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铁十字 > 第一百十六章 高加索(3)

铁十字 第一百十六章 高加索(3)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3:19 来源:蚂蚁文学

3月25日,在全线进攻发起的第三天,霍夫曼在施佩尔、凯特尔、勃洛姆堡、蔡茨勒等人陪同下来到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罗斯托夫。

这是霍夫曼几个月来第二次莅临东线视察,说起来他待在前线的时间实在有些少,除当初执行昆古尼尔计划时与部队待在一起外,大多数时候都只在柏林发布命令。狼穴、文尼察等一系列希特勒很喜欢待的前线大本营他都没去浪费在这些地方的钢材水泥全部变成了西线的防空堡垒,而且他还不像希特勒那样喜欢发布很详细、具体的命令,生怕下面人背着他另搞一套,在蔡茨勒上任后,有关命令逐渐就变更为只管总体方向与目标,剩余的具体细节全交给蔡茨勒和几个集团军群司令官去发挥和执行了这陆军总司令当得一点也不称职。

很多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差异,但因为“叛国集团”的事情,大家自行对元首这种作风转变进行了“合理”解释,最流行的传言是:元首早就知道哈尔德阳奉阴违,所以要制定特别细致的命令来观察哈尔德是不是加以违反;但蔡茨勒是元首最信任的总参谋长,所以就不必要下达这样的命令了。

这些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也符合逻辑,否则元首怎么会放着这么多军中宿将不用,偏偏提拔是小字辈的蔡茨勒呢?要知道他在担任总参谋长之前仅仅是个少将而已。

但在职业军官团特别是高级军官眼里,现在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那个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的元首又回来了。而且元首现在明显谨慎与务实了很多,在北非、中东采取大刀阔斧的进攻路线时,在东线难得地采取了守势,要求部队没必要就不要大规模出击,甚至明确规定打不出高交换比宁可不打,于是屈希勒尔和莫德尔惊愕地发现:南方集团军群倒是打了几场大战,加起来拥兵超过150万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这半年多来几乎无所事事,除动用精锐装甲力量打过几次不大不小的突击战外,其余时间居然一直在和对面的俄国人大眼瞪小眼。

不过高级军官们有一点非常清醒:“叛国集团”这件事爆发后,最好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你可以明着表达不赞同,那大不了是回家休养,说不定还有重新启用的机会勃洛姆堡、米尔希、博克等人现在不就咸鱼翻身了?一旦让元首感觉到你有二心,那下场可就不太妙,现在霍夫曼杀人没有任何心里负担,在戈林“自杀”后,十几个元帅、大将陆续上了绞刑架,这批高级将领中贝克或许没冤枉他,但哈尔德的下场就是他屡屡阳奉阴违而带来的结果。

按说霍夫曼现在是德意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暴君”了,他这半年干掉的元帅和将军比德意志这一百多年来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几倍,或许只有苏联的“大清洗”才能与之相媲美,但四分五裂的容克集团现在凝聚不起一丝反抗的勇气来,一方面是因为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看得很紧,对反抗分子露头就打,另一方面是德国的战略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拿下了非洲和马耳他,地中海变成了轴心的内海;拿下了中东,战争机器上的石油与其他矿产便有了保障,一直制约德国工业力量的资源问题得到了缓解;拉拢了土耳其、伊拉克、伊朗、西班牙、葡萄牙,轴心集团骤然增加了上亿人口和上百万的军队,规模大得吓人,能不能打那是另外一回事;宣布新的东方政策,解放了各非俄罗斯民族并将其武装起来,为东线平添了可靠保障。

而且元首下一步思路在他们看来也很可行:封锁英国,用饥饿战术逼迫对方退出战争;重创红军,逼迫斯大林签署城下之盟;至于美国,当英国和苏联都无力再战时大家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了,德国从没有消灭美国的意图(起码现在没有),甚至可以承认美国对美洲大陆的绝对控制权,等整合欧洲,控制北非和中东后,第三帝国的实力将迅速膨胀,过20或者30年完全可以再和美国一较高下。

在目前这个时候,胜利看上去遥遥在望,第三帝国有关“千年帝国”的梦想就要实现,为什么要头脑发热去反对元首?容克集团中看不惯元首的人不是没有,比如挂冠而去的李斯特元帅就是少之又少的其中之一,但对这种公开表达态度的,霍夫曼并不想难为对方,他要对付的是隐藏起来的破坏分子这事鲍曼干得得心应手。霍夫曼版“大清洗”之后,现在军官团高级职位可是空着不少好位置,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至于普通的中下级军官,现在眼中全是狂热还有比打仗更快的升官渠道么?十万国防军时期要从少尉升到少校难如登天,但现在却不同,一个从波兰战役时就参战的少尉只要不是特别不走运,现在基本都干到了上尉,运气好的话甚至已干到少校,只要不死,到战争结束时还怕不能更进一步?任何人想要武力反对元首,首先要问问这些普通的中下级军官能不能答应。

霍夫曼抵达罗斯托夫时,曼施坦因好整以暇待在司令部,半点也看不出忙碌的样子,甚至还为元首一行的到来举行了小规模的欢迎仪式,场面很热烈,所有高级军官都是信心满满,也不为眼前的战事感到紧张。凯特尔皱了皱眉头,似乎担心元首会对此不满。

但霍夫曼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悦的表情,在他看来,指挥若定、场面平和才是高明的指挥官,气氛紧张、脸色大变多半是情况不妙,如果指挥部里这些参谋忙得满头大汗跑来跑去、到处都是声嘶力竭的吼声那估计就离失败或重挫不远了。

他看了看沙盘有关敌我态势的分布,问道:“前线情况怎么样?”

“很好,我们顺利推进,敌人节节败退……”曼施坦因先描绘了大致的交战情况,然后又跟了一句俏皮话,“不过推进速度似乎有点快,超过了计划期望,也不符合您的要求,我在想办法怎么打慢一点,却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以免让俄国人看出破绽这让我很伤脑筋。”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起来,连霍夫曼也被逗乐了,他不知道曼施坦因居然还有如此幽默的一面。

“俄国人很不经打么?”凯特尔疑惑地问道。

“也不是,主要是我们的部队比较厉害。”曼施坦因想了想解释道,“经过近3个月时间对人员、装备补充与调整后,部队战斗力有了飞速提升,别看只是诸如换装新式步枪(g43半自动步枪和stg43突击步枪)、增加自行火炮、半履带装甲车等细微变化,叠加在一起就使部队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再加坦克数量的增加,现在1个装甲师比从前2个装甲师还厉害,2个步兵师相当于过去3个师。”

“这一切完全归功于元首的调整与坚持。”他停了一下,最后又总结了这一句。所有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大家都理解这不是廉价的奉承话。霍夫曼当初一力推动“扩师裁军”和编列1943型部队编制时曾遭到各种各样抵制,一些被解除军长职务的高级将领无处可去,人事安排成为难题直到大清洗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1943型部队编制调整与新装备换装又带来各种麻烦与问题,在激烈的作战中调整编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还对工业生产与补给带去了极大压力与挑战。

当初霍夫曼和施佩尔在坦克军备重整案中毅然决定停掉全部三号生产线并转产四号坦克时曾遭遇很大阻力,因为所有人都预计会出现短期装备减少,但霍夫曼用总动员解决了这个困难,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后,所有装备补充与更新最终全部如期完成,效果非常好,就连最挑剔的人也不能再对军备部的工作说出什么不是来。

“装备和补给你得感谢施佩尔部长,他在本土可是忙疯了。”霍夫曼公开肯定了施佩尔的成绩后说道,“我是来看1943型装甲师和步兵师的战斗情况的,听到你这么说我很高兴。”

凯特尔对此很感兴趣,推动标准化师改造并增强部队战斗力是最高统帅部1943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也竖起耳朵仔细听曼施坦因说下去,南方集团军群最近几个月得到的补充部队全是他主持训练出来的。

由于其他几个原定第一批换装和整补的王牌师一直在东征西讨,所以胡贝老爹的第16装甲师反而是第一批完成换装的,根据“4团6营8连制”的核心原则,构成第16装甲师作战核心的装甲团下设4个装甲营,整体达到了4营16连的规模。其中3个坦克营统一装备4号h型坦克,满编后坦克总数达到了284辆(3个坦克营共276辆 团部8辆),此外坦克歼击营还有92辆三号突击炮。整编后总人数高达2万人曼施坦因评价这样的装甲师一个顶俩确实毫不夸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