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失踪的丫鬟

时迁于次日上午赶到了十里香,古浩天命其盯紧宋掌柜的家里的一举一动。他感觉到案子若有什么破绽,肯定还留于古家。然后又吩咐朱贵请朱仝过来喝酒,对于朱仝他不想用设计张文远的招数,朱仝是个重义、忠厚、机智之人,与其设计于他不如坦诚以待,况且他早想会会这个郓城县的豪杰了。

当日傍晚朱仝便依约来到了十里香,古浩天心里却暗赞朱贵,未及一年竟在县城混的不错,像朱仝这样的实权人物竟然说请也就请到了。

“在下古浩天,久闻督头大名,今日冒昧相请,实是唐突了。”古浩天见朱贵引朱仝进来,起身行礼相迎。

“便是玉面孟尝小官人,竟恁年少。”朱仝当然听过古浩天的名声,只是想不到这般年轻。

“江湖人笑谈之语,当不得真。”古浩天请其坐下,上了酒菜。

“小官人今日相约,可有甚么吩咐?”

酒过两巡,那朱仝终归憋不住,他自思与古浩天素昧平生,今日突然相邀必有缘故。

“督头忠义之人,既然见问,在下也就直言了,前日那回春堂的高大夫吃了官司,他娘子求到俺家里,高大夫于我有救命之恩,自然要设法相报。若那高大夫当真医人至死,自无话可说,依律处置就是,其中若有不清不楚之处,还望督头周全,放其一条性命。”

朱仝是郓城县的刑事专家,他自然知道这案件的蹊跷之处。如今古浩天直白相问,让他左右为难,若推托觉得有违良心,但那吴县尉又是顶头上司,他又不想得罪。

“此事非是在下所能左右,如今是那吴县尉亲自审理。”思虑良久他半明不白的说了一句。

“县衙中莫非就是吴县尉一手遮天不成?”古浩天又激他一下。

“也不尽然,只是那知县大人自年后到任,一直不甚理事,若他愿意审理,当有不同。”朱仝毕竟忠义之人,终是说出一些内幕。

“当今知县何人?”古浩天最近都在梁山,倒真不知年后来了什么县令。

“名叫徐处仁,传闻与朝中相公不和贬出京城,故不理政事,日日寡欢。”

“徐处仁!”古浩天愣了一下,这徐处仁是却他在后世所熟知的北宋末年为数不多的名人之一,其实也是赶巧,《宋史•徐处仁传》是后世九年制语文文言文习题,他是在辅导侄儿做题时记住了这个人。好像是进士出身,在山东的金乡县和青州府做过主官,最高职务曾任过门下侍郎,年纪也比较大了,但是和郓城县似乎没什么瓜葛。他想了一会,也不较真了,现在可是周朝并不是宋朝,一切变化皆有可能,只是这个人是北宋末年少有的忠臣能臣,既然让自己遇上了,倒要好好结识结识。

“如何能见得徐知县?”

“近些日俺倒是见他日日在城东那河边垂钓。”

“哦。”

古浩天心里明白,这朱仝已经仁至义尽了。又说请善待高大夫并安排他见一次面,朱仝一口应下。接下来两人再不提官司之事,欢饮一场。

郓城县衙牢房,古浩天扮着药房伙计,提着食盒进入腥臭阴暗的监舍,几日不见高大夫消瘦许多,似乎变了一个人。

“小 ……”高大夫突见古浩天进来,脱口就要呼出小官人三字,却被古浩天眼神制止。

“小的奉娘子之命为阿郎送些酒菜。”在高大夫惊愕的神情中,古浩天把酒菜一一摆好。

“小官人如何到此?”高大夫借着喝酒轻问。

“你这官司似是牵连了吴县尉和宋押司,有些棘手,那方子确不会死人?”古浩天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绝无可能。”高大夫已经明白古浩天来意。

“如此便好,外头正在设法,牢里也已托朱督头关照,自个小心些,当心吴、宋二人使坏。”

“早知如此,日前允了古员外,去那梁山庄园便好,又何来这牢狱之灾。”

高大夫想不到身陷牢狱,前来救他的却是非亲非故的古浩天,心里感慨不已,不禁对自己日前的拒绝心生愧疚和悔意。

“大夫且安心,几日后自有法子让你脱身。”古浩天不好久留,便告辞出去了。

且说时迁这些日时时盯着那宋家,慢慢的也察觉出一些端倪。他发现那宋家娘子对那个叫做翠儿的丫鬟不同寻常的好,或者说是看得特别的紧,而那翠儿却似乎有些心神不宁。

那晚时迁看着她拿着一支金钗从宋家娘子房里出来,便尾随了过去,却见她回房后又偷偷溜到了后院与一个年青伙计相会,然后隐约听她对那男的讲,“掌柜药也不曾吃……娘子逼的紧……公堂上俺害怕……”时迁登时如获至宝。

听了时迁所言,古浩天便断定那宋掌柜也许根本就没有服用回春堂的药便死了,那宋家娘子然后串通有关人员讹诈高家。他思虑一会,心想不如来一次打草惊蛇。

却说次日,郓城县的大街小巷慢慢的传开了回春堂命案的另一个版本,说那宋掌柜其实并未服用回春堂的药就死了,是宋家想讹高家的钱财,收买了县衙的某些人恶意敲诈。

而回春堂又适时的在热闹场所张贴了那一张方子,平常人虽然不懂,但县城的药铺和行医的自然不止一家,行内人一看自然明白这方子死不了人的。而高家人借势天天到县衙喊冤,闲人自然喜欢八卦,也是日日围观,却把县衙的某些人搞得压力山大。

“哥哥,听说那宋掌柜,本未服用回春堂的药,已经死亡,那宋家娘子一个女流之辈,却恁歹毒竟然讹上高家了。” 路人甲说。

“谁说不是,不然怎说最毒天下妇人心。那药方俺也看过,贱内堂弟表兄的姨父也是个行医的,俺专门问过,说是任谁吃了也不会死的。”路人乙回道。

“也不尽然,她一个妇人有天大的能耐,又能如何,俺听说县衙里有替她主张。”却是路人丙。

“倒有听说,那吴县尉似是对这官司甚是上心。”路人乙听到一些传闻。

“嘿嘿,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宋家娘子一个内宅妇人,若无熟人引见又如何搭得上那吴县尉,不妨想想宋掌柜那里人氏。”路人丙似是知道更多内情,卖弄道。

“那里人氏?不就是宋家庄吗,宋——咦!难道是那个人,不都说那人仗义疏财端得仁义无比。”甲、乙两人似是同时想到某个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人又晓得内心黑白。”三人叹息一下各自离去。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县城舆论日渐高涨,宋家与那吴县尉自然被推上风口浪尖,没想到的是那一向好口碑的宋押司,却在人们的心中形象渐渐崩塌。

吴县尉这两日心烦意乱,本以为一笔轻轻松松的买卖,却弄得如此尴尬。这日有人听见吴县尉在公房里训话的声音,后来又看到脸色铁青的宋押司从里头出来。

郓城县城漫天的议论中,最坐立不安的恐怕就是宋家娘子,她想不到好端端的一个事情,怎么突然会变成这般模样。家里唯一的知情人翠儿她已经看的死死的,不曾放她出门半步,究竟是那里出了差错却是百思不解。她让亲信去向宋江问计,谁知他只是淡淡的说此事不甚清楚,只管去问那吴县尉,如此一来她愈加恐慌。好容易盼来吴县尉的口信,却只八个字,“了断手尾、不留后患”,然而就这八个字却把她逼进了墙角。

这日夜间,宋家娘子在房里摆了一桌酒菜,请那翠儿吃酒,说她多年来忠心于宋家,欲收其为义女。那翠儿经不起劝,没喝几杯就醉的不省人事。

是夜午时,郓城县东门外的河边,一个男子鬼鬼祟祟的向周边窥视一番之后,从一辆车子里卸下一个重物推进了河里,一声脆响过后,一切又在黑暗里归于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