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四十一章 明智选择

大清巨鳄 第六百四十一章 明智选择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龚得树抽出烟杆袋装了锅烟,点燃后吧嗞吧嗞喷出一团烟雾,这才缓缓开口道:“新军这种打法,是刻意将各旗马队都逼迫到尹沟寨来,这只有两个意图,一是将咱们聚众而歼,一是逼迫咱们投降!”

张乐行忍不住道:“兔子急了还咬人,聚众而歼?就不怕咱们拼个鱼死网破?”

“聚众而歼,有利于新军发挥火炮和火枪的威力,也有将咱们捻军主力筛选出来的意思,这样能尽量减少伤亡。”龚得树仿佛在说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语气十分轻松,“不过,聚众而歼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咱们负隅顽抗,新军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逼迫咱们投降。”

见的张乐行要开口,他伸手摆了摆,接着道:“新军应该很清楚,咱们心不齐,不可能负隅顽抗,那么,其用意就应该是逼迫咱们投降!”

张乐行沉声道:“这事可含糊不得,关系到几万人的生死。”

“大当家的尽管将心放到肚子里,这事错不了。”龚得树胸有成竹的道:“,新军围剿咱们也有两三年了,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来没做过赶尽杀绝的事,再一个,新军这两年在咱们淮北招募了多少新兵?五万!真要对咱们赶尽杀绝,军心能稳?”

这番话有些牵强,张乐行不免将信将疑,不过,眼下的情况是打不过也逃不掉,他也只能是姑且信之,略微沉吟,他才道:“要不要传令下去,着各旗不要抵抗,弃寨前来汇集?”

“没有必要。”龚得树冷声道:“都是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得让他们真正见识领略一下新军的厉害,否则接受招安的时候会吵闹不休。”

短短不过大半个月时间,皖北苏北豫东一带的捻军各旗旗主——黄红白黑蓝五主旗以及各旗镶边旗——红旗白边旗、红旗黄边旗、红旗黑边旗、白旗蓝边旗、白旗黑边旗、黑旗红边旗、黑旗白边旗、蓝旗黑边旗以及小花旗、大花旗之类的大大小小的旗主所构筑的吁寨尽数被攻破。

各路人马犹如当年雉河集结盟一般纷纷汇聚尹沟寨,不过,当年雉河集山西会馆祭旗起事,各路旗主手下都是大猫小猫三两只,如今一个个都是带着成百上千的精锐。

数万南洋海军、长江水师陆战队以及安徽、江苏两省绿营自然也尾随而来,将诺大一个尹沟寨围的水泄不通,就连北面涡河都驻扎了一万人马,军帐连营一眼望不到头。

雉河集,山西会馆。

“捻旗本身的形式就是沿用八卦教的一套做法,而八卦教本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白芷坐在易知足对面,不急不缓的说道:“大清入关以来,八卦教就开始在江北农村传播,可以说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捻军中不少骨干应该都是白莲教信徒,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张乐行的‘大汉明命王’这个称号本身就足以表明是承袭了白莲教所崇奉的摩尼教信仰。”

“大掌柜。”金英笑道:“如今大军已经将尹沟寨围得跟铁桶似的,无须咱们出马了罢?”

易知足笑了笑,没吭声,在知道捻军与白莲教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后,他就刻意的带两女前来皖北,毕竟青莲教也是源自白莲教,至于两女是否有机会出马,还的看情况发展。

他正打算敷衍两句,林美莲进来道:“爵爷,燕扬天、尹有才在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易知足说着看了白芷一眼,两女当即识趣的起身退下。

燕扬天两人一进门便敬礼道:“学生燕扬天、尹有才见过校长。”

易知足点了点头算是还礼,随即指了指椅子,“坐。”

一落座,燕扬天就禀报道:“校长,各部人马都已进入指定位置,对于尹沟寨已经形成两道包围圈,还请校长指示。”

“不急,围他们几日。”易知足缓声道。

听的这话,尹有才就明白易知足还是想要招抚这支捻军,实则采取深入穿插,分割包围,优先攻打各旗旗主吁寨,逼迫各旗精锐向尹沟寨汇集的战略获得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战果,在他看来,眼下的情形,完全没有招抚的必要,以他们的兵力和战力要歼灭尹沟寨这二万多捻军精锐根本就不费劲。

迟疑了下,他才道:“校长,歼灭尹沟寨这二万余捻军精锐,皖苏豫鲁四省交界的捻乱就可以彻底扫平,这些捻首反复无常,不堪一用。”

这家伙杀性重,以后若是征伐倭国倒是不二人选,看了两人一眼,易知足才缓声道:“如今西北正是用兵之际,与其剿杀,还不如让他们去西北效力。”

西北?尹有才犹豫了一下,才道:“校长,他们怕是不会愿意前往西北,而且前往西北路途遥远,一路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形势比人强!”易知足道:“如今这情形,还轮得到他们愿意不愿意?”

尹沟寨。

数万新军团团围困,尹沟寨里自然是人心惶惶,戏台前空旷的操坪上聚集了各旗众多的大小头目,三五扎堆的轻声议论着,议论的话题自然是招安,在见识过新军强悍的不象话的战力之后,几乎没人敢提出突围,谁都清楚,突围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祠堂里,张乐行端着烟杆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来回的转悠,已经包围三天了,对面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再这么耗下去,等的尹沟寨的存粮耗空,这二万多大军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心里怎能不急。

龚得树却是一点都不急,四平八稳老神在在的坐在太师椅上抽着烟,“大当家的,能不晃悠嘛,晃的人眼花。”

见他开口,张乐行停下脚步,道:“对方是不是要咱们主动投降?”

“大当家的沉住气。”龚得树道:“主动投降,咱们就落了下乘。”

张乐行没好气的道:“什么下乘不下乘的,再耗几天,那些个旗主不定就有人先投降了。”

听的这话,龚得树心里一沉,不仅有这个可能,而且这个可能还很大,张乐行虽说是‘大汉盟主’但这个盟主实际上对各旗没有多大的约束力,没有大的战事各旗旗主基本上都是各行其事,眼下是生死攸关,一众旗主又都被打破了胆,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他正自沉吟,守在门口的张清快步上前禀报道:“叔,方友贵求见,说是有重要事情。”

方友贵是当年打永城时归附的,颇有见识,这几年来很得张乐行器重,听闻是重要事情,张乐行也没多想,道:“让他进来。”

“见过大当家,龚先生。”方友贵大步进来向二人拱手见礼。

张乐行缓声道:“方兄弟有什么事情?”

“大当家的,这样下去不是个事。”方友贵斟酌了下,才道:“在下愿意前往对方大营使他们下对方的态度。”

张乐行正为这僵持的局面心烦,见的他主动请缨愿为信使,心里不由一喜,这家伙有见识,作为信使去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可谓是再合适不过,略微沉吟了一下,见龚得树没开口,他便点头,道:“成,持我旗令前去。”

方友贵带着一小队属下进入新军大营,表明身份后便被带至中军大帐,一见他进来,尹有才便笑道:“琢磨着你也该来了,张乐行沉不住气了?”

“粮食都见底了,早上喝的稀饭都照得见人影,能不心慌。”方友贵说着一笑,“能不能先弄点吃的?”

“先拿几个馒头垫垫。”尹有才道:“我带你去见校长。”

黄昏时分,方友贵快马疾驰赶回了尹沟寨,随即就被领进了祠堂,一见他进来,张乐行就迫不及待的道:“情况如何?”

龚得树则递过一碗凉茶,“喝口水,慢慢说。”

方友贵也不客气,接过茶碗喝了一大碗凉茶,这才抹了抹嘴巴,道:“南洋大臣,南洋海军提督,元奇大掌柜易公爷亲自接见了属下。”顿了顿,他才接着道:“招安可以,不过,所有接受招安的人马必须移驻西北伊犁。”

西北伊犁?张乐行不由的一呆,西北他知道,伊犁在什么地方?他当即求助的看向龚得树,对方粗通文墨,虽然连秀才都没考上,但好歹也算得上个读书人。

龚得树轻声道:“伊犁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见的张乐行脸色不对,方友贵连忙说道:“伊犁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不假,但伊犁也是新疆重镇,伊犁将军府就设在伊犁,而且,元奇在伊犁已经部署了数万大军,两年之内西北有场大战,易公爷要大举出兵夺回被俄国人侵占的西北领土。”

“不愧是元奇大掌柜,这算盘倒是打的真精。”张乐行没好气的道:“这是想让咱们去西北为他卖命。”

龚得树轻声道:“西北大战不是还要两年才会爆发?”

这是半句话,不过张乐行听的明白,不去西北,现在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歼灭,去西北至少还能多活两年,这一招可真是够狠的,到了西北,人生地不熟的,还不是由着对方揉捏,让圆就圆,让扁就扁!

“二位当家的想左了。”方友贵笑道:“易公爷说了,抵达西北,会进行甄选,合格的一律编入西北新军序列,一视同仁,与西北新军享受同等待遇,不存在任何差别。”

张乐行追问道:“不合格的呢?”

“就地安置,享受西北移民待遇。”方友贵道:“明年,元奇会专门安排接送亲眷家属,而且,易公爷还亲口保证,伊利比皖北更适宜居住,地广人稀,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灾害很少,被称为塞外江南。”

这几年元奇大规模的组织西北移民,不仅朝廷邸报上有鼓励西北移民的谕旨,元奇的大小报纸上也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西北移民,前两年洪灾,也有不少灾民被元奇有组织的送往西北,这些事情,张乐行、龚得树都是清楚的。

沉吟了片刻,龚得树才道:“西北大战是怎么回事?”

这话说来就长了,不过,两人既然问起,方友贵也不隐瞒,将俄土战争爆发,易知足计划乘俄国战败进行西北扩张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这才接着道:“朝廷历来最重军功,西北开疆拓土,朝廷必然少不了封赏,这是难得的加官进爵的机会。”

略微沉吟,张乐行才看向龚得树道:“召集众旗主开会商量一下。”

生与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虽然一众旗主没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数千里之遥而且还是以苦寒著称的西北,但在不去西北就会被就地歼灭的形势下,一个个都明智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次日上午,张乐行在方友贵的陪同下带着几个亲随纵马疾驰亲赴雉河集山西会馆拜见易知足,四月初八,张乐行率领二万三千余捻军列队开出尹沟寨,上缴所有武器,向易知足投降。

五月初二,姜台凌、程大伟、刘天福率领一万八千余捻军在山东泰安投降。

至此,皖苏豫鲁四省境内捻军基本被清剿一空,消息传到京师,咸丰大喜过望,随即明发谕旨,废除虚边封禁,鼓励移民实边,东北局部驰禁放垦,开放黑龙江呼兰、巴彦,吉林舒兰、奉天浑江以西等地区,并设立东北清赋荒务总局,放荒招垦,鼓励百姓自由移民东北垦荒。

徐州大营,林美莲翻来覆去的将邸报看了一遍,看向易知足,一脸不解的道:“爵爷,剿灭捻乱,怎么着也是大功一件,朝廷怎的没有封赏?”

易知足笑了笑,道:“东北局部驰禁放垦,就是最好的封赏,加官进爵,那不叫封赏,叫添堵!”

林美莲皱了皱眉头,“虽说东北开禁是爵爷提出的,但那是为朝廷巩固东北着想,与爵爷却是没有丝毫好处。”

易知足笑道:“东北开禁之后,就是放权督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