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六十五章 再讨黄巾

汉末沉浮记 第六十五章 再讨黄巾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多久,就有一名三旬有余的县长打扮的官员前来,一边朝赵谦施礼,一边好奇的打量着韩易,不明为何郡守的议政厅中会有一个身带铁镣的人出现。

赵谦随意的指了指韩易与官员两人,示意二人自已说话,自顾自的继续闭目养神。那名官员奇怪的问道:“未知阁下是……”

韩易含笑着跽身施礼道:“某乃召陵韩易是也?”

那名官员奇道:“召陵韩易?本官只听闻过召陵邱易,却不闻韩易之名。未知阁下……”

韩易笑道:“邱易乃是召陵邱氏螟岭子,朱氏之赘婿。三月前已然自立而出,改以韩姓,是以邱易韩易皆是在下。”

那名官员勃然大怒,喝道:“原来你便是召陵竖子邱易,你害我有城不能归,有县不能治,害得我好苦啊……”

韩易笑道:“在下现在是韩易。”

那名官员挥手喝道:“我管你是邱易还是韩易,你施恩从贼,养军于其中,阴谋不轨,意图作乱。今日终于得以束手就擒,真是大快于人心啊。哈哈哈……”

韩易含笑等那名官员笑完,这才问道:“是不是擒了韩某,鲷阳之事便可轻易告解了?”

那名官员愕然无语,好一会才说道:“至少群贼无首,然后再杀鸡儆猴,鲷阳之事自然可解。”

韩易问道:“甘县君欲要如何解?杀了某,对鲷阳境内的三万从贼来说,会是和平之解么?眼见秋收在望,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从贼们,甘县君不怕他们再度起事么?”

甘临默然无语,良久方喃喃自语道:“可是不杀了你,鲷阳之事又该如何去办?”

韩易含笑问道:“鲷阳县究竟有何难办之事,甘县君不烦一谈。或者在甘县君眼中为难之事,其实不值一提呢。”

甘临怒道:“不值一提?鲷阳城归来的旧民一万三千余口,十数家士豪六、七百余口无家可归,无粮可食,无地可种,你说这是不值一提之事?”

韩易说道:“的确是不值一提。”

见甘临又要发怒,韩易忙将手一止,说道:“你听我慢慢道来,看看我有理无理再行发怒不迟。”

甘临怒目圆瞪的说道:“好,本官今日就看看你能说出个什么花样来?”

韩易想了想后说道:“一人一日的口粮按两斤来算,一月就是六十斤,一年就是六石粮食。一万三千余口,不,按一万四千口算,一年就是八万四千石粮食……”

甘临插口道:“不错,就是八万石的粮食。原来鲷阳城中有粮四十万,加上新阳有粮十万,这就是五十万。平均分给七县之民,再从他县调拨一些粮食过来,七县归民已然大部安定了下来。唯独我鲷阳之民却困在县境之外,坐吃山空无处可去。可鲷阳境内却有三万从贼不服管教,持强凌弱,意图雄据一方,唯尊你韩易之命是从。你说,你是不是该死之及。”

韩易无奈的说道:“甘县君总是这般的急切,不容我将话语说完。这样,又如何可以解决事情?还是稍安勿躁。”

甘临闷气挥手道:“好,你说,你说。”

韩易说道:“鲷阳县不久后将有粮八万石以上,有这此粮食……”

甘临把眼一瞪喝道:“鲷阳县那里还有八万石粮食?你是说那三万从贼愿意拿出八万石粮食来?这怎么可能?他们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就连人头税都不愿交,会愿意拿出八万石粮食来?”

韩易说道:“我曾与他们约,每年收成后,上交所得的二成以为赋税……”

甘临双眼又是一瞪,惊问道:“朝庭的正税不过是十五税一,你问他们要二成的赋税他们都肯?”

韩易答道:“朝庭的正税是十五税一,可是人头税呢?杂税呢?劳役税?役兵税等等税赋,这些赋税相加,都超过了每年收成的六成了。我只收他们二成的赋税,其他一概减除,他们又如何不肯?”

甘临口中喃喃自语道:“鲷阳有田地二十七万亩,上田三万亩,每亩可产四石粟;中田十六万亩,可产二石五斗粟;下田八万亩,可产一石二斗粟。那么二十七万亩……乖乖,竟有十二万石的正税?”

韩易笑道:“不错,比之从前的四万石正税,要多出三倍来。不过今年无畜力耕种,播种又迟,收成恐怕没有那么多,最多按七成的收成,只有八万石左右的粮食。”

甘临拍腿大叫道:“那也足够了,八万石,八万石,这可以做多少的事了。”

韩易说道:“不错,办事之要无非钱粮二字。甘县君刚刚到任,便有八万石的正税,有此八万石的粮食支用,又有何事不可解决呢?”

甘临大喜的连连点头,不久,又愁眉苦脸的说道:“只是那三万从贼不听命令,乃是县中不安的因素。还有一万四千百姓无地可种,终是坐吃山空。还有……”

韩易说道:“甘县君总是从贼从贼的,你不把他们视作良民,他们又如何把你视作百里之君长呢?只要甘县君能把他们视作子民,他们必可安心下来,将甘县君视为父母。要知这三万人中,可是有五千人的明战之卒。远近贼人又有谁敢窥视鲷阳城,天下之大再乱,鲷阳城当可安居无忧也。至于那一万四千无地百姓,甘县君有粮在手,又何需慌乱。大可在县中开垦荒地,或转为他职,总有解决办法的方法罢。”

甘临连连称是,说道:“只是还有十几家鲷阳当地的士豪,他们原来有地不下六万亩,这却是件难办之事。”

此时在旁闭目养神不发一言的赵谦出言道:“甘子申,你真好不晓事,四万四千人,这就是八千余户。自贼乱之后,诸县谁不是只有三、四千户人口。你若潜心发展数年,还不从四百石县长升为六百石的县令一职。这是何等的好事,你却还一直为难不已。真是岂有此理。”

“那十几家士豪,也没什么有名的人物。既然鲷阳城容不下他们,我可做主,将他们安置于鲷阳附近的几县中。有多少土地,拨给他们便是。反正其他县人少地多,也不差这点。鲷阳县无了他们做梗,你这一县之君,做得还不逍遥自在的紧。就连我也都羡慕你呢。”

甘临一想,还真是。一县的士豪常常把持县中的要职,一县之长事事都要依靠他们才能够办成,很难顺心。加上县中士豪常有吞并、隐瞒土地与人口之事发生,让朝庭收不了该收取的正税。反而其所收的租税又往往数倍于正税,加上各项苛捐杂税的摊派,将一县的百姓害得苦不堪言。黄巾之乱,也可说大部皆是因他们而起的。

无了他们的掣肘,甘临也用不着动不动的搞摊派,名声既好,人望也高,日后岂不乐得逍遥自在的很。就是鲷阳城战后的恢复与发展,只怕也要快过汝南其他诸县吧。甘临冲赵谦与韩易连连拜谢,嘴角笑得合不拢来。

赵谦挥挥手说道:“此事已毕,我这却有另外的要事需要你们二人去做。”

甘临肃然的拱手应道:“还请郡守大人吩咐。”

韩易愕然的望着赵谦,自已只是区区白身,如何会有要事牵扯上已身。不过赵谦既然已经说了,只能拱手听着罢。

赵谦揉了揉眉头说道:“南阳黄巾贼首张曼成起兵后,自称‘神上使’,拥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又屯驻宛城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人众越来越多,已达十余万人。西乡侯,镇贼中郎将朱儁、荆州刺史徐璆与秦颉合兵,共一万八千余人,进击赵弘,从六月直到八月,始终不能取胜。”

“后朱公伟闻知汝南曾单独讨平二十万黄巾,认为汝南郡兵乃天下之骁锐,特地奏请朝庭,要调汝南郡兵万人前往南阳助战。韩明远,汝南之破贼兵事你当尽知,朱公伟之奏你认为如何啊?”

韩易迟疑道:“这,易不过是区区白身,不敢胡乱评议朝中之军议大事。”

赵谦冷哼一声,说道:“我欲表你为暂佐军司马,召役鲷阳兵三千,会合郡兵七千,共计万人前往南阳助战,你意如何?”

韩易哀叹道:“以前是暂军司马,现在还要次上一级,暂佐军司马。郡守大人也太小气了些,何不直接任命为真佐军司马?”

赵谦冷哼道:“三百石以上官员,皆由朝庭任命方才作数。文昭吾兄自已不过才区区五百石县长,如何能任千石的军司马一职?你此次虽是六百石的暂佐军司马,却是我这二千石的汝南太守所任,孰轻孰重你应该分得清楚。若非邱吉玉与朱义忠不在,我又何需寻你来?”

韩易摇头叹道:“若无实职官职,无论是谁任命的,自身不强,行事难免战战兢兢,束手束脚,又如何能统大军征伐呢。就是说出去都不好听啊,郡守大人好歹也要任命我一个实职的官职才行吧?”

赵谦被韩易满脸无赖的模样气笑,可是欲要用人,却无明显之赏,却是有些小气了。只能出言应道:“也罢,便依了你,百石的左贼曹史如何?”

郡守之下有号为“门下五吏“的,贼曹便是其中之一,主盗贼事。正职为贼曹掾,掾下有史,史有分为中、左、右贼曹史。乃是一郡之守的私任属臣,以郡守为君,同样不属朝庭的正式官员。不过可以依仗太守之威,位卑而权重,在汝南郡境内说话还是十分管用的。

做了这个职位之后,无论日后是为官还是为将,都将是一大履历,可作为日后升职的考察凭据。韩易面上虽喜,却诈作愁眉苦脸状应道:“是,府君大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