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五百一十四章 秦枫的教育构想

应天府,淳化县,枫兰县学。

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正是应天知府、户部左侍郎、柱国、侯爵,秦枫秦大人。

秦枫奉圣上旨意,钦差全国的时候,县学里的课程,也都找到了相应的老师,并没有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进度。

但唯有《数论》这门课程,除了秦枫之外,没有别人能够讲授。

不过也还好,至少科举绝不会出现这相关的题目,那些梦想着学而优则仕的孩子们,也不至于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但回到应天府之后,秦枫重新走上讲台,也开始做出一些改变,现在讲授的《数论》已经不仅仅是数学的范畴,还包括了他精心整理出来的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甚至基础医学等相关的知识。

很遗憾,他前世也只不过是个三流的大学生,所知有限,每门科学深化进去,其实都是浩如烟海一样的各种理论和知识,但秦枫能够整理出来的,只是一些最基础的,用作启蒙入门的内容罢了。

之所以做这样的改变,其实是因为杨开天。

这个原本名叫杨显祖的孩子,竟然在烧水的过程中,醒悟到蒸汽的妙用,然后尝试在自己家的屋后,研究蒸汽机的雏形,还真的被他搞出一个汽牛,只是差在气密性的难题无法解决。

由此,秦枫联想到了在另一个时空里,引领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大工业革命,于是便鼓励黄彪和杨开天一起,先在六合县搞一个试点,或许假以时日,这试点里就能盛开出美丽的花朵,甚至是秦枫都无法想到的呢。

泱泱大明,隐藏着多少个不为人知的杨开天?

这正是秦枫把这些科学基础理论,花费不少心思整理出来的原因。

或许只是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例子,一次实验,就能再催生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

科技,能够改变人类的未来。

但四书五经,不能。

这门已经经过改头换面的《数论》,虽然还沿用了旧的名字,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已经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也迅速引起了这些不过十来岁孩子的极大兴趣。

道理是明摆着的,那些能够解释生活中无数现象的科学原理,那些神奇无比的实验,在秦枫的安排下,一一展示在孩子的面前,绝对要比枯燥的四书五经更引人入胜。

而通过课堂上的实践,以及与孩子们的互动,秦枫也致力于调整这些整理出来的内容,与不断挖掘的回忆相结合,打算将《数论》彻底拆分,以后会形成几个独立的学科,在枫兰县学,乃至在应天府的其他县学里全面铺开,以便培养出更多的理科工科人才,假以时日,便能慢慢改变这个世界。

“好了,今天讲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家回去慢慢消化一下,可以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然后去体会吸收。其实热胀冷缩无处不在,也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那些科学原理,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我们缺乏一双观察的眼睛,缺乏一颗思考的心。”

秦枫站在讲台上,俯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很明显比之前上宋夫子课的时候认真多了,孩子嘛,还是对这些新奇的东西感兴趣。

“老师!什么东西都是热胀冷缩的么?”有人举手提问,眼睛里充满好奇。

“那也不是。”秦枫笑道:“最常见的就是水,其实水在0度到4度的范围内,呈现出热缩冷胀的现象,一般被称为反常膨胀。不过这其中的原理,牵涉到氢键、缔合水分子的理论,对你们来说,还是太过艰深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坐下,求知的渴望更强烈了。

然而秦枫却是一身冷汗,实际上这些理论,对他来说也一样太过艰深了,他只能说到这里,要继续分拆讲透彻,那就超出能力范围之外。

诶?

黄公子和开天来了。

秦枫眼睛微微一亮,看到从教室后门悄悄进来的两人,知道可能是工坊那边有了新情况。

莫非已经落成了?

没这么快吧……

下课之后,待学生们纷纷走掉,黄彪和杨开天一前一后,走向讲台,虽然神色难掩疲惫,但眉宇间却是满满的激动兴奋,于是秦枫就确定了猜测,看来工坊真的已经建成了。

少年可畏啊!

这才多长时间?

从过了年开始,现在家家户户都还没有正式春耕呢,那么大的一个摊子,竟然已经完成了。

“辛苦啦!”秦枫仿佛未卜先知一般,不需要问什么,便由衷祝贺道:“工场落成,可喜可贺!这段日子,都累坏了吧,其实也不用那么赶,又不是什么急活,尽可以慢慢来的。”

“那怎么行!”杨开天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那么重视,又给了那么多的支持,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是再搞不出名堂来,可对不起老师……”

“秦大人。”穿着黄彪马甲的太子朱标,拱了拱手,正色道:“这工场,应该叫什么名字,想请大人示下。”

哦,名字么。

秦枫还没太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最近公务繁忙,府衙一摊子,户部也一摊子,抽空还要整理数论分裂出来的那些科学门类,要将它们全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然后在县学先推广,之后满满推广到应天府,甚至整个布政司,乃至全国。

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忙得秦枫连晚上跟兰娘造人的大事都快没时间了。

现在,直到工场落成,黄彪问起工场的名字,秦枫才意识到的确应该有个名字来的。

嗯……

天工开物……

这本原本出现在明朝晚期的科学典籍,可以说是华夏古代科学技术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尤其是在当时华夏的背景下,明朝晚期各种乱象四起的环境下,宋应星等人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不被任何外物侵扰,把华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做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最终形成了这本世界上第一部主要关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从天工开物里,摘出了两个字,给了杨显祖,从此他便叫做杨开天。

那么现在……

秦枫不再犹豫,微笑点了点头,道:“这工场,就叫工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