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五十七章 未雨绸缪

大清巨鳄 第七百五十七章 未雨绸缪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从咸丰的立场考虑,排挤打压恭亲王奕訢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他儿子的皇位都有可能保不住,就算奕訢不篡位,也会形成大权旁落,难以亲政的局面,不论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考虑,还是为了自己儿子考虑,咸丰都容不下奕訢!

易知足缓缓摇着折扇,奕訢现在是督办大臣总揽推行新政事务,虽非军机大臣,却是凌驾六部之上,位高权重,咸丰要打压奕訢,必定会危及新政,在稳固皇权稳固江山社稷和新政之间,咸丰肯定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前者。

新政推行不过才二三年,可谓是正关键的时刻,一旦奕訢出事,反对新政的王公大臣必然会借机废除新政,这个结果,他是不愿意看到的,奕訢也正是明白这点,才会跟他通风报信。

那么,咸丰会如何打压排挤奕訢这个亲王?是象上次那样罚回上书房读书?还是削爵圈禁?甚或是更厉害的?他相信,为了儿子的皇位,咸丰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自古天家无亲情。

默然半晌,易知足才开口道:“让恭亲王来上海罢。目前的情况,唯有离开京师,才是最安全的。”

曾国藩闷声道:“恭亲王若是不奉旨而擅自离京,无异于是授人以柄。”

这个时候,咸丰是不可能下旨着恭亲王离京来上海的,易知足略微沉吟,才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进入江苏地界,我就能保他平安,在京师,我也无能为力。”

曾国藩犹豫了一阵,才道:“听闻僧王与公爷相交莫逆。”

僧格林沁掌控两旅八旗新军驻扎在丰台大营,奕訢这是想做什么?掌控京畿卫戍部队?他哂笑道:“六爷若是有胆,我可以借他雄兵十万。”

这可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曾国藩暗自苦笑,估计恭亲王还真没这胆子,他一脸苦涩的道:“恭亲王只想自保,顺利推行新政。”

“这是个死结。”易知足沉声道:“要想自保,唯有离京,至于僧王,新旧交替之机,僧王很可能被调整,北洋水师的载钊也是一样,他们身上的元奇烙印太重。”

犹豫了一阵,曾国藩才轻声道:“公爷,恭亲王觉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千载难逢的机会?易知足一转念就反应过来,讶然道:“六爷是想虚君立宪?”

见他反应如此之快,曾国藩有些意外,还是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新君年幼,正是推行虚君立宪的大好机会。”

奕訢果然是善于把握机会!易知足放下折扇点了一支香烟,新君年幼,确实是推行虚君立宪的大好机会!不管怎么说,相对于皇权,虚君立宪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奕訢既然有心尝试,他没有理由不支持!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虚君立宪是好事,虽然在我看来,大清目前还不具备立宪的条件,但这机会确实难得,我支持!”

曾国藩在上海停留了一日,与易知足促膝长谈了一夜,次日便满面春风的踏上北返的列车。

在听闻易知足将支持奕訢推行宪政之后,赵烈文大为诧异,“大掌柜相信恭亲王能够确立真正的虚君立宪?英吉利虚君宪政,皇室不入阁这一条,恭亲王就不可能做到。”

“掌权者是不可能主动放弃手中权力的。”易知足含笑道:“恭亲王欲乘新君年幼推行虚君立宪,本身就是想借机独揽大权,又岂会遵循皇室不入阁这一惯例?我敢保证,如果他有机会,他鼓捣出来的,必定是一个皇族内阁。”

赵烈文迟疑着道:“大掌柜既然洞若观火,为何还要支持?就不虑国人对虚君立宪大失所望?”说到这里,他随即反应过来,易知足并不赞成虚君立宪!他话头赶紧一转,“宪政革新,咱们目前能够借鉴的,也就是英法美三国。”

顿了顿,他接着道:“法兰西最为混乱,从君主到君主立宪到共和制到帝制,然后又是一个轮回,从君主到现在的帝制,革命,复辟、政变,交织不断,国家混乱不堪。咱们大清可不能如此折腾,折腾不起,太伤元气。

美利坚的民主共和制,学生也不赞成,美利坚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君主和君主传统,既可说无以立君,也可说不必立君,况且,美国人自移民以来就自治,由村到邑,由邑到州,又州到国,尽皆自治,具有自下而上的自治传统,所有美利坚选主共和。

但咱们学不来,或者是说,要学的话,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咱们是三千年君主,君主之制已是深入到骨髓,最为适合的莫过于君主立宪。

比较中英两国与中美两国,无论是国情还是历史,中英两国都贴近的多,学生赞成君主立宪,就算大掌柜倾向于共和,也应该先君主立宪,然后在宪政之后,逐步共和,若是贸然共和,必然天下大乱。”

“看的透彻!说的也透彻!”易知足毫不吝啬的赞了一句,这才道:“建立政体,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也必须遵循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我不赞成虚君立宪,是因为开启了民智的国民不会认可清帝,不会认可皇帝。

民主共和就一定适合?我看也未见得,至少目前是不适合的,强行推行共和,我们就有可能重蹈法兰西覆辙,甚至情况更严重,弄的四分五裂。

先虚君立宪,然后再徐图民主共和,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对于目前的大清来说,就是虚君立宪,也是太过仓促,没有基础,从上到下都没有基础,奕訢急于推行宪政,既是因为机会难得,也是出于自保。

之所以支持奕訢,是因为即便是皇族内阁,对于皇权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权当是一个过渡罢了,当然,我们若是能够主导或者是引导,自然更好,至于说国人对虚君立宪大失所望,这完全可以进行舆论引导。”

不论是紫禁城和是圆明园都象是筛子一般,咸丰龙体欠安的消息终究是捂不住,慢慢在京师里传了开来,引发了不少的猜疑,不过,咸丰正当盛年,况且素来羸弱,倒也没人敢往那方面去想。

圆明园、同道堂。

咸丰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看书,自打被确诊为患上了痨病,他就懈怠了政务,也远离酒色,只是看戏的嗜好一时间难以改变,却也是尽量克制,痨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却非是急症,只要静心调养,并无性命之忧。

“禀皇上。”敬事房总管太监彭毓松蹑手蹑脚的进来轻声道:“肃顺来了。”

“让他进来。”咸丰放下书,随意的取过一份折子摊开,肃顺是他宣召的,为的是筹备万寿节,虽说他需要静心修养,但万寿节却是不能含糊的,万寿节与‘朝岁’‘祭天’并列,是重大的庆典活动,他要到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以及参加一系列的庆典活动。

这些日子京师有不少关于他身子不好的传闻,他都是知道的,因此打算热热闹闹的办一场万寿庆典,让那些个传闻不攻自破,再则,他自御极登基以来,就没过几年太平日子,这几年算是缓过劲来了,他也想营造一个天下和乐的局面。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肃顺进的房间叩请圣安之后,就听的咸丰显的有些轻柔的声音,“万寿节将至,难得这两年天下太平,朕今年想办的隆重一些。”

这是让他筹备万寿节?肃顺顿时有点受宠若惊,连忙叩首顺着话头道:“自推行新政以来,皇上占竭思虑,耗敝精力,如今天下和乐,四海乂安,民安物阜,天下子民广沐皇恩,

尽皆仰盼万寿庆典,朝野同欢。”

咸丰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提笔拟旨,对于肃顺,他起初是赏识随后是倚重,此人办事果断,敢作敢为,不讲情面,颇有法家的行事风格,与宗室王公、满汉大臣、元奇的关系都处理的妥当,本身又是远支宗亲,足堪信赖。

美中不足的是此人有些专权,不过,这在咸丰看来也算不得什么,如今他要静心修养,又要打压奕訢,这肃顺正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虽然奕訢、肃顺两人都赞同变法革新,但两人关系却并不和睦。

拟好着肃顺筹备万寿节的谕旨之后,咸丰没多说什么,用印之后语气淡淡的道:“用心办差,无须太多顾忌,跪安罢。”

从同道堂退出来,肃顺一脸欣喜之色,这几年筹备万寿节都是恭亲王奕訢,今年却突然换了他,咸丰是不是要打压恭亲王?这几年推行新政,奕訢风头十足,完全将他盖压,他是十分乐意看到奕訢吃憋的。

肃顺的猜想没错,仅仅过了五日,左副都御史王履谦突然上折子参劾恭亲王奕訢,任用私人,婪赃枉法,勾结西夷,谋取私利。继王履谦弹劾之后,接连冒出几份弹章,矛头尽皆指向恭亲王奕訢。

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一众反对推行新政的宗室王公、满汉大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鼓动亲信弹劾奕訢,目标却是直指新政。

一见风头不对,咸丰迅速做出反应,下旨革除恭亲王奕訢督办大臣之职,遣往西陵守陵。并着肃顺接替督办大臣。

这道谕旨一下,满朝宗室王公、文武大员都反应过来,咸丰是意在恭亲王奕訢,而非是新政,一个个登时噤声,谁也不敢瞎掺和。

上海、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扫了一眼手中的电报,易知足微微蹙了下眉头,奕訢被发往西陵守陵,很明显这是变相的圈禁!咸丰这一招有些狠辣,这是要彻底将奕訢排挤出权力中心,看来,咸丰自己也应该清楚他的身体情况,所有开始未雨绸缪。

看过电报,赵烈文感慨的道:“伴君如伴虎,纵容贵为亲王,生死荣辱也只在一念之间。”

“天家无亲情,为了皇权,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比比皆是,这已经算是很温和的了。”易知足缓声道:“经此变故,奕訢推行宪政之心应该更为坚定。”

听的这话,赵烈文迟疑了下,才道:“恭亲王才智、胆识、见识皆有过人之处,怕是不易掌控。”

易知足微微颌首道:“奕訢确实不易掌控,但肃顺也非易与之辈,这两人不论是谁独揽大权都不是好事,让他俩互相制衡,对咱们才最有利。”

恭亲王奕訢被遣往西陵守陵并未引起多大的震动,京师内外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即将来临的万寿节庆典上面,今年的万寿节庆典虽不是大庆,但却十分隆重,肃顺有心邀宠,忙前忙后地张罗筹备,准备热热闹闹、体体面面地为咸丰帝庆贺此次万寿大典。

钦天监官员也来乘机逢迎讨好,说本年的八月初一日将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罕见祥瑞天象,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江山万年。

一时间京师内外,一片欢腾,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京师很快就会迎来一场狂风暴雨!

也就在这时,远隔重洋的美利坚爆发了第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马纳萨斯战役,南北双方参战兵力超过六万,最终以南方获得大胜。

伯驾神情阴郁的走进镇海公府,一见易知足便轻叹道:“马纳萨斯战役,北方战败了,那些狂妄自大的议员们终于明白,美利坚将面临一场长期而艰苦的全面战争,国会已经授权征兵50万,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军火和药品。”

征兵50万?易知足心里暗笑,50万兵力绝对不够,略微沉吟,他才道:“元奇会竭尽所能的支援联邦政府平息这场叛乱,不过,我希望阁下最好能提醒一下林肯先生,英法等国即便是宣布中立,也会暗中支援南方,征兵50万,远远不够,至少得上百万,甚至是两百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