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问镜 > 追逐 第一百三十三章 镜鉴人心 基本问题(下)

赵相山大概知道余慈的打算,可让他颇为无语的,是余慈的态度。

要说余慈不是不知道,自己这边在看着,幻荣夫人也在看着,可这个主儿却是这样惫懒——没错,就是这个形容词。

余慈难道不知道,这种态度和方式,很难让人生出信任之心吗?

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控制住信众,建立起体系……等等!

赵相山突生明悟,莫非,余慈的意思是……

他蓦地心神晃动,有了些别样的期待。

赵相山既然在余慈的心内虚空之中,又不像最初那般,紧锁心神,其思维流动,余慈也能隐约生出感应。

余慈很想告诉他——你想多了!

在有关“实验”的方面,赵相山的想法没错。

元始魔主有着稳定而坚实的基础,余慈无论如何也比不了。就是与其他神主……甚至于部分有志于神道的修士相比,他的核心要义都不怎么出挑,想要真正弄明白,只能是试验着来了。

就目前来看,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始。有了第一个魔头信众,就证明他的方式是有效的,而且,随着“信众”的增加,反复刺激、共鸣,他自然就能找到,或曰“证明”那最真@ 实也最合适的那部分。

然后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明晰并强化。

可是,余慈也不得不考虑另一件事:就算是实验得出了结果,他所擅长的、拥有的,必须立为根基的部分,他手下的信众,更确切地讲——幻荣夫人是否接受?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余慈能给什么?

从修行角度看,几乎什么都给不了。以他修行的资历和见识,幻荣夫人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能让他难看。

可从另一个角度讲,幻荣夫人肯定又是有所冀求的,只是看余慈愿不愿给而已。

这是一直困扰余慈的问题,从准备补全照神铜鉴开始,就一直在琢磨思考。

如今,余慈心神切入万魔池,看照神铜鉴前后两部分逐步相融,看血海之中魔头挣扎哀嚎,体悟其中的微妙处。可没多久,他的思维又受到那个问题的影响,发散开来。

说起来,幻荣夫人也好,血海中的亿万妖魔也罢,都应算是试验的对象。

同一类的试验和做法,血海之中,亿万魔头面目模糊,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符号而已。既然是符号,就可以算计、权衡,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所以,他如此泡制万魔池中的魔头,作为神主,让信众认同也好、敬畏也罢,威慑性的力量永远不可缺乏,如果没有,何以分辨、过滤?这样也是为了要让它们成为易于调配的资源。

这种思路非常正确,可如果用到幻荣夫人身上,就成笑话了。

幻荣夫人和一众魔头,为什么要有差别呢?

说到底,还是有得失之心,分别之心。

在真界这个范围里面,魔头和幻荣夫人的价值并不等同。

魔头亿万,死掉千个万个,也能随时补充,但他们对于当前的局势,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幻荣夫人只有一个,是余慈最重要的战力之一,也是仅有的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对她,余慈的顾忌也就多了很多。

可是从他们本身的需求来讲,一众魔头和幻荣夫人,差别真的很大吗?

似乎也未必……

赵相山“想多了”的那部分,给了余慈灵感。

余慈忽然就发现,差别是有,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明显。

尤其是将赵相山居于“中位”,使其介于亿万魔头和幻荣夫人之间,相去天壤的差距,竟然也有脉络相连。甚至可以说,在本质层面,余慈能给予他们的,他们从余慈这里谋求的,三个来回,六条线,其实有一份相当的契合感。

尝试着总结一下,或许可称之为“超拔的可能”。

挣扎在魔狱的魔头,登光路而“升天”,从痛苦到轻松,是超拔;

赵相山要摆脱外道的局限,是超拔;

幻荣这样大神通的魔主,要摆脱元始束缚,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意志,同样也是超拔。

推而广之,幽蕊想摆脱灵巫的宿命,血相老祖想摆脱死劫的威胁,虚生老道想突破生死的困锁,都是对现实的环境不满,都在求变,求上进,这就是超拔。

没错,这就是天人九法中的“超拔”。

佛祖也好,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好,都给予了生灵超拔的希望,也确确实实传下了超拔的体系。只要沿着他们的体系一路向上,就能从凡胎俗子,一路而上,突破形骸、生命、精神的极限,成就不可思议的境界。

只不过,佛祖道尊在他们的体系最后,给了“涅槃”、“合道”的选项,不敢说确证终极,但已经放开了上限,且玄德永存,或因而成就。

元始魔主由于他自身的局限,同样宏伟的体系,最终还是梦幻泡影。其族类更攀附在这上面,谋图私利,所以,他被称为“魔”,在生灵心中盘踞了亿万年,也没有超脱。

以余慈目前的境界,去考虑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的差别,想到这儿,差不多就是极限了,再往下想,也没什么必要。

苛求真实,只会离真实越来越远。

初心立意,不过如此,过多则惑。

他现在要解决的是,自己和佛祖、道尊、元始魔主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就目前来看,区别就在于,他没有那三位无上存在恢宏辽阔的“超拔体系”,短时间内,也确确实实建不起来。

可是,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独特之处就在于,在真界这个“小范围内”,他掌控了生死法则,并且多方涉猎了释、玄、魔等“超拔体系”的内容,任何一个体系中,都有他的位置。

而且,他的那几位“信众”和大批的“准信众”,都是用正常的法子,已经做不成了,想从头再来。

其实,佛祖、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罢,都有破解胎迷,转世重修的法子,真界这么重来的,也不少,可是,这总有一个机率的问题——且非常之低。

余慈却能够依靠生死法则,帮助他们将机率大大提升。

而且,因为有了心内虚空,有了一个独立法则体系的雏形,也有心象物象的转换过程,只要余慈愿意,他可以帮助任何人,洗去其在各自“超拔”体系中的烙印,或曰负债,真真正正重头再来。

是的,就是这样!

如果说,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立下了大的框架,余慈就是在这个大框架下,找到了一个相对窄小,更注重功能性的区域。

这就是余慈所能给出的,以幻荣夫人为代表的“准信众”又极为期待的东西。

站在这个层面上思考,眼界放得很开,他之前的想法又延伸开来。

亿万魔头、幻荣夫人,如果没有赵相山居中“缓冲”联系,确实是天差地别。

可在神主的位置上,这么看是不合适的。

余慈也曾偷师元始魔主,他很清楚地知道,神主的视角,很大一部分是宏观的视角。从宏观的尺度来看,幻荣夫人与魔头,真的都微不足道,真界的幻荣夫人,威能神通不可思议,可如果扩展到更广袤的宇宙中,绝不是独一无二。

但更本质的,也不在宏观微观,而在于是何等参照。

在平地看,大山巍峨,高拔万仞。

可换一个角度,平地和大山,都是土石聚合而成,又能有什么不同?

从余慈所处的环境来看,幻荣夫人的战力不可或缺,但从神主的层面看,一个连信众都不是的幻荣夫人,与血海中翻涌的魔头,又有什么差别呢。

“信”与“不信”,仅此而已。

至于道经所云“有无相生”,或言述此状。

当然,余慈本人也就在微观层面,也有我与非我的差别,妄言诸法无别、有我无我,天地不仁之类,时刻都要玩高境界,未免太可笑。

他只要注意思路的差异,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神主,两个思路可以同时存在,但绝不能混淆。

对神主而言,混淆了,就是根本的错谬,再也扳不回来。

那么,现实的矛盾就出现了。

他的矛盾之处就在于,他远远不是元始魔主那般,可以站在宏观尺度,俯瞰宇宙万物运转的大能,现实的迫切需求,使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倾向”选择。偏偏两种道路的折中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关系到他的修行前路。

那么,只能在根本道路所允许的尺度下,做一番调整。

这种时候,他应该庆幸,涉猎很多。

当思路清晰了,本质明确了,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平台,其实都没有问题。

余慈不认为他有另辟蹊径的见识和能耐,模仿就是绕不过去的必要环节。

那么,模仿谁?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元始魔主的情况,已经让人明白,闭合的体系在最后,是没有前途的,神通广大如元始魔主,也要受到冲击。所以余慈更倾向于玄门的法度,开放、松散,可以拓展,也可以接入……I129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