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子氏天乙 > 第三十四章 禹的复仇

子氏天乙 第三十四章 禹的复仇

作者:子氏天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舜的说法杀死鲧是殛和诛差不多,是一种自上而下铲除罪恶的行为,鲧即使治水无功,又有何罪恶可言,无非是挡了舜的路而已。

这还远远不够,忠于尧的大臣还有几个,舜接着采用各个击破,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从此,鲧、欢兜、共工、三苗,这些尧时候最有实力的大臣,都被舜处理了。舜还给这四个人起了个名字,叫四凶。

“四凶”既死,从此尧的其他重臣,也都不敢反抗舜了,尧帝大势已去,尧发现自己被骗了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舜也不能强强,只好让尧帝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自己。舜一旦翻脸,连亲爹都不认,何况岳父呢。尧帝被放逐后的下场,多年之后就死在囚禁之中。

也就是在他用君王名义处决了“四凶”之后,乘威追击,把老爹瞎老头驱离家园,充军边陲蛮荒,任他自生自灭;对弟弟姚象先生,可没有这么便宜,而是索性绑赴法场,一刀砍下了脑袋。

最后把尧帝关了起来,自己终于坐上了天子,对外则说是尧帝年老禅让帝位给了自己。

舜把姒鲧给杀了,正当舜踌躇满志,认为他的江山已固若金汤时,但是朝中没有了鲧之后,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洪水又来了,而且这一次更加严重,农田都成了一片汪洋,大人们都愁眉苦脸了,今年看来又要绝收了,孩子们却管不了那许多,谷子田中都是到膝盖深的水,里面竟然都有了许多小鱼,到处都是捉小鱼的孩子们。

于是人们几乎都变成了渔民,靠吃捉来的鱼度日。

姒鲧率领的夏部落,是当时唯一懂得水利工程的部落,而他的儿子大禹,又是跟老爹齐名的治水能手,舜除了要求大禹继承老爹未完成的治水工程之外,舜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用来治理洪水。舜只好任命大禹继续治水。

大禹自知他所处的地位,在他的部落更强大之前,不敢流露一点他的愤怒。他用低姿态来化解舜对他的猜忌,小心谨慎,戒慎恐惧。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他不敢蹈父亲的覆辙。

舜对大禹当然是不会那么放心,所以安排大费和契来辅助大禹来治水,其实主要就是为了监视大禹。但是大费的才能不仅仅在驯服野兽,治水也是很有才华的,大费也很佩服大禹的才华,所以慢慢的大费慢慢成了大禹的助手,大禹也知道鲧的死和大费没有直接关系。

大费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大费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

大禹治水的时候舜给派了一个助手契,契就是商族的祖先,契历来不喜欢这些权谋的争斗,一心只有天下的苍生,只想着把洪水早点治理好。所以最后契也成了大禹的得力助手,因为契懂得天文和农业,这一点在帮助大禹勘定九州,考察河流的流向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商族在后来的大夏才一直是方伯长,直到天乙的父王主癸的时候得罪了履癸才被取消了方伯长。

大费和契既然都不管着大禹,大禹就无时无刻不在培植着自己的力量,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大禹就这样,大禹继续纳贤礼士。

大禹所到之处,将人们从洪水的围困中解救出来,所有的人民都真心感谢大禹。那个天子舜,百姓大部分是没见过的,但是眼前的这个大禹是真是带领大家褪去了洪水,给自己带来好生活的。

大禹检讨他父亲失败的原因,决定以疏导方法为主,使水势向低洼的地方渲泄。他除了筑堤外,还同时开山,最著名的开山工程,是凿通龙门——山西省河津市跟陕西省韩城市之间的黄河峡谷,使黄河畅通。

自纪元前二二八六年,到纪元前二二七四年,共用了十三年时间,洪水才算平息。据传说,经过大禹治理的,有下列九条河流、弱水、黑水、黄河、渭水、洛水、济水、汉水、江。

仅从这九条河流的数目上,就使人大大地震惊。从黑水到长江口,航距离有五千里之遥,仅仅徒步走一趟,恐怕都需要几年时间。完全依靠烧石浇水的方法去开山凿洞,大禹如此短的十三年之内,完成这么多艰难工程。只能说大禹治水是多么的伟大,大费和契等多少才华绝世的贤人在治水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十三年之后,大禹把洪水治平,使他的声望达到高峰,而他在治水督工的掩护下,奔走全国各地,结集反抗舜的力量,也已完成。于是,舜发现对大禹已失去控制,跟他岳父尧帝当年发现对他失去控制一样。一切似乎都在重演,舜不得不把宝座转移给大禹。

大禹的杀父之仇,怎能不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时机已经来临。大禹效法舜对付尧帝的手段,把舜关了起来,流放到遥远的苍梧。舜最后就死在苍梧,并埋葬在苍梧境内的九疑山下。

如今天下大定,洪水也都治理好了,天下的人民都在大禹的统治下一片平和安定的气象。

大禹划定了九州,铸了九口大鼎,用来象征天下,如今的天下经过大禹自己用双脚走遍,更加清晰和广大了,四方部族没有不来归降大禹的。

大禹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陆既作。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伊挚讲到禹贡的时候,不禁出神的背诵了整篇禹贡,这在当初是多么伟大的功绩,自从大禹之后,天下才如此清晰的出现在中华文明中。

从此大禹就开辟了大夏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