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永乐青花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第四百八十五章 永乐青花

作者:TrojanRW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46: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好好,没问题!”

听见徐忆如松口,韩易从语调到神情,都变得更热切了几分。

“先从这个青花瓷盘开始吧,我把我能回忆起来的信息都跟你讲一遍,看看我的记性怎么样。”

“首先啊,这个盘,它挺大的。”

“是喔,你不说我都没看出来。”小如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谢谢你,韩博士。”

“不用谢不用谢……别打岔啊,我搜肠刮肚地在回忆呢。”韩易摆摆手,随后摩挲着下巴,做出一副冥思苦想状,“刚才看到的那个佛像37厘米,而这个青花瓷盘的直径还要多出一厘米,算是那个时代很珍贵很罕见的大型瓷盘。”

“盘子中间用青花绘成的,是葡萄藤,所以这件文物的全名,叫青花葡萄纹折沿盘。枝繁叶茂、藤蔓卷曲,拱卫着三串饱满的葡萄。然后你看这个折起来的内壁部分,画的是缠枝花卉纹带,据说一共有十二种不同的花卉和花苞,但具体哪十二种我记不得了。”

“百合、紫苑、莲花、山茶、菊花,还有牵牛……其他的认不出来了。”迎着韩易惊异的眼神,小如缩了缩脖子,把眉眼间的那股小得意掩藏得很好,“外婆喜欢养花,跟她耳濡目染,学了一点。”

“你还真是……大家闺秀啊。”韩易感慨了一句,随后继续为小如解说,“让我赶快说完,免得等会儿忘了。葡萄这种水果,汉武帝时期由使臣张骞从西域带回,魏晋时期开始用来酿酒,到了元代,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业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十四世纪的时候,就有匠人开始在瓷盘上用葡萄作为绘制的图案了。”

“不过,葡萄纹真正开始流行起来,成为风靡一时的纹饰,还得等到十五世纪初,也就是永乐和宣德年间。我买的这块盘子,就是永乐年间的。那个时期的大型青花葡萄纹瓷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边边上有托缘和裂纹凹口的,另外一种是内壁平滑,没有凹口,没有分瓣的。第二种比第一种更罕见一些,存世量更稀少一些。”

“你买的应该是第二种吧。”小如的手指在瓷盘上方虚划了一圈,“这个就很平滑,没有凹口……如果凹口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的话,对不对?”

“是,这个是第二种。佳士得的人说,如果是这种内壁平滑的瓷盘,通常都会被认定为永乐年间的。”

“为什么?”

“他们讲过,我记不得了。”韩易如实回答,“那天看的东西还挺多的。”

“就是你去伦敦,买克里姆特的那一天?”

“嗯啊,他们的内购部门,把能展示的东西全都展示给我看了,信息太多,所以有的细节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韩易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哦,不过我记得这个——这种瓷盘不光在欧洲大受欢迎,在波斯、印度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宫廷里面也是大受欢迎。德黑兰的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五件这种款式的瓷盘,之前说好像是哪座神庙的财产。那些瓷盘底部,都印有卡拉恰盖汗的标记。这个卡拉恰盖汗我后面好奇,专门查过,亚美尼亚人,据说是阿拔斯一世手下的大将,朱元璋和徐达那种关系。”

聊起历史,韩易说得兴致勃勃,徐忆如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在这方面,两人算得上是志趣相投。

事实上,之前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好多互动,都是通过分享书籍,借书还书,顺道约着一起吃顿饭这种方式展开的。

“六十年代,伦敦的苏富比卖了一块同等形制的瓷盘,背面甚至带着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的铭文。”

“沙贾汗?”小如略微思忖片刻,眸子蓦地一亮,“就是修泰姬陵的那个?”

“对。”

“哇噢。”小如轻声感叹,“要是你买的这一块也有沙贾汗的铭文就好了。”

“为啥?”韩易一头雾水,“好好一个盘子,你给它整个印度纹身干什么?”

“什么乱七八糟的。”小如娇媚地瞪了他一眼,“我的意思是,在家里摆个沙贾汗曾经用过的盘子,时刻提醒你,对老婆好的男人,运气才会好。”

“可是他……被他儿子抓起来软禁了五年,水都喝不上一口啊。他儿子还说他修泰姬陵劳民伤财,被赶下王位纯属活该。最后郁郁而终,据说生命的尽头只能喝墨水解渴。”

“你这张嘴!”小如扬起手臂,就要去堵住韩易那处只会说不吉利话的器官,“快呸呸呸!”

“我呸呸呸干啥?”韩易纳闷,“修泰姬陵的又不是我。”

“我不管啦,快点呸呸呸。”

“呸呸呸。”

“摸木头。”

“摸了。”

“让你摸真木头。”

“是真木头呀。”

“再摸我的头就真生气啰。”

“摸啦摸啦。”

“这还差不多。”

徐忆如板起的脸重新舒展开来,她很喜欢韩易刚才的眼神。无可奈何的宠溺,是喜欢一个人的最佳证明。

“那……你买的这一个,背后没有其他国家刻其他国家的文字,对不对?”

“对。”韩易微微颔首,“所以佳士得的文物专家认为这应该不是外销出去的……至少不是在制成的那个年代外销出去的。”

“那是什么时候流失出来的?”

“这个真不好说,佳士得那边也没有特别详尽的记录。目前能够查到的第一位拥有者,是伦敦的约翰-斯巴克斯有限责任公司。1914年创立,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营中国、日本和中东文物的销售生意,一直做到了上世纪末。这个瓷盘,是它1991年关门结业之前的最后几笔交易之一。”

“买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瓦林画廊,老板是著名的亚洲艺术品经销商,彼得-L-罗森伯格。彼得从他热爱亚洲艺术的妈妈约瑟芬那里继承了这间画廊,而彼得前几年去世之后,他的遗孀和后代不想再继续维持画廊的运营,藏品也就陆陆续续地流向了市场。这块瓷盘,就是我通过佳士得的内购部门,从瓦林画廊手里直接买下的,所以它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在洛杉矶——因为它一直就在美国本土。”

“最终的成交价是多少呢?”

“这个不贵,比刚才那个便宜。”韩易的语气相当轻松,就像他刚从Target超市帮小如捎回来一瓶海飞丝洗发水那样轻松,“他们很有诚意,我也没咋讲价,53万欧元。”

“喔,这样。”

小如点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回应。她的阈值,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和震撼中被迅速拔高,现在已经达到了一种觉得五十万欧元确实不贵,甚至还有点便宜的境界了。

由俭入奢易,不外如是。

“我是不知道市场价格啦,不过我有听说过永乐年间的青花瓷特别珍贵,流传至今的数量也不多,随便拿出来一件拍卖,都是天价。”

“是这样的,那种更大、制作工艺更复杂、形制更独特的,在香港那边随便一拍就是千万往上……我说的是港币哈。”韩易应道,“这种青花瓷盘数量比较多……相对别的永乐瓷器来说比较多,所以价格肯定冲不到那个高度,但是能够五十多万欧元拿下,也是很不错的了。”

“明白。”小如潜心默记,努力吸收着这些讯息,“那,最后一个东西……这块玉,应该要贵一些吧?看它的状态,应该比这块瓷盘和那个佛像要早很多,是不是?至少是唐代以前的。”

“那肯定啊,你看上面的红锈就知道,历史悠久啦。”

一边说,韩易一边小心翼翼地拉开柜子,将透明玻璃下面那只躺在最右边的木匣捧到了徐忆如眼前。

“其实,这件藏品才是我……最想要送给你的那一份礼物。”

“这是一件灰白色的玉透雕龙凤纹佩。”

“制成的时间……”

“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