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五十章 窝本期限

大明藩王 第五十章 窝本期限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皇帝没想到,朱由楫能答应这么苛刻的要求,果真不给俸禄的话,将来自己这三孙子岂不要饿死封地?

不过君无戏言,自己说的话定是不能轻易改口。想到户部官员还算听话,便将皮球踢到户部,希望户部能解读圣意,驳回皇帝的旨意,自己则是“迫于压力”,就能继续给皇三孙子俸禄。

想到此处,万历皇帝立即给户部下达了两道中旨。小太监将两道中旨送往户部。

此时的户部人声鼎沸,如同菜市场。

户部的人焦头烂额,其他各部的官员则在这看热闹,另外朱由楫的几个叔叔悉数到场。

至于发生了什么,乃是几位皇子听闻户部截留了五千两银子,来要钱了!户部本就揭不开锅,哪还有余钱给各位皇子?

朱由楫的几个叔叔此时如同太祖附体,各种坚忍不拔,无论户部官员如何解释,坚决不走,声称拿不到银子就住在户部。

就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小太监带来了中旨,众人均是欣喜若狂。

皇子们认为是皇帝老爸帮大家说情,让户部赶紧拿银子;户部官员则认为是皇帝龙颜震怒,怒叱皇子干扰户部。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户部官员打开了两道中旨。

第一道中指,皇帝赞赏盐商们忠君爱国,要求今年给盐商的窝本由宫内刊印,以体现皇家气派。

第一道中指获得一致通过,就连挑三拣四的给事中都没反对。

第二道中指一打开,户部众官员均是目瞪口呆。

皇帝要求用皇三孙子将来的俸禄,换取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盐税部分的百分之一。

如今户部打破脑袋,才能勉强收上来一百万两盐税,如果按照皇帝的中指,皇三孙子将来一两银子都得不到!

许多官员已经看出皇帝的意思,不过谁都没提出驳回。

要是往常,这道中旨肯定是被驳回,不过今天却有所不同。户部尚书看着三位义愤填膺、义正言辞的皇子,心中暗自算着账。

当年福王就蕃,户部拿了整整二十万两银子,其他田产、贡品无算;瑞王朱常浩到现已经从户部在拿了十七万两白银,惠王朱常润,端王朱常瀛二位皇子各拿了十五万两。qiuyelou

将来朱由辑、朱由检二位皇孙封王,再拿四十万两,加一起就是一百万两!还没算每年给大明藩王的俸禄!

太仓一年才收入三百五十万两!再这样折腾,大明就要亡国了!

头发花白的户部尚书捏着中指,声音颤抖,对户部官员说道:“诸位怕不怕丢官,怕不怕死!”

户部官员齐声道“为了大明,死有何惧!”

当然,一些户部芝麻小官想的是,这事由户部尚书顶着,将来龙颜震怒,也挨不到自己头上。

户部尚书道:“既然诸位同僚无人反对,就一同签署这道中旨!”……

户部尚书签署完中旨,立刻送给内阁,只要首辅方从哲同意,这就是圣旨!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朱由辑的几位叔叔听到第二道中指的内容,简直如五雷轰顶,全都呆在户部大院说不出话来。

内阁的反应超乎寻常的快,片刻就将中旨送回户部,一个年轻的官员高喊:“内阁通过了!“

朱由辑的几个叔叔听到,垂头丧气的离开了户部,户部尚书则跪下,朝着皇宫拜了拜道:“陛下圣明!天佑我大明!”

户部尚书站起身道:“即刻去找工匠,将此事刻石成书,立碑于户部!我今日便上书,请求陛下让皇五孙也遵从此例!”

京师内几家欢喜几家愁,朱由辑在家乐开了花,知道自己赚大了!

户部官员弹冠相庆,大明立国将近三百年,终于有傻帽皇孙出现了!

万历皇帝极度郁闷外加万般无奈,没想到户部的人这么不开窍。为了自己的宝贝孙子将来不至于饿死,只能拿内帑的钱了,不过拿内帑的钱和拿太仓的钱能一样吗?

至于最郁闷的,则是皇五孙朱由检,听到户部要把自己的俸禄抵押成“莫须有”的盐税,顿时怒不可遏,蹦着高要和三哥朱由辑理论一番。

万历四十六年正月最后几天,朱由楫很忙,白天到皇宫和皇帝商量盐税改革,晚上在魏忠贤府上熬通宵,也是谈盐税“改革”。

期间,东厂番子不断南下,锦衣卫缇骑四出。就连京营的三千营也出动二千骑兵,由丰城侯的李承祚和监军太监带队,目标不详。

锦衣卫缇骑出动,令最京师官员大骇,不过几天后众官员发现无人被抓,便放松了心态。

期间也有人事调动,龙遇奇升任礼部侍郎,原两淮巡盐御史冯铨贪污一案乃是诬告,冯铨官复原职。

万历四十六年正月最后一天,东厂提督魏忠贤离京,目标――通州。

二月二,春龙节,龙抬头。

通州城内、车水马龙。家家户户贫民百姓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各式节日小吃如面条、炸油糕、猪头等等也摆上餐桌。

今天也是大明发放两淮盐业窝本的日子,晋商、徽商以及其他盐商悉数来到通州,当然商户们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十几家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已经内定窝本,所以参加节庆是兴致盎然,赏钱、红包不花钱似得发给沿途的乞丐。十几个商人也都同时来到通州最大的宅院――李三才家,等待窝本发放。

其他小盐商虽然已经知道与窝本无缘,可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来拜访布衣李三才,希望能加入贩盐行列,即使打打下手,也比破产散家强百倍。

小盐商们的待遇统统一样,给李三才家门卫送打点银子的,得到的回话还算好――滚;至于哪些没开眼的,百两银子都不舍得给门卫的,得到的回话则是――赶紧滚!

小盐商们留着眼泪,准备踏上归乡路。谁知刚离开李三才家不远,就有人走过来递上请帖,至于请帖的主人――两淮巡盐御史冯铨。

小盐商们都是精明无比,在这关键时刻请大家去,肯定有内幕!一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盐商纷纷前往冯铨府邸。

此时的李三才府内,人声鼎沸,众正盈门。不少青楼名妓被请到现场,为众官员、商贾助兴。盐商、东林党、户部官员、两淮盐政官员悉数到场,也有缺席的――两淮巡盐御史冯铨。

李三才原本请了冯铨,也知道冯铨不一定会给自己面子。李三才心中暗怒:“之前能让你丢官,以后东林党和盐商形成同盟,冯铨要是碍手碍脚,就让你丢命!”

今天的李三才简直到了人生顶峰!东临党内声望几乎无人能及,与盐商形成同盟,又通过贿赂京师官员,已经在反东林同盟打开缺口,只待将来某皇帝一蹬腿,东林势必再起!

就在众人谈笑风生时,有人通报,宫里面将窝本送来了!由于此次的窝本是大内制作,听闻还盖着皇帝的宝玺,所以

两淮盐法道袁世振亲自出门迎接。

送窝本的是一些年轻的宦官,并未坐轿,而是骑着快马。见到袁世振,一个宦官勘验完袁世振的身份,递出一个锦盒。

袁世振刚要塞上银票,几个身强力壮的小宦官早已骑马飞奔,仿佛是袁世振向他们要银子!又仿佛怕被人打!

袁世振拿着锦盒回到大堂,交给李三才,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李三才打开锦盒,里面放着十几个文书,不但制作精美,而且鎏着金边。李三才拿出一个,交给山西蒲州张清徵,由他代表众盐商宣读窝本。

张清徵虽然身家万贯,可是拿着窝本也是激动万分!这不是简单的窝本,而是家族世代的金饭碗!

有了这窝本,山西王家就可以在两淮世代贩盐,除了收盐要上缴一点点税,其余不用话一分银子――当然除了贿赂上官。

张清徵打开窝本,用略微发抖的声音开始朗读:“官发盐纲,……执山西王家承运淮盐一纲,万历四十六年二……”张清徵的声音戛然而止。

众人见张清徵不读了,不顾礼仪,纷纷喊道,大掌柜莫不是激动的?速速读完!

张清徵目瞪口呆,抬头看李三才,李三才过来一把夺下窝本,继续读到:“执山西王家承运淮盐一纲,万历四十六年二月初二至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初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