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六十一章 二次盐会

大明藩王 第六十一章 二次盐会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运河两岸还未抹净的血迹,与傍晚的残阳交相辉映,如同火焰一般,照耀着通州。

第二次小盐商大会,便在白天的刑场旁边举行。

两千颗翻滚的头颅和喷射的鲜血,既让白日观刑的小盐商们呕吐了整日,同时,也让小盐商们懂得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任你富甲天下,任你黑白通吃,全都如同草芥一般!

整日滴水未进、粒米未食的小盐商们各个脸色惨白,漫不经心的听着小太监朗读新盐纲法。

白天的砍头盛宴,让小盐商们被恐惧支配,对于盐税的额度,别说上次定下的每纲五十万两,就是每纲一百万两,也会毫不犹豫答应,就算是砍头,小盐商们也会引颈受戮,只要能留下点香火!

“首年每纲盐税定额为……”小太监说到关键处,停顿了一下,现场的小盐商全都屏住呼吸,准备倾听命运的裁决。

“四十五万两!”

“什么?四十五万两?小公公,确定不是一百四十五万两?”盐商们听到意外的数字,纷纷发问。

小太监微怒道:“咋?是不是咱家的京话不够标准?是每纲四十五万两。”

小盐商们确认了数字,仿佛从黑暗的深渊被人救起。

当然,盐税看似减少,实则略微增加。

这增加的部分来自取盐成本。

按照之前的开中法,盐商获得盐引后直接到制盐户所取盐,时间久了,盐商们行贿买通、关系亲疏、同乡照顾、官商勾结等手段层出不穷,使得食盐分配不均。

再加上大明后期盐引滥发,士绅豪族渐渐开始垄断盐业,导致小盐商们手中拿着盐引取不到盐。

于是盐商们开始两极分化,大盐商们财富日益增长,富可敌国,小盐商们日渐衰落,勉强糊口。

之后的盐纲法,更是断绝了小盐商的出路,一旦无法获得盐纲,好点的小盐商们能给大盐商打工,差点的只能转行讨生活,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新盐纲法,其实换汤不换药,依旧是按盐纲分区,固定的人员在固定的地点贩盐。只不过将十几个大盐商手中的“大蛋糕”,分割成了十个太监带领下的一百多块“小蛋糕”,分配给了穷途末路的小盐商。

这样分割,既避免了大盐商垄断经营,尾大不掉;还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盐商,即使适当放放盐商的血,相信也没人敢反抗。

新盐纲法的另一个特色,是加入了新元素——盐务太监。

比如两淮有十个盐务太监,他们的首要职责,是到盐场收盐。

这横叉一脚的做法,竟然获得了小盐商的一致认同。

虽说太监贪婪无耻、嚣张跋扈、无利不起早,某些时候却是盐商最需要的“品质”。

按照新盐法,太监负责直接从盐户领盐,转手在交给盐商,盐商们不再直接与盐户对接,理论上可以坐在家里等盐。如果盐商取不到盐,就可以投诉自己盐纲的盐务太监。

各地的盐户所如果像过去一样百般刁难、吃拿卡要,就准备迎接太监们的愤怒吧……

当然,盐的收购价略微上涨,每斤从一文涨到五至十文钱,涨价的这点钱和大明朝动辄二、三百文的盐价,根本不值得一提。另外,这部分涨价得来的银子,全都进了内帑……

盐务太监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组织盐兵打击私盐。

盐本无公私之分,但自从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之后,才有了从官府角度所谓的私盐。

大明中后期,私盐愈演愈烈,朝廷虽然设置的了各地盐运使司及各场盐课官吏,但是各级官员同地方豪强勾结,“不遵成宪,肆志贪渎”,更甚者私藏武装,对抗官府,就连许多卫所官兵都不是私盐武装的对手。

在朱由楫的说服及巨额盐税的诱惑下,万历皇帝同意下放太监领盐兵。

这盐兵除了不能使用铁质铠甲、火枪火炮,其他制式武器均可装备,初步定额每纲八百人。

可以想象,盐税(矿税)太监领率着数百武装到牙齿的兵丁横冲直撞,收税缉私,外加某皇孙拍着胸脯保证出事兜底,各地原本嚣张的豪商氏族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而且一旦事情闹大,没有人身权利的太监,就如同皇孙遇刺案中全军覆没的三十二低等轿夫一样,被当作弃子。

……

随着小太监朗读着新盐法,一只脚已经踏进金山银海里面的盐商们渐渐恢复了气色,变得活跃起来。其中有个盐商问道:

“殿下,如果盐务太监欺压盐商,不予发盐,我等小小商贾,去何处说理告发?”

听到盐商这样问,早有准备的朱由楫放出大杀器——写奏章,直达天听!

“啥?能像官老爷一样写奏章?还是直接给皇帝?”盐商们被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震晕了头,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

朱由楫又道:

“传递奏章须专人专送,耗费颇多。汝等要知道,宫内也没有余人,所以传递奏章要收取一定的银两……”

盐商们一听又要银子,侧耳倾听朱由楫开出的价码。

朱由楫道:“每份奏章一千两银子,诸位觉得如何?”

“什么?一千两银子?”盐商们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喊道。

朱由楫急忙挥挥手说道“诸位若是觉得不妥,那就……”

“殿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贵为皇孙可不要反悔!我们同意这价钱!”

“真的?”朱由楫小声问道。

“绝对是真的,我等明日先交上定钱!奏章以后在写!”盐商接着大喊道。

朱由楫擦了擦额头的汗,暗道:“一千两银子一份奏章,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盐商还真是土豪!当前的物价下,一千两能买一百五十匹良马,或者两千石大米,如果用来养兵,足够一百多丘八每年的军饷。”

朱由楫提出让盐商写“奏章”,自认为绝对是一本万利是事情,甚至事先都没和便宜爷爷打招呼。

朱由楫原本的打算是,一旦商人交完钱,随便找几个太监递上去,万历皇帝管不管就不清楚了。

朱由楫显然低估了万历皇帝对金钱的渴望,当听说盐商送个奏章就能白得一千两银子的时候,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批阅盐商的“奏章”也格外上心,后来甚至派出几十个闲散太监,天天跟在盐商后面要奏章,搞的盐商们哭笑不得。

这也不能怨皇帝贪财,大明作为十七世纪最富的国家,有着世界闻名的瓷器、丝绸,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耕地,可是每年入户部太仓的银子却只有不到四百万两!

这太仓银还包括之前每年一百多万两的盐税,这些钱基本也就在太仓走个过场,之后转瞬不见,接着就剩下天天哭穷的户部等着皇帝发内帑救济了……

如果批阅奏章就能赚银子,万历宁愿天天批到深夜。

……

盐商大会结束后,各盐商纷纷冲向自己的“纲地”,准备大干一场;太监们也回京师领命旗,准备招兵买马,好好调教豪强士绅及私盐贩子。

至于新盐政基本没提到文官士大夫,甚至严重损害了部分官僚的利益,皇孙遇刺案中全国各地下狱、停职、转任、考评为下下下等的两百多巡盐御史、盐运使等官员强烈表示有话要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