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一百章 济州乡试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正文 第一百章 济州乡试

作者:玉苍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转眼之间就到了九月十五,一大早,古浩天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前往贡院。

周朝的乡试要考诗赋、贴经、墨义、经义、论、策等六个科目,与省试并无太大区别,而“策”则是各层级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殿试的唯一方式,因此试策在科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试的题量很大,前后要考四场八日时间,所以要准备好吃喝拉撒一应物件。前世读穿越文章,古浩天也看过有关科考的情节,但似乎是每一场结束可以出来休息一下,而周朝的乡试并无此一说,八天四场却是一次考完,这又增添不少难度。

到了贡院,却见前头已经来了许多人,从稚龄童子到白发老翁,形形式式的人员都有。古浩天几人找了一处安静的角落站定,萧让把考试过程中要注意的事又叮嘱了一遍,卞祥提着一个大考篮,里头装着满满的东西,潘金莲俏生生的立在一侧,一双美眸一刻也离不开小官人,恨不得跟随进去侍候。

“大伙回吧,无须担心什么,中与不中与我皆无关紧要,且待八日后再见。”

古浩天看看进场时间将近,便劝大伙回去,自己从卞祥手里接过考篮,便往那入口而去。

“小官人,点心要热着吃,夜里要加件衣服。”潘金莲追上两步,又吩咐道。

“你且安心,我知道照顾自己。”

古浩天回头挥挥手,给她一个温暖的笑容,便汇入了人流中。

一系列严格的检查之后,古浩天进入了贡院,找到了自己的号舍,一个一米来宽两米见深的窄房间,前头一桌,后头横搁一木板,那应该就是床了。古浩天把用到的东西从考篮里取出放好,约过了半个时辰,有差役发下试卷,并没有考题,不过古浩天并不惊讶,他事先已经知道考试的相关细节,又过一刻钟,又有差役举着写有考题的牌子过来,他赶紧提笔抄下。

经过认真的审题,古浩天对考试题目的解答心里已经基本有数,由于其变态的记忆力,贴经和墨义已经不是问题,诗赋本不是他专长,但勉强可以应付,经义题出于《春秋》和《论语》,他以前也曾练习过,试论却是写了汉霍骠骑横扫漠北和隋义成公主和亲突厥两个例子,要求就两朝对北蛮的政策进行比较评价。

而他最为关注的是两道试策,果然是备边和民生相关的内容。一道大意是辽与女真争锋,周当如何;另一道说的却是淮水年年成灾,百姓生息艰难,当如何处置。

这两道策题于古浩天而言,却是一点难度也没有,对付北方蛮族是他到这个时代后,日夜思考的问题,又加上近日的反复做练习,可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而淮水灾害他月前救灾刚回,体会最深,自信没有人感受比他深刻。

半个时辰的时间,古浩天把所有的考题都思考了一遍。暗自评估了一下,自认为若不出太大的意外,这次中举应该不成问题,顿时一身轻松。可此时肚子提出了抗议,他这才发现时辰已是午时,便拿出干粮,却发现又冷又硬难于下口,心里不由的担心,这以后的八日可怎么过。正在无可奈何之际,突发现号舍的角落里有一个小碳炉,顿想起萧让曾说过号舍里可以自己煮食,便连忙到考篮里翻找,果然找到一袋面条,甚至在底部还找到一包木炭,一时心情大好,于是点燃号舍里的小碳炉,慢条斯里的烧起面条来。一顿饱食之后,已是午后,古浩天拿出笔墨准备先做上几道,又觉得一阵阵困意袭来,想想算了反正没什么难的先睡一会再说,便上了后面的那块木板,屈身躺下,只一会便梦周公去了。

且说古浩天刚才的一番作为,只把对面号舍里的许多考生看的摇头不已,便是巡视的差役也觉得可笑,大伙都在想,这家里的长辈也是太急于望子成龙了,竟然把恁地无知的小子送到这凶险的考场里来。

当然也有例外,便在古浩天斜对面的一个号舍里,坐着一个二十出头的考生,但见其眉清目朗、面如冠玉,端的是一表人才。他方才见这个考生恁轻的年纪,心生好奇便静静的观察了一会,但他与其他人观感不同,因为他细看了古浩天潜心审题的神情,便知此子并非无知,说不定会出人意料。

一觉好睡,醒来时已经黄昏,古浩天起来活动一下身子,磨墨提笔,填了几道贴经,不一会天色便暗下来,他拿出点心热一下,胡乱吃了几口,稍事休息后,又提笔做起题来。由于下午休息充分,且平时有夜读的习惯,况且他又不差蜡烛,于是便乘众人休息的安静之时,从容的做起试题来。

如此一直做到亥时初,古浩天便把贴经和墨义的题全部做完,他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拾睡觉,突发现斜对面的号舍里也点着一双蜡烛,他好奇的看过去,正好对上一双清澈的目光,两人对视一瞬,彼此微笑的示意一下,便各自收拾歇下了。

由于晨练养成的习惯,第二天古浩天早早就起来了,一番准备之后,便开始了第二天的答题,今天做的是诗赋,这两项是其最头疼的科目,本想在脑子里找一些后世的诗作,可是命题写作,他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没办法,只得自己费尽脑筋的去凑字数,直到中午好不容易才把诗赋的试题做完。只是他一个上午举笔难下,愁眉苦脸的样子,又被对面几个人看个正着,于是更加坐实了对他不学无术的评价。

而古浩天并不知自己已经被人贴上不学无术的标签,照样好吃好睡。只是共同的夜间做题的爱好,他与斜对面的那个俊郎考生,渐渐相熟,从最初的眼神交流,到后来拱手见礼,几日下来便成了老友一般。

如此过了五日,古浩天的试题只剩下两道试策未做,但这个却是今次考试的重点,他不得不慎重。作为后世来人,他对辽、金、宋三国争锋的结局非常清楚,虽然宋变成了周,但他不认为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对这三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变数,他与周侗、闻焕章探讨的很深入,他只要稍稍整理一下语言便可。于是他从三国的国情入手,分析了各自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最后指出,“金乃稚虎,辽为老狼,周则为圈中田马,看似高大,实则无用,若助狼拒虎,或有一线生机,若驱虎吞狼,则早晚为虎口之食矣。”

这一篇试策,古浩天整整写了一天,对他来说最难的便是古文的运用,最后也只能半文不白的写了。第二天上午,他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工整的抄好。

这天下午,他开始准备第二篇试策。作为后世的文科生,如何治理淮河,地理书上写的很清楚,无非就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但所有措施落实的关键还是在人,所以他在详细阐述了淮河成灾的原因、对策之后,提出治淮的根本还是在于朝廷,在于官府,指出“淮水天灾,实则人祸,人祸不治,天灾难消。”

最后一篇试策写好,刚好是第七天的夜间,古浩天检查了一遍,修改了几个字词,便搁笔了,明日还有一天,他不能让自己无事可做。

九月二十二日,济州府秋闱的最后一天。上午古浩天把最后一篇试策抄好,便完成来到周朝后的第一次科考。他收拾好相关用品,也不想太早交卷出风头,便悠然自得欣赏起考场的众生相来。正对面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儒生,看其奋笔疾书的样子,看来时间不甚够用;右前方号舍里,是一个年近三旬的男子,不过看他哀声叹气的样子,本科必是没啥希望了;然后他看到那相识多日,却从未对过一言的“老友”,只见他也已收拾完毕,静候交卷,此时正看着他这边。古浩天向他拱拱手,然后竖起一个大拇指,那人心领神会,也回了一个同样的动作,随后两人会心一笑。

又过一会,慢慢的有人开始交卷了。古浩天早已不耐,便起身交卷,那位“老友”见状也交卷出来,于是两人并肩出了贡院大门。

“在下颜俊卿……”

“在下古浩天……”

做了数日哑巴好友之后,一出贡院,二人便不约而同的道了姓名,随即相视片刻,一齐开怀大笑。

这时守候在外面的各自家人随从,都涌了过来。卞祥早已接过了考篮,潘金莲上下打量着生怕少了什么。

“颜兄,号舍八日,一身污秽,实在难受之极,且待清洁一番之后,明日再请兄弟喝酒。”

“在下也然,兄弟住于何处?”

“便在高升客栈。”

随即两人便行礼道别,各自去了。古浩天一行人正走着,突听的远远的传来颜俊卿的声音。

“古兄弟可是郓城古家庄人氏?”

“正是。”

古浩天大声回了一句,然后两人近行近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