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九十五章 扩军安民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正文 第九十五章 扩军安民

作者:玉苍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淮水之行虽然收获巨大,但也打破了古浩天读书备考的美好愿望,至少目前他根本无法静心读书。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万余灾民的就业问题,他不可能让这万余人在梁山吃闲饭。一夜安睡之后,一大早他便请了闻焕章、萧嘉穗等到中华堂议事。

萧让代表民政处汇报灾民的情况。截止昨天梁山共接纳淮水灾民一万一千余人,青壮七千余人,其中二十五岁以下青年人有四千余人。

“二十五岁以下的,全部招入护卫队。然后把一技之长的人挑选出来,民政处根据其专长,安排到各处就业,若有读书人要优先使用”

古浩天首先明确了这部分人的使用,护卫队自然是重点。

“去除进入护卫队的四千余人,其余三千多的壮年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当前可以放在基建处使用,但长远看还应该找个更为妥当的去处。”

当前山上人口大增,基建的压力大,用人也多,但不可能长期要用这么多的人,所以闻焕章认为要对这些人做长远打算。

“李家道口已经拿下了,可以在那里增加一些人手做农耕。”萧让建议。

“李家道口土地不多,目前安置了一千余人,已经足够了。”闻焕章说的也是实情。

“我倒是想到一个地方,就是吴县尉那个卧虎庄,那里有良田万亩,目前好像还是无主之地,我们不妨以他人的名义,到县衙把这个庄子盘下,那处房屋俱全,进即能住,经营得当将来可成为山上的一个粮仓。”

古浩天突想到卧虎庄,那里交通也方便,做的隐蔽可以长久经营。

卧虎庄确实是个好地方,大家都觉得不错,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身世与梁山没交集的人去经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不测。几个人议了一下,山上似乎没有合适的人选,护卫队那些人肯定不行,古家人也不行,其他的不是不合适,就是离不开。

“我倒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古浩天突然想到了一人。

“甚人?”几人同声问道。

“上官义。”

“是他。”

这个人在坐的就闻焕章没接触过,不过这次淮水救灾,就设于大王庄他还是知道的。几人议了一下,都觉此人来自江淮,明面上与梁山没有任何瓜葛,本身也是庄主,懂的庄园的管理,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选。

“萧先生可有什么看法。”

萧嘉穗初来乍到,一直没有发言,古浩天便主动询问。

“在下初到,对山上事务不甚了解,没有多大的见解,不过昨日上山时看了一圈,却有一些想法,在下看来山上的防卫做的还是不够的,山下没有水寨,只是简单的码头,万一有外敌来侵很是危险,又比如山上与山下的距离过长,道路过陡无法跑马,限制了兵力的快速运动。”

萧嘉穗初来梁山,就准确指出防卫上不足,军事方面的素质确实不错。

“萧先生所说甚是,这些不足下步要尽快补上,到时若有所请教,请先生不吝赐教。”

梁山的防卫古浩天心中早有规划,只是当前他专注于经济和人口,所以把防务建设滞后了,萧嘉穗这次提出来,他觉得也应该提上日程了,尤其是水寨,这次一下子增加了七十余条船,梁山大小船只已达到一百六十余艘,下一步必然要购置正宗的战舰,所以水寨不但要建,而且要南北两边都要建。

灾民安置的讨论历时一个多时辰,才有了初步的安排。古浩天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着民政处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执行:时迁赶赴郓城县找朱仝打前站,为买下卧虎庄做准备。教导营和民政处配合,做新兵征召的调查和宣传。后勤处和民政处做好人才的排查,基建处在入冬之前确保往房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两处水寨的规划设计。

萧让带着命令出去了,古浩天与闻焕章、萧嘉穗留下讨论护卫队的扩充问题。现在梁山护卫队的三大兵种二千余人,其中骑兵最少,只一百五十人,水兵近五百人,步兵最多,三个营一千两百人,亲卫营和教导营近三百人。这次扩军达四千多人,如何规划各兵种,关系到梁山军队将来的格局。

“骑兵是当务之急,即便没有战马,也要先把底子打好,将来战场骑兵必为主力,若如今滞后太多,到时无骑兵可用,必吃大亏。”

闻焕章对骑兵发展早有想法,这次大量增兵,他首先便想到骑兵。

“教导营也要扩充,大量的新兵入营,其百余人的人手就不足了。水兵也要扩充,淮水灾民,很多精通水性,而且来了费保四兄弟,将领也不缺。”

除骑兵营外,这两个营力量都相对不足,古浩天乘此机会把他们补足,亲卫营他也想扩充,但对其设置的门槛较高,所以他也不提出来,到是看看有没有好苗子。

“骑兵的关键在战马,我年前曾于北地游历,辽地如今与大周一般,朝廷官场腐败,地方豪强各自为政,若派得力人手前去,购买战马也不是难事,关键是运输比较困难,我看梁山水军甚是强大,若能开辟一条水路,于平州、迁州、莱州、兴城一带买马,从海上运来,战马短缺问题或可解决。”萧嘉穗这时主动发言道。

萧嘉穗的话提醒了古浩天,他突然想到,如今的辽国也已是强弩之未,和周朝相比也不遑多让,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大大削弱,特别是一些原来附属过来的部族,实际上近乎于独立了,只要开通海上通道,利益面前他们何事不敢做。那时不但战马连那些北地优秀的骑兵兵源,或许也可召揽一些。他立即想到了段景住,这位以前一直以“北地贩马”为职业的专业人员,自上山以来一直没有发挥大的作用,这事上头刚好可以大用。

上午的会议整整开了一个半时辰,对山上近期的民事、军事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民事这头交给萧让,由其牵头协调相关人员去做了,而护卫队调整扩充这一块,古浩天觉得还是等杜迁、古波、阮小七他们回来再说,反正征兵这事一二日也完成不了。

乘着上午会后的空闲,古浩天立即找来段景住,说了北上买马之事。段景住一听大喜,近段时间以来,他在梁山一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总觉得自己在吃闲饭似的,今日小官人叫他去北地贩马,却是自己的老本行,而且是带着真金白银,不似以前偷偷摸摸,胆气又壮了几分。两人商讨了一些细节,段景住便组织了一支由情报处、水兵、商务处等人员组成的队伍,坐船经海路往辽国去了。

古浩天了却了一桩心事,下午又匆匆赶往古家庄,途中经过了李家道口,那韩江平不愧是世家出生,倒真有几分水平,千余灾民在李家道口安置的四平八稳,也没有与当地村民产生什么纠纷,古浩天看了一圈比较放心,便直接上船往古家庄去了。

次日早,古浩天约了朱仝于十里香见面,由于时迁在前头已经与朱仝通过气,且两人数次合作,关系已经非同一般,所以一见面古浩天就提出,一个南方的友人想在京东置一田庄,他想着那卧虎庄若还没变卖的话倒比较合适,请他帮忙。朱仝也不隐瞒,他说那庄子里头当时死了很多人,倒没人愿意买,那农田倒是有人惦记,但均被徐县令以正是农时扰民为由推掉,只待秋后再说。如今入秋购买正是时候了,县衙里头其他人自己可帮忙通融,但徐县令却须古浩天自己去。

对于徐县令古浩天还是有点自信的,虽没有明着拜师,毕竟是有着师徒之实。他当即掏出一千两银票,给朱仝作为打点相关人员费用,自己带着一些礼物,下午便去拜访徐处仁。

眨眼又是月余不见,两人相见交谈甚欢,徐处仁提问了一些科考方面的问题,古浩天回答的也不错,徐处仁十分满意,便对其说今年济州的秋闱定于九月十五,让他好好准备。古浩天心里奇怪了一下,秋闱不都是八月吗,怎么变成了九月了,不过怎样也好,倒是给了他充裕的时间。于是他起身行礼谢过,两人又谈了一会,古浩天便把这次赵庄得来的一套文房四宝送于徐处仁,他欣赏了一会,十分高兴的收下了。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古浩天便起身告辞,临别时古浩天随意提起,说自己有一个江淮的好友,因淮水水患频频,想在京东偿置一块田地,他想着若那卧虎庄还是无主,倒还合适,请老大人帮忙。徐处仁笑笑,只说跟同僚商议之后再给答复,于是古浩天便告辞而出。

由于等待县衙的答复,古浩天便在古家庄暂住了下来,难得的安心的陪父亲谈心吃饭,又过一日,杜迁带着上官义直到了古家庄。大王庄那边在古浩天离开后,又救灾三天时间收拢了六百多灾民,便停止了救灾行动。大王庄及途中两处补给点的人员全部撤回,上官义随着杜迁他们一起来到梁山,却听闻焕章说古浩天在古家庄等他,有要事请其帮忙,他一听也不敢耽搁,在杜迁的陪同下直接赶了过来。

在听了古浩天安排之后,上官义却有些不乐意,他原本是豪爽的性格,一心想来梁山参加护卫队的,不然也不会放弃大王庄到这边来,可这边仍然让他干老本行,不免有些想不通。

“此庄对梁山十分关键,可以安置大量灾民不说,重要的是以后就是山上的粮仓,时下梁山上的人员中确实没有合适的人员可以担当。我思来想去只有上官兄弟才是不二人选,我且允你,一是一旦有合适人选,马上换你回来,二则我会于庄里设一营步兵,便由你兼任营长。”

古浩天作了承诺之后,上官义看看别无选择,关键是让他带兵当营长,也就答应了。当日朱仝那处也通过十里香带来消息,县衙里头已经同意了出售卧虎庄及其田产的事,古浩天看看时间还来的及,便让时迁带着上官义等赶到了县衙,把其托于朱仝,自己却回避了,由于各个关节均已疏通,事情办的甚为顺利,交了万余两银子之后,卧虎庄及其万余田产便归到了上官义的名下。

整个过程古浩天没有露面,只通过十里香把一份厚礼送于朱仝,由于梁山上还有诸多事情等着自己,便与上官义、杜迁、卞祥、时迁等人连夜赶回了梁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