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一九九章 运河夜话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正文 第一九九章 运河夜话

作者:玉苍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萧嘉穗等于沧州码头劫获女真人兵甲之时,古浩天一行己经到了卫州,众人到了城外的永济渠码头,雇了船正准备启程前住大名府,且见时迁领着一人走了过来。

“小官人前方人员来报,徐大人得了风寒,使团的船只歇在了黎阳,看来这两日走不了了。”

“可探的清楚?”

古浩天听了时迁禀报,不太放心又问了一句。这时跟随在时迁身边的那个男子开口了。

“必定无误,我等自徐大人动身之时,一直跟在近旁,前日见使团的船只靠在了黎阳县的码头,便也跟了过去,却见船里有人到县城药铺请大夫抓药,我等好奇,后来使了银子,问了那抓药的伙计,说是船里的一位老大人得了风寒,想来必是徐大人无误。”

这使团里的老大人,也真的只有徐处仁一个,想来这老人必是忧愤之下撑不住了,古浩天想着,不禁又担心起来,不知他能不能撑得住,便问道:

“病情轻重可知?”

“那伙计倒也不知道这些,只是说凭药量,总得两三日时间服用。”

古浩天听了心安了点下来,若是两三日可以治好的话,看来也不太严重。一时便不急于赶路了,因为他了解那个犟老头,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低头的,太早赶上也没大用,想想卫州乃京城北边的最后屏障,初次过来不如乘机去看看,便与船家约了晚间动身,回头又进了城。

卫州始建于隋朝,因春秋卫国故地而得名,它处于黄河北岸,是东京抵御北敌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如今的治所在汲县,北临运河南靠黄河,也是一个繁华的大邑。

卫州城最繁华的街道,便是沟通运河与黄河的那条南北通道。古浩天等人从运河码头回转,便沿着大街慢慢前行,一路欣赏州城的风貌。却见满街都是挑夫货车,繁忙的来回运送各种货物。

“此地为京北重镇,河北入京物资大多从此经过,却是京城通往河北的咽喉。”

许贯忠河北人,对此地甚为了解,一路在边上解释着。

古浩天对卫州并没有多少了解,他记得《水浒传》里,宋江征田虎时,关胜便是守在卫州,后来唐斌单骑潜入,双方协作破了壶关。

一行人边看边走,不觉便到了十字街口,这时正好近午,于是便进了近傍的一家酒楼,选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了,却见外头一群人围着在一处墙壁前议论着什么。

时迁好奇下去打探了一下,回来说道,却是官府在缉拿一个叫什么唐斌的杀人犯。

众人听了也不觉奇怪,这世道这等事情也太多了,那操心的过来。而古浩天的听了,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他刚才正想到此人,知道其为浦东三杰之一,是与关胜齐名的人物,原来也是杀了人才落草于抱犊山,这回看来他的事件也提前发生了。

“这世道真是乱了,到处恶人横行,官府都是些饭桶。”韩世忠听了愤愤的说道。

“世忠兄弟只说对了一半,世道倒是不太平了,但杀人的未必就是恶人,便如这个唐斌,谁晓得他是被逼无奈杀人,还是肆意行凶杀人,依我看,他这个杀人还是前者据多。”古浩天笑着对韩世忠说道。

“小官人为何有此讲?”韩世忠奇怪的问道。

“我听说浦东有三个英雄好汉,叫做浦东三杰,里头有个叫做唐斌的,若此唐斌便是彼唐斌,便不该是个穷凶极恶之人,更何况这世道,官府定的案子又有几个分的清黑白。”

“小官人说的甚是,世忠兄弟,便是你自己刚刚经历的事,官府可曾与你说甚么道理。”

许贯忠见韩世忠还替官府操心 ,禁不住打趣他两句。

“却是俺想差了,到如今还以为自己是官家的人呢!”

韩世忠想着自己的遭遇,知道这两人讲的有理,便自嘲的说道。

几个喝酒闲话,说的兴致勃勃,直到了未时中,方才出了酒楼,到客栈里收拾行李,往运河码头而去。

且说古浩天等人下午在酒楼一番言语,却被边上的两个汉子听的明白,那两人当时便神色变幻,随后便跟着古浩天等出了酒楼。

申时初,古浩天一行人到了运河码头,二、三十人分别登上了两条船,离岸正待起航,却见码头上匆匆过来两个汉子,只见他们立于岸边对着船只叫喊道:

“船家,我兄弟俩想去住大名府,一时无船可坐,搭乘一程可是方便?”

古浩天立于船头,闻声便转身看去,却见是二个二十六、七左右的男子,虽是平凡的穿着,便藏不住一身的英气。

“小官人,这两人方才似是在我们后头跟了许久。”时迁在一边悄悄的说道。

“无妨,便让船家叫他们上来。”古浩天吩咐道。

于是船又靠岸,两人上的船来,自说一个叫做谭兵,一个叫做郝文。古浩天听了突觉得有些怪异,细一思量便想到了什么,眼里暗暗闪过一丝笑意,也不说破,只让卞祥好生安排好客人。

随后两只船儿便前后进入了永济渠,此渠挖掘于隋朝大业四年,在这个时代又称御河,它以卫河为源,下游与漳河、滹沱河汇合,仍然是河北地区与东京之间的航运要道。

正是傍晚时分,众人用过晚餐,立于船头,欣赏着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不觉天色已晚,便各自休息去了。

夜色渐深,两只木船一前一后,悄然行进在星辉下的永济渠上。古浩天躺在床上,却没有入睡,他在复盘着京城的这些日子。

正月底进京,四月底离开,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要说收获,应该是巨大的,他当初想到的人物,如林冲、鲁智深、徐宁、凌振等都上山了,一些没想到的人物,如韩世忠、杨再兴、张九成,甚至那个名满京师的行首李师师,也上山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徐处仁和赵鼎也会跟着上山。另外,还千匹战马,诸多兵甲,这些收获可以说大大超出预期。

不过也有许多让他意料不到的事情,让他心生不安,首要的便是金国与周朝结盟的事,原本历史上要十余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如今竟然已经出现了,虽然他使了手段进行破坏,但他明白这只能阻止一时,绝挡不住历史发展的大势。剩下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他突感觉到心头有着巨大的压力,辗转反侧之后,干脆起床到了舱外。

四月下旬,已经进入了初夏,夜虽已深,但也不冷,满天星辉下,古浩天静静的立于船头,两岸是静寂无声的中原大地,他不禁心潮翻涌。

这是一片慷慨的土地!她用自己的肥沃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坚韧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盛世。但她又是苦难的,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使她犹如一个柔弱的女子,每当北面的屏障失守时,第一个被揉蹂躏的总是她;当国内战乱暴发时,第一个被争夺的也是她。

而这一个时代,她的命运更加悲苦,因为北方的那道屏障根本就在外敌的手里,很快她又要面临着一场新的浩劫,而且前面没有谁可以替她阻挡一下。

后世曾评论,崖山之后无中国,而崖山之祸的源头,却正是数年后发生于这片土地的那场灾难。

作为一个穿越千年的人,我能担的起延续汉民族千年辉煌的重任吗?古浩天禁不住拷问自己。然而他没有答案,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到那一步。 尽心尽力吧!古浩天长叹了一口气。

“小官人深夜不眠,是担心徐大人他们吗?”这时身后突然响起许贯忠的声音。

“许先生怎的也没睡?”

“徐大人他们前头不远,也没有赶夜路,些许小病当无大事,到大名府时定能赶上,那时再见机行事料能成功,无须太过牵挂。”

许贯忠以为古浩天在想着徐处仁他们的事情,便开口劝道。

古浩天点头致谢,但深遂的目光依旧停留于北方那片漆黑的原野,过了一会,他轻声问道:

“许先生,你说这片土地如此富遮,却为何又如此的悲惨?三国战乱,这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五胡乱华,这里的汉人几乎灭绝;唐末以来又是连年混战,生灵涂炭;好容易得到了百余年的安宁,可是眼看着又要遭难了。”

许贯忠没想到古浩天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但立即就明白了,他是在担忧女真人的事情。可是对这个问题,许贯忠却没有答案,中原四战之地,国强则兴,国衰则乱,千百年来从来没有逃出这个宿命,除非有一个永世不衰的帝国,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个问题,古浩天自己也没有答案,他也知道盛极必衰的道理,但女真的南侵非同一般汉人之间的王朝之争,那将关系到汉人的存亡,他觉得自己已经来到这个时代,总得做点什么。

“既然灾难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他的后果尽量减轻,只是说着容易,要成却难,许先生愿意与我共赴此难吗?”

古浩天转过身来看着许贯忠,认真的问道。

一刹那,许贯忠觉的自己热血翻涌,小官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尚且以民族存亡为已任,他一个常常以雅人高士自居的七尺男儿,岂能落于人后。这一刻他突觉得年初的梁山之行,却是此生最英明的决定,如果说京城数月了解了古浩天的品行的话,此刻却是窥见其内心,于是他撩起袍子心甘情愿的跪了下去。

“贯忠不才,愿随小官人为民族大义尽绵薄之力,此生不渝。”

“许先生怎能如此,在下如何当的起。”

古浩天见状吓了一跳,连忙俯身伸手去扶。

“小官人若当不起,这天下便无人当得起。”

许贯忠坚定的说道,然后坚持行完一礼,才站了起来。

此后,两人盘坐于船头,畅谈天下大势,不知不觉天已黎明。碧绿的田野,早起的农夫,远近的村落,渐渐的在眼中清晰。

两人起身立于船首,顿生一腔豪情,古浩天豪迈的说道:

“江山如此多娇,岂让虏人染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