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铁十字 > 第三十九章 出埃及(9)

铁十字 第三十九章 出埃及(9)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3:19 来源:蚂蚁文学

听布鲁克说起陆军军备,众人一下子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心里不禁一阵刺痛:第八集团军除最后那个埃及军,其他部队估计都是要完蛋的节奏,能多逃出来1万人都是幸运——这比敦刻尔克还惨,那次好歹还把人给救了出来。○

“您的想法呢?”丘吉尔马上问。

“第八集团军需要重建,特别是其中的4个装甲师更是刻不容缓。”

说到要重建装甲师,大家又是一阵抽风似的牙疼,战列舰是吞金兽不假,装甲师也是拿钱堆出来的——一条战列舰的造价也就只能新建2个装甲师,布鲁克一口气提出4个装甲师就等于2条战列舰,而且看他这架势似乎4个装甲师还只是补充,后续作战说不定还要追加。

果然,布鲁克又用沉痛的语气说道:“我记得托布鲁克战役前蒙哥马利将军说他需要再增加5个装甲师才有把握,当初这被我们嘲笑说异想天开,现在看来他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德国人虽然数量比我们少,但他们的装甲师尤其是坦克比我们厉害得多,如果当初能多给他5个装甲师,说不定现在就打赢了。”

丘吉尔听得心里十分郁闷,布鲁克当初也认为兵力够了,现在却张口闭口5个装甲师,完全是推卸责任的节奏。说句心里话,他当初是痛恨蒙哥马利狮子大开口,但现在却无比懊悔——早知道打成这样砸锅卖铁也给第八集团军送去,他理解布鲁克和众人的心情。但不能再让布鲁克把话说下去,否则对自己的威信损害太大,他皱着眉头强忍着不快把话全部听完。不等众人陆续发表意见便抢先开口:

“补充4个装甲师的建议我赞同,但现在不能光看数量,质量也很要紧,军备部门要努力开发新坦克——前线已反映德国人动用了新坦克,我们所有的坦克、反坦克炮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再是低水平建设,将来依然免不了吃败仗。”

艾登站起来给首相解围:“通过外交渠道接触。俄国方面已坚决否认了同德国新坦克的关系,并表示他们也在前线遭遇了这款坦克,他们的情况基本和我们一样。没有现役坦克是对手,损失很大……至于t-34的事,俄国人表示了抱歉,但这已是事实而无法扭转。”

丘吉尔连忙道:“因此。那些显而易见落后的坦克就不要再拿出来用了。全部扔给俄国人吧,然后让美国把支援给斯大林的谢尔曼给我们。今后一段时间,考虑到我们自身需要,必须缩减对俄国人的援助——我认为他们不配得到更多!他们除了11月份在顿河吃了一场莫名其妙的败仗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而就算是这场败仗,也不过就影响到10多万人,几百辆坦克和飞机罢了,根本不能与北非战事的激烈程度相提并论——我们才是抗击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的中流砥柱!我们用一隅之地、绵薄之力抵挡着席卷欧洲的德国陆军与全部意大利海空军,请艾登外长就这点向罗斯福总统和相关议员解释说明。我认为美国人民会理解我们的。”

“高明!”这是众人心头涌起的唯一感觉,虽然北非和中东战事尚未尘埃落定。但首相大人已把这场举世瞩目的失利包装成力战不支但坚持到最后的抵抗精神,还给自己贴上了“中流砥柱”的标签——这真是一个好政客,不当首相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丘吉尔话锋一转,又扯到了坦克的技术问题:“军工部门对后续坦克开发有什么建议?没有新的、足够优秀的坦克是很可怕的,这会对士兵们的心里造成冲击,好比战列舰和巡洋舰对敌,巡洋舰再勇敢、再机智恐怕也无法对战列舰造成足够威胁,我们必须有所改观。”

“专家们认为17磅炮是一种不错的反坦克炮,打算将他们装到坦克上,目前看来谢尔曼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丘吉尔连忙追问:“不错是什么意思?可以对付敌人的新坦克?”

“这个……”布鲁克迟疑地说道,“恐怕有点难度,但起码可以对付t-34。”

说起t-34,丘吉尔又是一肚子火,忍不住开口骂道:“该死的俄国人让德国人缴获了这么多,然后又被德国人反过头来用到北非,真是丢斯大林的脸。”

布鲁克没理会丘吉尔的抱怨,继续说道:“第一是按预定计划把17磅炮装到谢尔曼上去,对这款坦克的改造与升级加快推动;第二,加大研究力度,设计新坦克——必须能与敌人的新坦克匹敌,我们做不了就与美国人联合开发;第三是对现有坦克进行改进,我们本来已设计并完成了‘克伦威尔’型号的新坦克,原预备下个月生产,但从目前实际来看火力显得过弱(57mm口径),装甲也不厚,而速度快已无必要,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厚装甲、换装75mm炮,速度适当降下来一些——至少应该能与t-34或德国新的4号坦克匹敌。”

克伦威尔是十字军坦克的后继,重28吨,乘员5人,算是一款新的巡洋坦克,只是没想到相关设计指标在还没建成前就已过时了——历史上英国人打赢了北非战役,克伦威尔的毛病还看不出来,现在北非惨败,装甲力量不足的情况一下子就暴露了。

丘吉尔点点头:“请陆军军械当局评估一下,玛蒂尔达、瓦伦丁、十字军等坦克是否还有继续生产的必要,是否可以转型生产美国谢尔曼式?安装17磅炮的谢尔曼能否尽快投产?克伦威尔的改进是否能尽快完成?随着德意在指挥体系、装备生产与开发、联合作战等方面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意大利那点可怜的工业能力也开始发挥出来了,我们也应当实现这样的转变——如果谢尔曼确实是辆好车的话,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呢?光指望美国人给我们送太被动了。”

最后达成统一意见,新款谢尔曼坦克和海军3条战列舰的优先建造等级全部提升至a1。

眼看陆军、海军都捞到了实惠,皇家空军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上将坐不住了,刚想站起来为空军争取一点实惠,却被丘吉尔抢先封住了嘴:“我知道空军需要新飞机,喷火9很不错,那就多生产2000架吧。”

“可……”他还待多说几句,起码争取再弄点轰炸机,艾德礼已把眉头皱起来了,“这么多装备生产要多少钱才够用?”

“我不知道……”丘吉尔耸耸肩,用无奈的口气说道,“准备再发5亿英镑国债吧。”

大家的心都在滴血,5亿英镑啊——1943年财政年度预计军费开支将到48亿英镑,而国民收入才80亿英镑,再加5亿的话,大英帝国还不知道能不能承受。(注:1英镑大致相当于5美元,1美元约等于2.5帝国马克)只是,这话一出口,不管波特尔情愿不情愿都只能收口了。

对伦敦的胡乱插手,中东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气愤得不行,更深恨拉姆斯登少将多事——他不知道这是蒙哥马利临分别时特别授意的,后者深知亚历山大爱逃跑的秉性,生怕埃及军最后变成掩护其他部队撤退的炮灰,便交代拉姆斯登一定要把电报在发给中东战区指挥部时再直接越级发给伦敦,让首相去压亚历山大。对丘吉尔的命令如果是平时亚历山大上将肯定会反弹回去,但现在埃及败局初现,他不能在这些事情再与首相对着干,否则将来前途难测,于是便像吞了一个苍蝇似的满不情愿地又向港口调遣了一个旅,希望能借机顶住德军4-5天。

但运河集团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不必再徒劳了,就在亚历山大的增援部队尚在半途时,隆美尔指示由斯图登特将军亲自率领3个伞兵营于14日凌晨时分降落在了亚历山大港口背后,惊慌失措的防御部队压根没料到德国人会出现在自己背后,再加上周围一片漆黑,立即陷入大规模混战中。巷战中的伞兵营拥有stg43、铁拳1号等装备,发挥了极大威力,打得英军连连后退。天亮时分,从阿拉伯堡出发的苏伊士快速打击群扫清了路途中的一切抵抗,也扑到了港口郊外,直接猛攻守军防线。

虽然守军和港口陆战队试图纵火破坏各类物资,但由于物资实在太多、双方交战形势犬牙交错,守军只来得及破坏很少一部分就仓皇逃离,安德鲁见势不妙,带领舰队率所有运输舰和行动良好的驱逐舰向外海狂奔而去,准备尽快溜进运河逃窜。岸上的苏伊士快速打击群解决岸防工事和陆战队时费了一点力气,赶到码头时所有舰只都已,只能望海兴叹,急得要呼叫德国空军击沉他们,但隆美尔望着他们缓慢的速度却冷笑一声:“有的是人收拾他们,让空军省点力气。”

于是空军便放过了这支船队,只把炸弹投向赶来支援的英军第128旅,迟滞他们的进攻,为快速打击群全面控制港口、肃清争取便利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