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六十八章 金岭镇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正文 第六十八章 金岭镇

作者:玉苍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华堂启用仪式完成之后,各管理处及护卫队便进驻办公,古浩天在椭圆形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闻焕章、杜迁、朱贵、萧让、卞祥、马犟、阮小二、周云清、縻胜、孙安、宋万等参加。

萧让汇报了卧虎庄俘虏人员的处理情况。六百余人的俘虏最后经过甄别只剩下近五百人,淘汰的都成了卧虎庄最后一场戏的布景。上山的人员全部分散安置在后山的五个村里,安排进入各个行业做事,并要求各村长重点看护。

杜迁汇报了卧虎庄的缴获情况。计黄金三万五千两,白银二十八万两,铜钱三万贯,珠宝玉器与名贵书画暂无估价。物资方面,粮食十一万零两千石,生铁锭五万斤,布帛三千匹,铁甲有四十五件,皮甲有四百八十件,钢刀五百二十七把、矛尖一千零七十个,皮盾五百付,长弓两百张和箭镞两千支。

“护卫队首领各领铁甲一件,皮甲亲卫营一百三十件,骑兵营一百五十件,步兵两营各一百件,余下各营下一步再配备。另外步、骑、水各营选五十人练习弓箭。”

古浩天把皮甲优先配备给步、骑两营,水兵上岸作战机会较少,下步再考虑。

“不配皮甲俺没意见,只是水兵在船上作战,用长枪不甚方便,那钢刀能否配给水兵。”阮小二提了自己的看法。

五百余付刀盾,古浩天本来想给建一营刀盾兵的,现在阮小二提出要求,他想了一想也就同意了,一则现在山上兵源没有,刀盾兵一时组不起来。二则有五万斤生铁,只要汤隆铁器作坊一开工,到时何愁没有刀。于是水兵一下子就拿去了三百把钢刀,古浩天干脆把剩下的配给骑兵营和亲卫营。

“还是缺人啊。”此时闻焕章叹了一句。“如今山上钱粮充足,得想法子招人,水泊周边的渔村甚多,渔民生计也很困苦,而梁山当兵的待遇却十分丰厚,别的不说仅每月三两的薪俸,很多渔民半年也不见得能挣的到,小二营长及很多水兵都是本地人,若有意宣扬一下,招一些人来当不困难。”

“先生所说甚是,俺回去就着手去做,只是水兵船只太少,须得想办法添置才是。”

阮小二想到目前水兵营的船只已不够用,若再招人船只就会更紧张。

“让商务处派人到济州和郓州看看,先买一些凑合着用吧,日后再慢慢想办法。”

眼下山上的船只都是一些民船,而且数量也少,合格的战船一艘也没有,古浩天想抽空到登州和密州去看看。

会议之后各营便去后勤处领取物资,古浩天与闻焕章和朱贵留下来,商议金岭镇吴家铁矿的事。

“铁矿是山上的重要物资,日后的用量只会越来越大,如今既有这般好的机会,宜尽早动作,免得夜长梦多。”闻焕章当即表示要尽早行动。

“那便定下了,明日上午朱贵兄弟与赵能、赵得带几人先行一步,与那吴二爷接触一下,我带人随后跟上。”古浩天本有此意,随即定了下来。

然后三人商议了一些行动细节,朱贵便出去找赵能、赵得去了。

梁山到金岭镇交通其实也很方便,从水泊坐船经过济水顺流而下到邹平,再进入笼水逆流上行几十里,上岸沿官道行一段路便到了。

经过数日的舟车劳顿,古浩天一行终于到达了金岭镇。只见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官道穿过,商铺民居沿官道而建,人车往来摩肩接踵,倒也十分热闹。

这个金岭镇的铁矿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开采、冶炼的记载,当下也不例外,朝廷和民间在此都有开矿,因此在当地也催生了许多与铁矿相关的产业,沿街过去不时的可看到一些铁矿相关的商铺。

便在古浩天他们进入金岭镇之时,朱贵与赵能、赵得已经坐在吴氏生铁商行的客厅里喝茶。

吴二爷是一个年近五十的中年人,此刻他正拿着一封书信在细看,那封信正是吴县尉所写,里头讲到:近日诸事不顺,前番因回春堂之事,被古家小子暗算,罢职归家,新来知县徐处仁对其十分恶意,卧虎庄当下危机重重。要其回家商讨对策,商行之事暂交由其妻的表弟朱掌柜及赵能、赵得代管一段时日。

吴二爷看了信沉思良久,不料家里近期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若不是家兄亲笔书信,又是其亲信赵能、赵得亲来,他真有些不相信了。

“朱掌柜在庄里做甚么买卖,我前些年回去数次,似未曾谋面。”

吴二爷行商多年,心思相当缜密,他对大哥突然派一个人来接手他的商行有些不解。

“俺往日都是给吴大人做兵甲之类买卖,故此不曾在大伙面前露面,这次大人去了县尉之职,兵甲买卖便难以继续,才让在下到此处代二爷看管一些时日。”

“往年俺也时常回去,却不曾着人过来代管,这次却是为何,大哥可有说法。”

吴二爷见朱掌柜做的是见不得光的生意,难怪平日见不着,但他心里总觉不妥。

“俺来时,大人倒有说起,说吴家如今艰难,须得到京城找一靠山,大郎、二郎不善此道,唯二爷可以胜任。”

原来是去京城,那倒真的不知要去多少时日了,怪不得着人过来代管,恁大的家产放于外人之手总归不放心,吴二爷明白了大哥的心思。

“赵能、赵得你二位在县衙好好的,咋地也到这边来了。”吴二爷看朱掌柜这边探不到什么,话风一转指向赵能、赵得这边。

“俺俩与吴县尉的关系二爷是清楚的,县尉如今被免了职,那徐知县怎会给俺俩好脸色看,索性去了职到二爷这边快活逍遥。”赵能回道。

吴二爷想想也是,大哥都去职了,他两人在衙里日子确实难过,另谋出路也是正常。

“你们且去客房歇下,待我与下头商议之后再告于你。”

一番寻问之后,吴二爷没发现什么不妥,便让他们先住下,毕竟一个大商行换一个人管理也没那么方便,他须要做相应的安排。

且说古浩天一行在镇里安顿下来之后,便出去探访街市,此行他带着卞祥、时迁、汤隆、马勥及二十余个亲卫。卞祥、时迁如今是古浩天出行的必跟人员,一个负责安全,一个负责情报,带着汤隆就是考虑到这处是铁器市场,必定会有一些打铁的匠人,借汤隆的眼光,看看能不能招一些有水平的匠人。

金岭镇的打铁铺子大都集中在一条横巷里,从巷口进去便听到满巷子“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而沿街的铺子里却摆着各式各样的铁器。几人一家一家的看过去,却没有发现什么出彩的东西。

“咦,这家兵器端的不错。”

就在大伙失望之际,汤隆在巷尾一家不起眼的铺子里,看中了一把朴刀。

“客官却是有眼力的,不是俺夸口,这条巷子里几十家铺子,也就俺家能打制这等质地的刀具。”这时铺子里头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应道。

“且把那几把一并取来瞧瞧。”汤隆指着挂在墙上的几把朴刀对那汉子说。

“老爹来客了,你且出来一下。”

那汉子转头朝里屋喊了一声,这时几人才看见那汉子的一只脚裹着厚厚的绷带,坐在那移动不得。

随后里屋出来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满身烟尘,身上还套着一件围裙,似是正在里头打铁。他把墙上的几把刀一一取下,交于古浩天等人。

“这些朴刀可都是老丈亲手打制?”汤隆端详一会问道。

“正是老汉所制。”

“如此说来老丈必定在朝廷军器监的作坊里做过事,俺看这朴刀手艺有朝廷作坊的手法,且比官兵的兵器还胜几分。”

汤隆父子本就是朝廷军营的工匠,对朝廷兵器的制作工艺比较熟悉。

“客官咋恁说,老汉只是当地的本分匠人,那会甚么朝廷手法。”

那老汉不想这客官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怔了一下随即否认了,便是坐在椅子上的年青汉子也警觉起来。

“老丈不必多心,我们是济州过来的客商,不满你说,我这位兄弟也在朝廷的兵器作坊里做过,看着眼熟才有此说。”

古浩天看出老汉的神情变化,干脆把汤隆的身份说了以安其心。

那老汉看了汤隆一眼,却不开口。

“老丈莫疑心,俺父子本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下打造兵器的,俺后来杀了恶人才流落于外的。”

汤隆也明白古浩天的意思,干脆连杀人的事也说了出来。

那老汉听了之后,果然安心许多,又想到这几人看似喜欢铺子的兵器,若能做成买卖也可赚些银两给儿子看病,他看了儿子伤腿一看,迟疑一下终是把几人迎进屋坐下。

正待开口说话,却见外头传来一个声音:“丁白眼那厮着实可恨,俺恨不得立时砍下他的鸟首。”

随着话音一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他一看满屋子的生人,一时愣在那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