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17章 灭齐乐毅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17章 灭齐乐毅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燕惠王以君子之心夺小人之腹,不应该仇怨乐毅,如果能放下心中仇怨。

君臣一心,齐国必能彻底灭亡,燕国势必改写历史。

然后,历史不能重演,一代名将乐毅,满腔抱负,最终淹没在燕惠王的仇怨与猜忌下。

“乐毅,魏国名将乐羊后代。”

“乐羊葬于中山国灵寿,后中山为赵所灭。”

“乐毅有贤才,好兵法,甚为赵人器重。”

“赵武灵王时期的沙丘之乱以后,乐毅离赵而至燕,被任命为亚卿。”

“建议燕昭王联络赵、楚、魏等国共同对付强齐,遂被派往诸国行合纵之事。”

“前284年,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西。”

“此后,乐毅与韩、秦两国之兵回国,魏入略宋地,赵得河北地。”

“乐毅独率燕国军队追逐败逃的齐军,直至齐都临淄。”

“攻占临淄之后,尽取齐国宝物、财物、祭器运往燕国。”

“燕昭王大喜,亲至济上劳军,乐毅被封为昌国君。”

“乐毅留居齐地5年,接连攻下齐国70余城,皆改为燕国郡县,独莒、即墨两城未下。”

“燕惠王立,田单施反间计,使燕以骑劫代乐毅。”

“乐毅畏诛,以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遂亡入赵,被封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燕在齐之军队败北之后,燕惠王复召乐毅,表示不忘其功,燕惠王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

“乐毅遂沟通燕赵两国联系,被燕、赵任命为客卿,再无作为。”

“乐毅乃战国时期魏国大将乐羊的后裔,乐阳领兵出战中山国,因军功受封灵寿。”

“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国力强盛,吞并灵寿,乐毅因此成为赵国人士。”

“乐毅自小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武灵王时受推举为官。”

“周慎靓王三年,燕王哙因禅让王位于相国子之而引起国内大乱,邻邦齐国趁机伐燕。”

“乐毅向赵武灵王进言主谋联合楚、魏伐齐存燕,赵武灵王因此派遣乐池护送燕国公子职为国君,燕昭王得以即位。”

“周赧王二十四年,赵武灵王禅位于太子赵何,四年后的周赧王二十八年赵国爆发内乱,赵武灵王死于沙丘之乱。”

“此时燕昭王因为与齐国的国仇即位后决意一雪前耻,锐意改革,听取相国郭隗的建议,招揽贤才。”

“乐毅于是奔燕国而来,被燕昭王任为亚卿,主抓燕国军事。”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国经过28年的励精图治,燕昭王认为讨伐齐国的时机已到,于是开始筹画伐齐之战。”

“乐毅清楚的知道燕国与齐国的实力差距,随即向燕昭王进言,他认为齐国作为霸主的余威尚在,要想讨伐齐国应联合其他各国。”

“于是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使臣,命令他出使赵国,乐毅向燕昭王回报称,诸国皆认为齐湣王骄纵争相联合燕国讨伐齐国。”

“于是燕昭王封乐毅为大将军,赵惠文王亦将赵国相国印章交给乐毅。”

“乐毅作为燕赵两国共相,带领燕国联合赵国、秦国、魏国、韩国兵将共同讨伐齐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乐毅先是以赵相职司指挥联军从赵国东面攻取齐国灵丘,随后从此处南下与齐军在济水之西正面相遇。”

刘彻:乐毅本是中山国之人,后来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乐毅就此成为赵国之人。

年少之时,乐毅聪明好学,尤其是兵法,后经人举荐入赵国为官,深得赵武灵王的信任。

然而赵国沙丘之乱后,赵武灵王被围困饿死。

乐毅并没有受到继任赵王的信任,心灰意冷之下去往了魏国。

值此之际,燕国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声名远播,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乐毅听闻,心生去意。

后来乐毅作为魏国使臣出使燕国,燕昭王听闻乐毅才能,以宾客之礼相待,更加坚定了乐毅入燕之心。

终于,在燕昭王几番盛情邀请之下,乐毅终于献礼接受了燕昭王邀请。

入燕后的乐毅深得燕昭王信任,命其与后来入燕的剧辛、邹衍等人一起辅政燕国,变法富国。

当时的燕国有个世仇,那就是东方霸主齐国,燕昭王对乐毅、剧辛、邹衍等人委以重任,就是为了强国复兴,希望有朝一日复仇齐国。

就这样,在乐毅等人的努力下,燕国国力大增,日渐强大。

加上北方东胡、高夷等游牧部落被燕国名将秦开驱逐到辽河以西,燕国无论是领土、国力都达到了顶峰。

都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乐毅就等燕昭王一声令下,破齐复仇。

公元前287年,骄横自大的齐湣王在苏秦的离间下,派兵灭亡了宋国,打破了诸侯国之平衡局面。

燕王见时机到来,在苏秦的合纵连横之计下与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并且由乐毅担任联军主帅。

两军在济水之西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联军猛攻,仓促迎敌的齐军大败,齐湣王率领残军退守都城临淄。

然而此时燕昭王被前方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名将剧辛逼迫齐国割地求和的建议,坚持让乐毅带领燕军继续攻打齐国。

乐毅果然不负所托,率领燕军一路攻到齐国都城临淄,齐王逃往莒邑。

在一番猛攻之下,乐毅成功拿下临淄,并将齐国珍宝财物等掠劫一空,悉数运回燕国。

燕昭王大喜,下令乐毅继续攻打齐国剩余都城,直至灭亡齐国。

乐毅率领燕军作战五年有余,横扫了整个齐国,东方霸主齐国最终就仅剩莒和墨两座城池。

前所未有的强盛,让燕国举国沸腾,燕昭王也因此一跃成为战国七大雄主之一。

可是好景不长,乐毅对莒和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试图通过收服人心的政策,从根本上瓦解齐国,这让齐国有了喘息反击的机会。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终究还是未能看到乐毅彻底灭亡齐国的那一刻,因病而亡,燕太子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

齐国名将田单趁机离间燕惠王于乐毅,造谣称乐毅之所以不灭齐国莒和墨两城,皆是因为乐毅想以此留在齐国,借机称王!

本就于乐毅有仇怨的燕惠王信以为真,派遣将军骑劫代替了乐毅,并下令召其回燕。

乐毅深知燕惠王不怀好意,担心回到燕国后被杀,于是趁着夜色去往了赵国。

田单见离间计奏效,再次用计迷惑燕军,在即墨城把骑劫所率燕军打败,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

紧接着田单率领各地反燕民众连战连捷,将燕军追到黄河以北,成功收复所有失地,复国成功。

而去往赵国的乐毅,不仅没有受到冷落,反而受到赵王的尊重优宠,把赵国观津城赐予乐毅,封其为望诸君。

损兵折将的燕惠王此时方才醒悟,自己酿成大错,派人携书信一封前往赵国向乐毅道歉。

并言自己是受左右蒙蔽,派遣骑劫代替其是为了让乐毅回国修整,好与其共商大计。

然而乐毅并没有看到燕惠王真心悔过之意,信中反而责备其背信弃义、抛弃燕国,有愧于燕昭王的一片深情厚谊。

此时乐毅对燕惠王已是心灰意冷,面对其无理指责,坚持不回燕国,直至客死于赵国。

“齐湣王命令齐国触子为将,直言若触子不出战就要挖了触子的祖坟,触子无奈出战,五国之师大败齐军,攻破齐军主力,触子亦不知所踪。”

“此战之后,乐毅又以燕国上将军职司带领燕国军队乘胜追击。”

“齐国将领达子此时带领剩余的部队退守秦周,达子请求齐湣王犒赏军队。”

“齐湣王不愿,齐国士气低落之下又被乐毅打败,齐国大将达子战死。”

“周赧王三十三年,乐毅一举攻破临淄,齐国皇宫的宝物尽数为燕国所有。”

“燕国立国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胜,燕昭王封乐毅于昌国,号昌国君。”

“乐毅攻下齐国城池之后休整燕军、禁止抢劫掠夺,在齐国故地宽徭薄赋,修复旧政,使齐国百姓休养生息。”

“如此齐军人心溃散,乐毅半年之年攻下齐国城池七十多座。”

“此后乐毅率领燕军将齐军困守在即墨、聊城、莒城等三座城池,然莒城和即墨为齐国陪都,城防坚固,再加上留守即墨的田单、莒城中的王孙贾等人足智多谋。”

“乐毅放弃强攻的策略转而围困三座城池,企图齐国臣民从内心深处真正臣服于燕国。”

“燕国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称乐毅围困齐国乃是想自己称王。”

“燕昭王召开置酒大会,称赞乐毅为燕国报了齐国之仇,齐国是乐毅打下来的。”

“即便他真的想在齐国称王也愿意与他共为列国,结欢同好。”

“燕昭王杀了进谗言的人,赐给乐毅妻子王后的服饰,以公子之礼对待乐毅的儿子,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愿意以死明志。”

“乐毅围困即墨等三城期间,田单等人积极为复国做准备,周赧王三十六年燕昭王病逝,太子即位为惠王。”

“乐毅与太子幕僚骑劫早有嫌隙,这让田单等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散播谣言称乐毅之所以不再攻城是因为不被新王信任,为保兵权想在齐国称王,如果燕军换了领军之人,齐人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这样的谣言正中燕惠王的下怀,燕惠王因此任命自己的心腹骑劫为大将军接替乐毅的兵权。”

“乐毅心知返回燕国恐难以善终,遂转而投奔赵国。”

“骑劫本无领兵之才,更换将领后,田单继续使用反间计对付燕军,经过一系列的谋算。”

“田单最终收复燕国夺取的七十多座城池,迎立齐襄王,齐国复国。”

“乐毅投奔赵国之后,赵惠文王为威慑燕、齐两国,封乐毅于望津,号望诸君。”

“燕惠王担心赵国用乐毅趁燕国疲敝之时趁机攻打燕国,于是向乐毅去信一封,责备他不该弃燕奔赵。”

“解释当初解除他的兵权的原因,痛陈被奸人蒙蔽识人不明的悔恨,直言不敢有一日忘了乐毅的功劳。”

“希望他不要忘记昭王的恩遇而做出对燕国不利的事。”

“乐毅向燕惠王陈情自己出走的原因,表示从没有一日忘记燕昭王的恩情,同时也指出惠王的昏庸和识人不明。”

“燕惠王随即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从此作为赵、燕两国的使者往来于两国之间,后卒于赵国。”

李隆基: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乐羊是魏文侯时期国相翟璜的门客。

当年乐羊的儿子乐舒曾经杀死了翟璜的儿子,逃亡中山国为将。

虽然这事并非乐羊指使,但翟璜对乐羊却也有很大的意见。

魏文侯准备攻打中山国,希望能有一位比较不错的将领率军出击。

翟璜虽对乐羊有意见,但乐羊确实有才,为国荐才正是国相的责任。

乐羊就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前去攻打中山国。

到了前线,乐羊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故意施展缓兵之计,借此麻痹中山军队。

可这消息传到魏国朝堂却引发轩然大波,魏国的大臣们都认为乐羊里通中山国,诬陷乐羊叛国。

这时发生一个现在看起来十分残忍的事情。

中山国君知道是乐羊领军之后,就杀死乐舒,做成肉羹,派使者送到军前。

乐羊先是围着肉羹转了几圈,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儿子,端起来就吃了下去。众人见状无不骇然。

封神榜周文王姬昌吃了儿子伯邑考的肉,乐羊吃了儿子乐舒的肉。

尽管相隔了近千年,可这种勇气和非凡的毅力现代人是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乐羊吃下去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换取魏文侯的信任。

这意思很明白,连儿子的肉都吃得下去,我怎么会对你有二心。

可这种做法到了朝堂中,却被大臣们理解成另一种意思。

他连儿子的肉都吃得下去,还有谁的肉吃不下去呢?

这话糙理不糙啊,魏文侯听了之后,开始认为乐羊是个心地残忍的人,虎毒不食子,他连禽兽都不如。

话说回来,中山国君知道乐羊吃了儿子的肉之后,也是十分惧怕。

他知道乐羊是一定要将中山国灭掉,再抵抗下去也是增加无谓的牺牲。

乐羊最终打败中山军队,灭掉中山国。

魏文侯奖赏乐羊的军功,将其分封在灵寿,也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

乐氏的后人就都在灵寿安家落户,数百年之后,乐毅出生,乐家又一位军事天才横空出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