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20章 安边定策李牧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20章 安边定策李牧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牧一生对边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赞为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

后世名将大都不愿效仿李牧的主要原因,应该就是李牧的悲剧结局。

特别是在当朝的君主不够贤明的时候,一个如此有才能的人尚且在战功卓著的时候招致杀身之祸,一般人怎么敢轻易效仿。

“赵国曾经赖以为长城的草原飞骑在秦国的打击之下全军覆没。”

“自此,赵国边关再也没有足够强大的防御力量抵抗匈奴。”

“不仅如此,战争还导致战国国力衰败。”

“赵国再也没有办法再次组织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失去了骑兵力量,这让赵国在北方战线上和匈奴的对抗尤为吃紧,打也打不过,守也守不住。”

“加上匈奴人掠夺蛮横的天性,让边境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整个赵国的经济也长久无法恢复。”

“李牧的才能之高,堪比秦国大将白起,终身无败绩。”

“然而后世的名将往往更愿意把白起当做榜样,为什么将士们都不愿意效仿李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李牧的悲剧结局。”

“李牧为将的时候,为了抗击匈奴,凭借自身的才能将雁门关打造成了铜壁铁墙。”

“这个时候的雁门关,就像是一道结界,让匈奴不仅不敢越雷池半步,还闻风丧胆。”

“在抵御匈奴的同时,李牧率领的赵国军队还一次次击退了秦国十万之师的进攻。”

“在燕国企图偷袭赵国的时候,反而让燕国签订了城下之盟。”

“李牧一次次率领赵国士兵力挽狂澜,将长平之战后近乎灭亡的赵国救了回来。”

“在李牧刚刚进驻雁门关的时候,因为赵国的兵马都有限,粮草也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采取的都是守势。”

“李牧在雁门关巡视的时候,看到匈奴人正将战马赶到河里洗浴,李牧顿时心生一计。”

“他下令将自己军中的百余匹母马也放出来,然后将母马赶到河另一边的树荫下,匈奴的雄性战马发现母马之后很快都渡河跑到了李牧这边。”

“就这样,李牧就收获了匈奴的众多良马。”

“除了才能之高,李牧得到的权力也不小。”

“在驻守边关的时候,边关地区官员的任免权以及经济大权都在李牧手中。”

“因为带兵打仗,李牧的兵权也不小,主要体现在兵力数目上。”

“李牧才高还手握这么多权力,可以说已经大到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地步了。”

“如此将才,如果是遇到贤明的君主,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但是偏偏赵国的朝堂昏聩权臣当道。”

“虽然也有廉颇和蔺相如这样的良臣,但是最终都是权臣的牺牲品。”

“李牧自然也不例外,如此将才,又不懂得隐藏锋芒。”

“朝堂奸臣心生嫉妒,在国君面前说尽谗言,让国君猜疑李牧,最终李牧还是被杀害了。”

“如果李牧只是一个才高权大但性格圆滑的人,能够和朝堂上的权臣有所交际的话,或许他也不会遭到杀身之祸。”

苏轼:李牧,乃是镇戍赵国北方门户的大将。

常年驻守在代和雁门两地,负责防御游牧北方的匈奴。

李牧作为戍边大将军,握有很大的权柄。

其一,李牧拥有任命下属官吏的自主权;

其二,李牧拥有当地商业税的征收权并能将之充作军费。

因此李牧对手下将士给予甚为丰厚的待遇,能够日击数牛飨士。

李牧奉行消极防御的守备战略,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军队严格训练。

谨慎使用烽火,充分发挥侦察的作用。

匈奴进犯时固守堡垒,不准主动迎战。

李牧的避而不战引得匈奴方面的嘲笑,赵孝成王也认为李牧生性胆怯,不敢与匈奴决战。

赵孝成王曾责备李牧调整既定战略,但后者不置可否,遂被恼羞成怒的赵王直接罢免。

令赵孝成王始料未及的是,改换了帅位的赵国北部边军在匈奴来犯时主动出击,却屡败屡战。

不仅造成了人员的较大伤亡,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北部农业生产的稳定。

不得已之下,赵孝成王延请李牧重新出山操持北部军务。

李牧在一番回绝后走马上任,并恢复了原来的坚守战略。

李牧的依然故我使得匈奴对之掉以轻心。

而此时赵军将士久久不得军功,求战意愿非常强烈。

李牧见时机成熟,加紧备战。

李牧派赵军在野外大规模放牧,诱使匈奴前来掠夺,又佯装败退。

最终成功吸引匈奴单于大举进攻,与赵军展开大战。

李牧运用奇兵和左右包抄的战术赢得大胜,接连攻取襜褴、东胡、林胡等部落,致使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进赵边城。

战国晚期的赵国,除匈奴外还有众多地缘问题。

一方面,西方的秦国扩张之势膨胀,与赵国摩擦不断;

另一方面,赵国与其东北方的燕国也战事频频。

赵悼襄王元年,赵国对燕赵战线开展人事调动,命乐乘取代廉颇的主帅位置。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赵国武将之间的内讧,乐乘被怒不可遏的廉颇率军逼走,廉颇则出奔魏国。

两员大将的离开迫使李牧承担更多责任,赵悼襄王二年,李牧接手了燕赵战线的主将职位,为赵国攻下了武遂、方城两地。

此外,李牧还以赵国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接回了在彼处充当人质的赵国太子。

短暂地执掌对燕作战后,李牧投入了赵国西侧的战事,成为秦赵战线的支柱。

此时秦国的东拓大业可谓势不可挡,赵悼襄王九年,秦国大将王翦进攻赵国,一连攻下了九座城池;

赵王迁二年,秦国将领桓齮率秦卒再攻赵国,斩杀赵国大将扈辄。

扈辄被杀同年,李牧被拜大将军,在宜安大败桓齮,逆转了赵国在秦赵战线的败势;

次年,李牧击退了秦国在肥的攻势,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李牧又化解了秦军对番吾的攻势,并对南方的韩国、魏国形成军事威慑。

赵王迁七年,秦国大将王翦再次兵临赵国,赵国以李牧和司马尚为主将抵御秦国。

李牧再次展现其军事才能,连战连捷,还斩杀了旧敌桓齮。

王翦在出师不利后使用了反间计,使赵王迁听信了李牧和司马尚心怀不轨的传言,进而致使李牧被赵王迁处斩。

李牧死后第二年,王翦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遂告灭亡。

“但偏偏李牧就是一个十分坚守原则的人,和征战沙场的武将一样。”

“因为长期远离朝堂和国君,在边塞作战一切都得依靠他自己的运筹帷幄和独断自决。”

“可以说,在抗击匈奴时,李牧自有一套方法。”

“抵御匈奴的时候,李牧有时候会实行保存实力,伺机而动的战法,但是这一战法为国内人所猜疑。”

“赵王也下令让李牧出战,但是李牧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此时不适合出击而坚决不会出击。”

“可见,李牧是一个多么固执又有个性的人。”

“如果是出战,他也需要君主确保满足他的出战条件,否则还会称病拒绝赵王。”

“这样的性格虽然会招致赵王的不满,但是毕竟赵王还是比较开明的,然而之后的两任国君却是实打实的昏君。”

“这就给了秦国离间李牧和赵国的机会。”

“当赵王命令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的时候,李牧考虑到赵国的安危。”

“为了这一大局,宁肯放弃自保的机会,也还是拒绝接受这一命令。”

“赵国的历代君王中,赵武灵王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国君。”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推进胡服骑射等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让弱小的赵国起死回生。”

“之后的赵惠文王虽然没什么太大的作为,但是也算是成功守业了。”

“但是到了赵孝成王的时候,国风日下,而李牧恰恰就是生活在赵孝成王时期。”

“这一时期,昏聩的赵孝成王重用的是朝廷中的奸臣,忠良之人在朝堂中反而被逐渐边缘化。”

“这段时间,赵国国内的秩序十分混乱,因为其他的诸侯国也都在谋划着扩大自己的领土。”

“在和其他诸侯国的外交过程中,赵国很容易相信这些诸侯国。”

“赵国因为有过不少兵变的前例,赵武灵王虽然也进行了相关改革,但是还是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的一次兵变,三朝元老廉颇在盛怒之下都攻击了同朝的乐乘。”

“之后,赵国的国君对非赵姓的大将都很难真正的信任,这是赵国很同意被敌国离间的重要原因。”

“秦国在战国时期一心想要统一称霸,而王翦知道,一日不除赵国的李牧,秦国就难以打败赵国,于是便上奏秦王对赵国使用反间计。”

“秦王先派了两个秦人混入赵国都城邯郸,让这两个人去收买曾经诬陷过廉颇的郭开,让郭开散步李牧和司马尚勾结秦军反叛的谣言。”

“这个郭开又恰好是赵孝成王的亲信,如此一来,赵王二话不说便听信了谣言,毫不犹豫地剥夺了李牧和司马尚的兵权。”

陆游:战国时期的赵国,正值风云变幻之际。

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国力,决定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革。

他不再沉迷于那些华丽的朝服,而是毅然决然地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政策。

这一改革如同一场时尚革命,赵国的士兵们纷纷换上了便于作战的胡服,骑上马匹,学习骑射技术。

这场改革为后来赵国名将李牧的辉煌战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牧率领赵军在代郡和雁门郡一带,成功围歼了匈奴主力十万骑兵,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场战役不仅是有文字记载以来首次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更是先秦战争史上步兵全歼骑兵的经典案例,简直是战场上的神话!

李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关键在于他常年驻守边疆,跟匈奴骑兵打了不少交道,深知他们的特点。

匈奴骑兵机动性强,然而一旦进入肉搏战,伤亡率可就不妙了。

李牧的策略可谓是高明至极,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战术。

一方面,杀猪宰羊,犒劳士兵,亲自教习射箭骑马,培养将士们的信任感;

另一方面,当匈奴军队来犯时,他却选择不攻反退,坚壁清野,等待时机。

就这样,匈奴屡次来犯,却无功而返,仿佛被赵国的神秘力量所迷惑。

然而,赵王却误以为李牧怯战,召回了他,任命其他将领驻守。

结果可想而知,赵军在与匈奴骑兵的交锋中伤亡惨重,屡屡失利。

赵王只得重新召回李牧,真是欲哭无泪啊!

经过几年的训练和准备,李牧的赵军战斗力大幅提升。

他认为歼灭匈奴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精心挑选出一支多兵种的出击兵团。

骑兵1.3万人,战车1300辆,步兵5万人,弓弩手10万人,总兵力达到20万人。

简直是气势如虹,令人心潮澎湃!

一切准备就绪,李牧开始施展他的诱敌之计。

他在山野间放置了满山遍野的牛羊,果然,匈奴骑兵如同饿狼扑食,纷纷奔向这些美味。

李牧假装战败而逃,故意丢弃牲畜,让匈奴骑兵信以为真,亲率十万骑兵深入赵境。

此时,匈奴单于大军到来,眼前却是李牧精心布置的车阵,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李牧果断下达发射命令,万箭齐发,宛如倾盆大雨!

与此同时,他亲率骑兵和精锐步兵从侧翼出击,形成了夹击之势。

无马镫的匈奴骑兵在这种情况下,简直是自寻死路。

经过激烈的肉搏战,除了匈奴单于的亲卫部队突围而出,其他十万骑兵全部被歼灭,真是让人拍手称快!

胜利之后,李牧乘胜追击,灭掉了褴国,破了东胡,声威大振,仿佛一位古代的超级英雄!

他在肥再次大败秦军,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战国末年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李牧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军事策略,更在于他灵活运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造了步兵全歼骑兵的经典战例,对后世的军事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者诡道也,李牧的智慧与勇气,正是这一道理的最佳诠释。

在那遥远的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改革与李牧的战绩。

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亮了后世的军事之路。

无论是胡服骑射的时尚,还是李牧的战术,都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