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四十章 你们怎么还卷起来了?

多日来的忐忑,忽然化作宛若炸裂一般的欢喜。

整个场面瞬间沸腾起来。

“秦大人……”李老汉颤声道:“我,我现在就可以搬走粮食?”

到现在,他还是不敢置信,觉得简直是在做梦。

要知道,前些日子收税粮,他家共有十九亩田地,一共也就交了二十八石半的稻谷而已。

现在,却要平白拿回去二十石!

相当于今年的收成,几乎就没交啊!

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美事儿?

“可以啊。”秦枫伸手一指早就准备好的,堆积如山的“光荣粮”,笑道:“要不要本官找辆车子,帮你运送回家?”

“不用不用!”李老汉瞬间觉得现在自己都能替儿子从军,见到那什么北元鞑子,砍下十个八个脑袋都不在话下!

搬粮食这点小事,还用大人帮忙?

若是出徭役的百斤石料,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搬回家的百斤粮食,不管李老汉或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健步如飞!

但二十石粮食,着实不少,合有足足一千五百斤顶好的稻谷,李老汉还是飞快地找到了车子,把这些稻谷一股脑搬上车,然后在无数羡慕得快要流口水的眼神中,挺胸抬头,亲自拉着车子,走得那叫一个骄傲。

光荣啊!

秦大人说了!这是咱家的光荣粮!

哈哈哈哈!

“糟了,没车子了啊!”

“谁家还有车子可以用的?”

“不妨事!我家七口人,除了小伢子还不顶事,其他人都来了,没有车子我们也能搬回家,这才多点路程!”

哈哈哈,这些淳化老百姓,太可爱了。

秦枫看着,十分有趣。

花钱,的确是比赚钱舒服多了。

早几天交粮的时候,虽然也是磕头声一片,人人称颂秦大人仁义,但那些老百姓看着粮袋,肉疼的模样,秦枫可还记忆犹新呢。

今天发粮,就完全不一样了!

千恩万谢,已经不足以表达乡民们对秦枫的感激之情。

县衙门口,发粮现场,就连那些家里没人从军,跟今日的福利不相干的百姓,都齐刷刷跪倒一片,觉得这位县太爷,何止是父母官,简直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转世啊!

秦枫微微感慨。

若是换到七百年后,要征集打仗的,别说是二十石粮食,就算是二十吨,也有很多人家不乐意去。

可是在这里,徭役的意识已经植入每个人心里,原本就是老百姓沉重负担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了。

而这原本是义务的事情,现在却得到了秦大人的亲口称赞,说他们是“为国为民”,说他们“从军有功”,还给发了最实在的粮食,足足二十石!

怎能不感激涕零?

好多人家甚至当场就悄悄询问心情很好的秦大人,问朝廷什么时候再募兵的话,一定要考虑一下他家,哪怕不发二十石,发十八石也行啊!

我家十六石!

我们十五就行!

都是为国为民,秦大人看着给就好,咱不为了那点粮食,主要是为了从军报国!

嚯!

秦枫无语。

你们怎么还卷起来了,这样不好……

这次秋粮,收上来十八万九千石,发掉光荣粮一万三千石,还有十七万六千石。

这十七万六千石粮食,秦枫从中拿出三万石,亲自雇了车队,押往应天府的官仓。

是的,这三万石,才是秦枫上交给朝廷的税粮。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三十税一”的国策,淳化县按照田亩数量,应当上缴税粮一万三千石。

但这一万三千石,是要进到指定的官仓,才算数的。

从淳化县到应天府官仓,路途上的人吃马喂,甚至于损坏亏欠之类,都要自行承担。

因此,原本一万三千石的粮食,秦枫就要准备接近三倍的数量。

这还是因为应天府官仓距离淳化县很近,若是那些距离遥远的地区,这个损耗的数量,甚至可以达到十倍之巨!

唉!很遗憾!

秦枫押着粮食,心中有些感叹。

后来朱棣靖难,改国都为北京,天子守国门。

可是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江南富庶之地,向京城官仓交粮的时候,路途甚至达到几千里,其中的损耗极为惊人。

三十税一的国策,却架不住这种“隐性加税”。

所以历代造反,都是远离京城的地方,正是因为那些地方的老百姓,生活最苦。

很少见到有京城人揭竿而起的,他们享受的是距离近的隐性福利,负担要比那些边远地区,轻了太多太多。

幸好,这番心声,朱元璋不在近前,没能听到。

否则……这世上怕是不会再有燕王这个藩号了……

交粮之后,秦枫荣耀回县。

交了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贪污大计,初见成效。

县衙巨大粮仓里的粮食,依然是堆积如山!

秦枫现在手里还有接近十五万石的粮食,可谓是腰包丰厚,很可以搞一点早就在计划里的事情了。

但是秋天一过,眼瞅着就是冬至,快要过年了。

在这个处处匮乏的时代,工期不会太快。

若是拖到了天寒地冻搞工程,太不仁义,秦枫便决定到明年开春,再铺开他的一系列规划。

秦枫不知道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朱元璋举全国之力,已经几乎完成了数十万大军的集结,随时准备开拔。

瓦剌也想过年?

不存在!

一想到后代竟然有脓包皇帝被小小的瓦剌俘虏,朱元璋这个老祖宗觉得脸上发烧,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若是不能在传统除夕之前,用马刀亲手砍掉所有瓦剌人的脑袋,朱元璋连觉都睡不好。

然而在出征之前,朱元璋想到最近一连串的糟心事儿,还有文武百官如潮水一般的劝谏,心里越来越烦躁。

这些人,都不懂朕的苦心!

朕绝非穷兵黩武,只是为我大明之未来,开万世太平!

这一仗,我不打,或许就得由我子孙后代来打!

后代的能力不敢期待,倒不如咱把活都给干得利利索索,免得以后麻烦!

朝中无人理解,就连同床共枕的马皇后,也不能明白他的心思。

朱元璋心结难以排解,便再次扮作瞎眼的毛老爹,来到淳化县,打算看看这边收粮的情况,应该是挺让人高兴的丰收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