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诱召乌丸

汉末沉浮记 第一百一十七章 诱召乌丸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车腊有些疑惑的问道:“主公,你是否担心乌桓人将会成为我大汉的祸患?”

韩易点点头说道:“不错。乌桓部族距离长城的距离太近,数十里地快马半日即到。若是乌桓有心反逆,朝发夕至,加上我隘守兵不备,虽有危关,也可一鼓而下。不过数日,幽州便将可能成为乌桓人的牧场。若是再大胆些,青冀二州也未必不能进退来去如入无人之境。”

文峰面色古怪的说道:“县尉大人是否过虑了,乌桓一族在这三百年来并无合流之势,族中各部大人不下百数,各自互不相服,还时常自相攻伐,由如乌合之众。乌桓兵马虽强,对我大汉来说,应该无甚威胁才是。”

车腊若有所思的说道:“昔日匈奴人在先秦时,也是区区的乌合之众,数十年的后前汉初立,便成为我华夏百姓的百年大敌。鲜卑人在数十年前也是区区的乌合之众,不过只是出了一个檀石槐,又成为我大汉莫大的威胁。天幸檀石槐早亡,其子和连愚鲁不堪,难成大势,不然鲜卑未尝不是下一个匈奴?”

“此时乌桓人虽散,但其部也有十万之民,可操弓而战者不下三、四万之众。而且乌桓、鲜卑二族同宗同言,你怎知他们不会合流?大漠草原上的法则便是,谁最终战胜了,他人便都归为他的族民。只要乌桓出一雄才伟略之人,未尝不会成为下一个鲜卑又或匈奴?”

文峰听了大吃一惊,说道:“嘶,三、四万人的乌丸突骑?如此说来,对乌桓人还真不能掉以轻心。不好,去年六月时,我曾听闻辽西的乌桓大人丘力居,自命为乌桓人的单于,并与辽东属国的苏仆延,渔阳的乌延,以及上郡的难楼结交。当时属下还认为他们是夜郎自大之举,此时想来,难道他们是想一统乌桓不成?”

韩易一惊,问道:“这是一年前的事了?上任的县长与县尉有何反应?你可曾上报过渔阳太守知晓?此时他们又如何了?”

文峰胆怯的缩头缩脑的应道:“小人曾报过前任县尉知晓,因没有将之放在心上,所以没能及时的上报太守。前任县长与县尉也都认为他们四部是夜郎自大,加上彼时又是黄巾蛾贼变乱之时,乌桓地又处域外,因而没有去理会。”

“至于他们四部的情况,难楼在护乌桓校尉麾下听令,好像并无异动。倒是渔阳的乌桓大人乌延,在四月前曾引部东去,相助丘力居攻伐辽西的乌桓各部不从。听闻丘力居大胜,并与苏仆延、乌延在白狼山上杀马为盟,互尊为王。此事早已传遍了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各郡。各郡太守应该都有耳闻才是。”

韩易眉头大皱,问道:“此时丘力居、苏仆延、乌延三部各有兵马多少了。”

文峰挠挠头道:“听闻丘力居所部吞并了不少乌桓部族,此时有部众四、五千落。辽东属国的苏仆延,自命为峭王,有部众千余落。渔阳的乌延,自命为汗鲁王,有部众八百余落。”

韩易倒抽一口冷气,此三部加起来有部众七千落,已占乌桓全族的三成之多。按一落出兵一到两人计算,那他们至少也有突骑万众了。有这支超过万众的乌桓突骑在,就算是在大漠草原之中,也是一伙较大的势力。若以此来统一乌桓各部,以乌桓各部不过数百落的部众,并形如散沙般的状态,用不了三年时间,便可使得乌桓一统了。

韩易心下不免有些焦虑不安起来,形如散沙的乌桓是大汉的得力帮手,一统的乌桓却是大汉的潜在祸患。在前汉武帝时,汉军曾在救援被匈奴侵攻的乌桓时,在大败匈奴之后,又挥军击溃乌桓,未尝不是乌桓在当时也有过一统的迹象。自已身为大汉的官吏,当以大汉的利益为重,要设法破去乌桓的统一大势才行。

韩易问道:“此时尚在渔阳境,又靠近我犷平县的乌桓部有几部?他们的大人是谁?实力如何?”

文峰禀道:“回县尉,犷平县最近乌桓地,除去已东去辽西的乌延外,还有两部。一部大人名桑马哈,一部大人名可锁儿,每部实力都在三、四百余落左右。”

只有两部,那方才所见的牧人牛马羊群就都是这两部的了。乌桓族现在正有一统的迹象,相互之间攻伐颇常。此二部势力在乌桓不大不小,若乌延从辽西归来,未必不会借丘力居之助将之吞并了。与其便宜了他人,不如想法将之引为已用。

韩易正想着要不要将此二部设法诱入长城中,或纳入治下,或设法杀了。不想落在人群最后的严昭突然说道:“县君,县君,小人与那桑马哈、可锁儿两位交情颇深,愿为县君出关,将其二人诱来,投入到县君的麾下,以抗有可能反逆的丘力居、苏仆延、乌延三部乌丸。”

韩易一惊,转头而视,只见严昭的脸上不断趟汗,却神色坚定,直直的看着韩易。见韩易皱眉迟疑不决,严昭忙解说道:“小人在兵曹吏任上,颇有犯法之事,心知不能逃过县君大人的清查,所以有心为县君大人出力,将功折过,希望县君大人能够饶恕小人之罪。”

韩易点点头,问道:“你与此二部的乌桓大人友善?他们能听你的言语不成?”

见韩易动问,严昭心喜,忙解说道:“小人家中多涉商贾之事,每月与乌桓部众交易之时,多与此二部来往,因此十分的交好。小人多听闻桑马哈、可锁儿二人常慕我大汉的物产丰富,只恨不是生在大汉境内。若能成为大汉子民,虽乌桓大人也不想做。”

韩易不信的说道:“有三、四百落,近两千人部众的乌桓大人,部中的生杀予夺尽操之其手,比之我大汉的列候都要权重。他二人岂会因为慕我大汉的物产丰富,就弃了手中的族权,来我大汉为民。此言不过是随意说说罢了,你也能信。”

严昭慌急,连忙说道:“他二人之言是真是假,小人前往一试便知。若是能成,将为县君召来近千的乌桓突骑。如不能成,也不损县君的一丝半毫啊。”

韩易摸了摸鼻子,思虑一会,叫道:“好,此事你若能够办成,无论你有罪无罪,我一概不论,你还做你的犷平兵曹吏,我也将赏你黄金五十金。如若他们二人的言语有假,你也可以设法诱使他二人的部众来投,只要超过百落,我便算你有功,不罪于你。如何?”

严昭大喜,下拜叫道:“小人必不负县君重托,必为县君大人办成此事。”

见严昭雄心万丈的仰首而去,韩易忽然有些领悟,有时使功不如使过,有罪之人为求脱罪,必然会比有功之人更加尽心的办事。

韩易在古北口待了一整日时间,巡视了古北口关隘各处的兵事后,又叮嘱文峰万万不能轻忽了事,这才准备沿着长城东行,去看看镇守司马台的汪东所部。

临行前,见着同行的宓儿满面不喜,嘟着小嘴的模样,这才想起一事来,问道:“文屯将,这燕山上是否有白雕的影迹?”

“白雕?”文峰一怔,忙笑道:“回禀县尉,有白雕,不过那是人养的。”

“人养的?”韩易大奇,经常听闻大漠草原中的神射手喜射雕,却不想雕也可以饲养。“是何人所养,可以向其求取么?”

文峰大笑,说道:“是县尉大人的话,应该可以吧。因为那雕是司马台守将汪东的儿子汪洋所饲养的,那小子极其喜欢雕鹰。在十四五岁时,便独自一人深入到北方大漠之中,找寻雕鹰。共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方才寻得灰、黑、白三对小雕鹰。在经过四五年的饲养,只怕此时小雕鹰都生出几对来了。县尉大人想要,应该没问题。”

韩易一惊,十四五岁便独自一人深入到北方大漠,那时正是檀石槐在世之时,鲜卑正与大汉为敌,势力最为强大之时。此人能深入大漠两年平安的回返,不说其胆大、机敏如何,其人的武戏必然高强。

韩易忙问道:“那汪洋是否是县中的募卒?”

文峰想了想,说道:“不是,汪东老妻早亡,膝下只有此子,因不想让此子重蹈自已的老路当兵,是以,汪洋一直只是白身,居于司马台关隘的一侧。”

韩易将领人离开古北口关隘,一路又朝司马台关隘而去。司马台距离古北口有三十余里,因全是山路,所以这一路十分的难行,整整行了一日时间,直到夜间方才来到司马台关前。

早在一日前,韩易就曾命人前来司马台传信,今日会来司马台巡查关防。不想韩易到时,只见内关墙关门紧闭,不见一人在外等候,只有关下布有数盆照明探敌用的火盆。关墙上似乎立有数名守卒,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