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一百零二章 阁臣之争

大明藩王 第一百零二章 阁臣之争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林诸君们,却继续抓紧将各类东林党人塞进关键部门。

这天,詹事府詹事孙承宗,御史左光斗、杨涟等人又在刘一燝府上聚会。

御史左光斗是东林重要打手之一,平日经常冲锋在前,将东林利益看得最重,酒过一旬便开口说道:

“宫里面的人传来话,内阁终于要增员了,如今朝堂昏暗,奸佞误国,我东林人士绝不能坐视不理,这个内阁名额一定要争来!”

“啪!”

为人“正直”、号称东林第一“打手”的杨涟使劲拍了一下酒桌,震的酒杯菜碟飞起,怒道:“天子几十年不理朝政,如今方从哲独相,内阁犹如摆设,朝政混乱不堪!我等必当竭力改之!”

对杨涟这种略微神经质的举动,大家早就习以为常,并没有斥责或者嘲笑,毕竟,在东林诸君中敢于冲锋陷阵不怕死,脏活累活全都干并且不贪财的,除了杨涟和左光斗还真没几个。

杨涟吼完,酒桌上出现了短暂沉默,几个官员齐刷刷的看向上首位的孙承宗。

詹事府詹事孙承宗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心中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遗直和文孺说的有道理,少宗伯资历和威望都适合,依下官之见,少宗伯理当入阁!”

众官员见东林党里面的中间派孙承宗已经发话,纷纷应和。

这宗伯是礼部尚书的别称,礼部侍郎别称便是少宗伯也就是刘一燝。

刘一燝见孙承宗都发话推荐自己,便不能沉默,举起酒杯说道:“感谢诸公对本官的认可,这杯酒本官先饮为敬”

说罢,非常豪爽的将杯中五钱黄酒一饮而尽,气氛瞬间到了高潮。

“不过,本官有更好的人选!”随着刘一燝一句话,屋内瞬间寂静了下来。

刘一燝继续说道:“和本官一样,今年何宗彦考满,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主抓礼部事宜。这何宗彦和本官同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资历和威望均可入阁,所以本官推荐何宗彦为入阁人选!”

左光斗一听刘一燝竟然推荐非东林党人入阁,大惑不解问道:“少宗伯何出此言?我等怎能……”

刘一燝一抬手,打断左光斗的话说道:“我等东林诸公一心为国,怎能搞那祸国殃民的党争!”

如今李三才、叶向高、赵南星等东林大佬不在朝堂,刘一燝的话十分有分量,众人虽有疑惑,但是均未在说什么反对的话。

等酒席结束,左光斗借着尿遁躲了一圈,看见众人均已离开,跑到刘一燝处询问为何推荐何宗彦。

刘一燝笑了笑,对左光斗说道:“如今形势并不像吾等所想,别看陛下重用我等,但是谁也没法猜透陛下心中如何想!再说,不是谁都能成为邹元标,没准就变成了雒于仁!”

刘一燝说的邹元标和雒于仁都是文官投机分子的代表,但是结局却截然不同。

当年张居正“夺情”时,邹元标不过是刑部观政进士,也就是刚进入官僚队伍的“实习生”。听说万历下令把四个反对夺情的人廷仗,邹元标连夜写了一封大骂张居正的奏疏。为的就是能够赶紧补上一个廷杖名额。万历皇帝果然满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天盛怒之下的万历皇帝将邹元标打了几十板子。

几个弹劾张居正的官员被廷杖以后,他们“正直无畏”的名声,在文官们的推波助澜下,很快传满天下。

张居正刚去世,邹元标就直接升任吏科给事中,最后官至吏部左侍郎,成为东林首领之一。

原吏部给事中雒于仁也想靠着投机获得文官们认可,在万历十七年杜撰一篇《酒色财气疏》,把万历皇帝骂的狗血喷头,结果骂的太狠,雒于仁直接被撵回家。

这下雒于仁乐开了花,回家就开始耐心的等待,只待万历一蹬腿,就是自己飞黄腾达之日。

结果,病病殃殃的万历一直活的有声有色,而雒于仁从万历十七年就开始盼着,盼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坟头的草已经三尺多高了!

左光斗当然知道邹元标和雒于仁,一拍脑袋说道:“少宗伯的意思是让何宗彦在前面挡箭?”

刘一燝拍了拍左光斗的肩膀,说道:

“遗直说的不错,现在入阁表面上看似无比尊贵实,则危险重重,何宗彦虽不是东林人士,但与我等关系融洽,推荐他入阁对东林只有好处!另外,不要忘记齐党、浙党一直都盯着我们!若内阁全是东林人,定会遭到强烈抵制”

左光斗听完刘一燝的话,茅塞顿开,给刘一燝深深鞠了一躬,说道:

“还是少宗伯深谋远虑,佩服佩服”

何宗彦如今双喜临门,刚年满六十,小妾给自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今年考满定上等,从詹事府詹事提升为礼部左侍郎。

明朝的考满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首辅方从哲兼任礼部尚书,所以何宗彦的礼部左侍郎就是礼部的实际负责人。

现在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靠博得理学士大夫们认同!比如各种辱骂皇帝,虽然会被廷仗,甚至贬官,但只要没被当场打死或者死在任上,将来肯定会回到京师升迁。

何宗彦没赶上万历中期的争国本,错失一个博取名声的好机会,之后则是开足马力。

万历皇帝要拨给福王二万顷庄田的佃金。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皇帝最终置之不理依旧拨给福王;

朱常洛的母亲王贵妃去世,万历皇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

“梃击案”爆发后,何宗彦又上疏改善太子待遇,派遣“德高望重”的理学士大夫给太子讲学,也就是俗称的“洗脑”,依旧没有得到批准;

后来又多次“直言进谏”,让何宗彦在理学士大夫中“声望日高”。

朱由楫不希望这种投机分子能进入内阁,但是这可由不得自己来决定,只要找一些文官收集何宗彦的黑材料。

不出所料,宫里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文东林诸公们推荐的第一人选就是何宗彦。

没想到,朱由楫还未带领小弟们反驳,朝中却有人出手了。

按照惯例,想要入阁,除了廷推,还要六科给事中署名才能通过。

不知是什么原因,吏科给事中张延登认为何宗彦结党营私,所以坚决不署名,何宗彦竟以为这个未获通过。

何宗彦绝地反击,结果,号称从不结党营私的何宗彦狐狸尾巴漏了出来!

御史左光斗、薛敷政等均不断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叫屈,

一见东林诸公跳了出来,齐楚哲党官员纷纷参战,官亓诗教、薛凤翔更是不停上疏纠驳,没过多久何宗彦便灰溜溜的辞官回家了。

这场战役刚刚结束,首开炮火的张延登府上,进行着宴请。只不过着宴请略微简单,酒桌上就两人,一个是张延登,另一位是个年轻的书生,二人相对而坐。

这个年轻的书生叫夏允彝,是今年浙江乡试举人。有一次张延登去浙江巡视,碰见夏允彝,见他才思敏捷,十分赏识夏允彝,便收他为徒,带回京师读书。

夏允彝非常敬重张延登,除了张延登为官清廉之外,张延登还是第一个上疏为张居正伸冤的人,就凭这一点,张延登获得了许多有良知官员的认可。

“师尊,听说您驳斥何宗彦入阁,学生听闻那何宗彦从不结党,为何要弹劾他结党?”

张延登道:“彝仲,不要被表面蒙蔽!朝堂之上比你得想象要复杂的多,你平日要好好读书,不要只顾着听这些”

夏允彝看出张延登有些不高兴,说道:“学生知道了,一定好好研读学问,争取早日及第”

有喝了几杯酒,夏允彝突然问道:

“老师,我的一个族兄是白身,一直做贩盐的生意,前几日写信和我说他要进京面圣,什么时候陛下愿意召见这种商贾了?”

身为读书人的张延登听到夏允彝的话,不但没生气,反而面带激动之色,说道:

“彝仲,这批盐商虽然是白身,可为大明做了大贡献了!”

夏允彝整日读书,不清楚其中缘由,便问道:

“老师此话怎讲?”

张延登放下酒杯,说道:

“自打盐税整改以来,大量的白银进入国库,缓解了财政压力,陛下召见他们,也算是一种奖励吧”

夏允彝哦了一声,问道:

“老师,如今每年大明的盐税有多少”

张延登道:

“我问过户部的官员,按照今年的形式,至少收上来四百万两银子!”

“这么多!”

夏允彝惊叹道。

张延登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

“说起来,能收到这么多盐税还是皇三子的功劳!按理说皇子皇孙们很难有这些作为,没想到这个皇三子朱由楫竟然有些手段。”

就在师徒二人饮酒的时候,各地的新盐商们,各自带着手下的二级盐商,赶到京师准备面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