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铁十字 > 第230章 背锅侠杜威(二)

铁十字 第230章 背锅侠杜威(二)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3:19 来源:蚂蚁文学

关于刺杀的新闻,在发酵了一个星期后开始逐渐淡化,但关于夏威夷群岛的战争形势,却日益紧张:

在拉奈岛、莫洛凯岛先后沦陷,毛伊岛遭遇日军进攻时,参联会显然更关注危如累卵的夏威夷战场情况,德军威胁要增兵30万早在他们预料中,至于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数字,听听笑笑就可以了,德军如果真动用这么多武器装备,光后勤就能压死德国人!

从德国实际情况来看,动用全部战争资源支持对美战争显然是句假话,就在戈培尔讲话完成后第三天,施佩尔秉承霍夫曼的意思,解除部分军用品三班制作业,把空余电力释放给超级炸弹项目使用,进一步加快项目步伐。同时又启动大量民用工业生产,当初生产各类炮弹箱的家具厂现在接到指令可以恢复家具生产了;各类钢铁厂也接到指令加大建筑用钢材的生产,一直为修筑工事使用的水泥厂和钢筋混凝土也逐步转向民用。

参联会有一点猜对了,所谓派遣30万大军的论调完全是放出去恐吓美国人的,霍夫曼早就给南美战场画过一条红线绝不允许超过30万作战部队(包括陆空军全部在内),其中隆美尔直辖部队只给12万(不含空军和后勤),之所以定12万这个数字,倒不是德国抽不出兵力,而是进行多方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论。

首先在霍夫曼看来,隆美尔带这点兵力够用了,他能带着10万左右集团军打出30万兵力的效果来,真给30万兵力也就是这样了,而陆军总参谋部精心计算的结果是隆美尔元帅带12万兵力时战果最好、收益比最高北非战场、中东奔袭战、中亚突袭战、冰岛战役基本都是这数字左右的兵力,昆古尼尔计划则是12万的一半,搞得现在隆美尔自己也对12万这个数字疑神疑鬼。

其次保证12万左右部队供应补给源源不断也是德军目前所能维系的日常调度。由于1943型、1944型部队的不断编组,德军现在对后勤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同样是12万部队,当初隆美尔在北非带12万人和现在带12万人的物资需求完全是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霍夫曼只向隆美尔承诺一点:这12万军队后续补给和人员补充一定会足额、按时送到对在北非吃过补给不力苦头的隆美尔来说,这是最大的支援和肯定,远比多几万军队重要的多。

最后从南美的实际战场情况看,由于会引入欧洲驻守力量,将来圭亚那一线就不需要驻军,这样一来作战空间不会太大,有12万精锐野战军团足够了,至于派遣占领军,维持治安都不是隆美尔的任务,他也干不好这个。

当然30万大军的总数还是会派遣,只是不直接使用在同一战场:南非战役结束后,根据日德协商结果,德军将正式派兵入驻新几内亚岛并修建有关潜艇基地该领地初期要占用68万兵力,

并在未来扩充至10万以上,日军腾出来的兵力将压向夏威夷岛一线;另外的剩余运力是要把复员来的老兵及其家庭安排到美洲共和国去,这部分部队将交由保卢斯统帅。

根据计划,美洲共和国在5年内要完成移民至少200万的雄伟目标,第一波就是把老兵及其家庭转移过去。他们将会根据战功不同分配土地,相应石油基金份额就取消,这不能说他们短视,不懂金融产品厉害,对基层普通平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石油基金份额哪有捏在手里的农田好?

实践国社主义理想的美洲共和国还趁势推出军功农田基本优待政策5年内不征税,另3年享受免税一半待遇,简称“5免3减半”,对元首当年在竞选时许下的诺言进行了生动注脚,颇有打造“国家社会主义样板田”的雄心壮志,同时德国政府还与他们签署了农产品包销协议如优待年限内产品不能在南美市场就地销售,全部都由德国政府统一按保护价收购。

在此前提下,德国政府新设移民部,统筹向美洲、非洲共和国、亚洲领地、东西非殖民地的移民事宜,军备部副部长、托特组织头头米尔希元帅兼任移民部部长,以德国人特有的精细劲展开定居点建设。

工业资本家们则赊销给移民大军一批工具和设施,每个定居点安排300500户不等的居民家庭,暂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们先分配土地、明确权属、建立住房和公共设施,然后从正式进行耕种和生活。军方也为移民出了很大力气,根据霍夫曼的建议搭配了大量过时坦克装上农业机械就是上好的现代化农机,平时还能充当军品。

对老兵们来说,开坦克耕地和播种虽然是门新学问,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甚至和在战场一般自如,这有助于他们适应节奏转型骤然从炮火连天的战场退下来过安逸日子很多人是要发疯的,现在这样能摸到坦克,还能拥有枪支(德国本土禁枪,美洲共和国不禁枪)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很踏实。

同时移民部还按照军事动员法将移民们组织在一起构建人民冲锋队,既能武装捍卫美洲共和国生存,极端时刻还可为隆美尔的南美集团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虽然现在暂时用不着。

当然也有从军队退役,既不愿意耕地,又不愿意下工厂的冒险家,他们通常是在军队摸爬滚打20年的资深职业军官,离开军队怅然若失,可德国确实也不需要这么多军官,于是就应邀去各国担任军事顾问,无论是新独立的各东方国家,还是中东一票小弟,亦或者南美一片,这批军官到哪都是香馍馍。

尤其以拉普拉塔集团最为显著,他们不但聘请了大量军官,还试图整体山寨德国的军事体系,现在南美各国不仅在军事策略、军事思想、军事装备上模仿德国,甚至于连行军操练、口号标语乃至军装服饰都向德国靠拢,大家争相效仿就会出现啼笑皆非的场面,不熟悉军队、不仔细区别都分不出是德军还是其他国家的部队(注:时至今日,智利国防军比德国国防军更像第三帝国传承人)

由于美军在战场上被打得极惨,连连丧师失地,连带这些平日对美国敬畏有加的南美小国现在也开始不把美国当事了,中立国秘鲁明目张胆为轴心提供援助也没见美国怎么样,更是戳破了纸老虎的威风,现在连各方都不把美军放在眼里庇隆就认为,单从陆军战斗力而言,1个阿根廷兵至少可打2个美国兵。

甚至连一直在败退、从未有胜迹的巴西军也认为美军不过尔尔,蒙特罗就认为“如果巴西有美国的装备,绝对不会打得比美国差”,隆美尔和绍肯听后也只能笑笑,不知巴西人这“迷之自信”从哪里来美军再烂,打巴西军依然绰绰有余,再加上美国的海军实力,南美各国别说单打独斗,就是拉普拉塔集团抱团都不一定是美军对手。

所以最高统帅部对美洲共和国的国防力量抓得很紧,保卢斯今后要统帅一支25万左右的精干部队,并拥有至少30万的合格后备役,这样万一美军在南美一线发起突袭,美洲共和国能够顶到欧洲联盟派兵前来支援。为保护美洲共和国的纯洁性和与德国本土的密切联系,依照亲邦关系法,在其人口不超过1000万前,不接受非德意志后裔移民(个别结婚、收养入籍不在其列),同时还要求德国各大专院校、各专业教育机构、各大型财团到美洲共和国开分校、设教学点、办分厂,其中最为重要的国社党支部要设立到定居点一级。

与非洲共和国、殖民地和亚洲领地不同,美洲共和国将来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霍夫曼是将其当做美洲战略核心枢纽来经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