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三十七章 投名状

大清巨鳄 第八百三十七章 投名状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放下手中的电报,瞥了一眼跪在珠帘外的一众军机大臣沉吟着没吭声,电报是易知足从倭国马关发来的,恳请下旨攻打倭国京都,擒拿伪倭王。

毫无疑问,一旦下旨,对倭战争就会打响,她心里纠结的是究竟要不要增兵?之前易知足来电,保证正大光明,奕譞来电,细数八旗新军攻打京都的好处,她着实有些心动,立宪期限将近,不论是朝廷还是皇上如今都需要竖立威信,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北洋水师远不是南洋海军的对手,有线电报也掌控在元奇手里,这四五万兵力撒到倭国,有失去掌控的危险,虽说易知足来电保证,她还是未敢尽信。

房间里一片安静,能清晰的听到自鸣钟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肃顺老神在在的跪在地上,心里不仅不急反而还有点小兴奋,慈安半晌不吭声,这说明是动心了,只是还在犹豫权衡。

半晌,慈安才缓缓开口道:“伪倭王之说不过是是捕风捉影,下旨攻打京都,擒其他进京,是否妥当?”

听的这话,肃顺心里一紧,什么意思?这是不赞成攻打京都?不等他琢磨,文祥已是率先开口道:“回皇太后,元奇伐倭,已是箭在弦上,伪倭王之说不过是出兵讨伐之借口,纵然是朝廷没有旨意,元奇依然会出兵。”

这个道理慈安何尝不明白,易知足奏请朝廷下旨,不过是维护朝廷的脸面而已,她缓声道:“平倭大将军奕譞奏请以八旗新军为主征讨京都,此事可否妥当?”

“回皇太后。”肃顺连忙道:“京都乃倭国都城,以朝廷兵马攻占当可彰显朝廷新军之军威,也利于日后巩固统治倭国,再则,朝廷兵马独立攻打京都,也利于实战历练。”

慈安缓声道:“兵凶战危,新军乃是朝廷之根本,可损失不起。”

“回皇太后。”肃顺心里一松,连忙道:“倭国长期闭关锁国,倭军之火器尚且停留在百年之前水准,依然是前装发膛枪,火炮亦是老旧的前装青铜炮,与我新军装备之火器可谓是天壤之别,况且,元奇也绝对不会放任不管,纵容是兵凶战危,也绝然不会伤筋动骨。”

慈安不动声色的道:“奕譞虽为平倭大将军,但毕竟未经历过大规模实战,对于倭国的情形也了解的不透彻,恐难担独立攻打京都之重任.......。”

什么意思?换帅?肃顺心里一喜,这可不是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奕譞确实不适合,要说最为合适的人选当推僧格林沁,不仅是久经沙场,而且与易知足相交莫逆,又他统兵伐倭最是理想。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他随即就警惕起来,哪有这种好事?焉知这不是慈安有意试探?毕竟奕譞才是帝后一系的干将,慈安放心将兵权交给与元奇、恭王关系较好的僧格林沁?可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他也不敢多想,连忙道:“人才都是历练出来的,醇亲王虽则没有实战经验,却也统兵多年,再则,临阵换帅亦是兵家大忌,据微臣所知,元奇新军行军,有线电报随行随铺,往来联络便捷,当不至有大的纰漏。”

话才落音,新近晋军机,历经道光、咸丰、祺祥三朝的老臣李棠阶开口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微臣虽不知兵,却也知自古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例比比皆是,岂可因倭军火器落后而轻视,倭国人口众多又是生死存亡之战,既占人和又据地利,断然不可轻敌。况且,大军劳师远征,岂可时时处处依赖元奇?

醇亲王虽是久历军务,却未尝统兵实战,微臣窃以为,当委派一经验丰富之得力大将协助,僧王转战南北,身经百战,乃是朝野公认之名将,微臣举荐僧王领兵前往倭国协助。”

什么意思?肃顺一楞,这李棠阶是才起复的老臣,乃是帝后一系的人,他如此说是秉直而言?还是出自慈安的授意?

听的李棠阶这话,慈安也大为意外,僧格林沁不仅与易知足私交甚密,与恭王奕訢走的也近,否则倒是最佳的伐倭主帅,细细琢磨一下,李棠阶这话却是不无道理,对于倭国而言,这是生死存亡之战,尽管倭军火器落后,这场战争只怕也未必是预想的那么轻松。

奕譞毕竟没有实战经验,数万大军万一有什么闪失,丢朝廷脸面事小,动摇朝廷根基事大,那么干脆不增兵,就让奕譞领兵攻打四国?

想到这里,她又有些不甘心,四国不过区区一个小岛,也就盘踞着土佐一个强藩,说是强藩,实则还不如长州和萨摩,转念她又想到,僧格林沁领兵出征倭国也未尝不是好事,一则利于伐倭,一则也利于重新整合京师的八旗新军。

这可谓是一举两得,只不过僧格林沁在八旗新军中威望甚高,要防备着奕譞被他架空,思忖了一阵,她才开口道:“宣僧格林沁觐见。”

还真是同意僧格林沁领兵增援?肃顺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隐隐觉的事情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马关,春帆楼。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禀报道:“大掌柜,京师来电,朝廷已经下旨,着僧格林沁领兵两万前来福冈,伐倭谕旨随军而来。”

让僧格林沁领兵前来?易知足颇觉意外,道:“看不出来,太后也蛮有魄力.....。”

“这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赵烈文缓声道:“僧王与大掌柜的关系朝野皆知,若是朝廷放心僧王,早就委派僧王为平倭大将军。”

易知足点了点头,随即摆了摆手,“京师那摊子破事咱们不管,当务之急是先灭了倭国,僧王领兵前来,至少利于灭倭之战。”

赵烈文试探着道:“京师是不是提醒一声?”

易知足调侃道:“都是沾上毛比猴还精的主,用得着咱们提醒?”

见是话缝,曹根生接着道:“大掌柜,还有份江户的来电,酒井忠惇恳请前马关拜见。”

酒井忠惇前来拜见?易知足看了赵烈文一眼,笑道:“惠甫猜猜他的来意.......。”

赵烈文斟酌着道:“想来是幕府已经窥破咱们的意图,酒井忠惇前来,应该是想极力缓和,避免战争爆发。”

易知足转过身来道:“回电,同意。”说着,他随手点了支烟,起身走到窗边,缓声道:“咱们散播传闻质疑孝明倭王的死因,质疑明治倭王真伪,幕府不难判断,咱们是要吞并倭国。

不过,元奇在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马关条约》有着巨额的赔款,幕府肯定是错误的判断,认为我们不会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倭战争,酒井忠惇前来,说不定另有目的.......。”

马关海峡,三艘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战舰乘风破浪快速的驶进港口,船头上,年过五十却依旧强壮敦实的僧格林沁看着简陋的港口码头,笑道:“还以为易国城呆的地方应该颇为繁华富庶,没想到却是这般破败,别说与天津比了,就是与大连相比也是远远不及。”

在他身后,陪同随行的奕增笑着道:“僧王也忒抬举这马关了,区区一个长州藩的城池,还不是主城,岂能与天津、大连相提并论。”

僧格林沁道:“不是说这是易国城指定的地方?”

“确实是征南王指定的。”奕增颌首道:“不过却是没人知道为什么指定在这里,想来是出于军事的考虑,这里是倭国少有的兵家必争之地。”

两人说着话,战舰已经进港,奕增眼尖,一眼就看见易知足带着一行人在码头迎接,连忙指点着道:“镇南王前来码头迎接了。”说着,他一笑,“还是僧王的面子大,奕大将军前来,镇南王也没迎接过,这还迎到码头上来了。”

僧格林沁心里一热,轻声道:“这家伙念旧.......。”

战舰靠岸,踏板一铺好,僧格林沁就快步跳上岸,笑着拱手道:“是不是没想到,咱们还有一起征战的时候。”

“确实是没想到,朝廷会放心让你领军前来。”易知足笑道:“这次我可没敢点将。”说着,他笑问道:“怎的来的如此之快?”

“这不是怕误了军情战机。”僧格林沁道:“一接到旨意,我就匆忙出京,让水师配给最快的船赶了过来,部队可能还要三天才能到。”

“军情没那么紧急。”易知足笑道:“一别数年,走,今天痛痛快快醉一场。”

回到春帆楼,酒宴已经备好,两人入席,奕增不敢上桌,站在一旁持壶侍候,一口干了一杯,僧格林沁撇了撇嘴,“这是什么酒,淡的跟凉白开一般。”

“倭国的清酒。”易知足笑道:“要喝不惯咱们换烧刀子?”

“又是清酒,又是烧刀子。”僧格林沁不满的道:“别跟我说没好酒。”

“要烧刀子还真没有,好酒却是不缺的。”易知足笑道,随即招手着人换上洋河大曲酒,三杯酒下肚,僧格林沁就关切的道:“攻打京都,是否会遭遇激烈的抵抗?”

“看来不跟你说清楚,是没办法好好喝酒。”易知足笑着放下酒杯,点了支烟,他才缓声道:“灭国之战,抵抗岂能不激烈?倭国虽然军备落后,但却有着数目庞大的武士阶层。”

对于倭国的情况,僧格林沁是这几日才抓紧时间突击了解的,知道的并不详细,当即问道:“有多少武士?”

“包括浪人,也就是脱离了藩籍,失去俸禄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的武士,大至有六七十万之众。”易知足缓声道:“倭国实行的是兵农分离制度,武士是倭国的特权阶层,不事生产,与旗人类似。

倭国武士纪律性强,服从性强,可以说天生就是军人,而且他们还崇尚武士道精神,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典型的敢拼敢杀,悍不畏死。”

僧格林沁满不在乎的撇了撇嘴,一口将杯子中酒干了,才道:“我倒要看看是我的刀快,还是他们的脖子硬。”说着他一笑,“不是刀快,而是枪快,再悍不畏死,在咱们的新式步枪面前也都是活靶。”

“不要轻敌。”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这一场灭倭之战,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想。”

僧格林沁没接这话茬,示意奕增续酒后,他才道:“为什么让我们攻打京都?之前的计划不是四国吗?”

“改主意了。”易知足似笑非笑的道:“我的前锋打长州和萨摩,杀人盈野,颇遭非议,我想让你们打京都也杀他个血流漂杵.......。”

僧格林沁听的一笑,“该不会是想让朝廷新军背恶名罢?”

“当然不是。”易知足看了奕增一眼,道:“此番伐倭,是要亡其国,灭其种,杀戮之重,必然是闻所未闻,要背恶名,也是咱们一起背。”

“不就是杀人嘛,害我一路好生琢磨。”僧格林沁不以为意的道:“放心,我必然将京都杀的.......血流漂杵!再筑他几个超大规模的京观。”

“如今心头疑虑尽去,可以放心喝酒了罢?”易知足举起杯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疑惑的,尽管问。”

“喝酒!喝酒!今天一醉方休。”僧格林沁说着举起杯一饮而尽。

对于易知足改变计划,让八旗新军攻打京都的事情,奕增一直也是琢磨不透,那些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还真不相信,如今听的这个解释,心里总算是踏实了,为两人将酒杯添满,他才笑道:“这就好比是强人入伙,交纳投名状......。”

投名状?易知足抬头看了他一眼,指点着他笑道:“看的透彻,比喻也贴切,还就是个投名状!”

僧格林沁笑道:“有攻占一国之都的功绩,这个投名状咱们交的不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