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七十五章 立宪之争

大清巨鳄 第七百七十五章 立宪之争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下待的奕訢躬身退出,慈安蹙着眉头半晌没挪身,她下意识的觉的预备立宪有问题,但究竟哪里有问题,她却是说不上来,而且目前这种情形,预备立宪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元奇发出的推行宪政的新号,若是朝廷装楞充傻,不做任何回应,元奇肯定是会进一步进行舆论宣传,甚至态度会更为恶劣,届时朝廷可就被动多了,而且对于朝廷的威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至于说公然反对立宪,只怕朝中没几个大臣支持,首先奕訢就不可能支持,肃顺也应该不会同意,如今朝局需要的是平稳过渡,她不希望因为这事搅乱朝局,况且,公然反对的话,会不会导致元奇采取过急举动?真要如此,她可就成为大清的罪人了!

如此想来,这预备立宪竟是最为妥当,但她却隐隐觉的有些不安,良久,她才开口道:“宣肃顺觐见。”

听的慈安宣召,肃顺自然心知肚明是什么事情,毕竟奕訢进宫是瞒不过他的,在接到易知足的回电之后,他才明白,易知足并非是急于立宪,所谓预备立宪只是为了加快推行宪政的步伐,这让他长松了口气,相比于推行宪政,预备立宪更容易让朝廷接受,至少目前的朝局不会出现什么改变。

进了养心殿东暖阁,叩安见礼之后,就听的慈安的声音,“近些日子京师官绅士民尽皆热议立宪,军机处可有对策?”

“回皇太后。”肃顺缓声道:“施行新政中有倡导言论自由,鼓励官绅士民关心国事这一条,京师官民热议立宪,只可善加引导。”

对于他的回奏,慈安显然有些不满,冷声道:“对于元奇在报纸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军机处打算熟视无睹不成?”

“回皇太后。”肃顺从容不迫的道:“《论皇权专制与君主立宪》一文作者署名非是长乐居士,足见元奇是意在试探,既是试探,朝廷不妨暂且观望。”

慈安接着道:“若是易知足公开在报纸发表文章倡导朝廷推行宪政,朝廷是赞成?还是反对?”

“赞成不妥,反对亦不妥。”肃顺不假思索的道:“天津开埠,朝廷得益于英法相助,正兴办工厂,发展军工,积蓄实力,皇上也尚在冲龄,朝廷目前需要的是稳定,是时间!奴才窃以为,元奇既是未下决心,最妥善的法子是,拖——。”

拖——?这想法与奕訢可谓是不谋而合,就目前而言,最好法子确实也是拖,慈安沉吟了一阵,才道:“如何拖?”

如何拖?难不成奕訢没兜出预备立宪的想法?还是慈安对预备立宪有抵触?肃顺心里快速的盘算了一下,木着脸摘下头上的顶戴放在金砖上,叩首道:“奴才无能,暂无妥善之法拖延,打算观望一下元奇的态度,再思对策。”

略微沉吟,慈安才道:“事关朝局安稳,军机处须的尽快商议应对之策。”

“奴才谨遵懿旨。”肃顺连忙道。

“跪安罢。”慈安的声音柔和下来。

西城区,前海西街恭王府。

天色麻黑之际,一辆京师常见的两轮马车转过街口缓缓的停了下来,一副缙绅装扮的曾国藩提着袍角下了马车,环顾了四周一眼随即快步赶往恭王府,心里却是有些忐忑,奕訢带信着他前往一晤,他心里猜测多半是为立宪之事。

这些日子京师官场对于立宪议论纷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其中以赞成立宪者最众,且多是汉员,京师绝大部分汉员皆赞成立宪,一旦立宪,最为受益的应该就是汉员,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看的透彻。

当然,反对者也不会少,京师的宗室勋贵王公大臣从内心里大都是反对立宪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帝后一系的态度,更是无须猜测,这潭水深不可测,他可不想卷入这场旋涡中去。

恭王府,乐道堂,奕訢刚从园子里散步回来,闻报曾国藩来,当即吩咐,“请他去书房,我随后过去。”

擦脸净手之后,又喝了倍茶,奕訢这才前往书房,进门见的曾国藩起身见礼,他满面春风的道:“涤生无须拘礼,坐。”

落座之后,奕訢才含笑道:“听闻京师汉员对于立宪一事甚是踊跃。”

见他开口就是立宪,曾国藩心里暗自叫苦,当即点头道:“京师大多汉员对于立宪都是持支持的态度。”

奕訢微微点了点头,语气诚恳的道:“本朝立国二百年,虽是一再提倡满蒙一体,满汉一体,但实际上却一直是首崇满洲,对于汉员多有排挤打压之举,随着西风东渐,朝廷也在思变以适应这个大时代。

镇南王首倡‘中华民族’之慨念,继而又提出推行各族平等,本王对此是深以为然,不过,知易行难,就目前这局势,要想贯彻这一思想,阻力极大,推行宪政,则是最好的契机。

但眼下不具备推行宪政的基础和条件,因此,镇南王提出了预备立宪.........,本王思前虑后,觉的涤生是上折子奏请朝廷立宪的最佳人选。”

听的这一番话,曾国藩半晌没吭声,他是真没到,闹了半晌,居然抛出的是一个预备立宪,还是易知足提出来的,他就真不明白了,朝廷自上而下的推行宪政,目前正是大好机会,还有什么基础和条件不具备的,就算是有,元奇与恭王联手,也足以强制推行。

让他上折子奏请立宪,这不只是蹚浑水,这是将他往风口浪尖上推!如果说这预备立宪真是易知足提出的,以他对易知足的了解,这事就绝对不会那么简单,他可真不想成为帝后一系的眼中钉,他区区一个侍郎,人家只需要动动嘴皮就能让他万劫不复。

奕訢似乎能看穿他的心思,见他不吭声,便道:“涤生可是有顾虑?”

这么大的事情岂能没有顾虑?曾国藩暗自腹诽了一句,这才道:“支持立宪的大有人在,王爷何以选上在下?”

奕訢听的一笑,“涤生与易知足有交情,这事京师官场上谁人不知?再则,涤生出使过西洋,在京师以及地方的汉员中亦颇有声望,这折子一上,必然会引起不俗的反响。”

“王爷,下官不只是吏部侍郎,还是督办政务处参予政务大臣。”曾国藩平视着奕訢,道:“若是在下上折子,会否让太后联系到王爷身上?”

奕訢总领督办政务处,曾国藩是他下属,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奕訢听的却是一笑,不以为意的道:“本王今日进宫,已向太后建言预备立宪。”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事并非没有风险,之所以选择涤生,便是因为一旦涤生有事,镇南王不会袖手旁观。”

这句话算是彻底打动了曾国藩,他与易知足虽然交情不算深,但他相信,他若是奏请预备立宪获罪遭贬,易知足绝对不会置之不理,再则,这事虽有风险,但毕竟也是有好处的,这份折子一上,必然能让他名扬天下,拿定主意,他才问道:“在下是奏请立宪?还是奏请预备立宪?”

“奏请立宪。”奕訢道:“本王届时再退而求其次,如此,方能让太后接受预备立宪。”

次日,曾国藩就上了一道折子,力陈立宪之利,奏请朝廷及早立宪,以富国强兵。这份《奏请立宪折》一上,立时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京师不少极力支持立宪的汉员纷纷上折子附和以壮声势。

见的这种情形,一众宗室王公自然不甘示弱,连忙指使满蒙大臣上折子进行驳斥,一场立宪之争就此拉开。

南北各省报纸纷纷及时跟进报道,南方报纸将曾国藩的《奏请立宪折》刊登在头版,而北方不少省分的报纸则将反对立宪的折子刊登在头版,并发表了不少反对立宪的文章,一场骂战呼之即出。

养心殿,东暖阁。

放下手中的折子,慈安的脸色有些难看,她是让奕訢上个条陈,却没想到竟然会有大臣公然上折子恳请立宪,而且居然有如此多大臣附和,她一时间无法判断这究竟是出自奕訢的授意,还是那些汉大臣自发的举动。

眼下这事闹的如此之大,朝廷不表态显然是不行的,留中不发也不可能,只会让事情越发的不可收拾,眼下,唯有抛出预备立宪,才能安抚元奇,才能平息舆论,才能够稳定朝局!

她心里生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她虽有监国之权,却依然无法掌控朝局,元奇只是在报纸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就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她如今算是体会到咸丰当时的心情了。

“禀皇太后,奕訢在外递牌子求见。”轮值太监进来轻声禀报道。

“让他进来。”慈安沉声道,察觉到自己的语气有些严厉,她赶紧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局面毕竟还要指靠奕訢来收拾。

奕訢小心翼翼的进来叩安之后,才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这是臣拟的预备立宪条陈。”

从太监手里接过折子翻看了一番,慈安合上折子道:“这曾国藩是督办政务处的大臣?”

“回皇太后。”奕訢加了几分小心,“曾国藩确系督办政务处的参予政务大臣,不过,他平素都在吏部,臣听闻此人与易知足私交甚厚.......况且朝廷推行宪政利于汉臣。”

曾国藩与易知足私交甚厚?慈安蹙了下眉头,却没多问,她清楚这事奕訢断不会信口开河,毕竟是稍加打探就能知道的事情,况且现在追究这事是否与奕訢有关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快平息这事,若是任由事态发展,会越发对朝廷不利。

不过,她依然十分谨慎,因为她隐隐觉的预备立宪这事不是那么简单,虽说眼下别无选择,抛出预备立宪是最好的法子,但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轻率铸下大错,稍稍沉吟,她才开口道:“皇叔将预备立宪与众军机商议一下,尽快定下一个妥善的法子来平息这场纷争。”

“臣遵旨。”奕訢心里暗喜,预备立宪本就是易知足提出来的,谅肃顺也不会反对,即便是反对,他也不担心。

“跪安罢。”慈安轻声道,待的奕訢躬身退下,他才吩咐道:“宣醇郡王奕枻、睿亲王仁寿觐见。”

一众王公大臣中睿亲王仁寿是最积极反对立宪的,听闻慈安宣召,心知必是为立宪一事,当即连忙进宫觐见,醇郡王奕枻对于立宪虽无过激言论,但他却深得慈安器重,授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两人进的东暖阁,叩安之后,不等慈安开口,仁寿就径直道:“臣恳祈皇太后对立宪之请严加申斥,立宪抑君权以张民权,一旦实行立宪,君主大权旁落,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则,中西立国本源不同,我大清以传统纲常礼教立国,其道足以防范万世,不应不顾传统礼仪法度;去仿效外国实行立宪。”

听的这番话,奕枻亦沉声道:“皇权旁落,败坏国家,莫此为甚!臣亦恳请皇太后早做决断,以雷霆手段,平息立宪之争。”

慈安微微蹙了下眉头,不急不缓的道:“以雷霆手段,平息立宪之争,这等若是宣告天下,朝廷坚决反对立宪,可有想过元奇会是何反应?”

“回皇太后。”仁寿沉声道:“朝廷与元奇迟早有一战,迟战不如早战,一旦开战,英法等国必然极力支持朝廷。”

奕枻却是不吭声,他很清楚,朝廷的八旗新军压根就不可能是元奇新军的对手,更何况,八旗新军的武器弹药都完全受制于元奇,真要开战,八旗新军官兵上下都会极力反对,绝对是未战先败的结果。

至于说英法极力支持,这一点他是不敢相信的,美利坚内战直接影响到英法的纺织业,英法两国尚且不敢贸然掺和,而是宣布中立,大清若是爆发内战,英法又岂敢贸然掺和?更何况,英法两国在元奇手下都吃过大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