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红楼夜话 > 第五章 尼山书院得承师训

红楼夜话 第五章 尼山书院得承师训

作者:夜雨惊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41: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尼山书院是江南最为着名的学府,这学院的山长叫沈傲风,原是先帝幼年时的伴读,后来先帝得了皇位,本想着提携这位幼年时的好友,但是没料到,那沈傲风却婉言拒绝了,反倒是到了苏州,开了这家尼山书院,秉承孔子的训诲,一心教书育人。

先帝见此,知道好友心意已决,于是花费了巨资帮助沈先生建立了这所尼山书院。

书院位于苏州城南,夏日里,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最适合修身养性,竹林中要么读书声朗朗,要么丝竹悦耳,伴着满山的青翠,真是个神仙也住得的地儿。只不过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万物皆是一副萧条的景致,这书院里的学生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沈先生感念这些孩子皆是幼年离家,想必家中是极为惦念的,于是早早放了年假。那家里有些银钱的,便会派了仆众来接,若是家境艰辛的,山长大人便留下了在这苏州过节。一应的吃食节礼都是书院承担,学生能够不必花上一分一毫。

这尼山书院招收学生也是极为严格,不论富贵,不论显赫,只看学识人品,就是那家境贫寒的庶门子弟,若是有了真才实学,只要经过了书院的考试,便可留在这里读书。家境贫寒且学识出众的,不但免了一应学费杂费,每月还能得到不少贴补。

先帝曾赐予尼山书院良田千顷,供给书院平日所需,再加上,这苏州虽说大大小小的书院也不少,那历经百十来年的书院也有,但是能像尼山书院这样,获得皇家恩宠的,倒还真是不多见。这苏州城里的乡绅员外,都以和尼山书院牵上关系为荣,每年都会送上大量的金银,也是变相的讨好了先帝吧!

自先帝逝世后,当今圣上在莅临江南时,更是亲临书院,赐下了匾额,那些官吏能在江南的官场上混,哪个不是人精?看了皇帝的举动,便越发的巴结了沈先生。纵观两朝,尼山书院自先帝登基以来,便出了不少举人进士,而且大多还是寒门子弟。所以,如今这江南的少年读书郎,莫不********考取了尼山书院,除了剩下了吃穿嚼用,还能得遇名师教诲。

林致远昨日赶回了苏州,在族长和林氏族人的面前,拜了林家的列祖李宗,正式接过了林如海这一脉的家业。自打接到了林如海的密信,赶到扬州,却没料到这位探花郎已是风中残烛,更没想到,林家的这位伯父竟然产生了让自己一人肩挑两房的主意。

林致远回想起来,似乎一切还只是个梦而已,也不知那前世是梦?亦或是今生?

他原本只是位中学教师,每日里和孩子们作伴,学生们虽然淘气些,但是看着自己的学生不断成长也是件开心的事情。工资不多,但是足够自己这个光棍儿花销。那日午休,他躺在校园长廊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看着《红楼梦》,也不知什么时候竟睡着了,等一醒来,却成了个五岁大的孩童。

林致远定力极好,前世里父母早就过世,自己也没什么牵挂,既然上天安排自己到这一世走上一回,便不能辜负了这大好的年华。

当时的他并不知晓这是什么时代,只知自己依旧姓林,倒和前世是一个名字。父亲在几天前去了,家中只剩下寡母拉扯着自己。

后来渐渐长大,他才发现,自己的伯父竟是林如海,这令自己大吃一惊。母亲不愿意提到过去的事情,总是督促自己要念书,了却父亲未能完成的心愿。那林如海倒是常从扬州带些礼品给母亲,母亲虽一一收下了,但是从未回礼,更没给过好脸色,只是在寂静无人的时候,偷偷抹泪。

林致远两世为人,怎么能不了解母亲此举的意图。她必是怨恨林家老太太心思恶毒,害得夫婿早逝,但是又不愿得罪了自己的二伯,林如海那时已经是扬州的巡盐御史,深得皇帝宠信,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这位母亲便只好强迫自己放下怨恨。

林母多次对林致远说过,要放下仇恨,放下不甘,这样人生的路才走的远,无论将来遇到任何事,任何困难,都将它当做落叶飞花,淡然处之。

林致远前世的时候,早丧父母,没有亲人,再世为人后,便更加的依赖林母,真心的将其当做自己最亲的人,看到林母为自己的学业,去求林氏族长,让自己依附在宗学;看到林母为了给自己攒下家业,以一介女流之身,还要四处打点。林母为了不叫人家说自家是商贾人士,影响了儿子将来的前途,即便是赚了钱,也要散财给乡亲们修桥修路,逢年过节舍粥舍米,多做善事。

也许是太过操劳,林母的身体便不大好,林致远心疼母亲,欲接过家业亲自打点,却被林母重重的责罚了一番,在林家的牌位面前跪了三天三夜。林致远只好瞒着母亲,料理起自己的买卖。

三年前。母亲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已到,唯一的心愿便是看到儿子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林母一生都只是为了儿子着想,丝毫没考虑过个人,她深知,致远若是考完乡试,第二年就要进京参加春闱,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儿子的前程。但是,这位慈母却还是在那一年病逝了。

致远想到这里,不禁心口一痛,母亲临终前还在挂牵的是耽误了儿子一届科考,在家守孝,又是三年的光阴。他倒不在乎什么时候参加会试,只是母亲终究放不下心结,黯然离开人世。

他边想着心事,边向老师的宅院走去,远远迎来一人。“林师兄,您来看沈先生啊!”这说话的叫卫桓,书院里的学生,家在德州,因囊中羞涩也不便回家过年。沈先生看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便命他给那些年纪尚小,却无法回家过节的孩子在闲时讲解讲解功课,每月给些补贴。

林致远一拱手:“原来是卫师弟!”致远一看卫桓手提着竹篮,心中便知他是去了后山的雅舍抄写书籍去了。这些寒门子弟难有闲钱买书,却又都是爱书之人,沈先生便在后山盖了间书斋,里面藏着天下群书,平日里可供学生们抄阅,只是不准拿出来便是了。

卫桓明年就要参加秋闱,说是明年,其实也就是七八个月的时间,这正是关键的时刻,自然是要用功苦读,只可惜,书院中的老先生们大多回乡与家人团聚了,这尼山书院中剩下的也都是些干活的杂役,自己有了难题也不知向谁请教。沈先生他是不敢打扰的,可巧,这迎面撞见的是先生的得意门生林致远,想必问他也是一样的。

卫桓说道:“许久不见师兄来见先生,必是在家用功苦读?以备后年春闱?”

林致远微微一笑:“哪里有这个时间在家温书!只是家中出了点事情需要打点,所以竟有些时日未来。这不,刚刚回来苏州,来见见先生。”

卫桓打眼一看,也看得出这人风尘仆仆,面有倦色:“那我就不打扰师兄了,只是若师兄得了闲,还请到在功课上指点师弟一番!”

“指点称不上,大家互勉学习吧!”林致远又与卫桓说了几句,便匆匆往后院走去。远远的就看到守门的小厮上来打千,“小的富贵儿见过林公子,老爷正在书房。已经交代过小的,林公子一到,便请进去!”

林致远跟着小厮进了书房,只见老师正拿了《紫光书札》慢慢品读。致远躬身行礼:“先生,学生回来了!”

那小厮早就退了下去。沈先生如今已是六十上下,却还精神抖擞,想来这苏州也是个养人的好地方,且看先帝,和沈先生的年岁差不多,却早已化作一抔黄土。沈先生看了看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虽有点憔悴,但精神还是好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

“是,刚刚已经在林家的宗祠前祭拜过了祖宗,族长修改过了家谱,如今我虽未过继到二伯名下,但是身担两家前程,将来有了子嗣也要过继一个到二伯一脉!”

沈先生合上手中的书:“要我说,这人啊,都逃不过这一劫,就是没了子嗣又怎样?将来还不是化作尘泥烂土?何必在意这些俗事!我曾对你说过,这事未必见得是好事,那林如海我见过多次,是个能在江南官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先帝爷对他尤为信任。你既然接了着这家业,便再也难甩开了。”

林致远起身从桌案边端起壶,为沈先生斟上茶水:“老师,我接过这二伯一脉,第一是不忍心见林家祖业无人料理,说实话,父亲早亡,也与这些东西有莫大的关系。我如今继承了林家老宅,想必林家列祖列宗、父亲在天之灵也是欣慰的。这第二,我父母已逝,瑾瑜再无近亲,有时回想,常感到孤单,二伯身体不好,只剩下弱女一人,将来即便是我俩相依为命,总有个依靠,也不算得是孤寡之人了。这第三,我这妹妹外家是京中的荣国府,听人说,那荣国府里,只怕是门前的狮子还干净些,让这样的小女儿深陷那肮脏之地,瑾瑜心中实在不忍。”

沈先生听到这里,再也不好相劝:“罢了罢了,你已经做了决定,祭了宗祠,我再说什么也无用。只是,唉,希望你这二伯别又耽搁你一届的科考啊!”

[bookid=2229155,bookname=《御朱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