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召贤传名

汉末沉浮记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召贤传名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韩易一呆,与陆平、成齐相视一眼,甄逸又送一女来为妾?世上还有这般的好事?韩易忙不及的答应了下来。却见甄逸在韩易答应了之后,突然间倒下,气色衰败,顿陷弥留。

四人大惊,慌忙上前探视,甄宓抱着甄逸大声的痛哭了起来,甄逸气息虽弱,却面露得色的笑道:“老夫两次谋你不成,今次总算是成了吧。”

韩易错愕的问道:“原来你的身体早就不支了。”

甄逸叹道:“老夫本在年前就该死了,若非放心不下家人,又岂会苦苦的坚持至此。如今得召陵侯的一诺,家人也有了保障,老夫也可瞑目了。”说完,又转头望向甄宓,说道:“宓儿,早前相师曾言,你将来贵不可言。希望为父今日的决定不会有错。也希望宓儿你日后能够帮扶甄氏,不求将来的甄氏多么尊贵,只求不愁衣食就行。”

甄宓泣道:“爹爹还请放心,宓儿必会好好的帮扶甄氏的,不叫哥哥姐姐因衣食而烦心。”

甄逸欣慰的看了看诸人,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韩易与乐彭、艾科坐于衙中,韩易指着刚刚送来的田亩与户籍数,愤然的说道:“汝南一郡共三十七县,田亩只有四百万亩,户籍也只有二十二万户,一百三十二万余口,这明眼人一看就知晓有假的东西,他们竟然也敢报上。真是岂有此理。”

乐彭劝道:“主公既然不欲汝南郡发生大乱,目前也只能如此了。幸好汝南的气候不错,田亩的收成远比犷平、西河的要多。四百万亩田地,每亩均收粮三石左右,按十五税一的话,就是八十万石。足可支主公三万大军半年的征伐了。”

艾科也劝道:“不错,汝南郡虽只二十二万户,但只收取人丁税与半年的劳役杂税,就足有六亿五千万钱之多了。即使除去日常的开支,也足有五亿钱之多。这笔钱主公大可全部截留下来,暂不交予朝庭。如用来召兵的话,就算是再召三万人马,也有足够的钱财购粮。【愛↑去△小↓說△網 Qu 】”

韩易点点头,认同了二人的劝说。韩易麾下之军,各有精良的甲具,先是有并州武库,得自于羯族人处的三万套郡兵装备。后来在雒阳西园军处,又得了一万余套上等的装备。击败四万北军之后,又得三万余套良好的装备。韩易一军的装备并不缺乏,所缺的只是使用装备的人手罢了。

韩易说道:“近月听闻,董卓以周毖为尚书,让他与尚书郎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的官员,淘汰腐败昏庸的官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之士。于是提拔任用了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任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似乎颇有振奋朝政之像啊……”

乐彭笑道:“主公,岂不见何遂高之旧事乎?董卓身为武人,不以寒士与武官治政,却一意的抬举世家名阀之人为官。他们无有董卓皆有为官之时,焉知他们会对董卓感恩带德?时间久后,董卓既失寒士与武人之心,又未得世家名阀的支持,距离败亡之期不远矣。”

韩易为难的问道:“世家名阀之中多俊秀,比之寒士人才更多出数倍。若是不用世家名阀,这天下又如何能够治理得好?”

艾科笑道:“主公,举才之事也如商事买卖,当天下只有一家独大之时,难免会出现有店大欺客之事发生。然而天下一连有三家店面开在一起时,就能让客人货比三家,有充裕的挑选机会了。此时的店家讨好客人还来不及,如何再有店大欺客之事发生。董卓若想治理好朝政,当以世、寒、武三足鼎立,如此才可长治久安。如今董卓只重世家名阀,只怕败亡之日真的不远矣。主公当早做准备才好。”

韩易闻言,默然无语,再早做准备那又如何,手中无人也。就算有幸顶替了董卓之位,照样也会陷入董卓的困境之中。想要运转庞大的汉室朝庭,非得要有百名以上可任州郡的贤才方可。

这许多时日,韩易的召贤令效果在汝南并不明显,主要还是汝南郡少有寒士贤才可用,多是世家的知名良才。而这些良才,又多与袁氏有关,或惧于袁氏之势,更在暗中使手段抵制韩易,韩易根本召请不来,这才使得韩易一时无人可用。

目前只有前汝南名士,召陵县人谢甄谢子微,因为糟人所污,声名大坏,特前来韩易处碰碰运气以外;就只有西平县人和洽,和阳士还算出色,有州郡之才。还有一汝阴县人韩福,勉强有治县之才。

武人方面,也只有一个隐强的豪杰祝臂与一个流浪武人王忠来投,还有一个召陵的旧识吴本。此三人皆被韩易任命为军候之职,以之用来比作千金买骨。余者数百人,都是庸碌的吏员之才。

这日,韩易召麾下众人,命他们推荐良才,为自已所用。众人思虑了许久,所荐之人似乎并无出色的。最终谢甄谢子微禀道:“府君,豫州之地多俊才,既然汝南无大才,何不从外郡召引而来?”

韩易奇道:“哦,外郡召引?只不知豫州哪里的贤才最多?”

谢甄笑道:“若论豫州人才之盛,莫过于汝颍二地,世人也常有汝颍士人半天下之称谓。然而自后汉初年,汝南原有的西楚士风便开始转变,成为放荡不羁、敢于犯上博取名气的风气。长此已往,必有昔日之范滂,政在陪隶之事发生。府君召揽不来汝南本郡的贤才,也算是好事。”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八俊之一。按察郡县不法官吏,举劾权豪。见时政腐败,弃官而去。后汝南太守宗资请署功曹,严整疾恶。范滂在任功曹时为政十分强横,在罢退腐吏,任用良吏时,从不听从太守宗资的半句话语,时人惧范滂更盛宗资。一时之间,宗资就如傀儡一般几无治事之权。时有“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之语。

韩易思及往日的何进与袁绍,二人未尝不似宗资与范滂。何进之死,也未必不是因为袁绍势大逼凌主公,又假借主公之势妄为的结果。

谢甄笑道:“颍川郡为战国时期韩国故地,有法家传统,高仕官,好文法,其地士人都对朝政有浓厚的兴趣。另外颍川名士互为交结,相与婚姻,吏俗朋党的情况,甚为紧密,为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比的。只要府君能召来一人,就有可能有无数的人才来投。而且颍川相对于汝南的士人来说,却没那么的盛气凌主了。府君或可召之。”

韩易大喜,于是令谢甄代为主笔,写下召揽信件百封。因为不能轻易离开汝南,于是又让乐彭为主,西平人和洽为副,携带黄金一千斤,马车百辆,前往颍川郡四处投书召揽,希望能够召到一些人才归来。

艾科又道:“主公威震北疆胡虏之名,中原人氏少闻。而主公忠义扶助何氏,强抗董卓之名,亦只有雒阳人士知之。某以为,主公此时就如深巷之中的美酒,再过醇厚,也吸引不到百里之外的酒鬼。所以,主公可遣人四处传扬主公旧时的事迹。久而久之,必有心慕之人来投。”

韩易又是大喜,忙令艾科挑选百余名能说善道的闲人轻侠,给以金银铜钱等物,支持他们到邻近州郡四处游走,在乡野市墟之中,到处为已传扬事例名声。虽无士人的相互吹捧效果,但对于寒士与豪杰来说,也许应该有用。

既然判断董卓有可能败亡,为了争得先机,韩易除了三万八千战兵以外,决定再召兵两万人以为辅兵。以鲍鸿为中郎将,以田棕、王当二将为校尉统御。原本校尉只能统御五千人一军的兵马。但因为是辅兵,所以超额统率。所有军队从此一至改称为汝南郡兵。

大军又在隐强、召陵、西华三县屯集粮草,又令新任的西华铁官令韩福,加紧在西华铁官属打制备用的兵械、箭矢。因为一旦战争打起来,韩易所聚集的兵械装备等物,消耗绝对非常快,需要大量的补充。

葛陂贼何仪、何曼,桑山贼刘辟、黄邵、龚都,被车靖、周戈两军围剿的士气大落,因为粮草不济,又被韩易的威名所镇,不得已终于下山投降了。韩易将五人都封为别部司马,跟随田棕、王当二将行事。

汝颍交界的郾城贼廖化见势不妙,也向新任的召陵令邱功投降,被任为军候一职。至此,汝南一郡贼势皆平。

平舆城中,军候吴本与两名轻侠在酒馆中饮酒,吴本笑道:“二位还在犹疑不定么?候爷向来求贤若渴,凭我吴本的本事,侯爷都能任命为军候之职。就算是葛陂、桑山两部的降贼,侯爷也不嫌弃,任用为别部司马。以言兄、方兄二人的本事,多了不敢说,一军司马之职是轻而易举之事。”

二人正是数年前召陵义勇军中的军官,言平与方积二人。二人这些年前,虽在汝南一郡名声颇响,但是仕途却几乎没有,如今还是白身一个。

言平拍案叫道:“罢了,罢了。厮混了这许多年,再厮混下去,只怕也依然是白身一个。积弟,莫要闹别扭了,去召贤馆试试,成与不成总要有个结果。”

方积无奈的应道:“想起当初只是区区的降卒,在跟随韩侯爷数年时间,就成为了比二千石的校尉之职,而你我兄弟却靠昔日的情份来讨要官职。弟实在是张不开这口。可寻了数月的时间,眼见葛陂、桑山二贼皆降。我兄弟二人都没能寻到什么立功之机。看来老天就是要我方积寻后门,讨情份了。”

吴本笑道:“想要功劳,以后有的是时间。想候爷可没有多少的叔伯兄弟,与家生子家奴来统率大军。只要两位在投效之后忠心不二,便是对侯爷最大的功绩了。”

言平、方积二人下定决心去见韩易,韩易得知果然大喜,将之分配在新召的辅军之中担任军司马一职。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