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有没有信心,入个翰林院

“鼎臣,紧张么?”

在应天府知府衙门,后堂中,秦枫看着已经渐渐有了少年模样的徐鼎臣,微笑问道。

此次会试,最令秦枫惊喜的就是,他的亲传弟子徐鼎臣,凭借自身的学识和不符合年龄的老道沉稳,成功超越同侪,进入最终殿试名单的五百人之一!

说实话,就连秦枫自己,都没有想到。

毕竟,徐鼎臣在这次参加会试的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小,甚至还不到十岁!

“不紧张,老师。”经历了扬州之行,原本就有些少年老成的徐鼎臣,似乎更沉静了些,犹显稚嫩的面孔居然开始显露出淡看浮华的通透,就连相处久了的兰娘都说,这孩子越来越像秦枫了,真是亲生的师徒一样。

虽然后来没能继续跟随秦枫见世面,而是留在濠州城,但据伍九六等人所说,徐鼎臣很好地领会了秦枫故布疑阵的意图,濠州城的那个“假秦枫”所有的言行举止,全都是徐鼎臣调教出来的,竟能跟秦枫真身有七八成的形似,非常圆满地完成了秦枫交代的“明修栈道”的任务。

秦枫回京,立刻开始着手会试相关的事宜。

会试,徐鼎臣直接参加!

要知道,因为要陪同秦枫钦差出行,徐鼎臣甚至没有参加应天府的乡试!

没参加乡试,却能直接在会试中拥有席位,这便是秦枫之前在金銮殿上,对当今圣上提出的那最后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无疑是相当僭越的!

当时听到秦枫说话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狂妄悖乱!

圣上恩宠,选中了你这样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作为全国总学政,科举主考官,这是何等的信任和眷顾。

要知道,这个位置,多少朝廷大员都垂涎三尺,那可相当于是天下读书人的座师啊,对自身未来仕途的发展,拥有无法替代的极大好处。

现在,这样的机会从天而降,你不思好好报答,竟然还要跟圣上争多论少?

真是不知所谓!

秦枫的前两个条件,已经让人差点弹出眼珠子了。

这第三个……更是无法无天!

就在金銮殿上,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提出,因为要带着弟子一同钦差全国,难免会错过乡试,所以要跟陛下讨要一个直接参加会试的特权。

听听!

像话吗?

这不就是公然的科举舞弊?

你的弟子,凭什么就能跟别人不一样,免试直接进入会试?

你知道有多少人十载寒窗,白首穷经,或许都不能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呢。

现在就凭你红口白牙几句话,就把这个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举人身份,轻轻收下?

你这还没正式成为主考官呢!

所有人都认为,秦枫太过分了,定会引得圣上龙颜震怒,把这个不识好歹的秦枫打落尘埃,让他好好清醒清醒。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么过分的条件,圣上竟然再次答应了!

到底为什么啊?

说实话,别说秦枫是私生子了,就算是太子朱标,都没有这样红到发紫的圣眷啊!

但事实证明,秦枫的确是那个全国总学政的最佳人选!

在扬州,他以身做饵,引出了扬州知府宋去华,连同太仆寺卿吕思正的科举舞弊案。

那一场屠杀,轰动一时。

后来,他竟然又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将一个假身放在濠州城,自己却悄悄远赴数千里外,去到了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形势极为复杂的广东布政司。

现在,广东布政司余从龙的尸骨已寒,天下再次震动,知道这个秦枫是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

惹皇帝,都别惹秦枫!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虽然紧促,但刚刚结束的会试,可以说非常顺利。

尽管这里面有极大的利益,甚至可以说牵涉到未来大明朝堂的格局,按理说各级官吏都会闻风而动,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去钻营,去沟通,去安插亲信,去疏通关系……

若真的能打造一个进士,就别说一甲那三人了,哪怕二甲,都是前途光明,双方彼此都皆大欢喜。

但是,只怕过不了秦枫那一关。

两次屠杀,数百颗人头落地啊!

这种恐怖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里,谁还敢轻举妄动?

因此,会试的全程,竟是前所未有的干净,全国考生不论是来自哪里,不论家庭背景如何,都一视同仁,一切凭手中的笔,凭胸中的才华,来决定自己的等次,决定能否站在金銮殿上,享受一个读书人或许此生最高的荣耀和尊崇。

现在,会试尘埃落定。

此次大明重开科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殿试,也即将拉开帷幕。

节奏很快,那是因为年关将至,所有人也都能理解。

殿试就定在明天!

这一场考试,主考官终于不再是声名日隆的秦枫。

因为殿试只能有一个主考官,那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已经是传说中的天子门生,用他们寒窗苦读得来的才学,以及天赋和经历造就的能力和眼界,来争取皇帝的青睐,打开自己人生的金光大道。

“有没有信心,入个翰林院?”

秦枫见徐鼎臣似乎有些沉重,便微笑说道:“此次殿试中,你可是我唯一的弟子,入个翰林院不过分吧,也好替为师,挡住那些人的悠悠之口。”

呵……

徐鼎臣也笑了笑,他知道老师的境界格局,根本不在乎这些。

至于那些喜欢背后指指点点的小人,老师更是从来都把他们当做放屁。

翰林院,那自然是开玩笑了。

按照此次科举的规定,只有一甲那三人,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那绝对是所有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荣耀,若真能点中翰林,甚至可以说是虽死无憾了。

实际上,从唐朝以来,从翰林而到朝臣,都是所有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乃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具体体现。

翰林院设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修撰、典簿、编修等官职,品级最高可以达到正三品!

想想看,一个原本泥腿子出身,家里还在种地的读书人,只要胸中真有才华,便可以金榜题名,摇身一变就成了比知县知府还大的官,这样的诱惑,谁能抵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