点头,赵明灿才沉声道:“牟功兄抽丝剥茧,剖析的极为有理,不过,这胡万里虽然不是官身,但圣眷仍在,慈善会的快速扩张,以及三山门聚宝门外的慈善赈济工程都是朝野关注之重点,而且慈善会还涉及到钱法革新的云铜开采、兑换旧钱等一系列事情,在皇上眼里,胡万里并不亚于朝廷重臣,就算是锦衣卫,轻易也不敢乱来。

牟功兄所言,都只是猜测,并无实据,风闻奏事,那是都察院的事,锦衣卫手头没真凭实据,禀报上去,怕是。”

说到这里,他已是明白过来,孙良连夜召他前来,就是为了证据!以胡万里的身份,南京城出了这等谣传,必然是朝野瞩目,不仅是科道言官要上奏,朝廷也会马上着锦衣卫彻查,与其费力不讨好的去追查谣言的来源,反倒不如直接彻查胡万里究竟是不是东兴港贼首,一旦落实,这绝对是大功一件!

不过,以胡万里的情况,要想获取踏实的证据,比登天还难。这个消息散播开来,虽然让他们锁定了胡万里,但给锦衣卫也带来不小的麻烦,如今整个南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胡万里不可能不知道,秘密抓捕胡万里根本就没有可能。何况锦衣卫也不敢妄动胡万里,这事只能从外围入手!南京是没多少指望的,只能去月港!

见他话说了一半便打住,孙良微微笑了笑,道:“东兴港如今已然成为朝廷的心头之患,确定贼首的身份,自然是大功一件,对老七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起复机会!”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个胡万里都最值的怀疑,这事一旦禀报上去,必然要掀起轩然大波,震惊朝野,空口无凭,断然不行。非常事,得用非常手段。老七可敢再跑一趟月港?”

明知孙良这是拿他当枪使,赵明灿也无法拒绝,他如今确实需要机会,如果能够证实胡万里就是东兴港的贼首,他就不是起复,再往上升一升都没问题。当即他便起身一揖,道:“月港又不是龙潭虎穴,有何不敢,标下明日一早就动身,此番前去。定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好。”孙良正待叮嘱他几句,就听的亲卫在外禀报道:“大人,巡值千户张大人在外求见!”

这个时候求见?孙良立刻意识到有急事,当即沉声道:“让他进来。”说着伸手虚按了两下,示意赵明灿暂且坐下。

巡值千户张广角急步进来,单膝跪下道:“禀大人,门外有人前来告密,说是知道是谁散播的消息——就是有关东兴港贼首的消息。”

“你们没盘问?”孙良眉头一皱道。

“回大人,标下等盘问了。”张广角沉声道:“他说指使者姓洪,但要五千两赏银。”

姓洪?孙良不由一阵狂喜,月港内讧之前,就是谢、严、洪三家执掌!他当即便沉声道:“五千两赏银没有,二千两是有的。”说着,他便从书桌屉子里取出几张银票,道:“告诉对方,先给二千两,让他带着你们去围捕!洪家是两兄弟,一个都不能漏掉!”

“标下遵命。”张广角忙躬身应道。

孙良这才看向赵明灿,道:“老七暂不着急去月港,那个月港谢家子弟还没死吧,你去问问他,有关洪家的情况,届时指认一下洪家两兄弟,确证他们的身份。”

洪长盛做梦也没有想到,散播胡万里是东兴港贼首的消息会给自己带来无妄之灾,毫无防范的他们自然不可能逃脱锦衣卫的围捕,前后不过二个时辰,洪长福、洪长盛二兄弟以及一众洪家子弟就被抓回了南京镇抚司衙门。

洪长福、洪长盛二人这时早已清楚锦衣卫抓捕他们的原委,二人既想活命,又不愿意熬刑,也情知无法隐瞒身份,当即就痛痛快快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毫无隐瞒的交代出来。

次日一早,孙良就以五百里加急送出了审讯笔录。

京师,进入腊月,天气便寒冷异常,也不下雪,干冷干冷的,张璁在江南呆习惯了,最怕的就是京师的寒冬,冷倒也罢了,干冷,他却是有些受不住,身体的不适倒还有办法,在值房小火煨上一瓦罐水,就舒服多了,但腊月不下雪,一旦出现春旱,那就是大问题,京师的春旱甚为出名,十年倒有七八年都是春旱,这一点他自然清楚。

虽然隐隐有些担忧,不过,张璁的心情倒是不差,春旱的威胁如今还言之尚早,就算开年春旱,也不是全无益处,正好借这机会在北方各省试种玉米,玉米的产量已经得到证实,若是能够适应北方的气候,那就真是大明之福,北方各省能有一亩二三石的产量,那大明的粮食总量都有可能翻一番,真要如此,他这个首辅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大人,有宁波、杭州的急件。”一个中书抱着一叠折子进来道。

张璁搁下笔,在炭火上暖了暖手,这才接过递来的折子,翻开一看,便愣住了,日本藩王——足利义维亲自前来京师朝觐?日本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一向对大明爱理不理的日本藩王会巴巴跑来京师朝觐?

再看杭州的,却是杭州慈善会分会会长——门生魏一恭的来信。也是说的这事,宁波知府语焉不详,魏一恭却是直言不讳,说的很清楚,宁波、杭州皆有传闻,日本藩王前来京师朝觐。是因为东兴港舰队远赴日本,大打出手,强逼日本藩王进京朝觐。

看完信,张璁不由哭笑不得,东兴港这又是唱的哪一出?无端端的怎的跑去日本大打出手?逼迫日本藩王前来大明朝觐,有何目的?

微微沉吟,他才沉声道:“请李阁老、方阁老过来,另外,派人去叫礼部尚书夏言。”

这里中书才出门。一个中书匆匆赶了进来,道:“首辅大人,漳州五百里加急。”

孙光辉有消息了?张璁连忙接过信,拆开快速的看完,脸色不由一变,细细又看了一遍,他才放下信,沉声道:“还有一份资料袋呢?与信一起送来的。”

那中书一缩脖子。忙道:“小的这就去查。”原来他以为是有人夹带私货送错了地方,私自扣了下来。听的是一起的,冷汗都冒了出来,连忙回头去取。

呷了口茶,张璁又将信缓缓看了一遍,孙光辉在信中原原本本的复述了谢文昌的话,将东兴港的态度说的很清楚。不是不愿招安,而是不可能放弃火器作坊,东兴港做的就是贩卖火器的生意,有着规模很大的火器作坊,朝廷若是开战。东兴港就取消对大明各省售卖火器的限制,向各省商贾大量贩卖火器,若是和平相处,愿意赠送一百门新式大威力的机动方便的野战炮。

“来人。”张璁略一沉吟,便吩咐道:“马上派人去将吏部尚书汪鋐、兵部尚书王宪、户部尚书许赞、工部尚书聂贤都请来,叫聂贤带一个熟悉火炮铸造情况的官员来。”

李时、方献夫恰好进来,听的这话,都是微觉诧异,日本藩王前来朝觐的折子,他俩都看过,以为张璁唤他们前来是为这事,看这架势,明显不是,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事,大同被攻陷了?

见的两人进来,张璁微微点了点头,伸手一摆,道:“宗易、叔贤无须客套,坐。”俟二人见礼落座,他才接着道:“日本藩王前来朝觐的折子,二位都看过了,可知道是何原委?”说着,他便将魏一恭的信和孙光辉的信递了过去,道:“二位先看看,等几位尚书来了,再议。”

那名中书这时也一溜烟的跑进来,将装有野战炮详细资料的牛皮袋子送了进来,一时间,房间里静悄悄的,三人都各自看着资料。

临近年关,又快到封印放假的时候,各部该忙的都已经忙完,六部尚书基本都闲着等候放假过年了,听的张璁传召,几人心里都是打鼓,知道又有麻烦事了,估计还是战事,一个个不敢怠慢,都匆匆乘轿赶了过来,最郁闷的是礼部尚书夏言,他本就跟张璁合不来,不是什么面合心不合,而是公然撕破脸面那种不合,他着实不明白,就算有战事,叫他这个礼部尚书去做什么?

六部距离内阁并不远,很快,一众尚书便鱼贯而入进了内阁值房,待的众人齐齐见礼之后,张璁面无表情的道:“都座,看茶。”随后才道:“这里有几份折子、信件、资料,你们都先看看。”

看完折子,夏言才知道,叫他来是为了日本藩王前来大明朝觐的事情,这确实是他礼部的事情,他也不愿意多呆,当即便微微欠身道:“日本藩王朝觐,不知首辅大人有何吩咐?”

张璁瞥了他一眼,干巴巴的道:“这是礼部的差事,公瑾谙熟礼仪,何须本官多言。”

听的这话,夏言正待告辞,却留意到李时漫不经心的看了他一眼,他登时谨慎起来,微微一欠身,不再开口,也不离开。

一众人看了半晌,吏部尚书汪鋐才率先开口道:“东兴港的火器铸造作坊究竟有多大的规模?”

听的这话,众人都是暗自点头,这个问题是关键,不过,除了东兴港的头领,根本就没人知道东兴港的铸造作坊有多大的规模,这等若是白问。张璁瞥了他一眼,才道:“大又如何?小又如何?”

“若是规模庞大,朝廷还真就招惹不起。”汪鋐直言不讳的说道:“东兴港若是真的向各省商贾大量贩卖火器,后果不堪设想,若是虚张声势,规模不大。那么,倾举国之力也在所不惜,一定要灭了这东兴港!”

“东兴港只怕并非虚张声势。”张璁轻叹了口气,道:“孙光辉在信中说的很清楚,提出要火炮改善西北局势,不过两个月时间,对方就敢提出赠送一百门野战炮。”说着,他看向工部尚书聂贤、右侍郎徐赞,问道:“二位。这野战炮的铸造较之弗朗机炮,孰难孰易?”

“自然是野战炮难铸。”右侍郎徐赞毫不迟疑的说道:“铸造一整套野战炮,完全可以铸造三四门弗朗机炮。”

“若是东兴港有能力在二个月内铸造出一百门野战炮,他的铸造作坊会有多大?”张璁接着问道。

徐赞略微沉吟了一下,脸色才有些难看的道:“诸位大人怕是不清楚火炮的铸造难度,以两京最好的铸炮工匠水准,铸造十门这种千斤以上的火炮,最好情况的。有四门能够用,其他六门都是废品。一般工匠,仅能有二、三门可用。

二个月内,铸造一百门这种野战炮,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泥模都干不透,一般从做模到出炮。最少也要三个月时间,东兴港说交付一百门火炮,并未定下时间,不能以此来推算东兴港火炮铸造作坊的规模。”

“可以推断。”兵部尚书王宪沉声道:“如此难铸造的火炮,东兴港一送就是百门。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东兴港的火炮铸造规模之大?就以三月为期,三成出炮率计算,百门火炮,就须耗费泥模三、四百具。”

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野战炮资料,接着道:“这份野战炮资料定然是出自东兴港匠人之手,很详尽,详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诸位想过没有?”

缓缓扫了众人一眼,他才加重了语气道:“东兴港这是将野战炮的铸造法子白白的送给了咱们,东兴港难道就不怕朝廷铸造了火炮去剿灭他们?他们为什么敢这样做?这说明他们有着十足的信心,在火炮方面完全能够压制朝廷,不论是在火炮的威力,还是在火炮的铸造能力方面,他们根本没将朝廷放在眼里!”

听的这话,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半晌,工部尚书聂贤才道:“东兴港拥有如此大的火炮铸造能力?怕是未必!如此大的作坊,仅是工匠就要数百上千,大明哪里冒出如此多的铸炮工匠?东兴港本身就是贩卖火器的,这应该是储存的存货。”

这话不无道理,众人正想着别自己吓唬自己,不料方献夫却是幽幽的道:“不管东兴港火炮作坊有多大的规模,都应该倾尽全力灭了它!”

“方阁老不担心东兴港大量售卖火炮给各省?”汪鋐沉声道:“不说别的,就是这种野战炮和弗朗机炮,流入各省数百门,天下就会大乱。”

“大乱之后有大治!再说,也乱不了几年!”方献夫阴沉着脸道:“但若东兴港壮大起来,乱的就不是几年。”

“方阁老言之有理。”兵部尚书王宪颌首道:“不过,纵是倾尽沿海卫所官兵,怕是也无法全歼东兴港贼众,最多也就是摧毁东兴港的铸造作坊而已,东兴港连工匠都不会留下一个。”

户部尚书许赞是最不赞成围剿东兴港的,一直没开口,这时也忍不住道:“东兴港船队多,又熟悉海上情况,要转移工匠,不费吹灰之力,对方火炮犀利,一旦大军围剿,兴师动众、劳师糜饷且不说,必然还会付出巨大的伤亡,如此代价,就为了摧毁东兴港的火炮铸造作坊?”

看了方献夫一眼,李时才道:“在对待东兴港一事上,确实要谨慎,此番日本藩王入京朝觐,背后也是东兴港操纵,还须提防东兴港贼众与倭寇联手。”

“不错。”王宪接着道:“若是大量火炮流入民间,其他情形且不说,若是落入鞑靼人手中,也不是乱几年的事。”

张璁缓缓的扫了众人一眼,方献夫主战,汪鋐主张视情形而定,李时、王宪、许赞则是主和,嘉靖会是什么想法?有东兴港如此一个不受掌控的势力盘踞小琉球,嘉靖怕是寝食难安,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无法根除东兴港,又该如何?徐徐图之?不妥,很不妥,时间越长,东兴港的实力越强!以嘉靖的性子,绝对不会纵容!他早就表明了态度。

想到这里,他已是定下神来,扫了众人一眼,他才沉声道:“朝廷绝对不会坐视东兴港一天天壮大!必须要立足于打!东兴港为什么要送一百门火炮给朝廷?为什么要逼迫日本藩王入京朝觐?东兴港这是虚张声势!他们害怕开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