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齐怪谈 > 第412章 迁都

北齐怪谈 第412章 迁都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夏州,统万城。

城门外很是喧闹,在许多士卒们的注视之下,源源不断的百姓堆积在城外,一一进城。

战事刚刚过去,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开始发脓。

夏州各地都开始出现缺粮的情况,粮价居高不下,一度被提升到了天价地方治安也是以肉眼可见的程度飞速下滑,吃不起饭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便开始用其他的办法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了。

道路上的贼寇随处可见,就连山中猛兽都出来凑个热闹。

南边的几个村庄几次来禀告,称有大虫食人畜。

城内人心惶惶。

官署之内,汉国几个重臣聚集在此,商讨起对策来。

因为夏州刺史还不曾上任,而灵州刺史高长恭又更擅长打仗,故而这里的情况只能是让灵州将军斛律羡暂时负责。

此刻,这两人便一左一右的坐在了主位,面向而坐,其余诸官分别坐在他们的左右。

坐在斛律羡身边的是文官,坐在高长恭身边的是武官。

斛律羡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些人,脸色多少有些复杂。

「高...刺史。」

战事结束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但是高长恭这些时日里一直都在忙着运输和清扫盗贼以及溃军乱兵,一直都没能进城跟斛律羡相见。

两人再次相见,高长恭的脸上多少有些愧疚。

他可是将这位将军折腾的不轻。

他开口说道:「让将军坐镇后方,本来就已经很不妥,没成想又给将军引来这么多的麻烦。」

高长恭所说的麻烦,并非是指战乱后的影响,而是指斛律羡承担的那些事,那些事本来都不该由他来作决断,以将军和外戚的身份来参与地方政务..:..容易被人所垢病,甚至可能引来灾祸。

让高长恭不安的正是此事。

斛律羡却不甚在意,他那粗犷的外表和内心之下,藏着一颗极为聪慧且谨慎的心。

他当即开口说道:(「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我已经上书告知陛下,陛下也绝对不会在意。」

「当下要解决的还是夏州的民生情况。」

「此番战后,各地的情况已经极为恶劣了,灵州本身就不富裕,能维持军队已经艰苦,没有什么实力再来兼顾夏州。」

「而夏州刚得,若是不尽快处置,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民变。」

其余官员们纷纷点头,都赞同解律羡的话。

高以尔也区「主要还是缺粮。」

「夏州官府的存粮就不多,需要延州方面的运输,先前敌人又动用了多次粮库,粮库断粮之后,又从民间征收了一次,加上战事的影响,才出现了粮荒。」

「我听闻,先前斛律将军治理各地时,攻破寺庙和豪强,得了不少粮食,这些能缓解粮荒吗?」

夏州官府穷,百姓穷,就他妈的寺庙和豪强是一点都不穷。

斛律羡先前的行为,可是给粮库积累了不少好东西。

斛律羡平静的说道:「是拿了不少东西,但是吏不足。」

「户籍混乱,无法核实,无法授发,当下负责维持地方的不是临时提拔的周人,就是军中之吏。」

「庙堂所委派的官员小吏,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赶到。」

「那从灵州借调呢?」

「春种大事,灵州本身的官吏才勉强够用,如何借调?」

「那就加派军吏。」

有军官当即开口说道:「战事刚刚结束,军更要负责的事情也有许多,

况且,这些人更精于军中后勤事,这跟地方的事情应当是有差别吧?」

高长恭严肃的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种情况再继续了,先在受灾严重的地区设立临时救济吧,先保人不死,而后等官吏赴任再办其他。」

众人便商谈起来,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有官员拿看记录下来的诸多命令,众人各自离开。

高长恭和斛律羡却留在了这里。

送走了众人,高长恭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些政务事,处理起来不比军事简单。

战事结束之后,如姚雄,斛律光等其余地方的将军们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他们俩原住民还留在此处。

高长恭起身,再次对着斛律羡轻轻一拜。

「这些时日里,当真是难为将军了。」

这次的战事,大家可以说都捞到了极大的战功。

斛律光又杀了一个国公,成为了汉国内唯一一个杀死了两个国公的记录开创者。

而高延宗在名义上也是杀了一个国公。

高长恭更不用说,击破尉迟迥,拿下夏州。

大家都是战功赫赫,唯独这位留守后方,负责为众人接手烂摊子的斛律羡,这是真的什么都没捞到。

没捞到也就算了,还无端的背上了一口大锅。

他插手了夏州事务之后,夏州所爆发的粮荒,盗贼等等问题,都可能会变成他的过错斛律羡赶忙摇了摇头,示意高长恭坐下来。

「我都说了,这些根本就不重要!」

「你们这样的才要军功嘞,我可是外戚啊,外戚要什么军功?说不定哪天我就因为外戚的身份当了车骑将军,甚至是大将军..:.到时候你们还得来看我的脸色呢!」

斛律羡脸上带着笑容,开起了玩笑。

高长恭闻言,顿时也笑了起来,「那您可得小心些,这但凡是汉,其外戚担任的将军下场都不是很好。」

「哪个说的?」

斛律羡反驳道:「不也有那好的吗?

「那卫青,也不是外戚将军?你看看他,都打到北海去了!!多厉...

嗯::

斛律羡说着,忽停下来,有些不好气的说道:「他打的好像是我老家。」

高长恭哈哈大笑。

「这不说明将军比卫青厉害的多吗?卫青要去北海还要打过去,将军只需要走回老家就是!」

两人便开始联手来操办这里的事情,高长恭将兵权交还给了斛律羡,自已则是领着官员们开始与下一个敌人,也就是粮荒作战。

斛律美也是全力相助。

他们在各地设立了临时的救济点,以养活亡人的方式来救济周围的百姓。

好在粮库多少还有些存货。

解律羡又分人在各地追击盗贼,张贴告示,表示庙堂的粮食很快就到达勿要为盗!

因为人手不足,很多事情上他们都只能亲历亲为,斛律羡这个堂堂一州将军,都需要带着小股的骑兵漫山遍野的追击盗贼。

如此苦苦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庙堂的官员们终于是急匆匆的赶到了此处。

马车带着新任的刺史匆匆来到了统万城。

他身后跟着一大群的官吏们。

高长恭对此甚是振奋,跟着斛律羡一同前来迎接。

双方在城门外遭遇,刺史走下了马车。

这是个年纪颇大的老人,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了,整个人又高又瘦,

脸色冷峻,像是块铁,眼神格外的锐利,左右的众人都不敢与他对视。

高长恭急忙走上前,行一步行礼。

「拜见徐公!」

刺史徐远盯着面前的高长恭,看着他的模样,不知为何,眼神忽温和了许多。

「起来吧。」

斛律羡有些不安,明明大家都是平级,可这人看起来就很有气势,让人不由得惧怕。

就像是孩童遇到了长辈那样。

徐远打量着面前的高长恭,忍不住再次点头。

「当真是有高王之风啊。」

他又看向了一旁的斛律羡,「你小子也长这么大了?」

斛律羡只是低头行礼。

徐远是个老资历的大臣。

很早以前,他在地方上当吏,做功曹,而后,他就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

没错,正是高王。

他投奔高王之后,做过县令,当过军官,高欢发现此人的才能,就让他在自己身边担任骑兵参军事,跟着自己外出征战,忙军务事。

高欢死后在地方当太守,因为对高洋无礼,被御史弹劾罢免了官职,后来高洋念在他过去的军功份上,就再次提拔,做了刺史,高演继续提拔,挂了将军职,当初刘桃子所顶替掉的卫将军,就是徐远的。

这位资历极深,打仗的经验丰富,治理地方的经验更丰富,平时为人冷峻,但是对部下和百姓都很友善,担任刺史的时候,城池走水,这老头亲自带着人闯进去扑灭,深得众人的尊重。

在他面前,高长恭这样的都只是小辈里的小辈。

高长恭对他也很客气,跟着他往城内走去。

走在路上,新刺史询问起了各地的情况。

这地方的情况让徐远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好在,他这次带来了不少人,接下来的事情,就能有序的展开了。

新刺史到达,可高长恭并没有急着回去,斛律羡先一步离开了夏州,返回灵州,那边也有事情要他来操心的。

高长恭帮着徐远来安定当地的情况,

在一大批的官更加入之后,地方的情况才真正开始缓和,随看律学室的发展,汉国的小吏是越来越成熟了,当初就只是个速成班,而现在,是真的朝看治理地方的方式来进行培养的,考核也不再是像过去那般过家家,各方面都变得苛刻起来,难度提升的同时,小更的素质也在提升。

夏州百姓很快就发现了两国小吏的天差地别,其实,汉国的小吏也不是说有那么的温和,亦会表现出不满,亦会严厉,但是至少不欺民。

他们进百姓家里时空着手,出来时也是空着手。

过去那些人,空着手进去,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没处放东西了,恨不得推着车出去。

夏州的情况颇为特殊,这里过去作为军事要塞,耕地较少,矿场有,但是难以开采,并非是朔州恒州那样的露天矿。

伪周许多矿场其实都是这样,论量,伪周境内的矿区未必比汉国要少太多,可就是不好开采,藏得较深。

在没有突破技术关卡的时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夏州唯一能称道的就是这险要的位置和易守难攻的地形了。

徐远在掌握地方情况之后,决定放弃汉国一贯的作风,汉国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统一的套路,先打寺庙和豪强,积累钱财和耕地,而后向百姓们分发耕地,再专心经营本地资源,绝大多数州,都是如此路数。

但是在周国境内,这些办法似乎就没那么大的效果了,甚至地方百姓对授田有些抵触...:.徐远决定暂缓对下授田,采用官员承担制,将公田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官员们,让他们通过雇佣的方式来耕耘这些耕地,作为政绩核算之一,而这些公田的产粮还是要归于官署,第一步先将粮库充实起来,而后再做其他打算。

平城。

刘桃子再一次返回了都城。

这次的胜利果实,远比上一次要大的多。

整个平城都因为天王的回归而振奋不已。

群臣们看起来颇为的急切,他们整日聚集在一起,低声密谋,当然不是谋划着如何对天王不利,他们是想要让汉王再往前一步。

当初汉王占据河北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称皇帝,只称天王,效仿周国的老路子。

平心而论,只是以河北的几个州郡自称皇帝,或多或少的还是有些不太合理。

但是现在,这就没得说了。

八工个标呈币,谁入能称之?

就在刘桃子回来的第一天,类似的言论就在平城之内盛行,弄得众人皆知。

祖府。

祖斑得意洋洋的坐在了上位。

许多重臣坐在了他的身边,这些大臣,有邺城来的,有边塞来的,各种各样,没有再划分出什么阵营来。

劝进是一件妙事,总是能换来封赏。

如今刘桃子是天王,赏赐爵位的时候还有所顾虑,而一旦进了皇帝位,

那可以封赏的爵位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封侯的封侯,封公的封公,封王的封王。

祖挺轻轻抚摸着下巴,眼神扫过面前这些人,小人得意的模样一览无余「这件事,可不太好办啊。」

「你们要知道,陛下为人谦逊,广德,实在是古代贤王那般的人物。」

‘如今只是称了天王,陛下都觉得有所不妥,何况是要正式进皇帝号呢?」

祖斑笑吟吟的说道:「若是你们就这么冲上去,跪在陛下面前,要他进皇帝号,只怕陛下会将你们都给轰出去。」

大臣们彼此对视了一眼。

崔季舒忽开口问道:「祖公这个意思,莫不是还要我们给些贿赂才愿意带头上书?」

祖斑眯起了双眼,「好啊。」

「拿点钱财来,只要能堆满我这个书房,我就带头上书。」

崔季舒摇了摇头,「祖公常常狩猎,这是上了瘾。」

「祖公应当知晓,这不是什么坏事,天王虽贵,却不足以承九州,唯皇帝独尊也。」

「当下三国鼎立,唯我汉以天王自称,这不是自薄与外吗?」

「先前开国,汉得人望,河水以南,皆听闻汉德,纷纷归顺。」

「今称皇帝号,使德布于四海,收天下之心,不是很好吗?」

祖挺冷笑了起来。

「崔公是为了让扬德于四海吗?是为了劝进之功吧?」

祖斑看向他的眼神多有不屑,「先前商谈刺史人选,听闻崔公一言不发,我过去听说崔公能识人,总是能举荐些年轻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却说不出话了呢?」

崔季舒不以为然,继续说道:「刺史之事,确实不曾建言,可太守县令等诸官,我有举荐三十九人,在诸官之中最多,且高令君,路侍中都对我所举荐的官员赞不绝口,陛下下了封赏,这件事,祖公或许不知?」

祖斑没有理会他。

国内这些家伙们,道德普遍不高,但是说其没有能力,没有功劳也是不对的,确实有能力,就是不如自己这般有德。

崔季舒看到祖斑不说话了,又继续逼迫道:「倒是祖公,常常以私事来挟制群臣,让群臣来做自己手中刀,若是我没有想错,这次祖公必定又是有事要群臣支持吧?」

祖斑也不装了。

「迁都。」

「拿下了河水以南,平城就再也不适合担当都城了。」

「距离南边太远太远,就是以最快的斥候,沿路换马,日夜赶路,急行军的禀告,从最南边到平城,都需要近两个月的时日,来回就是四个月。」

「信鸽的速度反而比这个更慢。」

「且河南新得,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庙堂及时干预,往后的战事也会逐步从南边开启。」

「我准备上书陛下,行迁都事,尔等应当跟我一同上书,而后再行劝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