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梦醒细无声 > 181章 我的小院我的家(飘红加更二)

“呦,这是玉屏当家的吧?这么多年没见,你也老多啦!当年你结婚的时候好像还没洪涛大呢,真是岁月不饶人啊。qiuyelou”金叔叔对洪涛的大姨夫并不太陌生,见面没聊两句就搞清楚了谁是谁,于是又是一番唏嘘。人老了就特别容易记起年轻时候或者小时候的事儿,还特别喜欢提及,好像从那些事儿里能找到一丝年轻的感觉,让自己暂时忘掉现实里已经老了。

“老金你这身体怎么这样了?我记得你还比我小三岁呢吧。”大姨夫对金月的父亲也不陌生,他们都是一代人,当年洪涛家在楼房外面接出小院的时候,他们这两个都是搞建筑的人可没少交流。那时候大家还都是壮年呢,一转眼就都成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嗨,我要是还在基层干啊,也不至于把身体弄成这样,坐办公室真不是什么好事儿,把身体都坐毁了。不提这个啦,小涛的院子又是你给他弄的?合算他们家的工程都包给你了啊,伺候完了老的还得伺候小的!”金月父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后悔到了极点,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大几岁的人还活蹦乱跳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干脆就不再这个问题上多说,然后就把洪涛提了出来当转换话题的目标。

“我能有啥辙啊,毕竟他得叫我一声姨夫,我还能说不管?你也知道,我岳母拿他当亲孙子看待,老人家发话了,我就算不上班也的来给他当长工啊。”大姨夫可算找了到对付洪涛的同盟军,两个老头开始一起数落起洪涛的作恶多端行径,从上幼儿园开始讲。

“您老两位先聊着啊,金月,走,跟哥哥看看我的聪明宫去,保证让你看完之后就不想去故宫了,我这儿就是浓缩的故宫,浓缩的才是精华!”洪涛可没长贱骨头,站在这里听两个老头批判自己,还不能顶嘴,咱不伺候了成不?当下拉着金月就往门洞里走,一边走一边吹,有多大说多大,丝毫不怕被风闪了舌头。qiuyelou

故宫当然是比不了的,别说故宫了,雍和宫也比不上啊。不管从规模、规制还是用料做工方面,洪涛这两个院子就没一点能超过那些古代宫殿的。不过不能这么比,和同时代的这些院落、尤其是普通百姓的院落相比,他这两个小院儿还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从南边开始,是一排五米多高、三十多米长、东西通长的大房子。与普通四合院里的倒座房不同,它们的正面不向着院子里的北侧,而是在南侧,而且还带着通长的门廊,这就叫前出廊,很是规整。

这一排房子就是洪涛的大手笔,门脸房!正面当然要冲着大街了。院子里是房子的后墙,只有两个小门和院子相连,连窗户都没有。要是把这两个小门封上,这排房子就和后面的两座小院丝毫联系都没有了,完全独立,甚至连供电、上下水都与小院是完全分离开的,它们有自己的配电箱、电表、水表和下水道。

之所以这么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它以后的用途和发展。洪涛也不敢确定自己要弄的电脑屋就一定赚钱,万一要是干黄了,总不能干瞪眼,还能把这排房子租出去换点租金花。所以它不能和小院有啥太紧密的联系,就算租给了别人,也不能干扰到小院的正常生活。

门面房的中间是个三米多宽的大门洞,这里其实就是洪涛家小院和刘奶奶小院之间的那条小胡同,进了门洞再往北是一条三十多米长的死胡同,里面还有两个院子呢,都要从这个门洞里进出。

这个门洞说起来是供大家使用的,平时把两扇大铁门一关,这条不深的死胡同就等于被封闭了起来,门洞里还能当自行车棚使用。当初洪涛就是这么和邻居们解释的,说他这是在造福左邻右舍,为大家谋福利。

福利确实是谋了,不过他也没亏。既然是门洞嘛,那上面就得有顶,也不太高,三米左右,顶上面还和两边的门脸房连着,其实就是一个整体,门洞顶上这间房子也就归洪涛所有了。他等于是借着弄门洞的机会在公用空间上面盖了一间房子,白白给自己家多加了三十多米使用面积。

街坊邻居们还说不出啥,反正这地方洪涛不占他们也占不到,现在洪涛占了他们也能跟着沾点光。这就是洪涛和邻居们相处的原则,损人利己的事儿坚决不能干,那会让自己成为公敌的。就算要占便宜,那也得占公家的,还得拉着邻居们一起占,多少都得分点。这样一来,就没人会黑了心的和自己作对了。

进了这个大门洞之后,一左一右就是两道四米多高的青砖高墙,还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黑漆院门。门下是两层青石条为基,一边一个圆形石门墩,一尺多高的门槛上包着锃亮的铜皮,门头上还有两个六角形户对,标准的清代四合院结构。

西边的院门里面就是张媛媛和孙丽丽的小院,不过户主是洪涛,对外则称是小舅舅的朋友借住。东边就是洪涛家原本的院子,推门进去先是一堵墙,左边是西屋,向右绕过这堵墙之后才是院子。这堵墙不是影壁也就当影壁了,这样即使大门全敞开,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院子里的情况。

翻建后的院子和原来相比其实没啥大变化,就是南面全是后山墙,只有一个小门。不过房子就和原来完全不同了,首先是高了不少,其次就是每间房子前面都探出来一截廊子,从东到西饶了大半个院子。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要是遇到下雨下雪之类的天气,从东屋到西屋可以沿着廊子走,脚都不用沾雨雪。要是文青劲儿犯了,还能在廊下对着风雨抒发一下情怀,悯人悲天时自己身上干爽爽的,岂不乐哉!

廊子这个东西是谁发明的,洪涛也不清楚,不过他认为肯定是古代文人捣鼓出来的,这玩意太符合他们的性格了。让自己吟诗作画这辈子算是没指望了,不过赶上天气好、太阳足的时候在这里晒晒太阳还是不错的。就算人不晒,把衣服被子挂在下面晒晒也很好嘛,就算突然变天也不怕,上面有东西遮挡着。雅人的玩意到了俗人手里照样也不浪费,物尽其用。

最后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北房屋顶向南一侧开了好几个大玻璃窗户,俗称天窗。

由于房屋高了,再要把顶棚全封死太浪费空间,洪涛也不太习惯那么高的屋顶,总觉得是住在庙里。于是小姨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把北房弄成阁楼的结构,正房的屋顶同时也是阁楼的地板,五间北屋的房顶上面其实都是通的,楼梯就在最西边这间屋子里。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多很多使用空间,还能利用这些天窗把阁楼变成阳光房。尤其是在冬季,弄把躺椅放到阁楼里,透过天窗晒着暖烘烘的大太阳,既可以代替部分采暖,又很让人感到舒适。

其实这种结构也不是小姨夫的独创,他以前去好几个国家援建过,算是接触过外界的人。按照他的说法,欧美国家很多房子都有这样的结构,夏天可以把天窗打开通风,冬天可以晒太阳,平时阁楼可以当做储物间,需要的时候还能住人。只要做天窗的多层真空玻璃不漏气,就不会有保温不好和漏雨的问题。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