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铁十字 > 第二百二十章 舆论攻势(补)

铁十字 第二百二十章 舆论攻势(补)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3:19 来源:蚂蚁文学

金上将苦笑着摇头:“情况恐怕没您想得这么乐观。南非在陆上没有危险,但海上可能会有大麻烦以马达加斯加为基地的德国潜艇可对我们与南非之间的航运进行破交;轴心舰队可能会利用兵力暂时占优的机会发起进攻,如果联合舰队一并加入进攻行列,敌人会占明显优势:他们能纠集起4-5艘航空母舰,8-10条战列舰,还包括那艘超级战列舰,这大大压倒了我们的海军兵力。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判断敌人海军主力出现,我们应尽可能避免主力交战,等待实力恢复。”

被他这么一说,罗斯福刚刚有些好转的心情一下子就被破坏殆尽,忍不住就皱起眉头,但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得在理:坎宁安虽已宣誓就职英美联合海军航母编队司令,但兵力一下子是变不出来的。6月中旬前,两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能投入作战的核心兵力只有1艘中型航母(独角兽号)和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考本斯号、蒙特雷号),到7月中旬也不过再加1艘独立级(兰利号)。

盟军不但航母数量和性能落于下风,战列舰实力同样不足,依靠这配置与德意海军单独较量都没必胜把握,与包括联合舰队在内的三国联军交手显然更打不过。而美国占优势的护航航母虽可担负日常航线保护任务,却无法用于舰队作战。

罗斯福反复考虑了半天,最后试探性地问道:“需要将太平洋舰队主力抽调回来么?”

这个提议不仅尼米兹,连金上将、李海和马歇尔都摇头表示反对:太平洋舰队实力目前不算太强,只有2艘舰队航母,抽调兵力回大西洋固然可以增加东海岸与欧洲方向的实力,但西海岸和太平洋就彻底没法看了。除进攻南非外,联合舰队最大可能就是回远东,太平洋舰队一对一现在不是日本海军对手,如果再抽走,那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所有西太平洋岛屿恐怕都要落入日本之手,甚至连中途岛都可能保不住等于美国海军一下子缩到珍珠港,那美国在西太平洋上被彻底孤立了,同样难以在政治上交代。

“海军的建议是,不管敌人是否真进攻南非,我们都不抽调太平洋兵力。”金上将诚恳地说,“巴拿马运河瘫痪后,从澳大利亚出发到东海岸最快需要45-50天,投入作战需2个月,这已打破了战前我们最悲观的预计,稳妥的办法是在太平洋采取守势,部分岛屿如果没法固守可以重新让给日本人,但必须让敌人付出代价,重点是保住澳、新!”

马歇尔跟了一句:“这也是我考虑同意让澳、新部队先从肯尼亚撤退的原因之一。”

“可真回远东的话,该地区面临的压力就太大了,我们有充分证据表明,日本从德国拿到了巨额军事物资和装备。”多诺万小心翼翼地插了一句。

金上将不以为然:“巨额?有多少?总不会比我们给英国人的数量多,现在每个月光成品油的供应量就100多万吨,其他物资装备不计其数。”

“没这么多,但意义截然不同。”多诺万生怕众人掉以轻心,连忙道,“日本工业能力很差,德国提供的物资对日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我们对英国提供物资的意义。日本钢铁产量一年只有200-300万吨,德国拿出50万吨来就相当于日本凭空多出一个季度的产量,对拥有上千万吨钢铁产量的德国或英国而言,50万吨却只是个小数字。钢铁是一方面,更不容忽视的是装备,有情报表明日本得到了大量坦克和飞机,数目不清,但应该是以千为单位。飞机姑且不论,德国提供的坦克性能全部强于日本,真以千为单位,差不多相当于日本国内半年以上的产量。”

“日本才只有这么点坦克产量?”

“这数字是情报分析员分析的,我认为基本可信。虽然目前无法渗透到日本的生产企业实地调查,但从日本的钢铁产量,从其维持庞大的海军吨位来推断,我们认为基本不会超过200辆/月。在2年前停止对日本输送废钢铁后,依据常理推断,其钢铁产量只会下降不会上升。这数字在意大利身上也得到过验证,意大利钢铁产量略多于日本,同样有庞大的海军需要维护和建设,因此坦克产量很低,靠着德国人输血才勉强有点起色。唯一令人意外的是俄国,他们钢铁产量低于德国,但能产出比德国数量更多且性能不算太落后的坦克来。可惜自从西线、南线租借物资输送通道被迫关闭后,俄国缺乏可用的装甲钢,坦克防御性能下降得非常厉害。”

罗斯福扭过头去看尼米兹,后者一直指挥着远东战事,显然更有发言权。

尼米兹考虑一下后说道:“如果太平洋舰队不撤走,依托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靠近澳新一线的岛屿有很大几率是可以守住的我指的是新几内亚岛和莱城一线,但所罗门群岛问题很大,其中的布干维尔岛、蒙达岛因为尚未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比瓜岛更难坚守。”

“短期内我建议只定一个低目标,即坚守住新几内亚一线,所罗门群岛必要时予以放弃。”尼米兹很谨慎地说,“越靠近澳新,我们愈加能依托陆基航空力量的支援,有制空权才有制海权,然后才能坚守岛屿。我们在前次夺岛时付出了重大代价,反过来日本要重新将这些岛屿夺回去也必须付出重大代价。我已决定近期赶赴澳大利亚指挥,一定要为合众国保住这至关重要的前线。”

罗斯福点点头,显然被说服了,自言自语地说道:“希望日本舰队真的是回远东而不是继续在南非给我们捣乱……”

众人无奈地看看,沉重地点头附和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某些行动上,这真是莫大的耻辱和讽刺!

刚才多诺万说起对俄援助通道,罗斯福又大皱眉头,问道:“他们的粮食危机解决了么?”

这事情是赫尔负责协调的,他叹了口气:“只能说暂时缓解一下,离根本性解决还很早。英国从印度接济了斯大林10万吨粮食,走的是阿富汗通道,不过中亚地区那糟糕的运输条件让这批物资运得很不顺利;我们通过海运给了斯大林5万吨左右,不是我们不想多给,实在是运力限制;然后我们通过秘密渠道知道斯大林和日本人做了笔秘密交易,从满洲拿到了一批粮食,数量不详但却是运输速度最快的一批粮食。”

一听“秘密交易”,众人脸上神情各异:日苏现在互为中立国,法理上说进行交易完全说得通,但在轴心与盟军截然对立的情况下,这种交易总透着一股浓郁的阴谋味。

“有不利于我们的阴谋么?”

“暂时没有,俄国人不肯多说,只说花钱买,但我们的人告诉说并不这么单纯。”赫尔说到后面也变得吞吞吐吐起来,“问日本人买虽然不令人满意,但至少还符合逻辑,但是……另外……”

“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无耻勾当?”罗斯福深吸了一口气。

“俄国出动军队去中国新疆抢粮了!听说死了不少人!涉及中国地方军阀与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等因素,现在两国关系十分紧张,蒋已打了几次电报给我,希望我们能主持正义,我考虑大局没有多说,只安抚他的情绪,表示我们在道义上站在中国一边,但目前俄国是重要盟友,需要相互体谅。”赫尔叹了口气,“然后前段时间俄国人发表声明,决定解散共产国际……这件事情给了蒋很大的鼓舞,认为是布尔什维克全面灭亡的开始,他的御用文人变得很活跃,媒体将两件孤立的事联系在了一起,持续不断地攻讦中国国内的布尔什维克。我们的观察员认为,这是两党矛盾进一步升级的前奏。”

“消灭布尔什维克他比我们还上心,怎么就不见他对赶走自己国土上的日本人那么上心呢?”罗斯福冷笑一声,“矛盾升级,然后他们再像几年前那样打一次小规模内战?我真为合众国感到悲哀,我们摊上的究竟是一堆什么样的盟友英国人虚伪!俄国人残暴!中国人愚蠢!最要命的是,一个个还都不听话!说句实话,我现在宁可要个意大利,哪怕不会打仗,至少也不会惹那么多麻烦。”

众人面面相觑,赫尔也只能报以苦笑。

给俄国人运物资是一大麻烦,眼下美国自己的物资运输也存在大问题巴拿马运河断绝后,所有船只都必须绕行合恩角才能通行,这大大增加了时间并加大了暴露在潜艇下的风险,因此马歇尔提出转变运输方式:东海岸生产的物资先通过横跨本土的铁路大动脉输送到西海岸,然后再从西海岸向太平洋方向运输。

聪明的商人已看出运输方式转变势在必行,因此在纽约遇袭后,其他股票都大幅下跌,只有军工和铁路股逆势上涨,铁路股的涨势甚至比军工更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