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二零一章 赵鼎与王禀

数日行程,古浩天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名府。

大名府为周朝的北方重镇,鼎盛时人口达百余万,无论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又称作北京。

《水浒传》里数次提到大名府,有多位英雄好汉也与此地有关,比如:卢俊义、杨志、索超、燕青等等。古浩天这次到大名府来,也想拜访一下大师兄卢俊义,联络一下感情,顺便打听一下师傅的去向。

船靠运河码头后,便有情报处的人员前来接了。由于人手较多,又带有兵器,众人便在城外的一家客栈住了。随后从情报人员处得知,徐处仁和赵鼎等人昨天才到,那位徐大人似乎身体并无好转,如今正在城里继续延医治病。

这老人家到底得的是什么病?竟然久治不愈,该不会有大麻烦吧!古浩天心里不禁打鼓,他想着,得寻机与赵鼎见个面,探个虚实。

一行人安顿下来之后,古浩天便带着许贯忠和卞祥随那情报处的人员进城而去。大名府作为大周的北京,各种繁华自不必讲,几个人在街巷里穿梭一阵,便到了一家昌盛客栈。

“便是这处了。”那个情报处人员说道。

古浩天抬头一看,前面却是一个两层三间的门面,看样子也不太上档次,心想这个使团在这大名府也不怎么受待见。他一时不便进去,便在附近找了一家茶楼,吩咐那个情报人员去叫赵鼎出来。

时过不久,赵鼎便匆匆赶到,他一进来就惊讶的问道:

“浩天怎的也到了此处?”

“我因记挂着林冲师兄的事,想往沧州走一遭,经过此地时,正好听说徐大人身体欠安,便寻过来打探一下。”

古浩天一边回着话,一边起身请赵鼎坐了。

“徐大人自离京之时,我看他精神头就不太好,到了黎阳县之时就开始身体发烧,使团便靠在黎阳,找了个大夫服用了两天药,看似有些好转,这才重新启程,想不到到了此处,又发烧了,而且似是更加利害了,又只得停泊于此请大夫治病。依我看来,徐大人这病却忧愁出来的,一边替着污滥的朝廷着急,一边又无计可施,还要逼着去做违心的事,不病才怪。”

赵鼎仔细介绍了徐处仁的病情病因,未露出一脸嘲讽的神情。

“那为何不见赵兄愁出病来?”

古浩天见赵鼎谈起朝廷一脸的冷漠,知其已死了心,便对他开起了玩笑。

“我一个芝麻大的官儿,即便是愁死了,也没人知晓,徒增笑话而已。再说这样一个无药可治的朝廷,几个人忧愁又有何用。倒是真想学焕章、九成他们,到梁山庄园逍遥自在去。”

赵鼎自嘲的回道,话里话外却透着对朝廷的冷淡。古浩天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也不再遮俺,便直言道:

“朝廷那些人让两位出使金国按的是什么心,你知我知不用多说,我担心的是,你们还对柴家怀着甚么忠义的心思,要以一腔热血换个忠臣的名头,有些话也不敢直讲……”

“忠臣!哼!什么才叫忠臣?我们这会去了金国,委曲求全签了那盟约算是忠臣?还是搏出生命,毁了那盟约才是忠臣?这样昏暗的朝廷,即便想做一个忠臣也是难了,不如归去。”

赵鼎不待古浩天讲完,便激愤的把他打断了,金国之行的得失他已经想的很清楚,说的也无所顾忌。

“赵兄既然说的这般坦诚,我若是再遮遮掩掩也不算是个兄弟,在下以为,使团出了海之后,立即转向到梁山庄园,若使团内部不能一致,便派一只船装作海匪把你们劫了,如此作为,不知赵兄以为妥否?”

古浩天见赵鼎已经不把朝廷上在心上,再说他家眷如今都在庄园里,也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安排。

赵鼎听了之后,也没有觉得奇怪,他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

“原本是担心徐大人会反对的,如今他病的不轻,再寻个由头让他去养病,也由不得他不同意。只是那个护送过来的禁军都头,不知其怎样想法,须得打探一番。不然他一个正派的人物,到时折在海里甚是可惜。”

“这都头又是何人?”

古浩天见赵鼎对此人甚是看重,不由好奇的问道。

“便叫做王禀,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物,不然也不会陪着我等去送死。”

古浩天听了,心里暗忖了下,难道又遇到一位牛人,于是便小心翼翼的说:

“我前些日子在京之时,偶有听说,有一个前朝宰相王传的后人,也叫做王禀的,可是此人?”

“不是他又是谁,若论家传,这厮却是无几人能及,出生琅琊王氏,祖上数代为相,到了他这里却在高俅的下头任一个可有可无的都头,着实辱没了先人。这两日我看他也是沉默寡言的,想必也是不痛快,或许可以和他谈谈。”

原来就是此人,古浩天听了赵鼎答复之后,大为震动。这个王禀在《水浒传》里也有出现,却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写的,他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征方腊之战时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

而实际的历史是此人在金攻北宋之时,童贯弃城还京,他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后因援兵久久不至,终至城破,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

想不到这样的人物,也在高俅的手下压制着,若非这次被抛出来随使团去送死,恐怕永远也见不上面。如今既是遇上了,倒是要好好筹划筹划,看看能不能一并拉山梁山。于是便对赵鼎说:

“赵兄先与他探个口气,若是可以明日便以此地,我们三人见个面。”

此后两人又说了徐处仁的病情,赵鼎对大名府官员又大骂一通,说是朝廷使团官员得病,只派了一个小官过来不阴不阳的说了两句便不理睬了。古浩天劝了两句,两人便约了明日见面,便分头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午后,古浩天等人又来到那家茶楼。坐下不久,便见赵鼎领着一个三十四、五岁气宇轩昂的男子进来。

“这位想必就是王禀都头?”

古浩天见赵鼎领着一人进来,便知就是王禀,心想既是来了,那事大半也成了,当下就迎上去打了招呼。

“在下正是王禀。”那人恭敬的回道。

随后在赵鼎的引见下,众人一一见礼,重新坐了。

“王都头多勇多智之人,昨天与我谈起女真之行时,也深为此行叹息,深恨奸臣当道,帝王昏庸。他听说浩天便是三国之间“虎、狼、田马”之论首创者之时,便急着要我带他过来一聚。”

原来王禀对此行本就绝望,赵鼎昨日稍露一些口风时便已心动。但对古浩天必竟只闻其名,不知其实,须得见面一探虚实方才放心。这时人在当面,王禀便借机开口了。

“小官人,以在下看来,朝廷与女真人结盟是势在必行了,即使我们此次去了不成,必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若那时又当如何?”

这个王禀倒看的很远,古浩天暗自称赞,便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金灭辽之时,便是其南侵周朝之期,那时女真人挟灭辽之威,大周除西军可稍挡其兵锋,恐再无敌手。如此淮水以北怕是尽皆沦陷,江南凭水网水军,或可支撑一时,只是北地汉人又要遭灭顶之灾了。”

众人都第一次听古浩天分析这场战争的后果,大家都震惊了。王禀愣了一会,却心有不甘的问道:

“我们华夏何止数千万男儿,难道就对付不了数万女真人!”

“我们炎黄子孙何时又缺少英雄好汉,只是缺了一个好的领头人而已,俗话说得好,一只狼带着一群羊,那羊也会变成狼,若是一只羊带着一群狼,那狼便会成了羊。便如徐大人,他也是雄才大略之人,因再三反对结盟,却被派去送死;又如王校尉你,一身本事却居于高俅、童贯之下,几时又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王禀被古浩天的一席话说的哑口无言,却觉得这小官人说得有理,大周朝不就是被这群“羊”窃居高位,才国威不振吗?心想这个小官人却是有见识的,只不过莫要只会“纸上谈兵”才好,于是想了想又问道:

“且不论朝廷,难不成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金人马踏中原,汉人生命生灵涂炭吗?”

古浩天并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一会,才缓缓说道:

“我们炎黄子孙几时肯任人宰割,只是没有了朝廷的大义和资源,会更加艰难而已,其实若能得勇士率精锐占据辽东和高丽,踩住女真人的尾巴,再固守山东、关中,守住中原两翼,然后迁移河北之民,女真人即便攻入中原,前有坚城、后有伏兵、侧不能安,仅凭十余万之众,又能嚣张到几时。只是此事说则容易,然而如何联合天下有志之士,同心戮力同赴国难便不易了。”

古浩天的一席话,让众人深深感受到对抗女真人的艰难,但更是看到希望、长了信心。王禀已经再无怀疑,他立即躬身行礼,坚定的说道:

“王禀不才,愿随小官人抗击外虏,死而无悔。”

众人见状欢喜不已,但为了解决王禀等人的后顾之忧,古浩天又让其回去摸好底,把愿意去梁山的军士统计好,各写下信件,由庄园派人进京取了各人家眷。

王禀想不到古浩天想的这样周到,感动不已,当下便说,这次跟随他来的都是他那一都的人,三十人全都是他的心腹,如今又顾全了家眷,没有一个不愿意离开的。

且说赵鼎与王禀的归心,使团里只剩下一个还在病中的徐处仁,可以说古浩天基本掌控了使团。当时,古浩天与两人约定,便让使团在大名府以治病为由,多歇一些日子。等古浩天等到沧州安排好船只和林冲之事时,再启程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