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洪武四年,胡惟庸为相

洪武四年,年末。

新生的大明朝,接连发生了三件大事。

其一,魏国公徐达,再次披挂上阵,为国讨贼,整饬兵马共十万,剑指辽东。

其二,大明皇帝朱元璋,正式宣布,于明年,也就是洪武五年,开启科举,恩科取士,为国家选拔人才。

其三,年岁已高的右相李善长,因病辞官归居,皇帝念其劳苦功高,赐临濠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李善长辞官之后,空下来的右相之位,便由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担任。

摊役入亩之事深得君心,户部尚书杨思义递补成为大明宰相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

但因为种种原因,杨思义终究还是功亏一篑,没能更进一步。

胡惟庸则成为朝堂新贵,无数人争相攀附,再加上左相魏国公徐达出征在即,那些想要抱大腿的更倾向于年轻的胡惟庸,这让胡某人的权势更加强横,称得上是红极一时。

距离应天府皇城区区两百里的淳化县,则并不知道这种高层的城头变幻大王旗。

对淳化县的老百姓来说,眼前最重要的事儿,莫过于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

作为最被民间重视的传统节日,即便是最不好的年景,家家户户也都剁棵白菜包顿素馅饺子。

更何况,现在远近皆知,淳化县的老百姓的日子,那可真的是好起来了,简直如同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这都要感谢秦大人呐!”

同样的感慨,不知在多少寻常民居里,出自多少淳化老百姓之口,却都是异口同声。

老徐家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会儿,已是冬闲的节令,徐老头每天在家里烫壶老酒,躺在椅子上悠哉悠哉,一开口就是浓浓的感激和崇敬,甚至提到秦大人的时候,可不敢躺着,而是很庄重地站起身来,将斟满的酒杯遥遥对着县衙的方位,好像是隔空给那位改变了淳化县无数人命运的秦枫敬酒。

“那是自然!”徐老头唯一的儿子也很赞同这个观点,同样端起杯子,激动地说道:“听宋夫子说,明年朝廷就要开科取士了!爹,您知道吗?”

“屁话!你老子成天在外面跑,能不知道?”徐老头对着儿子翻了个白眼,然后将目光落在最疼爱的大孙子身上,越看越是顺眼,嘿嘿笑道:“鼎臣那……咱就说,考个秀才,应该不难吧?”

徐鼎臣,也就是徐老头家最有出息的大孙子,今年八岁,到明年就九岁了,也已经跟着宋夫子等人念了好几年的书,这次倘若朝廷对于科举不限制年龄,徐鼎臣自然可以牛刀小试,去检验一下自己胸中所学。

他年龄还小,做官是不太可能的,但积累一下经验,若能在二十岁之内考中秀才,那从此身份可就大不一样了!

由此再进一步,假设说能高中举人的话,真正的改变命运,让祖祖辈辈都在土地里刨食的老徐家,摇身一变就成了书香门第,那得是多大的荣耀!

宋夫子说了,咱家鼎臣很有希望!

“孙儿,尽力而为!”徐鼎臣拱了拱手,虽然年纪还小,居然也有一股落落大方的风度,可把徐爷爷和徐爹爹都乐得眉开眼笑,一想到老徐家的光明未来,整个人都精神得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不用喝酒,好像就已经醉了。

“敬秦大人!”

徐鼎臣的父亲已经有了数分酒意,眼睛迷离地站起身子,满脸激动,对着县衙的方向遥遥举杯,然后将一杯酒泼在地上……

“爹!你干嘛呢?”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埋怨道:“秦大人还健在呢!哪有你这样的?你喝太多啦!”

啊?!

脸色黝黑的憨厚汉子愣了一下,顿时醒了酒,满脸都是懊悔惶恐的神色,反手就给自己脸上打了一巴掌,连连叫道:“糊涂了!我这真是糊涂了……真该打!”

“农闲了,也少喝点酒!”徐老头的好心情被这个糊涂儿子搅了几分,皱眉道:“芸娘,你扶你爹进屋休息,可别隔这丢人现眼了,这要是被左邻右舍见了,打他一顿鼻青脸肿,那也得受着。”

现在在淳化县,秦枫完全是神明一样的地位。

甭说是县衙上断案几乎言出法随,哪怕离了县衙,在每个老百姓家里,也绝不敢有丝毫不敬之处。

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淳化县现在能有这么红火的日子,全都是因为秦大人。

“好。”那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姑娘点头应了一声,跟弟弟徐鼎臣一起,左右搀扶着醉醺醺的老爹,往屋里走。

而徐老头望着这一双孙儿孙女的背影,手捋胡须,露出欣慰的微笑。

待明年,芸娘出嫁,鼎臣再中了秀才,老徐家的日子,谁不羡慕啊?

芸娘的婆家已经定好了,就在淳化县毗邻的六合县,对方也是知根知底的好人家,男方比芸娘大了三岁,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算得上门当户对。

明年,老徐家双喜临门呢!

正盘算着喜事儿,徐老头目光一凝,先是晃了晃脑袋,确认自己并非喝多了,然后才站起身来,诧异道:“这不是……”

“徐爷爷!”来者是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一身的风尘仆仆,见到徐老头,声音先哽咽起来,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娘生了病……郎中说,病得很重……”

三言两语,徐老头倒是听懂了。

这青年正是芸娘说的那个婆家,此番前来,恳请芸娘能够早点过门,用古老的“冲喜”的法子,或许还能让他病重的老娘情况好转。

遇到这档子事,对方的急切可以理解。

好言劝慰一番,先让他回去,老徐家却是犯了难。

按说,现在天寒地冻的,可不是嫁女儿的好时令,但对面也的确是事出有因,倘若生硬拒绝,以后芸娘嫁过去,可别埋了根刺,那反倒不美。

思前想后,难以决断。

按照淳化老百姓最近两年养成的习惯,万事不决问大人。

于是徐老头带着儿子儿媳,提了几样精心挑选的礼物,到县衙来拜见秦枫。

“诶?徐老伯?”秦枫正在县衙摆弄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瓶瓶罐罐,见徐家来了好几位,知道有事,便先请了进来,礼物也顺手借着,免得对方更加忐忑。

徐鼎臣是县学的学生,秦枫作为老师,那就是跟徐鼎臣的父亲算作同辈,见到年届七十的徐老头,叫一声老伯,显得亲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