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计安南

大清巨鳄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计安南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1:20 来源:蚂蚁文学

轻武器研发制造和船舶制造业?拉萼尼略微迟疑着道:“阁下所说的轻武器可是指的火枪?”

易知足颌首点头道:“不错,各种手枪在内的各种枪械。”

拉萼尼登时沉吟不语,法兰西的枪械历史很漫长,不仅是最早发明并装备燧发枪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并使用步枪军刺的国家,而且还是最早采用锥头弹的国家,在枪械方面,法兰西皇室一直是不遗余力的研发,长期以来,几个皇家兵工厂培养不少的人才,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岂会轻易与人分享?

不过,他也不敢贸然拒绝,毕竟清国研发出了威力极大的新式米尼枪,英吉利在远东这一战,不仅成就了元奇团练的威名,也令的米尼枪名声大噪,如今欧洲几大军事强国,谁不对米尼枪感兴趣?

略微沉吟,他才道:“阁下应该知道,我国之所以同意卖八艘战舰给贵国,就是为了得到米尼枪技术。”他言下之意是提醒易知足不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听的这话,易知足微微摇了摇头,道:“这批战舰,专使阁下卖的可不便宜,其实,对于这种面临要被淘汰的风帆战舰,我根本不感兴趣,买来不过是作为训练舰以训练新兵之用,我想,贵国应该开始在建造或是计划建造蒸汽动力的战舰了吧?

为表示元奇与贵国合作的诚意,我可以无偿的给贵国海军提个建议,明轮根本无法适应蒸汽动力战舰的需要,螺旋浆才是最为正确的发展方向,大型蒸汽动力战舰,必须以螺旋浆为驱动装置。”

拉萼尼很是惊讶的看着他,法兰西海军研确实在研制蒸汽动力战舰,对方是如何知道的?从英国人那里得来的情报?他们与英国人关系还没好到这个地步吧?

再则,清国是古老落后,不仅科技落后,也毫无工业基础可言,也没能力制造蒸汽船,就连蒸汽机也才引进两三年时间,对方是如何敢如此肯定的断言大型蒸汽动力战舰必须以螺旋浆为驱动装置?

见他一脸的惊疑,易知足换了一副诚恳的口吻,道:“如今英吉利称霸海洋,全球殖民,我们希望能与贵国和美利坚联手遏制英吉利进一步壮大扩张,元奇将在上海建立一家兵工厂,希望贵国能派一些年轻的军工人才前来,三国一起合作研制。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阁下,元奇兵工厂的研制课题是,整体子弹、全封闭式后装枪,自动连发射击,如果贵国感兴趣,元奇十分欢迎贵国的参与。”

对于枪械,拉萼尼也是极为熟悉,一听这三个研制课题,他就知道根本无法拒绝,三个研制课题,任何一个取得突破,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就象米尼枪,如果是法兰西最先研制出米尼枪,哪会是什么光景?

不过,他也没急于表态,而是问道:“船舶制造任如何合作?”

“对于风帆船,元奇自然不会有兴趣。”易知足缓声道:“元奇在在广州开办有造船厂,也是致力于蒸汽动力船的研造,主攻的便是螺旋浆,希望就这方面与贵国合作。”

略微沉吟,拉萼尼才开口道:“此事并非我能做主,不过,回国后,我会将阁下的意愿如实转达,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乐意促成与贵国和美利坚联手遏制英吉利的局面。”

易知足微笑道:“希望明年能阁下能带来好消息。”

“我也期待能给阁下带来好消息。”拉萼尼说着话头一转,“在广州之时,我就听闻元奇在入侵越南?不知这消息是否属实?”

听他提起越南,易知足登时敛去脸上的笑容,正色道:“越南是我国藩属国,越南国王都需要我国皇帝陛下册封,才能名正言顺的登基,简而言之,越南就是我国的仆从国。我国皇帝陛下已经下旨昭告天下,历数越南不臣之举,举兵讨伐。这是我国内政,不容如何国家干涉!”

见他态度如此强硬,拉萼尼也不好多说,毕竟法兰西伍家也不可能向越南派兵,他们可不想重蹈英吉利覆辙,当即,他便婉转的道:“并非是要干涉贵国内政,只是我国曾与越南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据报,越南国王已经派遣使团前往巴黎。”

易知足冷声道:“越南与贵国早已断绝外交关系,即便是向巴黎派出使团,贵国皇帝陛下应该也会予以坚决回绝!”

长江入海口,二三十艘风帆战舰停泊在附近海面,大小近百艘小船忙碌着给一艘艘战舰运送补给,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处海上墟市,热闹异常。

一艘战舰甲板上,达海望着下面的小船,高声道:“船家,你们上海可有什么好酒?”

船家是一个中年汉子,见的战舰上不是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而是说的一口好听的京片子的同胞,已大致猜出是南洋海军新招募的兵丁,早已没了之前的紧张和不安,他可不知道对方腰间系着的红带子代表着什么,语气轻松的道:“军爷,咱们上海可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码头,军爷要什么酒,但说无妨,不管是大清的,还是西洋的,咱们上海都有。”

“呵,口气还挺大的。”达海轻笑道:“蒙古有名的‘闷倒驴’,有没有?”

闷倒驴?这是什么酒?船家还真是没听说过,当即憨厚的一笑,“军爷这可是难住小人了,这酒小的可没听说过。”

达海在船上闷的无聊,听他说话口气大,本就是有意刁难,当即就笑道:“瞧你这话说的满满的,居然连大名鼎鼎的‘闷倒驴’都没有,也罢,爷不为难你,明日送些烈酒过来,银子少不了你的,可成?”

那船家正要答应,一边小船上一个五十左右的老者却是呵斥道:“傅老六,严禁贩酒上船,你不知道?”

听的呵斥,傅老六连忙讪讪的道:“军爷,小的讨活不容易,还望军爷见谅。”

见那老头坏了自己的事,达海忍不住高声喝骂道:“兀那老头,我自买酒,与你何干?严禁贩烈酒上船,这又是谁的令?”

那老者也不清楚战舰上这些人的身份,听的喝骂,不以为意的道:“这是南洋提督,一等子爵,易爵爷的命令,咱们可还指靠着元奇吃饭,还请军爷海涵则个。”

一听是易知足的命令,达海不由一楞,在天津就见识过易知足的厉害,他可不想触这个霉头,当即悻悻的骂了句,“什么鸟命令?”转过身来,见的肃顺就立在他身后,不由的吓了一跳,连忙道:“六爷怎的也出来了。”

肃顺本就在甲板上,听的这边动静才过来,探身看了下面一眼,他才开口道:“小心祸从口出。”

“六爷训的是。”达海边说边抱怨道:“也不知道易军门是如何想的,都到上海了,偏偏不让咱们上岸缓缓,竟然连酒有不准卖给咱们,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

“军门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深意。”肃顺缓声道:“你可知道从英吉利承战舰来咱大清,需要多长时间?短则四五个月,长则半年,咱们这在海上才呆了几天?海军的饷银比八旗绿营都高,可不是没有原委的。”

那么长时间?达海一楞,随即试探道:“六爷,咱们在这里要停留几天?”

“可能会有几日。”肃顺道:“惠亲王去了上海,估摸着没有三五天,咱们动不了身。”

肃顺猜测的相当准,一直到第四天,惠亲王绵愉、易知足二人才乘船前来,舰队随即起航,一路南下,绵愉站在甲板上遥望着岸边景色,心里很是感慨,在上海短短不过几日,他却感觉的到上海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尤其是苏州河以北,大规模的平整土地修筑河提,那万人涌动的宏大劳动场面,实是他生平仅见,他想象不出修通了铁路之后的上海会是何种光景。

易知足缓步踱到他身边,含笑道:“王爷不会是担心晕船吧?”

“本王已经习惯了。”绵愉说着转过身来,随意的问道:“多长时间能到定海?”

“上海至定海,不到百五十海里,以舰队的速度,一日夜可至。”易知足道:“明日清晨,就能抵达定海外洋。”

“那倒是挺方便的。”绵愉说着话头一转,“安南战局,国城是如何安排的?”

“甲板上风大,还是回船舱罢。”易知足说着伸手道:“王爷请——。”

回到官厅,待的绵愉将一众人屛退,易知足这才道:“自秦汉以来,直至元明,屡屡征讨安南,都可谓是得不偿失,王爷认为,原因何在?”

“你倒是考较起本王来了?”绵愉说着沉吟了片刻,才道:“安南偏远,大军远征,劳师糜饷,不宜久战,安南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是以屡屡反叛。”

“在下窃以为,安南民风彪悍,气候潮湿炎热,才是主要原因。”易知足毫不客气的道。

绵愉有些意外的道:“与气候何干?”

“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易知足道:“安南气候潮湿,弓弦难以保养,极易受潮变软,失去远程打击能力,中原军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战力,而近战,无疑是极大的增加伤亡,加之安南民风彪悍,历朝经制之师在安南都难以常驻。”

“有道理!”绵愉笑道:“看来国城对于安南有着极为详细的了解。”

“安南反复无常,王爷若想一劳永逸,让安南彻底长久的归顺。”易知足抬头看着他道:“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想让安南永久归顺,必须以军事打击为辅,以争取民心为主。”

绵愉微微颌首道:“接着说——。”

“南洋海军是纯火器部队,且多是两广子弟,潮湿炎热的气候对海军的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而且走海路运输,后勤补给也完全不受影响。”易知足缓声道:“可以说,今日的大清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容易征伐平定安南!

打下安南容易,如何让安南长治久安才是难事,安南毕竟游离于外的时间太长,归附之心不强,对我大清没有多少认同感,虽然汉民不少,但多是为生计所迫,移民安南者。

在下窃以为,要想争取民心,一是加强教化,一是要让安南百姓实实在在的得到好处,从而真心实意的拥戴大清,并对阮氏产生反感,如此一来,才能一劳永逸!”

“实实在在的好处。”绵愉沉吟着道:“轻徭薄赋?”

“还不够。”易知足微笑着道:“相比起安南那点微不足道的赋税,安南的矿产以及军事地理位置更重要,在下建议,着永久免除安南所有赋税徭役,如此,安南地方士绅商贾百姓必然犹如大旱之盼甘露一样期盼我天朝大军前去解放他们。”

永久免除安南所有赋税徭役?绵愉暗自咋舌,这小子果然是敢想!略微沉吟,他才迟疑着道:“将安南纳入疆域,总要设置衙门,派遣官员,驻扎军队,赋税徭役全免,朝廷岂非年年要赔钱?”

“王爷可不能只看到眼前。”易知足笑道:“所谓永久免除安南所有赋税徭役,不过就是数十年光景而已,四十年五十年之后,待的安南的百姓已经完全真心的归附认同我大清之后,就可以逐步恢复赋税徭役,再说了,安南矿藏丰富,足以弥补大部分的开支。”

绵愉摆了摆手道:“国城所言,固然不错,但治理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安南永久免除赋税徭役,其他各省岂不怨声四起?”

“王爷何必拘泥。”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这不过是对大清藩属国归附的特例优抚而已,若有眼热之辈,尽可移民安南,如此还能省却朝廷移民之花费,安南地广人稀,移民数百万,亦难以全部开垦。”

绵愉听的一笑,语气轻松的调侃道:“如此说来,这生意果然是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