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一四二章 年关(五)

中华堂会议室,古浩天、闻焕章、萧嘉穗,以及亲卫营、教导营、步兵六个营、水兵四个营、骑兵营,民政、后勤、基建、商务、情报等五个处,一共十八位主官,除马犟和古松在古家庄由雷横和古柏代理外,其它一并到齐,大会议室的椭圆型会议桌坐的满满的。

萧嘉穗代表奖赏章程制定小组,把章程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

“据小官人的要求,我与萧让、杜迁两位处长,这两日充分征求护卫队和其他各处兄弟的意见,初步定了这个章程。护卫队里头便以军政登记的功劳为准,功高者获奖,各处由正负处长拟定,最终名单由庄园的管理处定夺。若是没有太大的异议,下面的关键便是奖励的人数和人员的推荐。年底只剩两天了,今天便必须把此事定下,明日各营各处便要把人员推举出来,后天,也就是二十九日,举行奖赏颁发仪式,让大伙过个快活年。”

“各位,这几日我们可是忙着吃喝,萧总管他们几位可是一点荤腥都没沾到,还得为大伙的奖赏操心,可不能抹杀他们功劳,大家得提些有良心的建议,莫要让他们再辛苦折腾才是。”

古浩天的风趣话,让原本被繁杂的奖赏分配章程弄的有些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松懈下来。

“我的建议是,人员宜精不宜杂,否则就失去的奖赏的意义;再一个就是,人员分布上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山上的各营各处由于性质不同,或者设营时间的长短不一,所以立功的机会也有多有少,并不是他们自身不去立功,我们也可以从平日的训练中,日常的为人里,发现他们的优点,树为榜样,给予奖励。”

古浩天接下来的这段话,却是为奖赏事宜定了调子。随后众人议了一番之后,便定下了奖赏人数为七百人,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甲等一百人,乙等二百人,丙等四人。护卫队和各处按七、三比例分配,基本上各营各处都有奖赏名额,当然像亲卫营、骑兵营、后勤处、基建处等日常任务较重的地方会有所倾斜。

“小官人,俺这里却有些难处,基建处人员太多,俺一个人也看不过来,那些人做事更好些很难准确判断,若是定的不公,恐怕反而不美。” 基建处目前只陶宗旺一人,而且队伍最大,定奖赏对象还真有点为难。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你看看能不能用。”

这时古浩天突想起后世的民主集中制来,于是提出了一个简易版的思路。

“你回去后找几个主要的管事商议下,定下一个大体的人员名单,然后由下头的人员投票,若结果与平时的表现相符,那就成了,若有个别确有差距的,你等再做调整,这岂不是既不费心,又避免偏心。”

“这法子太好了,俺正烦心怎么选人呢,呆会回去,便把立功人员名单和功劳一并写了贴于墙上,让全营投票,省的俺费心。”

陶宗旺还没回话,袁朗已经抢着回答了,五营是新设营,他又是新营长,对下头的队员了解不深,若是自作主张,又恐下面不服,古浩天的办法正中下怀。

“小官人的办法倒是不错,可俺基建处千余人,都叫一起不太容易,而且糟杂,怕会出乱子。”

陶宗旺的担心也有道理,基建处的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全部组织起来确实不便。

“这个倒是不难。你只要让每一处推举数人过来参加投票即可。”

闻焕章迅速明白古浩天办法的好处,而他提出的思路也正暗合后世的逐级推荐办法。所以一经提出,不但古浩天称赞不已,众人也纷纷称好。尤其是护卫队各营,其下面的连、队、班人员都有定数,连推荐人数比例都不用定,实在是简单实用。

会议只开了一个时辰不到,但古浩天和闻焕章却被各营长、处长堵在会议室里,就民主选举的各种细节作解释。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集中一个问题,便是若是功劳大的选不上,或者选不过功劳小的怎么办。

“其实我在刚才也回答过这个问题,这么说吧,众人推举这个方法我便叫做‘民主’,推举出来的人选,你们这些营长、处长的再进行核实把关,这办法我称之为‘集中’,经过这两轮,推举出来的人选大致不会错。”

“我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二营里孙安功劳最大,在举荐后只列二、三名,那么你们正副营长,当然也可叫上连长,商议之后认为有些偏差,便可把他调到首名。可若是在举荐中只排在十余名,那你们就要想想孙安这个人平时为人、脾气等是不是有不妥之处,甚至要查一查他的功劳实不实。有一句古话讲的好‘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若众人都说你不好,这人便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能用,这里头的原由,你们都是当头的人想必也明白。”

古浩天这个浅显的例子,让大家一下子就明白这个所谓的“民主”和“集中”的含义和操作办法,便各自匆匆回去选人去了。

且说萧嘉穗方才听了好久,也深为小官人的奇思妙想折服,但他想的比那些营长、处长却是周道。

“小官人的甚“民主”和“集中”确实太妙,只是各营、各处的大小不一,这能参与“集中”的人数要有个定数或立个规矩才好,不然被各营自作主张恐生乱子。”

萧嘉穗的话立刻让古浩天又想到后世的一个体制,即各单位的“党委和党组班子”,他甚至想到了军队的政治委员制度,虽然这些制度目前执行太仓促,条件也不成熟,不过并不妨碍他把这种思想拿出来与两位智者交流。

闻焕章和萧嘉穗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对于古浩天提出的想法,稍一思考并明白其中的好处,特别是军队里军事指挥权和人事、宣传、教育权分开由两人负责的思路,立即让两人想到其中的奥妙。

“此制度一出,中唐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并可以消除了,本朝也不必把武官当做贼一般来防着了。”闻焕章听了感慨十分。

“此制妙极,但还须加一条,要定期轮换,避免两人一起日久,结党营私。”萧嘉穗不愧才子,总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点子。

“萧先生说的有理,非但要定期轮换,两人同为主官,虽然分工明确,但也要考虑性格互补、学识互补、资历互补,不然两人在一起老掐架,不如不设。不过此制也只是设想,当前庄园里并无实施甚础,萧先生若有暇,不妨先理一理,到时拿出来我们几个先议议,逐渐完善之后再试行。”

“小官人吩咐,在下自当努力。”

萧嘉穗见古浩天把这件要事交于他做,心知此事若成,自己的必将名扬史册,当下十分兴奋,也是信心满满。

承平十一年腊月二十七日的下午,原本普通的一次讨论奖赏的会议。却因为古浩天的一个新颖的提议,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军队管理机制,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萧嘉穗也因此而名传后世。

而后来位列公侯的他,在为修订这项制度时,在序言里写到:时,太祖与众人议奖赏,提出军、政分权之政,此政出则再无军权独大之弊端,再无藩镇割据之忧虑,余有幸为太祖执笔录之,实平生之幸事。

中华堂会议之后,刚回到家里,古海浩天却被父母叫去了后院。

“上次去了济州,你可遇上什么心仪的女子没有?”李氏开口就问了这个事。

“啊!”古浩天愣了一下,以为是潘金莲多嘴,随即严厉的看她一眼。

“你莫看她,是有人要为你提亲,她担心老娘答应了坏了你的好事,才开了口的。”

原来这样,古浩天又看了潘金莲一眼,却见她低着头一脸委屈的样子,心想这小妮子玻璃心定是碎了一地,今晚看来得费点心思了。

于是他便把与孔雨菡的认识经过讲了一遍,又讲了这次济州的巧遇。

“雨菡是曲阜孔家的嫡女,又是济州颜家的亲戚,儿子恐怕门户不对,她家人不同意。”

“曲阜孔家的嫡女啊!”古桢吸了一口冷气,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那孔家却是与皇帝比肩的存在,尤其在齐鲁一带,“那俺家可真是有些配不上了。”老爷子也有些不自信了。

“有甚么配不上的,俺家小子便是配皇帝女儿也是绰绰有余,况且那小娘子也是死心踏地要跟我们儿子,明日寻个妥当的人上门提亲就是。”李氏却是对自家儿子信心十足。

“母亲莫急,儿子年纪尚小,再等两三年不迟。”

“你不急,为娘可是急了,你以为孔家的女儿,也可以如普通百姓一般在家候着你两三年啊,怕是早就被人给娶走了。”李氏瞪了他一眼。

“儿子是怕日后梁山若有变故,会拖累于她。”古浩天一直担心的便是这个。

“你傻啊,真到了那地步,你若是连一个弱女子都护不周全,还有甚盼头,不如现在就把人散了,考个功名安心过日子。”

李氏明白儿子的意思,但讲得倒也有几分在理。

“儿啊,你娘这话不错。”古桢这时也想的通透了,“若真有那一天,孔家女儿在我们山上,他家也许会成为我们的助力,即便明面上不成,却绝不会对我们使坏,说不得暗地里还帮衬一下。”

古桢的话气却是要把孔家绑定梁山的节奏,古浩天倒是很清楚,像孔家这样的千年大户,绝不可能为一个女子影响了家族的利益,但若是古浩天日后有幸成势了,这个女子也许就会成为孔家与梁山的纽带。不过总的来讲,订下婚事对古浩天并无损失,只是对于孔雨菡到时会有一些残忍。

“我们这般突兀的去提亲,孔家未必就会同意,到时未免尴尬,儿子以为还是再候些日子为好。”

古浩天深知这些高门大户规矩很多,不入法眼的人物,他们轻易是不会同意的。

“这也不难,明日便请闻先生和萧先生过来商议,他们俩必有办法。”

李氏为了儿子的亲事,脑子便特别灵光,一下子便想到山上的两个智囊。

既然李氏拿了主意,三人便歇了下来,只等明日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