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问镜 > 第八十一章 九法流变 立意高下

问镜 第八十一章 九法流变 立意高下

作者:减肥专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5:42: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余慈当然没有这个问题,相反,他观睹此魔图,陡然间是福至心灵。

幻荣夫人说他只是立于真界之上,没有登临域外,照见真实,其实是不妥当的。

当年在东华虚空,面临元始魔主海量信息的灌注,余慈别无他法,只能以三方虚空为根基,解析梳理,分门别类,由此洞见元始魔主的筹谋,也跟随着体验了一回何谓“真实”,最终登入“真实之域”。

那种真实,并不比域外所见,来得逊色。

不过,元始魔主谋划的目标,离他太远了,其直指终极,已经不是余慈所能理解的范畴,余慈只能将相关一部分信息暂时封印,选择了踏踏实实,从现实的法则,一步步触见宇宙真实的路途。

可是,接触就是接触了,那份印记,深深烙在他的神魂深处,只是因为余慈心力不及,难以解读。

幻荣夫人送出的这道灵光魔图,很可能是魔门大能站在真实之域上,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又因同出一脉,其中也必然会有元始魔主的某种“意识”在。相互参照,要比余慈自己强行解读来得容易多了。

故而,他很快就有所得。

魔图所述,确实难立文字,无论怎么描述,都会有偏差,但余慈已经站在天地法则体系最高层,结合本来的认知,大体的意思还是能看明白的。

如果非要强解,可以将三类九法,以天之三法、人之三法、天人三法的顺序,由上到下,分三行三列:

动静之法、太虚之法、造化之法;

生死之法、灵昧之法、道德之法;

真幻之法、超拔之法、阴阳之法。

大概就是这样……

至此,余慈又有些疑惑了:“没有性相?”

心有所疑,便直接问了出来,幻荣夫人闻之茫然。

余慈补充道:“我知一法,实乃万物不变的真性与千变万化的名相之奥妙,真性平等,名相各异,本以为是在根本法则之中,如今竟不见么?”

话说到半截,余慈已经发现不对劲了,当他与幻荣夫人神意沟通之时,虚空便起波澜,仿佛在虚空深处,藏有震天之弓,弓满弦张,只将森锐寒意,透空而来,直接点在两人身上。

幻荣夫人呻吟一声,果然这天人九法,绝不能轻易言讲,余慈无意间一个问话,就有了“论道”的气象,若此问题不得索解,余慈和她都要受大道反噬,麻烦透顶。

也就是余慈心内虚空涵括万有,已成规模,否则身外星空,都要动荡。

饶是如此,一侧的薛平治也微生疑色,在她看来,余慈初闻罗刹鬼王的图谋,深思一番是应该的,但未免陷得太深了些。

余慈已经顾不得外界如何,他和幻荣夫人都已是骑虎难下。

现在,就看他们的境界和认识,是否能承载得住了。

幻荣夫人受问,不得不应,也是谨慎凝重,熟虑再三,方道:

“万物本源,莫不出于太虚,然后有动静之态,有造化之规。我跟随主上这段时日,也略见生死之妙,或正是动静、造化的状态、规矩丰富到了一定程度,形成某个特殊区间,万物之灵,由此而生。

“居于其中则生而灵之,逾越其限则死而昧之。而万物灵长,便如我等,无数劫来,汇聚灵光,成其法则,刻印轮回,是谓人性,善恶无端,亦可曰道德……”

余慈静静听着,思绪激荡,与幻荣夫人一般无二。

“妾身以为,万物之源出于太虚,生灵亦如是,是谓天人合一;而吾等为人,灵性一成,又自觉居于中位,故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背逆太虚源流,可谓天人相离,离合之间,冲和阴阳之法,由此成矣;

“天人各一中心,位置、立意都不相同,观察、见解万事万物,也必然会产生差异、错谬,故而真幻之法成矣;

“人人又有趋于圆满之心、改谬归正之意、超脱桎梏之愿,故超拔之法成矣;由此吾辈若能超拔法则囚笼,成就圆满,顿悟终极……”

幻荣夫顿了顿,苦笑道:“此后如何,妾身不敢言,然而天人九法,逐项流变,不拘一格,可知之矣。

“主上既曰‘平等’、‘差异’,不是自然造物,而是后天理念,不论何‘理’,非智慧生灵不可得也。既然如此,这便是属于天人之法,可与真幻法则相类。

“而其中再有移质换性之能,则可归入造化法则;

“再者,万物源起,本质如一,亦有太虚之法作用;

“故而,此乃天人九法的沟通化合之道,何必拘于一项?又例如,各‘界’创立,无不需要天人九法并用,故有‘古巫九变’之说,单独使来,焉有万物化生之能?岂可得此界无尽神通妙诣?”

至此,幻荣夫人言罢,再不吐露一字。

这一番长篇大论,看似泛泛而淡,其实已经是把她一身所学,尽都注于其间,里面就是一个字都不能虚假错谬,整个人其实是在生死线上来回摆荡,以至于一旦讲完,竟有虚脱之感。

可一旦讲完,道基内化,天人交感,远在不知多少个亿万里之外的本体,都有好处,因缺失了“无明”之位,以至于陷入停滞的修为,都有一丝长进。

福祸之道,难测于此。

余慈也是一样。

幻荣夫人知道,由于二人的特殊关系,心神互通,又进入了“论道”状态,她所言所述,其实部分包含了余慈的见解心得,等于是两人一起将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真论收获的程度,她是远远不如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概应如是。

好处确实不小,幻荣夫人都想立刻回去闭关,消化所得,但在此之前,她必须再给余慈做一个警醒:

“天人九法里面的学问,太过深邃,观其大略已经如此,若究其枝叶,不知几千几万年才能脱身,也有绝顶人物,就此糊涂掉的。故而轻论天人法度,有口无心也还罢了,一知半解,信口开河,实是取死之道,主上慎之!”

余慈闻言,没有反应,但他也没有糊涂。

相反,他正有悟于心,只是与幻荣夫人一样,需要再做整理。

性相之法则,细思来确实如幻荣所言,很有可能是各根本法则沟通化合所成。

要知那“平等珠”,其前身,不正是十法界中的“缘觉法界”么?

诸般根本法则化合,才是正理。

余慈再结合自己在天地法则体系最高层的“见识”,明白过来:

所谓“天人九法”的名目,真的只是名目而已。

可以这么说,这九个名目,只不过是根本法则在古往今来、无边无际的不可计量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九个规则。

其实就是对“真实”的某种近似解读。

每一项规则,也许都有多个“近似”,也都会与其他规则互通,生就无穷变化。

拘于一项,锢于一时,都是很容易造成误解的。

倒是在真界,由于是巫神创立,将天人九法经过了一番解析阐释,固化下来,应该比域外星空中所显示的,相对更明晰,也更僵硬。

这桩疑难,算是通达了。

他由此也明白,当年以三方虚空法则为基,分流划立的解析结构,其实还是错了。其中颇有许多重叠芜杂之处,更有许多疏漏。

还是以“天人九法”为根本,溯源分流,形成一个完整结构体系,才最理想。

此念一生,封印的海量信息,再次蠢蠢欲动,万魔池上乱起波涛,由此带动整个心内虚空,都是风雨交加,霹雳横飞。

唯有承启天百亩之地,半边云楼树枝叶伸张,温润如玉,支起一方天地,无数符纹流转其上,随着风吟道唱,将泠泠清音,洒播四方,任雨声、涛声、雷声,均不能掩盖分毫。

虽然心内虚空异象纷呈,余慈却只将心力注入到解析之中,重新铺设结构。

他只是重新扎个架子而已。

这是个大工程,还需要将之前已经归拢好的,重新再转移到新体系中,真不知还要多少年,不过在此过程,但可以顺势解封大量信息,那也就是新的力量。

刚做完这一切,薛平治的呼声入耳:“道友?”

余慈的“沉思”状态还是过了头。

他和幻荣夫人论道,虽都是心念沟通,千言万语,都在一瞬,但体会把握的时间是没法打折的,而且心内虚空的摇动,终究是泄露了一些气机。

由薛平治看来,余慈听闻罗刹鬼王的图谋,深思熟虑也就罢了,到后来甚至是神游天外,内外感通……

何至于此?

还好,这时,余慈快速脱离“沉思”状态,迎上薛平治的视线。

薛平治仔细打量他一番,问道:“道友或有所得?”

如果是之前,余慈恐怕只能转移话题。但如今,观睹魔图,又承接了幻荣夫人的经验所得,他在“天人九法”上的见识,已决不在薛平治之下,相当一部分,还要胜出,一些困惑和疑难,都不再是问题。

但与之同时,新的疑难又翻了上来。

余慈就问:“元君以为,罗刹要自你处,获得阴阳法则之秘?”

“理应如此。”

“那太玄魔母,就是动静之法。”

“太玄禁法,正是穷极万物动静之极。”

“那,叶岛主呢?”

薛平治略一迟疑,道:“剑修主修人法,兼得天人之变,却不修天法。走是‘剑心通明,遗世**’的路子,最得‘灵昧’之妙,叶岛主又旁通真幻妙诣……”

她说的这些,换一个人过来就要懵掉,余慈却是听得清楚明白,点头认可,又接续道:

“我这里是生死法则……

心内虚空中,幻荣夫人悠悠补充:“主上莫忘了还有太虚法则,此法实为宇宙本源之妙,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无不涵盖其中,正与主上自辟天地无上神通相合。”

余慈苦笑了下,学舌道:“我这里可能还略通一点儿太虚之法。如此,天人九法,已有其六。”

薛平治继续完善:“魔门多有精通超拔之法的强者;制器或炼丹宗师,往往有通于造化法则的;至于道德之法,儒门最多,但一些精于算计的策士,亦深谙此道。”

听到“算计”、“策士”这样的字眼儿,余慈自然就想到了黄泉夫人。

这其实就是说,如果罗刹鬼王想要“收集”的话,选择还是挺多的。

当然,能够站在天地法则体系顶端,掌握一处根本法则,十有**都是地仙大能,像他和薛平治,则算是比较例外的情况,后者应该是通过“两仪圈”这件法宝,才臻至这一次层次的。

还有成就剑仙之前的叶缤,或许也属于“例外”之列。

由此可见,罗刹鬼王选择的目标,也是挑着“软柿子”捏。

毕竟,任何一位地仙,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代强者,想算计他们,实在太难。

像是太玄魔母……不管那一战结果如何,罗刹鬼王付出的代价必定不小。

而且,有一点必须要明确:

“做这番‘收集’,有什么用?”

余慈目注薛平治:“罗刹鬼王已经是最最顶尖的神主,屹立此界巅峰十二劫之久,像我这样的,修行时间甚至不到她一个零头。其本身又是惊才绝艳之辈,数万年时光,天人九法之妙,难道就不能通晓掌握?”

说白了,天人九法就是一整套流转不息的、分合变化的法度规矩,更多的还是彼此作用,少有“相克”这一说。

不说别人,就说余慈自己,生死、太虚两枝,都有相当造诣,动静法则也勉强可算入门,若把魔门秘法算上,是不是超拔之法也是兼通?而且他也有信心,再给他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细细打磨,肯定是要有一番极大长进的。

另外,从他听闻的巫神传说也能看出,那位大能至少也掌握了七八种,不如此,绝不能开天辟地,化生此界。

罗刹鬼王比那位差得很远吗?

薛平治想了一想,答道:“叶岛主曾言,在她步入长生后,罗刹鬼王时常寻她推衍法门。初时往往是‘剑破万法’;而到这一劫初,罗刹鬼王便再不试验此类,换成了‘诸法试剑’……”

余慈听得奇怪:“怎么讲?”

“前者,最重一个‘破’字;后者,关键在一个‘固’字……”

这是从追求“破坏力”,向追求“防御力”转变了?

或者是说,那一位信奉的是“不破不立”,到这一劫初,已经立起了相应的“成果”?

余慈不再说话,心中却是回忆罗刹鬼王、包括大黑天佛母菩萨的种种算计。

从天裂谷到北荒、从东海到南国,当然还有北地三湖,还有血狱鬼府,似乎处处都有她们的影子,处处都有她们的算计。

就目前而言,余慈所了解的,大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片”。

可就是这些“碎片”,散落在天上地下、鬼府人间的各个角落,周覆诸界,再以根本法则为骨架,拼接起来,已是第一等的恢宏气象。

而且,仅就所见的这些,处处都是打破常规的做法,其峥嵘之意,可见端倪。

余慈长吁口气,目光指向虚空无限远处,却见繁星密密,粲然生光,恍惚中,仿佛是罗刹鬼王居于天地宇宙最高层,俯视下来。

他猛地惊醒,莫名心中怅然若失,竟是喟叹道:

“心胸格局……实不如也。”

薛平治倒是笑起来:“罗刹鬼王终究是十二劫的神主,而在成就神主之前,亦是在血狱鬼府称王称霸不知多少劫时光,道友与他相较,岂可曰心胸不如?”

你是说我心太大?

余慈也笑,并不在意,薛平治如此态度,总比沉郁悲观来得好些,也可以证明,她的情绪反应已趋向正轨。

此后,薛平治没有再说出新的信息。

想来也是,看罗刹鬼王和大黑天佛母菩萨虚虚实实的手段,就知道她们的图谋还不太能见光。如果真对其中微妙洞若观火,完全可以将之公示天下,那时候,什么雄韬伟略、计划筹谋,都要在一界强人的反噬之下,灰飞烟灭。

可到目前为止,她们都把握得很好。

就算露出来一鳞半爪……像罗刹鬼王之流,若没有些作为,还能称为神主吗?

余慈摇头,心中空空落落的感觉更明显了。

他再次遥望星海深处,忽地问起:“附近有没有星辰?不是死星那种,要大一些……”

薛平治让他跳跃的思维给弄怔了一下,这才指向远方虚空中,一颗比周围“同类”都大一圈的星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看,约有酒盅大小,光线明亮而柔和。

“此为这一片星域中,最核心的星辰,约略等于真界大日之位,但运行法理不同,道友务必要注意了。这颗星辰,在‘大日’之中,算是比较小的那种,其直径超过二十万里……”

薛平治又解释说,所谓的法理不同,是指真界大日,乃巫神在太古时代,以绝世神通,牵引先天真火,花了十劫时光,生生造出,绕界而行,规模与域外星空中的大日,差了几十上百倍,危险性也较弱。

而域外星空中这些大日星辰,威力就要可怕得多。

附近这颗还好说,有些直径动辙千万、万万的庞然大物,就是地仙大能靠得太近,说不定都要给吸进去,好好洗一遭先天火浴。

至于能不能再出来,就只有天知道了。

余慈嗯了一声,表示明白,又问:“此星距离我们有多远?”

“大约十二亿里左右,单人乘天域梭,若有足够时间和力量加速,速度较真界内可增百倍,大约要一个月的时间;若有三五人一起,可再升五倍左右,但往返的话,也要半个多月……”

薛平治信口讲解,半途猛醒:“道友准备去那里,如今怕是不好抽身吧?”

余慈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又招呼一声:“元君。”

“嗯?”

“罗刹鬼王布局深广,吾等务必戮力同心,方可与之一战。”

“正当如此。”

“碧霄清谈之后,可去莲花池那眼寒泉,我尽力为元君开解禁锢。”

薛平治眸中光芒闪亮,也不多言,只裣衽行礼致谢。

余慈伸手扶了一把:“此为盟友应有之义。”

至此,二人间盟约便是正式成立。

薛平治也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不过观余慈的打算,她还是想劝说:“再有三日,就是碧霄清谈,有关事宜,涉及多门,正需道友决断……”

“碧霄清谈上如何做,夏夫人不是智珠在握么?若需要讨论,全由元君和夏夫人商量就是。我只记得何时参加便好。”

余慈竟是要做甩手掌柜,这种“洒脱”,让薛平治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此时余慈又补充一句:“此外还有一点……先不要理会华夫人。”

“华夫人?好!”

薛平治回应得很痛快,她与华夫人联手的心思,本来就比较弱,而从昨晚上夏夫人的介绍来看,只要是洗玉盟的“外人”,就算在外权势滔天,此次也完全用不上力,正好做个撇清。

不过,她也忍不住,要再给余慈提个醒儿:

“眼下正值关键节点,虽然上清宗尚未重立,但从道友获得死星那一刻起,上清宗便等于是由虚而实,正式介入北地局势……不可轻忽啊。”

余慈再次谢过,仿佛是覆一层面具的微笑表情,让薛平治把握不准,他究竟是怎么个主意。

其实,余慈又怎能不知,自碧霄清谈起,就等于是进入北地三湖这盘棋局,棋子也好,棋手也罢,都必须要亮相。

对虚空世界的争夺,可以被人解读出无数意义。

因为,这一番争夺,有实力、有立场、有权谋,等于若是通盘战略的展现。

而任何一个宗门的举措,都要有一定的延续性,朝令夕改,只会让人觉得没定性,为人所轻,

所以,这个“通盘战略”必然是长期的、稳定的,又是合乎规则,能够编入洗玉盟“法理道义”的!

这就是在洗玉盟里厮混的门道儿。

必须承认,里面的门道、法则密织如网,勒得人喘不过气来,颇有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味道。

可现如今,当余慈再深想一层,拿它与罗刹鬼王的布局相比……

为何却像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高下之别,一至此乎?

********

连续七天大章,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