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功成身死

汉末沉浮记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功成身死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南路军于第二日上午回归,经一夜的追杀,南路叛军又被斩杀了数千骑,俘虏两万余。文丑于乱军之中意外的斩杀了白波贼帅郭太,韩易这才知晓,南匈奴事是因郭太之故而大起的。后逃归离石城的叛军除三千骑逃亡河东地以外,皆降。

韩易又以须卜当、去卑领万骑为先锋,以右贤王呼厨泉为南匈奴代单于,领兵驱使着幸存的南匈奴六万余叛军横扫西河郡各地。至圆阳,韩易又以羯部落不肯交出劫掠晋阳城的三万套汉军装备为由,纵兵屠之,筑万余级首级京观于黄河之畔,以镇不服。南匈奴人闻之大惧,加上各部留守尽是老弱妇孺,纷纷投降。至六月中,全南匈奴人皆平。

韩易又以南匈奴人各部势力不明,号令不清,南匈奴单于统管无力,特将战后的二十三万南匈奴人分成九部。除单于部领五千落居美稷之外,其他各部分领二千余落。

其中两部屯居于定襄郡的善无县、骆县,两部屯居于上郡的肤施县、侯官县,剩余的三部屯居于西河的蔺县、平陆县、圆阴县。再以成齐、汪洋、吕旷、余化、吕威璜、韩吕子、马延、张铠、可锁儿九人为暂军司马,迁阴馆县旧犷平县民与血恨军约两万人分镇诸部。

七月中,诸事已定,韩易上奏朝庭,表奏呼厨泉为南匈奴单于号,又表麾下诸将之功。

韩易笑问道:“奉先兄,此次征讨南匈奴,你一人可说是居功至伟,为何不愿让我在奏表上面注明?”

吕布哈哈大笑,说道:“大丈夫在世,何惧无功。但凭我手中的一弓一戟,天下何处不能建功立业,何消与你部下争功。”

韩易面上拜服,可是心中却十分的不解,私望吕布看见自已麾下精锐之军,眼中所流露的羡慕也不似作假。再一细思,结合吕布的性情之后,顿时大悟。吕布生性高傲,根本不屑他人的施舍。

因为此次征伐,兵马多是韩易一人商借拼凑而来,吕布只是稍有操劳罢了。况且吕布与韩易是属义气之交,若在奏表上面注明,他日必在韩易之下。此事吕布不愿为之,是以干脆不让韩易在上奏的功表上注明已功。张杨与张辽也属义气来助,亦不愿表功。

韩易无奈,只得聚集众将设宴送别吕布、张杨与张辽诸人。又数日,再施宴送别常山军诸将。不过常山军并未全部离去,还留下了五千人相助韩易稳定局面。其中也隐隐有欺瞒朝庭,常山军于此战中折损过半之意。只不过常山军在离开西河时,人人怀揣着韩易所赠送的金银,又驱走十万只羊、一万头牛与三万匹马,可算是不虚此行了。

中平四年,冀州刺史王芬,与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相互交结谋划,连接冀州豪杰,谋废汉帝,改立合肥侯为帝。

中平五年五月,幽州贼被击退,汉帝刚好想去北巡冀州河间郡旧宅,王芬等谋遂准备因此作难,上书言常山贼近半已西去匈奴地,求得起兵征讨常山国。

时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于是下敕命令让王芬罢兵,不久又征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惧,于是自杀身亡。许攸、周旌等亡命不知所踪。

六月,数千南匈奴败卒逃至河东,与白贼波残部会合,汉兵不能御。杨奉被汉将逼使,再度反叛,与南匈奴、白波贼合兵数万攻略郡县,河东再次危极。汉帝令并州刺史丁原聚并州之兵三万人,再度征讨河东白波贼。

七月,汉帝思及司隶州各处虽有十余万大军,却多为乌合之众,不能于野地浪战。京城雒阳更无一精兵强将守卫,河东的区区两次变乱,雒阳便一日数惊,心内始终难安。八月间,在雒阳西园招募壮丁虎贲,又置西园八校尉。诸校尉统于小黄门蹇硕,由蹇硕总管各军,直接受命于皇帝。

刚回并州军中的张杨,被丁原改任为武猛从事。又听闻汉帝置西园八校事,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并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丁原立即派遣张杨率领部下士兵去蹇硕之处,被蹇硕任命为西园上军暂行军司马之职。

河东闻喜县,丁原统领并州大军与白波贼于此对峙。军中帐内,丁原与马仪饮酒而谈,马仪不解的问道:“大兄,张杨逆了兄长之意,为何兄长还派其到雒阳城去,投入到蹇硕军下?”

丁原哈哈大笑,说道:“仪弟你有所不知,这乃是为兄的明升暗降之策。那张懿久在并州,并州诸将大多为其所举荐。张懿虽死,可并州诸将还是多听从张杨之令。有张杨在此,吾之号令难行也。况蹇硕乃一宦官尔,是天下士人皆痛恨之辈。张杨去了雒阳,又投入到其门下,可说是把张懿的名声尽毁,终生难得高升了。”

马仪赞道:“大兄之策高明,小弟佩服。如此说来,那同样逆命的张懿亲将吕布,被任为大军的主薄之职,张辽又被召为从事,皆是有所用意了?”

丁原抚须摇头,自得其乐,也不与马仪一一解释。马仪思索了一阵,立即拍腿叫道:“妙,妙,主薄与从事,虽然时常与大兄相见,可说大见亲待。可是他们时时在大兄的眼下,大兄欲寻他们的错处,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此举同是明升暗降,不,是欲擒故纵之意也。”

丁原竖起拇指赞道:“贤弟果然聪慧,目光如炬。我之苦思筹谋,一眼就能看破。只是贤弟自去年归来后,性情就有些大变,有些功利了,却又一意的用心为我筹谋,却让我有所不解了。”

马仪叹道:“唉,此事还不是因为雪儿之故。”

“哦?这是为何事?”

马仪解释道:“你弟妇于前年不幸病故,我恐雪儿一人在家无人照料,于是带她一路前往北地贩马。雪儿在鲜卑地多闻犷平县令韩易千骑出塞之英雄壮举,心中甚是仰慕。在定襄郡见过韩易本人之后,更被其风采所倾倒,心中已有托身相许之意。只因雪儿知晓小弟向来心高气傲,所以雪儿不敢向我提出为韩易之妾的想法。”

“可小弟身为父亲,雪儿的心思哪里能够瞒我。雪儿在离开阴馆县后的郁郁寡欢,夜不能寐,被小弟看在眼里,却也痛在了心里。小弟自思韩易彼时为阴馆县令,兼领并州军司马一职。位高职重,以小弟的家世,雪儿嫁入了韩家,必不得韩易看重。韩易的大妇虽贤,可雪儿日后为妾的日子也必不好过。”

“于是,小弟在年过四十之后,终于有了年青时的奋进之念。只是当今天下,商贾想要为官可说难如登天,而小弟所识的唯一贵人除了大兄以外,别无他人。小弟想要大兄徇私举我为孝廉,以大兄的官位却又不能够轻易办到。”

“于是小弟便思了恶法,强助大兄为官,为高官。如此大兄才能在之后助我一臂之力,举为一县之长令,或可在家世上不差韩易多少。雪儿日后在嫁入韩氏后,也当不受多少的委屈了。”

丁原听后久久不语,良久方叹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雪儿若知你为了她的幸福,而做下这许多的事情,不知会多么的感动呢。”

马仪摆摆手道:“大兄说笑了,若是小弟在年青时,不是因为遇挫顿止,投笔而商的话,待到此时,小弟说不定也是千石以上的高官了,哪里需要行此害人的恶法。都是小弟年青时糊涂之故啊。”

丁原点点头,为马仪斟了一杯酒,问道:“只是那韩易如今已是一郡太守,又兼郡都尉一职。如今更平定了南匈奴之乱,功绩极大,只怕拜将封爵也是在所难免。贤弟想要与他比家世……只怕难了。”

马仪一口将酒喝尽,哀叹道:“小弟哪知这韩易的武略如此惊人,短短数年之内,就从一区区的边鄙县长,升为现在的一郡太守之职。虽是小郡的太守,可也不是小弟所能够比的了。早知如此,小弟也就不用费心良多,早早的将雪儿嫁予他便是。不过幸好韩易的大妇已于晋阳城破时早早的惊故,雪儿此时嫁他,并不算太坏。”

丁原又斟了一杯酒,说道:“为兄此时所虑者,是听闻韩易在西河圆阳屠尽了万余羯部落人,以筑京观。可见他对羯人部落之恨有多深了。不知羯人会不会把贤弟给透露了出来?”

马仪连连摇头说道:“不会不会,小弟在挑拨时,特别是把五原郡九原城迁徒至上党郡的汉人,对当地羯人部落的草场侵夺,说成了是张懿的有意迫害。此事全程都是借助了他人之手散播的,那兵械之事也是托在上党郡的一处武库之中,被羯人无意所抢,羯人绝对不知此是大兄与小弟之谋。”

丁原忽的冷冷说道:“你说错了,此事全是你马仪之谋,可与我丁建阳没有半点的关系。”

马仪大愕,突然腹内痛如刀绞,心如火烧,马仪抱着腹部惊骇的问道:“大兄你给我下毒了?”

丁原站起后退数步,冷冷的说道:“你为了区区一女之私,而行恶计害了并州与司隶不下二十余万百姓,此罪可谓势如滔天之大。本官在察知了你的恶行后,不得不大义灭亲,将你就地正法。”

马仪此时腹痛难忍,全身汗如雨下,摔倒在地,心内更是悲痛难当,厉叫道:“丁原贼匹夫,丁原……不大兄,大兄,小弟自知罪孽深重,死不足惜。唯有雪儿放心不下,还望大兄看在你我相交二十余年的份上,收下雪儿为义女,为她做……主,嫁予韩……韩易……可好?小弟……小弟在九泉……之下……也感……激大兄……的……大恩……大德。”

丁原那冰冷的眼神之中,露出了一丝丝的感动,与少许的怜悯,点头应道:“雪儿那丫头,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与我之亲女无异,你就是不说,我也会满足她的心愿的。贤弟,你放心的去吧。”

马仪痛苦扭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如卸重负的神情。全身又卷曲在一起,在地上翻滚了好一刻,才渐渐的停息,不再动弹了。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