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三管齐下

大清巨鳄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三管齐下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谈判失败,必然是战争扩大,酒井忠惇很清楚战争扩大的后果是什么,那必然是灭顶之灾,在听闻长州藩的惨状之后,他更坚定了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战争爆发的决心,但却万万没想到元奇居然会狮子大张口,开出如此苛刻的条件,这根本就是无法接受的条件。

见的酒井忠惇不吭声,稲叶正巳微微欠身道:“贵国有句话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册封钦差在我过境界内遇刺,究竟是何人所为,目前尚未调查清楚,贵国却大举兴师问罪,我们前来马关谈判是诚心诚意的消消除双方的误会,贵国却提出如此过份的条件。

贵国若是诚心要吞并我国,咱们也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我们做好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准备!”

“好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赵烈文缓缓合上文件夹,道:“既是如此,谈判就此作罢。”说着他就站起身来。

一见这情形,酒井忠惇吓了一跳,连忙起身一个鞠躬,“并非是我们不愿谈判,实在是这条件,我国无法满足,三亿两白银,就是把江户卖了也凑不出。”

赵烈文瞥了他一眼,道:“三亿两白银并非是要你们一手拿出,而是让你们分期支付,分八能年付清。”

一听可以分期支付,酒井忠惇心里一松,连忙道:“即便是分八年付清,每年也需要支付将近四千万两白银,仍然超出了我国财政的极限,能否分三十年付清.......?”

赵烈文不假思索的道:“可以,不过未支付部分需的计算利息。”

三亿两白银一年的利息是多少?酒井忠惇顿时觉的头大无比,即便是年息一分,一年的利息就是三千万两,若是再利滚利,这将是一笔永远也无法还清这笔赔款!

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元奇只是要钱?想到这里,他心思活络起来,元奇如果只是要钱,就还有谈的希望,他当即伸手礼让道:“阁下请坐,这事好商量.......。”

赵烈文也不为已甚,顺势坐了下来,道:“贵国盛产金银,生野银矿、佐渡金矿山出产不菲,据悉在幌别川河新近又发现了一个大砂金矿,继续扩大勘探和开采规模,一年三四千万两白银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年在元奇的股东下倭国确实加大了对矿藏资源的勘探,幌别川河支流发现大砂金矿是去年的事情,听的对方信口道来,酒井忠惇不由的一脸苦笑,“金银矿开采一年也不过数十万两白银......,一年三四千万两白银,我国无论如何也难以支付,如果利息能稍稍低些,我们愿意选择分三十年或者是五十年支付。”

听的两方商谈,奕譞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他不清楚元奇同意在马关与倭国谈判的原委,但他清楚,元奇不可能为了一年千万两白银放弃吞并倭国,不过,对于朝廷来说,一年一千万两白银的收入无疑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想到元奇许诺打下倭国将倭国交给朝廷,他心里又是一阵火热,光是倭国的金银矿山一年下来也有不菲的收入,转而他又想到,战争之后还不知道倭国会变成什么光景,从易知足的语气来看,多半会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朝廷接管怕是也得休养生息一些年。

谈判的时间并不长,下午两点便告结束,酒井忠惇忙着发电报向江户禀报,奕譞、赵烈文略微休息之后也来到易知足的房间进行禀报。

“倭国方面似乎十分惧怕战争,对于咱们开出的条件抵触的并不厉害。”赵烈文语气轻松的道:“他们同意割让长州、萨摩、福冈三藩,对于四国岛咬的很死,连土佐都不让。至于赔款,他们希望将数额定为贰亿白银,分二十年付清,并且希望年息不得高于五厘.......。”

易知足此番前来倭国虽说是打着谈判的幌子,但对于谈判的情况却并不关心,无论好坏,意义都不大,听完汇报,他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次与倭国谈判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幕府看到希望,看到战争结束的希望,看到幕府统治能够延续下去的希望,可以适当的让步,不要让他们感到绝望。”

赵烈文点了点头,道:“学生明白。”

这番话听的奕譞有些糊涂,试探着道:“缓兵之计?”

“元奇早已做好全面伐倭的准备,何须缓兵之计?”易知足看了他一眼,解释道:“虽然做了进行了严密的消息封锁,但倭国幕府还是从种种迹象猜到我们可能会全面侵倭,并有提出谈判进行试探,同意与倭国谈判是为了防止倭国形成统一的抵抗局面。”

顿了顿,他接着道:“此番全面侵倭,是三管齐下,军事、金融和经济,军事打击只是一个方面,与倭国谈判既是要麻痹倭国幕府,也要引发倭国大范围的金融恐慌和粮食恐慌。

幕府签订割地赔款,而且是巨额赔款条约的消息散播开来,必然会引发倭王与各地大名对幕府的不满,尤其是巨额的赔款,幕府必然会千方百计的转嫁给各地的大名和商贾百姓,这势必引发恐慌。

元奇在倭国的金融渗透由来已久,乘机煽风点火,必然会引发大的金融混乱,倭国本就缺粮,去年多地相继爆发大规模的抢粮暴动,金融一乱,加之对幕府的不满,又有外敌虎视眈眈,各地大名以及商贾都会想方设法囤积粮食。

如此一来,倭国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倭国的混乱,到时候,咱们再出兵,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说到这里,他似笑非笑的道:“奕大将军不是怕背负‘人屠’的恶名吗?倭国爆发大饥荒,全面陷入混乱在前,我们以舆论引导,指责倭王幕府无道,而后举兵征伐,就更为名正言顺。”

奕譞听后背凉飕飕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元奇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太可怕了,对倭国如此,对朝廷呢?元奇如今也可以说是完全掌控了大清的金融经济,唯独比倭国好一点的是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可万一要是遇上大的灾荒呢?

倭国谈判团下榻的旅馆距离春帆楼并不远,下了山转过一条街就到,稲叶正巳忧心忡忡的坐在房间里,仔细的回想着谈判的细节,一直以来他都坚信清国会吞并他们,这些年清国频频对外扩张,原本清国周边的藩属国几乎都已被清国吞并,清国没理由放过他们。

房门被拉开,酒井忠惇在门口微微欠身随即脱鞋走了进来在他对面坐下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拜访一下那位元奇的大掌柜。”

“现在不是时候,等主君的回电到了再说。”稲叶正巳闷声道,略微沉吟,他才道:“元奇垄断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垄断清国的对外贸易,并不缺银子!”

“谁会嫌银子多?”酒井忠惇不以为意的道:“铁路造价不菲,元奇却在国内大规模修建铁路,再多的银子也够用。”

稲叶正巳沉声道:“酒井君想过没有,这份条约一签,国内会是什么反应?”

“国内会是什么反应我不知道。”酒井忠惇冷哼一声道:“但我知道,不签约的话,清国定然会大举入侵!”

“签约了就能保证清国不入侵?”

“清国入侵为了什么?无非是地盘和银子!”酒井忠惇木着脸道:“以清国之大,未必会将咱们这点地盘放在眼里,我们同意割地赔款,等若是每年进贡一千万两白银,这能最大限度的消除清国入侵的风险!”

“不可理喻!”稲叶正巳忿忿的道:“清国吞并朝鲜,难道也是为了地盘和银子?”

“我国岂可与朝鲜相提并论?”酒井忠惇毫不退让的道:“元奇在我国有着众多的银行、商号和贸易往来,而且是垄断我们两国的贸易,吞并我国对元奇有什么好处?”

听的这话,稲叶正巳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确实,维持目前的状况对于元奇最为有利,如今又同意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元奇没理由继续发动战争,这对元奇完全是有弊无利。

默然良久,他才道:“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赔款,我们根本拿不出来。”

“我知道拿不出来。”酒井忠惇沉声道:“但必须先答应下来,过了眼前这关,慢慢再谈。”

江户,将军府。

躺在病榻上的德川家茂在看过电报之后,半晌没有吭声,虽说之前是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战争爆发,但在看到如此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接受的条件,他还是一阵阵心悸。

“主君——。”松平康英轻声道:“萨摩、长州、福冈三藩之地本就在清军手里,不说割让,改说恳请清军驻军以威慑西南各藩........。”

长叹了一声,德川家茂才用微弱的语气道:“一年一千万两白银如何拿得出?”

松平康英小心翼翼的道:“那让酒井再继续谈?”

“尽量争取,不可惹怒对方。”德川家茂说着摆了摆手,他心里很清楚,当务之急是平息清国的怒火,尽量避免清国以此为借口扩大战争,一旦开战不只是幕府的统治难以为继,整个倭国都有可能万劫不复,这可以说是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马关,春帆楼,因为两国的谈判,更因为易知足下榻在这里,因此整个春帆楼内外以及山上山下都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随处可见荷枪实弹军姿挺拔的官兵。

杨秀清和罗大纲两人带着亲卫走到山下入口就被巡值的官兵拦住,两人连忙表明身份,说是应召而来,但入口的官兵却是丝毫没有放行的意思,只是派人前去禀报,不多时,肖明亮就快步迎了下来,一见面他就笑道:“怠慢了,大掌柜在房间里等候二位。”说着,他看向罗大纲,伸出手笑道:“罗军长大名,我可是耳闻已久.......。”

罗大纲原本是天地会的后来投了太平洋,听的这话不由的一笑,握手道:“肖总指挥听闻的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名声。”

“罗军长可别自谦。”肖明亮笑道:“大掌柜曾点评太平军诸位将,说罗军长骁雄劲悍,用兵剽迅如风,雄冠诸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更兼爱兵如子,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啊?”罗大纲一张黑脸登时胀的通红,他做梦也没想到易知足对他的评价会如此之高,尤为难得的还是如此中肯。

杨秀清笑着拍了拍他肩头,“大掌柜知人善任,不意对太平军诸将也如此关注。”

“咱们边走边说。”肖明亮伸手礼让,杨秀清两人正待举步,巡值官兵却是伸手拦住道:“还请二位将军将配枪交与我们保管。”

“还真是疏忽了。”杨秀清毫不介意的笑道,说着将腰间的手枪解了下来。

举步前行,肖明亮才缓声道:“二位可能不知,实则一直以来,元奇从来就没将太平军视为敌人,大掌柜生平最恨的就是打内战......。”

杨秀清颌首笑道:“若非大掌柜不喜内耗,当年元奇出兵就不是驱赶,而是围歼了,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新六军。”说着,他好奇的道:“不知道大掌柜是如何点评我的?”

肖明亮笑道:“大掌柜对于杨军长的评价最高,说杨军长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就军事才干而言,太平军中无人能出东王之右,还着咱们仔细研究分析你的战略战术,说是要谢入军事教材之中。”

“大掌柜谬赞。”杨秀清满面笑容连连摆手道:“我那完全是野鸡把式,上不得台面,真要写入军事教材,丢人可就丢大了。”

罗大纲笑着凑趣道:“大掌柜慧眼如炬,扬军长的军事才干在太平军中确实是无人能及,若非扬军长,太平军别说定都长沙,只怕连广西也出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