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九百一十四章 两方反应

大清巨鳄 第九百一十四章 两方反应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相较于其他各省自发形成的反回波潮,陕甘却是一片平静,早在肃州爆发回乱之后,陕甘总督福济就三令五申,着令所有府县实行戒严,地方文武在获悉肃州回乱的情况之后,谁也不敢稍有懈怠,就算不为阖城百姓考虑也该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不是,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一手软一手硬,一边极力安抚城内的阿訇和回绅,一边紧闭城门组织衙役兵丁壮勇在城内四处巡逻。

在看到各大报纸刊载的《告回民书》和朝廷的谕旨后,陕甘两省文武官员都是暗松了口气,不过,没人敢懈怠,反而是加紧了对地方阿訇和回绅的安抚和城内的巡逻,同时,也派人将报纸送往城外乡下的回绅或者是回民乡约,谁也不愿意稀里糊涂的死在天亮之前。

西安府,渭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的名声远播并不是因为这首诗,对于回民而言,渭城是也是圣地——是天方教经堂教育的发源地,是回民中国两大学派陕西学派的发源地。

明代嘉靖年间,天方教教育家胡登州集天方教寺院教育和私塾教育特点之大成创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立足于平民教育的经堂教育,并且免费招收学员,讲授阿拉伯文、波斯文和*经典,用经堂语,即古汉语、阿语、波斯语单词混合而成的独特表达形式,口译和讲解天方经典,并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考核、毕业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制度,一举奠定了天方教经堂教育的基础。

由于陕西远离政治中心,经济发达,回民数量也多,再加上经堂教育的普及,很快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天方教学子前来求学,陕西自然也就成了全国天方教的传播和培训中心,而渭城则是陕西的中心。

渭城二十六坊,一坊一座真教寺,由此一点就足见天方教在渭城的兴盛!

胡家巷真教寺,五十出头的普洱马阿訇放下手中的报纸,轻叹了一声,他是胡登州九传弟子之一,名叫马寿清,在天方教中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布陕甘以及新疆,都是各地有名的阿訇,肃州回乱,不少弟子来信,欲乘机起事。

对此,他心里一直颇为犹豫,对于一众弟子的心思,他很清楚,眼下大清正面临着推行宪政,虽说不是改朝换代,但却也是一次极为重大的变革,一旦推行立宪,皇帝就会成为傀儡,真正掌控实权的应该是内阁,或者说是元奇更为恰当。

清廷这百余年来对于回民一直是采取的高压、排斥、歧视的政策,虽然元奇的那位大掌柜提出了各族平等,信仰自由,但实际上对于回民也同样歧视排斥,陕甘大规模向新疆和安西移民,都不要回民。

地方试行宪政,成立咨议局,回民也被尽数排挤在外,别说资政院议员,就连省咨议局议员都没有一个回民,对此他心里也是极为不忿,明摆着的元奇也是说一套做一套。

而且这次元奇西北军西征,攻占马什哈德,听说不仅严重的损毁了马什哈德城,而且天方教信徒也是伤亡惨重,这都足以说明元奇对于天方教的态度。

肃州突然爆发回乱,一众弟子都觉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欲乘着陕甘兵力空虚,元奇大军西征未返,以及冬季气候恶劣的机会起事发难,扩大影响,争取回民正当的权益,对此,他是赞同的。

不过,他担心的是事态一旦扩大,将会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毕竟这些年来回汉之间积累了太多的矛盾,一旦爆发出来,怕是谁也无法掌控,而更令他担心的是元奇的态度,元奇对待外族的心狠手辣他可是有所耳闻,真要将事情闹大,陕甘的回民有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

见他沉吟不语,弟子王嘉鹏轻声道:“易知足只是发表《告回民书》,却没出兵,显见是抽调不出兵力,毕竟他还得防着朝廷,眼下是冬季,北方和西北都已开始下雪,朝廷调派两万八旗新军由京师赴陕,没有十天八天入不了陕甘。

若是沿途让人破坏铁路,拖延一个月也不成问题,一个月时间,足以让整个陕甘乱成一锅粥。”

“马阿訇,不能再犹豫了。”阿訇苏泰康沉声道:“朝廷极有可能一开年就施行宪政,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咱们不能被继续打压排斥。”

当即有人附和道:“说的是,朝廷推行宪政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回民必须在咨议局和资政院取的一席之位。”

缓缓扫了众人一眼,马寿清才开口道:“推行宪政不是改朝换代,却胜似改朝换代,对于咱们而言,确实是难得的争取政治权益的机会,我同样不愿意错个这过机会。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一旦让陕甘大乱,会是什么结果?看看肃州,已经杀红眼了,现在就是想收手都不可能。”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乱起来容易,但你们谁有把握能控制住局面?肃州杀了那么多人,已经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不能再乱了,否则整个陕甘的回民都有可能遭受灭绝性的打击!这个风险,我们冒不起。

天津教案,元奇是怎么处理的,你们应该都知道吧,死了二十几个洋人,烧了几座教堂,元奇杀了一百五十多人,流放了五百多人,你们该不会认为元奇惧怕洋人罢?

另外,元奇征伐倭国,这事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但你们知不知道,元奇屠灭了整个倭国三千万人!

如今元奇在大举对外扩张,需要源源不断的进行移民,尤其是汉人!如果陕甘的汉人出现大规模的伤亡,你们说,会是什么结果?”

听的这番话,一众人不由的面面相觑,肃顺确实是杀红眼了,就是想制止也制止不住,他们也没人敢保证,一旦乱起来之后还能掌控局面,回民毕竟不是军队,不可能令行禁止。

元奇大规模移民也是事实,这些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向西北移民,如果陕甘的汉人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元奇岂能不迁怒回民?

想想元奇对外的狠辣,处理天津教案的严酷,似乎灭绝陕甘回民也不是没有可能,所有人都不寒而栗,房间里顿时一片安静。

半晌,才有人怯怯的道:“就这么放弃了?”

“换个方式!”马寿清沉声道:“公开指责肃州回民违背教义,滥杀无辜,呼吁所有回民保持冷静,采取正当的温和的手段争取应得的权益。我们不奢望象佛教那样受到尊崇,也不应该受到歧视排斥和打压,既然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也应该平等。”

王嘉鹏轻声道:“马阿訇,这样做,我们会不会受到其他教派的歧视和排斥?”

“为了教门的昌盛,一时的忍辱负重又算得了什么?”马寿清沉声道:“一旦能够争取到在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议员席位,回民的地位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甘肃省,宁夏府,灵州,金积堡。

天方教新教第五代教主,总大阿訇,马化龙面色阴沉的站在金积堡高大厚实的寨墙上眺望着肃州方向,他着实没料想到肃州回乱不过短短三日就已震动朝野,而且朝廷和元奇的反应如此迅速。

马化龙出身于宗教世家,从曾祖七阿訇至他,都是灵州著名阿訇,祖父马达天又是马明心的学生,其家族一直承袭马明心的新教道统。

精通阿文、波斯文、中文,而且酷爱武术,堪称文武双全的马化龙四十岁时执掌教门,成为第五代教主,总大阿訇,除了这个身份,他还是灵州有名的回绅,为了方便与官府往来,还捐了一个千总的虚衔。

执掌教门二十年,他勤恳经商,兴办教肓,积极培养各种人才,不仅在灵州宁夏开拓了人脉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教中更是人才济济,使得新教在他手中得以再次发扬光大,达到一个鼎盛的局面。

肃州回民暴动,攻陷肃州,他一直密切关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陕甘的兵力有多空虚,不过,朝廷的反应着实是太快了,不仅是反应快,而且是高度重视,这让他十分的意外,也十分的沮丧!

他深切的感受到,时代不一样了,有线电报的联通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原本偏僻的甘肃变的不再偏僻闭塞!

虽然教门兴盛,他本身又是灵州有名的士绅,但因为朝廷和地方官员对天方教尤其是新教的打压和防范,他成为被严重排斥的对象,连咨议局议员也没捞到一个,甘肃的咨议局议员压根就没经过推选,是地方官员直接制定的。

眼界开阔的他十分清楚,要想进一步发展教门,就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清廷从乾隆以来就一直对新教实行高压政策,他寄希望于推行宪政能够改变这一不利的局面,不过,连咨议局议员都混不上,让他有些沮丧。

“十三太爷——。”大阿訇杨怀真快步迎了上来,递上一份电报,“有迹象表明,元奇从江宁和徐州调动兵马开赴西安。看来,对于肃州之乱,元奇和朝廷不是一般的重视。”

看过电报,马化龙哂笑道:“陕甘兵力空虚,回民众多,他们这是担心回乱象太平天国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杨怀真试探着道:“以十三太爷的威望,振臂一呼,必然是万众响应,甭说灵州,就是宁夏府也是指日可下。”

瞥了他一眼,马化龙语气淡淡的道:“元奇新军、八旗新军相继出兵,肃州那群蠢货蹦跶不了几天,我现在只希望能够不被牵连就该烧高香了。”

“牵连?”杨怀真迟疑着道:“朝廷总不至于牵连整个陕甘的回民罢?”

“肃州城杀的血流成河,朝廷和元奇对于天方教的情况又不熟悉,很难说不会被牵连。”马化龙幽幽的道:“况且咱们新教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重点打压的对象。”

“那怎么办?”杨怀真迟疑着道:“先下手为强?”

“看看罢。”马化龙长吁了口气,“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铤而走险,不论是八旗新军还是元奇新军,都不是陕甘的八旗绿营能比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顿了顿,他吩咐道:“传令下去,教内子弟这段时间务必循规蹈矩。另外,准备几匹快马,我要去宁夏府城。”

这节骨眼上去府城做什么?杨怀真迟疑了下才道:“十三太爷,府城县城如今都是城门紧闭,防范严密.......。”

“没关系。我只身入城。”马化龙沉声道:“肃州回乱,咱们可以主动请缨平乱,再不济也要捐点钱粮表明态度,一则避免被牵连,再则,朝廷和元奇如此重视回乱,我觉的对于咱们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杨怀真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马化龙也没解释的意思,快步下了寨墙,他不仅想去府城,若是有机会,还打算去兰州碰碰运气。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朗声禀报道:“大掌柜,陕西巡抚穆图善来电,据西安知府奏报,天方教渭城大阿訇马寿清希望能在《秦川日报》发表文章,公开指责肃州回民违背教义,滥杀无辜,呼吁所有回民保持冷静,采取正当的温和的手段争取应得的权益。”

“主动找上门了。”易知足笑道,接过电报扫了几眼,他才道:“这个马寿清是何许人?在天方教内地位如何?别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可就贻笑大方了。”

曹根生连忙道:“属下马上回电,着西安知府回报对方在天方教内的身份。”

“先同意!”易知足道:“如果对方身份足够,可以请他来上海,我亲自接见他,原话发给西安知府。”

“一般阿訇也没有这份胆识和气魄。”赵烈文笑道:“恭喜大掌柜,有这马寿清公开撰文,陕甘不至于爆发大规模回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