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39章 不世之功邓艾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39章 不世之功邓艾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邓艾是义阳郡棘阳县人,从小丧父。

曹操攻破荆州时,邓艾迁居汝南郡,为当地农民牧牛。

十二岁时,邓艾随母亲迁居颍川郡,因读已故太丘县长陈寔墓前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而改名邓范,字士则。

后来因为宗族中已有同名,因此改名邓艾,字士载。

“邓艾被举荐为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得为官,只能担任小吏。”

“邓艾因为家贫,得到同郡长者资助,邓艾当初却不向资助他的长者道谢;”

“邓艾每次看到高山大湖,就用手比画应该在何处安营扎寨,时人都嘲笑他。”

“后来邓艾担任典农中郎将部属,得以入朝拜见太尉司马懿;”

“司马懿见到邓艾称奇,聘任他为幕僚,后来又升任尚书郎。”

“当时曹魏打算大量开垦田地,积蓄粮食作为灭吴的物资,于是派遣邓艾到陈县、项县以东至寿春县一带进行巡察。”

“邓艾考察后认为这一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缺水,应该开挖河道,引水灌溉,为此还写了一篇《济河论》来阐明主张。”

“邓艾还提出在陈县、上蔡县等地屯田,在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

“按照十分之二比例轮休,经常保持四万人屯田戍边,六七年时间就能积聚足够十万军队吃五年的粮食;”

“凭借这些积蓄进攻孙吴,无往而不胜。”

“司马懿完全采纳了邓艾的建议。”

“正始二年,朝廷开始挖掘和拓宽漕渠,每当东南有战事发生,大军出动,就可以乘船顺流而下,直达长江、淮河一带.”

“不仅灌溉农田储积起粮食,而且消除了水害,这些都是出自邓艾的建议”

“后来邓艾又出任征西将军郭淮的参军,升任南安郡太守。”

“嘉平元年,邓艾与郭淮一起抵御蜀将姜维北伐入侵。”

“姜维退走,郭淮打算趁势向西袭击羌人住地。”

“邓艾建议,敌军虽然撤退,但应该分兵防备,郭淮于是命邓艾驻守白水北岸。”

“三天后,姜维果然派廖化从白水南岸向邓艾营地逼近后扎营。”

“邓艾认为,廖化的军队只是为了牵制自己,姜维本意是要袭击洮城。”

“邓艾立即在当晚悄悄领兵回守洮城,姜维果然渡过白水发起偷袭,邓艾据城坚守,才得以免遭失败。”

“战后,邓艾获赐爵关内侯,加授讨寇将军;不久,又升任城阳郡太守。”

“嘉平三年,并州境内的匈奴左贤王刘豹合并当地的匈奴部众,邓艾上奏朝廷,认为匈奴人不讲道义,强大时就侵犯边境,衰弱时就归附朝廷。”

“如今左贤王刘豹声势壮大,应该加以防备,从内部分化削弱匈奴人的势力,可以赐与刘豹的儿子显赫的官职,令其驻守雁门郡。”

“让匈奴人离开驻地,对他们过去的功劳加以封赏,这才是安定边疆的计策。”

“邓艾又建议,将在内地与汉族百姓杂居的羌人、胡人迁居到边境地区。”

“当时司马懿已经去世,大将军司马师辅佐朝政,对邓艾的建议多有采纳。”

“后来邓艾调任汝南郡太守,邓艾派人寻找曾经资助他的同郡长者,得知长者已经去世;”

“邓艾于是派人到其墓前祭祀,又赠送他的家人一批厚礼,举荐他的儿子担任郡吏。”

“邓艾在任期间,大力开垦荒野,军民丰衣足食。”

李清照:嘉平五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领大军进攻合肥新城,未能攻克,敌军退回。

邓艾对司马师断言,孙权去世,文武大臣对吴国新君并不忠心拥护,吴国世家大族拥兵自重;

诸葛恪刚刚主持朝政,缺乏威信,他不考虑如何安抚朝臣以稳定局面。

反而妄自用兵,以倾国之力攻打合肥新城失败,死者数万,狼狈而归,可谓自取灭亡。

诸葛恪班师回朝,招致吴国宗室怨恨,果然被杀。

邓艾升任兖州刺史,加授振威将军。

他又上奏朝廷,提出发展农业和坚强备战;

只有国家富裕,军队才会强盛;

军队强盛,作战才能取胜;而农业是这一切的根本。

邓艾建议朝廷设立爵位,奖赏那些努力发展工业,为国家积蓄财富的官员;

将官员的政绩考核,集中在积储粮食使百姓富裕上面,还能断绝官员之间的人事请托,拉帮结派。

嘉平六年,司马师废黜少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晋封邓艾为方城亭侯。

次年正月,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举兵反叛,派使者致书邓艾,想联合邓艾讨伐司马师。

邓艾斩杀其使者,率领大家日夜兼程进军讨伐,直奔乐嘉城,建造浮桥。

司马师随后赶到,大军占据乐嘉城;

文钦率军前来攻打,被击败于城下;

邓艾率军乘胜追击到丘头,文钦只好逃奔到孙吴。

孙吴大将军孙峻等人率军入侵,号称大军十万,即将渡过长江。

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遣邓艾据守肥水北岸,邓艾认为驻地距离敌军太远,而且不是要害之地。

于是自行决定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遣泰山郡太守诸葛绪等人在黎浆阻击吴国军队,击退敌军。

这一年,邓艾被任命为长水校尉;

又因为击溃文钦有功,被封为方城乡侯,代理安西将军。

雍州刺史王经被蜀将姜维围困在狄道,邓艾率军前往解救,姜维退守钟提。

朝廷正式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

很多人认为姜维的军队力竭,不会再发起进攻。

邓艾分析,驻守陇西的魏兵新败,百姓流离失所,敌人必定乘胜追击;

他推测姜维很可能进军祁山,抢收那里的麦子作为军粮,然后再度进攻。

不久,姜维果然向祁山进犯,听说邓艾已有防备,姜维于是转而攻打南安郡。

邓艾在段谷与姜维展开激战,击败敌军。

甘露元年,朝廷下诏褒奖邓艾,嘉许他筹划有方,斩将杀敌,宣扬国威,使得吴蜀两国震恐;

因此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指挥陇右各路军队,晋封邓侯;又分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次年,邓艾再次率军抵御姜维入侵,姜维兵败退回,邓艾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封邑六千六百户。

“景元三年,邓艾率军在侯和攻破姜维的军队,姜维只好退到沓中固守。”

“景元四年二月,大都督司马昭命邓艾与雍州刺史诸葛绪、镇西将军钟会兵分三路伐蜀。”

“邓艾率军三万人从狄道直奔沓中,以围困姜维;”

“姜维听说钟会的军队已经进入汉中,立即率领全军撤退。”

“诸葛诞的军队截住姜维去路,姜维率军辗转向东撤退,扼守剑阁。”

“钟会率军进攻姜维,始终无法攻克。”

“邓艾向司马昭请命,请求率领一支精兵从阴平小路绕过剑阁,直奔成都,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必然能够击破敌军。”

“同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出发,在荒无人烟的山区跋涉七百多里,凿山开路,架设栈道;”

“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加上粮食运输断绝,全军面临覆灭的危险。”

“邓艾率先用毛毡裹住身体,从山上滚下;众将士都攀着树木紧贴悬岩,挨个前进。”

“邓艾的前锋部队抵达江油,蜀军守将马邈率部投降。”

“蜀国将领诸葛瞻率军阻击邓艾,北上到达涪县。”

“邓艾率领魏军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关。”

“邓艾派人送来书信劝降诸葛瞻,诸葛瞻勃然大怒,将邓艾的使者斩杀。”

“邓艾派其子邓忠率军袭击蜀军右翼,将领师纂率军袭击蜀军左翼。”

“但是邓忠与师纂初战失利,认为不是发起进攻的时候。”

“邓艾大怒,要将两人斩首示众,邓忠与师纂这才率兵死战,大败蜀军,斩杀诸葛瞻及蜀国尚书张遵等人,邓艾又继续向南进军抵达雒城。””

“蜀国后主刘禅派使者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绶带,写信向邓艾投降。””

“邓艾挥兵到达成都,刘禅率太子、亲王和群臣六十余人,反绑双手抬着棺材,来到邓艾军营大门正式投降。””

“邓艾手持节杖,替刘禅等人解开绳索,烧掉棺材,接受蜀国君臣投降而赦免他们;””

“同时又下令约束将士,不准抢掠百姓,派人安抚投降的士兵,让他们回家重操旧业,蜀国的百姓都交口称赞。””

“邓艾灭蜀后,未经请命就自行决定依照东汉邓禹的事例,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刘禅为代理骠骑将军,蜀国太子为奉车都尉,蜀国诸位皇子为驸马都尉;””

“蜀国官员都根据其品级高下,任命为魏朝官员,有人还兼任邓艾属官。”

“邓艾又委任师纂兼任益州刺史,陇西郡太守牵弘等人兼任蜀国各郡太守。””

“邓艾还派人在绵竹修筑高台,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邓艾自恃其功,对蜀国的士大夫表示全靠自己庇护,他们才得以活着;”

“如果遇到东汉时期的将领吴汉那样的人,他们早就被杀了。””

“邓艾又向人谈论,认为姜维虽然是一世英雄,但遇到了自己,因此陷入困境。有识之士都在暗中讥笑邓艾。”

王安石: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嘉奖邓艾平定巴蜀,擢升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

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各赐封邑一千户。

邓艾写信给司马昭,表示灭蜀之后理应乘胜进攻孙吴,横扫江南;

但是大举用兵之后,将士疲劳,不能马上动兵,暂缓图之;

建议在益州留下四万士兵煮盐炼铁,建造舟船,为日后讨伐孙吴做准备。

他又在信中提出封刘禅为扶风郡王,以董卓早先修筑的郿坞作为刘禅的王宫;

以此来彰显朝廷对归顺者的恩宠,孙吴君臣得知后,必然望风而降。

司马昭得信后,立即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他所有的建议都应等待朝廷批复,不得擅自实施。

邓艾于是又写信给司马昭,表示自己受命征讨,蜀国君臣投降,自己以皇帝名义授予蜀国君臣官职,以安抚刚归附的人,合乎时宜。

蜀国君臣及百姓都已经归顺,其疆域广大,南到南海,西接孙吴,应当早日安定局面。

如果等待朝廷批复,路途遥远,必然耗费时间。

同僚钟会、胡烈、师纂等人都相继报告邓艾所作所为,认为他违抗命令,反叛的征兆已经形成。

咸熙元年正月,朝廷下诏用囚车将邓艾押回京城。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从,又下令钟会进兵成都。

钟会派遣卫瓘先行前往成都,收监邓艾;

卫瓘达到成都后,先拿出诏书安定邓艾统率的将士;

然后率兵直入邓艾的住处,将邓艾父子囚禁关押。

钟会率领大军进驻成都,先派人将邓艾押送回京城,然后举兵反叛。

因事情败露,钟会死于乱兵;邓艾的部下将士追上邓艾的囚车,将他接回。

卫瓘派田续等将领带兵阻截邓艾,在绵竹县将邓艾斩首,其子邓忠也被杀;

邓艾在京城洛阳的其他儿子被处死;他的妻子及幸存的儿子、孙子被流放到西城县。

泰始元年,晋朝建立,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准许邓艾的家人从流放地返回家乡。

泰始三年,议郎段灼上疏为邓艾申诉,认为邓艾忠心耿耿却背上反叛的罪名,平定巴蜀反遭诛灭的灾祸;

当初邓艾在成都封赏蜀国君臣,安定秩序,究其本心并非谋逆;

钟会嫉妒邓艾的威名,才会捏造罪名污蔑其谋反,以致邓艾被冤杀。

如今皇帝仁德,理应下诏为邓艾平反。

泰始九年,晋武帝下诏为邓艾平反,肯定了他的功勋,又任命邓艾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邓艾勇谋兼备,善于用兵,魏帝曹髦在诏书中称他筹划有方,为臣忠诚,克敌勇猛。

邓艾灭蜀后,魏末帝曹奂在诏书中将他与白起、韩信、周亚夫等名将相提并论,称赞他平定巴蜀的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