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10章 模棱宰相苏味道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10章 模棱宰相苏味道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味道,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与诗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三苏的先祖。

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深谙官场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奇怪的是,他三任宰相后都被罢免了。

因为是武后时期宫庭诗人,官职高居宰相。

因为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

他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人品备受指责,他便是苏味道。

他与杜审言、李峤、崔融合称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坛地位显赫。

“苏味道,字守真,出生于唐贞观二十二年,是赵州栾城人。”

“他从小聪颖过人,9岁就能作诗文,与另一个河北老乡李峤以文辞齐名被称为苏李。”

“后又与李峤、杜审言、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

“由于勤奋好学,苏味道在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他进入官场的第一份官职是咸阳县尉。”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极为欣赏苏味道的才华。”

“在奉命征伐突厥时,就向朝廷推荐苏味道,让他随军担任秘书。”

“由于苏味道文章写得棒,又有在边境磨炼的经历。”

“所以女皇武则天上台后,对苏味道进行了提拔重用。”

“短短几年下来,苏味道升迁迅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694年,年仅46岁的苏味道被提拔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他初次升任宰相,完全是凭着歌颂、奉迎女皇及其皇族成员的诗文出色,才被信任与重用的。”

“如在光宅元年,苏味道在侍御史任上,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卫将军写谢表。”

“他提笔成文,辞理精密,盛传于当代。”

“又如垂拱四年十二月,苏味道随武则天拜洛受图,作应制诗《奉和受图温洛应制》,受到女皇称赞。”

“可是,在苏味道当上宰相后的第二年,他就因站错队:附会反对武则天执政的内史李昭德。”

“从而得罪了女皇,与另一位宰相张锡双双被革除官职,关在监狱里。”

“武则天派人到监狱里观察他们。只见张锡表现得从容自如,完全没有阶下囚的感觉。”

苏轼:苏味道是河北人,一生活跃在高宗和武后时期。

因为依靠武则天做了宰相,是武后近臣。

因为改葬父亲和阿谀奉承张易之兄弟事件,被普遍认为人品低下。

又因为处理事情采用模棱两端的态度,被世人讥笑。

苏味道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他曾三度被贬,为官之道决定其政治斗争的保守性。

不过,苏味道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表现。

尤其慧眼识才方面,他做过比较高的成就。

比如,他提携宋璟,后者成为一代名相,是开元盛世奠基者。

在军事方面,他知晓军事,巡查边防。

早年跟随裴行俭有过从军经历,后又参加过两次军事行动。

在政理事方面,苏味道识大体,并非一无是处。

再有,苏味道不徇私情,体现出为人大涵养和大肚量,这一点实属不易。

除了政治以外,苏味道的文学成相比更高一些。

不过,他现存诗作并不多,但仅存的十余首诗中。

从朝廷身份来分析,他是朝廷重臣,经常陪王伴驾,所以会写一些奉和应制诗。

当然,这些应制诗是有歌功颂德之嫌,但文字中能够体现出诗人大学问与写作技巧。

这类诗,庄严典雅,文字中流露出大唐帝国升平景象与鼎盛气氛。

另外,他的诗对仗工整,平仄继承传统,在技法上非常娴熟。

再有,他的应制诗还与自然山水相结合,有着美好寓意在其中,尤为唯美。

苏味道曾经与裴行俭行军,他曾写过关于边塞的诗。

他的边塞诗有所突破,用轻快、洒脱笔触,描写景物与军事行动、军旅生活,对唐朝抗击匈奴战争有着积极的态度。

同时展望自己戍守边疆的愿望,情绪乐观,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其存世15首诗中,还包含写景诗,他用白描手法,描绘景色。

给人自然、幽美、轻灵的感觉,格调明快,没有粉饰。

另外,他的写景诗,景象阔达,清新流畅,讲求声律和谐,对仗极其工整,给人唯美享受。

在写景诗创作理念上,他承袭谢灵运,下启盛唐山水诗。

总体来讲,虽然苏味道存诗并不多,但能够彰显出他的卓越才华。

而他的诗中对仗、平仄、用韵等方面严格要求,形式整齐华美,声调和谐悦耳,内容凝练,格调非常之高。

尤其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写中秋节最具艺术价值的诗,而且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抛开历史对苏味道的评价,单纯从诗歌角度去评价苏味道。

他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诗人,技艺娴熟,能够彰显出超高文笔。

“而苏味道因是第一次坐牢,表现得忐忑不安、极其忏悔的样子,连饭都吃不下。”

“于是,武则天便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去,将苏味道贬为集州刺史。”

“不久复召为天官侍郎,回到朝廷任职了。”

“第一次的罢相打击,让苏味道改变了人生的态度。”

“为了接受教训,重新入官场的他开始变得消极起来,他不看重做出什么成就。”

“而是想方设法去阿谀奉承皇上与其宠臣,努力做个好好先生。”

“有一回,苏味道振振有词地对别人说做事情千万不要决断得明明白白。”

“那样的话,一旦有什么差错,就给人留下了指责的把柄。”

“所以只要模棱两可,持含混态度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苏味道的这一改变起到了好的效果,圣历元年九月,努力与女皇及大臣们处好关系的苏味道。”

“再次被拜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二次登上了宰相之位。”

“虽然苏味道二登相位后,小心翼翼、继续发挥他阿谀奉承的特长。”

“但是由于他在其位不谋其职,担任宰相期间毫无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与言官地谴责与弹劾。”

“结果,在不到三年的大足元年三月,苏味道又被罢相,且打入刑狱。”

“由于苏味道平时注意迎合女皇,又与其家族成员及亲信关系良好。”

“所以,他第二次被罢相的次年,就很快被武则天释放出狱,先被充按察幽、平等州兵马使。”

“后于长安二年十月,苏味道又三拜宰相。”

辛弃疾:苏味道是唐朝人,武则天时期官至相位。

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李峤、崔融合称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坛地位显赫。

苏味道的前半生是部爽剧,后半生却有些落魄。

二十岁出头的苏味道,与同乡李峤同以文辞知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

苏味道刚考上公务员,就得到吏部侍郎裴行俭青睐,几乎一直带在身边提携。

后来,裴行俭实在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了,便把一个女儿嫁给他为妻,另一个女儿则嫁于王勮。

于是,苏味道不仅成了河东裴氏的女婿,还成为王氏的连襟。

苏味道的老丈人裴行俭,位高权重,负责官员升迁、替补、人事调动。

苏味道,跟随老丈人征讨突厥,做管书记,可以说文武双全。

后来又经过二十年的历练,于46岁时拜相。

苏味道因为触犯刑律被关押,他神态颓丧,好像大祸降临一样,一副可怜相。

开饭了,也懒得站起来,就坐在地上吃喝。

武则天听说后一笑,让苏味道降职留用,去集州任刺史,武则天不喜欢性格坚强的人。

苏味道的怯懦胆小,使武则天看了虽然好笑,但用着放心。

没多久,苏味道被召回,又第二次拜相。

苏味道做宰相,其实是空有其名,什么事也不插手,全部沿用旧例,没有什么政绩可言。

只会写奏章,在遣词造句、琢磨文字上下功夫。

苏味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处事十分圆滑,一点也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模棱两可就是苏味道的创造。

说实在的,如果苏味道在当时不模棱两可,可能也没有苏东坡了。

苏味道在给父母重修坟茔时,毁坏别人家的坟,侵占邻里的田,激起了民愤,他又被贬到坊州任刺史。

不久,唐中宗李显发动政变,复位,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

苏味道以前拍过二张的马屁,因此再贬眉州刺史。

以后又调任益州长史,尚未动身,就去世了,终年57岁。

元宵节,苏味道挥笔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千古传颂的诗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而,好景并不长,长安四年三月。”

“苏味道因争个人私利,在父亲改葬时,将邻居乡亲的墓田毁掉了不少。”

“还请了很多人来帮忙,超过了规格,引来了御史的弹劾,武则天第三次革除了他的宰相职务。”

“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起了著名的神龙之变。”

“逼迫武则天退位并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诛杀于集仙殿。”

“事后,武则天将皇帝宝座还给李显,即为唐中宗。”

“唐中宗在清除张易之残余势力时,将苏味道当作张易之的余党,将他贬为眉州长史,随后迁为益州长史。”

“苏味道在离开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为年老力衰,舟车劳顿。”

“病逝于路上,享年58岁,结束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唐朝官员与诗人苏味道,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深谙官场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是他三任宰相后都被罢免了。”

“一是苏味道担任宰相时,采取了模棱两可的错误人生态度。”

“他只会在皇帝和大臣之间阿谀奉承,做个好好先生而已,遇事总不肯表示明确的态度。”

““因此,在宰相这个关键岗位上,他一直没有卓著的政绩。”

“既没有给国家作出贡献,又给自己的官宦生涯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他毫无原则的交友方式:不应该结交朝廷权臣,对武则天的横征暴敛、皇帝宠臣的乱政,从不加以劝谏与制止。”

“另外,自己道德修养欠缺,当了高官后,唯利是图,因争夺个人私利而损害民众利益。”

“针对苏味道模棱两可的为官之道,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因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表面看起来很公平,实际上是庇护了错误的意见,支持了错误的行动。”

“压制了正确的意见,打击了正义的行动,对事业是极其有害的。”

张居正:苏味道武后圣历初拜相,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复位贬为眉州刺史。

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

今存诗十六首,多为五律。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

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引来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苏味道创作了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描写了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象。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写灯火辉煌之夜,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到处都是璀璨的光芒,一盏盏明灯如同娇艳的花朵。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犹如天上的星河。

城门的铁锁也都打开了,京城之内四处都可以通行。

一个合字,说明灯火之繁富,就像要向人们围拢过来一样。

颔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写街上人流如潮,马蹄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皎洁的月光洒满了角落。

人们一抬头便可看见那轮明月,似乎在追逐行人。

颈联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写夜游之乐,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歌妓们浓妆艳抹、花枝招展。

一面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一边高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尾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壶不要催促天明。

这番盛景让人流连忘返,盼望如此美好的时光慢些走,不要让这一夜匆匆而过。

全诗生活气息浓厚,写出了向往的一种国泰民安的生活情景。

在艺术上,律精对切,对仗工整又不失自然天工。

情景交融,结构严整,诗韵悠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