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一十三章 江北捻乱

大清巨鳄 第六百一十三章 江北捻乱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见的李星沅两人神情,易知足漫不经心的掏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来叼上,缓缓划了根火柴点燃,而后将香烟往茶几上一丢,“如果徐州不乐意这五千新兵驻扎,我可以考虑移驻太平府或者是瓜州镇。”

听的这话,李星沅不由的满头雾水,纳闷的道:“镇海公的意思,徐州防务需要加强?”

“观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易知足一副老气横秋,语气丝毫不客气的道:“李制台是否太迟钝了?”

徐州有危险?李星沅对此有些难以置信,徐州不南不北,却号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虽说易知足在大清官场素来以眼光长远独到而闻名,但焉知对方是不是危言耸听,借此机会来扩张元奇势力?太平军如今还远在湖南,跟苏北的徐州八杆子也打不着,哪来的危险?略微沉吟,他才道:“镇海公能否详细说说。”

“河南驻信阳州的南汝光道郑敦谨会同南阳镇总兵图塔布督兵南阳,围剿占踞角子山捻匪乔建德,还有南召的李大、李二聚众作乱,这事,李制台应该有印象罢?”易知足慢悠悠的道:“另外,今年安徽凤阳、颍州一带似乎也不太平吧?”

捻匪?李星沅咂摸了下,道:“南阳、南召也是捻匪?”

“可以统称为捻匪。”易知足颌首道:“不出意外,江苏、安徽、河南以及山东很快将爆发大规模的动乱,而且会形成一股不亚于太平军的势力捻匪!这次本爵亲自前来徐州,算是未雨绸缪罢。”

一股不亚于太平军的捻匪?而且还是在江苏、安徽?身为两江总督的李星沅不由的目瞪口呆,真要如此,不论是对于两江而言,还是对于朝廷来说,那都不啻于是晴空霹雳,半晌,他直直的看向易知足,吃力的道:“镇海公不是说笑?”

“这些年来,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无须本爵赘言吧?”易知足沉声道:“形象的说,如今这大江南北,已是遍地干柴,有一点火星就会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太平军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说江南的火星是太平军,那么,江北的火星就是捻匪。”

听的这番话,李星沅的脸色登时一片苍白,他虽是身居两江总督高位,但对于民生疾苦还是颇为关注的,他很清楚,易知足说的是实情,近几年来天灾接连不断,可以说没有一年能让人省心的。

至于捻匪,他也略有些了解,捻匪又称捻党、捻子,起源于清初,本为淮河两岸贫苦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秘密团体,以后逐渐扩大到山东、河南、安徽、苏北等地,成员多是农民、工匠、盐贩、渔贩、游民之流。

捻匪早期主要以抗粮、抗差、吃大户、劫富济贫等为主要活动,一般数十人至数百人为一股,谓之一捻、出则为捻,居则为民,各捻之间互不统属,首领皆称为“捻头”、“趟主”。近些年灾荒不断,捻匪也开始活跃起来。

一旦有捻匪扯旗放炮,竖旗造反,各地捻匪怕是会纷纷响应,出现星火燎原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虚言恐吓。

徐州知府袁成平自忖官微位卑,在两人面前没有说话的份,是以一直没敢吭声,听到这里,他也是悚然而惊,见李星沅沉吟不语,他忍不住道:“下官斗胆,镇海公何以选择在徐州募军驻军?”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铁路,京杭铁路是元奇筹集资金修建的,本爵不希望铁路修建的进程受影响,也不希望铁路的营运守影响。”顿了顿,他接着道:“本爵就不入城了,就住车站,在徐州招募新兵的事宜明日就会展开,徐州是否欢迎新兵驻扎,希望能尽快回复。”

易知足不入城,李星沅早在意料之中,否则也不会亲自赶来车站,不过,徐州驻兵着实太大,他哪敢擅自决定,当即便道:“还望镇海公见谅,此事,在下得尽快奏报朝廷。”

次日上午,天才蒙蒙亮,赵二狗就早早的起身,饥肠辘辘的赶往就近的粥棚,他不放心,得先看看粥棚今天是不是还跟昨天一样施粥,虽然昨天就有消息说朝廷赈灾的粮食已经运来了,会天天施粥,但他还是不放心,一家老小七八口,他不敢不谨慎。

走近粥棚,看见已经有人里里外外的忙活,赵二狗心里暗松了口气,寻思着能不能上前寻点活儿干,哪怕多给碗粥也是好的,不过,他很快就失望了,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他压根就不招待见,还没靠近就被呵斥警告,让他滚远一点。

就在他满心失落准备离开之时,一小队背着火枪穿着奇异号褂的兵丁抵达粥棚,随即在附近张贴告示,虽然赵二狗不认识字,他还是凑上前,腆着脸道:“军爷,这上面写的是啥?”

那兵倒是和气,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听口音是沛县的?”

赵二狗登时高兴起来,“军爷也是沛县的?”

“这是招募移民的告示和招募新兵的告示。”那兵丁边说边忙活,“元奇听说过没有?南洋海军听说过没有?”

“元奇谁不知道?”赵二狗连连点头道:“海军也听说过,咱们沛县还有人在海军当官,年年往家里寄钱。”

海军中确实有不少是苏北一带的,那兵丁笑了笑,接着道:“移民南洋是元奇组织安排的,只要被选中,从徐州到南洋,一路坐车坐船,路上饭食,元奇全部包揽,到了南洋,就更不用担心了。募兵呢,是南洋海军招募新兵。”

对于灾民而言,他们眼下只有一个目标活下去,不管是移民南洋还是当兵吃粮,无疑都能活下去,赵二狗连忙追问道:“军爷,如何才能被元奇选中?”

“移民南洋是有条件的。”那兵丁不慌不忙的道:“以户为单位,就是说要一户一户的,单身的不要,单身的女子倒是可以,而且要身体没病。”

不等他说完,赵二狗就兴奋的道:“咱家一家老小八口,两个老的,四个小的,其中两个是半大小子,可以不?”

“可以。”那兵丁道:“将他们带来,先报名登记,有可能今天就能坐火车离开。”

元奇在招募人前往南洋吕宋爪哇垦荒,海军招募新兵,这两条消息迅速就传扬开来,徐州城外登时就骚动起来,一众灾民流民纷纷赶往就近的粥棚,争先恐后的报名,人人都只想尽快离开。

黄河决堤,黄水泛滥,决口一日不堵,他们一日就回不了家,即便是朝廷财力充足之时,堵如此大的决口也需要一年半载的,如今天下不太平,朝廷又没银子,有可能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无法返回家园,况且黄河泛滥,黄泛区即便是良田都会变沙地,即便水退了,家园也没了,对他们来说,移民,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地方官府的想法却又不同,堵筑决口需要民力,河水退去,黄泛区也不可能任由荒芜,还的组织百姓进行治理,农业生产也的恢复,任由百姓移民,以后可就无人可用。

城墙上,徐州知府袁成平望着排成长队踊跃报名自愿移民的灾民,不由的忧心忡忡,看了李星沅一眼,他小心翼翼的道:“制台大人,总得给徐州府留点百姓吧。”

“你急什么?”李星沅轻声道:“移民南洋不是件容易事,敞开了让元奇转移,一年能转移多少?再说了,如今这世道,灾民流民都是乱源。”说着,他转过身向北望去,易知足如今可说是肆无忌惮,不知道林则徐来了,是否能让他有所收敛。

林则徐来的很快,五日后就赶到了徐州,下车伊始,就召集徐州一众官员了解灾情,易知足却是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陪着载通母子前往云龙山散心游玩,分别多年,他想好好的弥补一下她母子俩。

仅仅只过了一天,林则徐就寻到云龙山来,在北麓的乾隆行宫堵住了易知足一行,闻报林则徐来了,易知足虽觉扫兴,还是连忙迎了出来,还离着十几步,他就连连拱手笑道:“林中堂怎的也来了云龙山?”

林则徐抚须笑道:“云龙山景色优美,古迹甚多,老夫慕名已久,且担心国城流连忘返,索性赶了过来。”

“何至于流连忘返。”易知足笑道:“在下是估摸着中堂了解灾情需要一段时日。”说着,他伸手礼让道:“中堂请。”

林则徐也不谦让,举步前行,感慨道:“一别数年,国城已晋封三等公,元奇亦是蒸蒸日上。”

易知足清楚林则徐的来意,听的这话,连忙道:“元奇这些年蒸蒸日上倒是不假,不过,这几年铁路修建、南洋移民,西北扩军,江南赈灾,银子花的跟流水一般。”

“就知道国城会跟老夫哭穷。”林则徐笑道:“怎么着,怕老夫狮子大开口?”

易知足连忙叫屈道:“在下说的可是实情,中堂也不是不知。”

林则徐自然清楚他说的实情,但要说元奇拿不出银子,他却是不相信,微微沉吟,便道:“朝廷是什么情况,国城应该也清楚吧?丰北黄河决口,总不能就那么放着,不堵筑了罢?”

“中堂说的是。”易知足颌首道:“决口是要堵,但元奇也有元奇的难处,不瞒中堂,如今银子着实是难以周转,中堂既为钦差,负责赈灾和治河,元奇怎么着也不能让中堂做无米之炊,不过,只能陆陆续续的提供,先给中堂划拨一百万元,如何?”

“行。”林则徐颌首道,他相信易知足,既然表了态,就不至于让他下不了台,行了几步,他才接着道:“如今已是秋季,堵筑决口,不宜拖延,国城既如此表态,老夫就开始招募人手进行决口堵筑,至于赈灾事宜,还是由元奇负责,粮食不够,可以截留一批漕粮。”

两人说着话进了房间,载通不假丫鬟之手,亲自出来为两人奉茶,她心里很清楚,此番得以出京,多亏了林则徐。

载通毕竟是宗室身份,见她亲自奉茶,林则徐不敢失礼,连忙起身道谢,载通也不多言,福了一福,便缓步退下,落座后,林则徐接着道:“如此多灾民,元奇不会打算全部都移民南洋吧?”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即便他们抗的过天灾,也抗不过战乱,移民南洋或是西北,对百姓而言,是件好事。”

林则徐沉声道:“真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捻乱?”

听的这话,易知足反问道:“朝廷不允在徐州驻扎五千新兵?”

“不允。”林则徐肃然道:“李子湘的密折已经发还了,就两个字,不允。”

“意料中事。”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驻扎徐州,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好,而且也适合训练骑兵,既是不允,只能分驻太平府和瓜州了。”

“训练骑兵?”林则徐一楞,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当着他的面毫不讳言的说要训练骑兵。

“江北的捻匪,日后必然是以骑兵为主。”易知足缓声道:“不训练骑兵,日后如何能保护铁路沿线。”

林则徐盯着他看了足有移时,才沉声道:“京杭铁路直达京师,国城该不会是打算一直保护到京师吧?”

易知足笑了笑,道:“要不,以徐州或者是济南为界?一南一北,划界保护?”

这个提议倒是不错,林则徐一时间也有些琢磨不透对方的想法,略微沉吟,他才道:“这里也没有外人,国城也不必藏着掖着,开诚布公的谈谈,如何?”

开诚布公?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我只是不想天下大乱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