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 第一卷 第9章 必须救杨贵妃

李亨身着便服,疾步踏入驿馆,脸上挂满了忧容,似乎纯粹就是为君父的安危而担心。

见禁军将士将怒火延伸到了杨贵妃身上,他知道,气氛已经酝酿得差不多了,该自己上场了。

这个杨贵妃,他必须救下。倒不是因为他对杨贵妃有什么好感,而是要跟李隆基做一次交换。

这是一次可以改变历史的交换,他已经成竹在胸。

见李亨没穿甲胄,也没携带武器,李隆基心中宽解了许多。

“儿臣拜见父皇。救驾来迟,请父皇治罪。”见到李隆基,李亨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膝行到李隆基面前。

“家无常礼,三郎起来吧。”李隆基软绵绵地说道。

李亨缓缓站了起来。高力士见太子进来,示意太监们先别动。

陈玄礼率众将给太子见礼,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李亨身上。

“陈玄礼,你们此举何意?”李亨厉声喝道,“你身为禁军统领,本应护驾周全,如今却带兵擅闯驿馆,惊扰圣驾,是何居心?你想造反吗?”

陈玄礼面露怯意,再次躬身道:“太子殿下,杨国忠和魏方进弄权误国,密谋作乱,被我等发现后就地正法。如今军士们群情激愤,局面失控,恐生哗变,臣等恳请圣上和殿下定夺。”

李亨皱了皱眉头,看了看陈玄礼,语气严肃:“陈大将军,本宫问你,杨国忠密谋作乱,可有实据?”

陈玄礼一愣:“太子殿下,杨贼蒙蔽圣上、结党营私,专权误国,尽人皆知。”

李亨继续问道:“那贵妃娘娘可曾参与杨国忠密谋?可有任何证据?”

陈玄礼一时语塞,禁军将领也是面面相觑。

李亨接着说:“诸位将领都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对圣上忠心不二,日月可鉴。此次诛杀杨国忠、魏方进逆党,便是诸位忠诚护主的明证,本宫深感诸位之忠义。

如今逆贼已除,此乃大快人心之事。眼下万方多难,百姓流离,圣上无奈西巡,实乃为保存我大唐之根基。

在此艰难之际,诸位理当齐心协力,一心护圣上万全。

待到天旋日转,贼寇荡平,尔等当随圣上銮驾重返长安,那将是不世之功。”

“太子殿下,那杨国忠是贵妃娘娘的兄长,没有贵妃娘娘在背后撑腰,他哪能如此嚣张跋扈?”一个禁军郎将问道。

郎将相当于正四品下的中郎将的副职,在唐朝属于中层将领,品级从四品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或旅长。

李亨目光如刀,直视那郎将:“荒唐!仅凭关系就定罪,那我等与杨国忠、安禄山何异?”

看到李亨凌厉的目光,郎将赶紧低头。

“贵妃娘娘温婉善良,深得陛下宠爱,十多年来为圣上分忧,为后宫表率,从不插手政事。这都是圣上亲口所说,诸位也要质疑吗?”

众将纷纷低头不语。

“本宫知道,诸位也是为大唐着想,为圣上着想,担心军士哗变。”李亨看了看众将,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草率定罪。

龙武卫是圣上的亲军,一旦伤了贵妃娘娘,日后如何面对圣上?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陈玄礼面露愧色:“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军士群情激愤,如何是好?”

李亨正要开口,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馆驿外阴影中射了进来。

“有刺客!”听到弓响,一个旅帅本能地喊了一声。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快,保护圣上和太子!”陈玄礼虽年事已高,但反应敏捷。只见他手中刀鞘一挥,便将冷箭荡开,同时招呼众将护驾,神色威严,尽显大将风度。

禁军将领们闻言迅速反应,纷纷拔刀出鞘,只见寒光闪烁,用身体将李隆基父子围在中间。

李亨猛地上前一大步,用身体挡在老皇帝前面。见此情形,李隆基不禁感慨: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还是儿子最可靠。

他本以为李亨是来落井下石的,没想到他竟然为杨贵妃求情,还为自己挡箭。这个纵横捭阖几十年,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的老皇帝,心下竟也微微有些感动。

寿王李瑁、永王李璘等人此前早已赶来,此时吓得脸色煞白,呆若木鸡。

几个身手矫捷的校尉和旅帅瞬间冲了出去,嘴里一边高呼着“有刺客”,一边招呼自己的军士搜捕刺客。

李隆基暴怒:“一定要抓住刺客,查清幕后主谋!朕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谁是幕后主谋?陈玄礼脑海中闪现出几个选项。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杨国忠余党。

杨国忠和魏方进虽然已死,但此刻局势混乱,根本来不及彻底肃清他们的党羽,难保会有一些漏网之鱼。

趁着众人忙于内争,无暇他顾,派刺客前来搅局,趁机制造更大的混乱,从而借机为杨国忠报仇,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个可疑之人就是韦见素。如今杨国忠已死,他就是除圣上之外权力最大的人。

会不会是他为了大权独揽,从而暗中指使刺客行刺呢?行刺之后,再巧妙地把脏水泼到其他人头上,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陈玄礼想着,这种可能性在他心中逐渐放大。

太子的嫌疑也不能排除。虽说他是太子,国之储贰,但在这么复杂的局势下,陈玄礼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

刚刚太子还在言辞恳切地为杨贵妃说情,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可人心隔肚皮,太子被压制多年,难保不趁机行事,故意搅浑这潭水,从而浑水摸鱼。

陈玄礼忽然想起,不久前有人来报,太子护卫轻松除掉了杨国忠派去挟持他的家丁。

而且,刚刚太子毫不犹豫地为圣上挡箭,看似忠勇,想起来却有些蹊跷。

没有甲胄的防护,刺客一箭就可以将他射个透心凉。

唯一的解释是,刺客本就是他派出去的,所以他才有恃无恐,挺身为圣上挡箭。

还有一个念头在陈玄礼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这个想法让他背脊发凉。

如果这一切都是圣上自己安排的,借机敲打他这个禁军统领,让他明白一切都在圣上的掌控之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刚刚他的人杀了杨国忠,虽然是奉旨行事,但人毕竟是他杀的。

诸多猜疑在陈玄礼心中交织缠绕,仿若无数根乱麻,让他越理越乱。

就在这一瞬间,那些冲出去搜捕刺客的校尉和旅帅已经带领军士将驿馆周边围了个水泄不通。

参与搜寻的军士们个个手持武器,在各个角落警惕地搜寻着刺客的踪迹。

而其他的军士依然坚守在原地,目光齐刷刷地望着驿馆。

“你们务必要仔细搜寻,就是掘地三尺,也定要将那刺客挖出来!”将领们大声吆喝着。

李隆基坐在高力士搬过来的胡椅上,脸上阴沉得可以滴出水来。

李亨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他心里也在打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明显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按照原来的盘算,只要能说服禁军将领,救下杨贵妃,他就拿到了主动权。

这场大戏,他才是导演,而不是群演。

但这个时候如果处理不好,李隆基立马就会怀疑到他头上,那就危险了。

“父皇,儿臣以为,这刺客极有可能是那杨贼余孽。”李亨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向李隆基禀明自己的见解。

他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尽可能地将祸水引向别处。

李隆基抬眼看了看他,没有说话,目光转向一边的陈玄礼:“陈玄礼,你怎么看?”

“老臣……”面对李隆基突如其来抛出的问题,陈玄礼毫无准备,有些措手不及。

他迅速整理着脑海中各种乱糟糟的念头,说道:“老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杨贼虽已伏诛,但其党羽众多,难保不会有漏网之鱼妄图闹事。只是……”

“刺客抓到了!”正说着,一个中郎将带着几个校尉和旅帅,押着一个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快步走了进来。

那人被五花大绑,身上多处伤痕,鲜血如注,但眼神凌厉,透着一股狠劲。

“摘了他的面罩,朕要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李隆基怒喝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