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梦醒细无声 > 1036章 随波逐流

梦醒细无声 1036章 随波逐流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2 00:41: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这么点代价?我不太相信,你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人。”杨薇对洪涛提出的交换条件不是嫌高,而是嫌低。

俗话讲一分钱一分货,如果真像洪涛所言,这个办法能扭转家族产业的颓势,那付出的代价肯定远远不止这点屁事。有时候便宜的东西要不得,贵的才有价值。

“有时候我也会被你的魅力所倾倒,就当是迷了心窍吧。怎么样,想不想听听?想听就得让我舒服点。”

洪涛确实不是好说话的人,更不会白白给外人大便宜占。不过在杨薇这件事儿上他还真不打算先提出什么交换条件,因为这口肥肉自己得和她一起吃。换个说法就是让她去冲锋陷阵,自己跟在后面捡便宜。

“成交!就算我说服不了她们,以后但凡你再出来当跟班,我就给你当跟班,这样总可以了吧?”对于洪涛的神奇之处杨薇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既然洪涛这么肯定那信一次也无妨,反正也没什么代价。

“我准备让凡凡进军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不光是她自己,而是整个欧阳家。不过她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光有点人脉和关系还是不够。”

“不如你和她合作弄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吧,我在国内正好也认识两家不错的建筑公司。这样一来,不就是个集团公司了,抱着团的搞一搞,前景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念头是洪涛在家庭会议那天就有的,欧阳凡凡不是想要个属于她自己把控的产业吗,自己也确实得给她找一个。

那干点什么好呢?好像只有房地产这一条路了。原因很简单,欧阳家的根基在国内,身份还比较敏感,不能去国外折腾,必须面向国内。

可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国内很多行业都不太好过,只有一个行业因祸得福,不仅没萎缩,还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力。

自从奥运会之后,国家为了应对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压力,把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下调了好几次,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为了实现这十项措施,将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超过了四万亿,统称四万亿计划。这个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有褒有贬,即便是不怎么关注金融的洪涛也有很清楚的记忆。

政府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以此拉动内需、抵御出口负增长、解决大批工厂停工的危机。但有时候初衷好并不一定有好结果,想要初衷和结果统一,必须得靠智慧。

这四万亿扔出去,救活市场了吗?原则上讲,非但没救成还引起了情况恶化。因为这些钱并没有落到需要的地方去,绝大部分都被银行贷给了房地产企业。

然后全国的房价就开始了新一轮的高歌猛进,那个速度让所有人的目瞪口呆,很多在奥运之前唱衰房地产市场的专家甚至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智商呗。决策者一厢情愿的拍脑袋,但智商不太够,忽视了市场规律,这玩意真不听组织和领导的话。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其实约等于半个金融行业,这是由其属性决定的,没有庞大的资金量谁也玩不转这个行业。

存款利率降低了,人们存款的欲望就会降低,消费和投资的欲望就会增强。贷款利率降低了,房地产企业和买房人获得贷款的成本随之减少。存款准备金减少,银行可以放贷的钱就增多。

这是经济学里的普遍规律,政府也指望这么做可以刺激消费。大家都愿意花钱了,市场不就繁荣了嘛;市场繁荣了,工厂不就有活儿干了,工人们也就有工资拿了。良性循环开始,越来越好……

可我们的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普遍规律到了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往往就成了特例。这就像古人所云:江南为橘,江北为枳。

中国人有非常严重的土地情节,这是因为自古中国是个农耕社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洗礼,表面上看在跟着世界前进,其实骨子里还没完全摆脱原来农耕社会的很多固有观念。

房子,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特别看重的一项生活必需品,不管有没有经济实力,大多数人哪怕砸锅卖铁也得拥有自己的房子,否则就特别的不踏实。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手头有点钱了,大家琢磨的不是如何旅游、如何购物、如何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绝大部分家庭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买房!集全家一代人、二代人之力,拼了命也要买房!

可是又有几家人能全款买房呢?没钱怎么办呢?这时候银行来了,给贷款啊!于是房子买了,钱没了,还欠银行一屁股债。全家老小要至少得还上十年八年的,还有钱消费吗?别说提高消费了,还得缩衣节食呢。

在投资领域里也一样,这种情况下银行把钱贷给谁回报率最高、最快呢?显然不是工厂企业,那些单位想盈利得苦干好几年,盈利之后也没啥大便宜可占。远不如贷给房地产公司,它们的楼还没盖完呢就卖光了,一年一个轮回都算慢的。

这下可麻烦了,消费没拉动起来,房价倒是拉起来了。房价越高、买房和卖房的人就越着急,一边是拼了命的买,一边是拼了命的盖。

可房子这个玩意是产生不了利润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有损耗。老百姓手里的钱,加上未来十年的钱全都买了房子,他们还会有钱去消费吗?

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是需要投入,但必须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太快了就会占用其它产业的发展资金,扰乱经济发展。如何调控这些资金的走向,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经济过热,短期内看着好像挺火红,尤其是政府税收蹭蹭的涨,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一种病态。就像人体内长了一个大瘤子,把养分都抢走了。它是越长越大,人的身体却越来越弱。最可怕的是,这个瘤子最终还得切掉,等于是白折腾。

但有一个问题挺值得思考,大家买房的钱都去哪儿了呢?最没脑子的回答就是开发商赚走了。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人,绝不会这么回答。

因为在这个行业的成本里,土地转让价格和各种税收才是大头,真正能落到地产商手中的钱,和这些费用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

但即便如此,这些毛照样催生出一大批地产巨富,可想而知,这笔钱的总量是多么的庞大。也应该庞大,这些钱可是全国人民N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不知不觉间就被清零了。

其实这种清零运动已经不是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为什么要来回来去的清零呢?这玩意没法讲,讲了就是大不敬。

但有一句话可以琢磨琢磨,财富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假如大多数财富都攥在人民手中,会怎样?藏富于民只是个美好的梦想,从古至今,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没真正实现过。以前不会、以后会不会不好说啊。

洪涛能明白这个道理,不是因为他聪明,也不是因为他站得高,而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这一切。看到过结果,也听到过各种评价,逆推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明白归明白,洪涛对这一切毫无办法,努吐了血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他本来就不是啥高风亮节的圣人,能不随波逐流已经是极限,大多数时候他都是随波逐流的货色,比如现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