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七十三章 禾下乘凉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七十三章 禾下乘凉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寒冬十二月,长沙罕见地下起了雪。

不是什么大雪,就是小雪。

但即便如此,也让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南方人兴奋不已。

季赫的朋友圈,到处都是刷雪景的人。

然而抬起头看向天空,看着那轻飘飘像是没有一样的雪花,季赫不屑地笑了声。

他可是八岁就经历过08年湖南暴雪的男人,这点雪算什么?

疗养院内,马皇后办理了入院手续,重金之下,疗养院从魔都请了一支神经外科的专家团队过来。

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摘除手术的成功率极大,让朱元璋放宽心。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让朱元璋焦躁不安,每天都在马皇后的病房里走来走去,脸上充满了忧虑。

见此季赫就只能想办法转移朱元璋的注意力。

十二月六日,医院的走廊内,朱元璋已经签字了,由于要做开颅手术,现在正在做前期的化验工作。

事实上这种事情拖不得,很多人进医院从确诊到化验再到手术,两三天时间就能搞定。

但朱元璋还是迟疑不决,没有下定决心,前段时间先带着马皇后和朱雄英在长沙玩了很久,直到马皇后催促才于十二月二日入院。

明天就要进手术室了,朱元璋的焦虑情绪就更加显露出来。

“嗯,好,我知道了。”

走廊内,季赫挂断了电话,来到朱元璋身边小声道:“老祖宗,专家说了,太奶这边手术成功的几率很大,但也需要太奶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有太过的担忧。您这样的话,她会心里不安的。”

朱元璋双手背负在身后,背微微有些驮,板着张脸站在走廊外,没有说话。

季赫见此又继续道:“其实最好还是您别在这里,让太奶牵挂,这里的医生和护士会照顾好她。等明天进了手术室,您在手术室外等着就是了。刚好下午公司的副总经理要来长沙与这边的农业专家会面,您不如去看看?”

“看什么?”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才略有些意动。

“是我们湖南的农业上市公司高科集团的试验田,到时候我们还会请他们的技术团队过去帮忙指导。”

季赫说道:“这家公司可不得了,我们湖南的农神院士就是他们的名誉董事长,一直以来的夙愿就是禾下乘凉,他们的试验田单季亩产基本维持在800公斤以上,甚至还有1300公斤的记录。”

“单季亩产1300公斤?”

朱元璋睁大了眼睛,脸上充满了不敢置信。

来现代这么久了,他也大概知道了克、两、斤、公斤这些重量单位。

大明江南水田一年基本在两熟,以占城稻和常规稻交替种植,优质田一年亩产才200多公斤。

而朱云峰给他的数据是现代常规稻一年亩产在600-800公斤左右。

结果人家公司单季就能达到800公斤。

那一年岂不是1600公斤?

这太夸张了吧。

“是的,您要去看看吗?”

季赫说道:“过两天等太奶手术好了,身体好些了,还可以去另外一家搞畜牧业的上市公司看看,为大明引进优秀的种猪、牛、羊之类,改善大明的畜牧业。”

“嗯,那就去看看吧。”

朱元璋果然被吸引,反正手术明天才进行,倒也不用太过着急。

当下季赫就进病房跟马皇后说了一声,朱雄英乖乖地待在病房里,一日三餐都有护士照顾,而且电视里在放动画片,不用担心。

毕竟他们住的可是顶尖私人豪华病房,或者说这个私人医院都是这种病房,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护士值班,不存在像公立医院那样病房和护士资源紧张的情况。

只能说,有钱,在现代确实能享受最好的服务。不管是医疗、教育还是生活质量,跟普通人还是有很大差别。

但相比之下,我国即便是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很好的医疗和教育保障。

总比话疗15分钟,就要5600美刀强得太多。

出了医院,朱元璋坐上了迈巴赫,季赫开车一路向着长沙城西的宁乡方向而去。

在那里高科集团有一个试验田基地,很多高产稻种就是在这里诞生。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在河西梅溪湖附近,离那边不算远,只有三十多公里,上了高速,仅仅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下了高速,在导航的带领下,走省道往北又走了六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高科种业研究院。

沿途一路上先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上了高速就是连绵丘陵、田地、果林、鱼塘、湖泊,下了高速两侧就是典型的湖南农村风貌,两侧果林茂密,田园枯黄满是收割后的稻梗。

而在平摊的道路尽头,研究院耸立在林木遮掩之间,周围虽然是荒郊野外,却有不少十多层的高楼科技园区,围绕着园区商店饭馆也有。

优美的环境看起来这里不像个研究所,反而像岳麓山下的中大、湖大。

此刻研究所外面,季赫的奥迪Q5停在那,车上有五个人,除了邹婷以外,还有四个他们新招募的员工。

公司做大之后,肯定要买车在公司名下。

但朱云峰去了大明,季赫不太好拍板,加之邹婷认为目前公司资金看似比较多,实际上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因此暂时先不买车,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车先应付着。

季赫把迈巴赫开了过去,邹婷等人下了车,众人就看到他们的总经理居然当司机,下车后屁颠屁颠地给一个老者打开车门。

“这位是额,董事长的大伯,也是公司的投资人,朱老先生,你们就叫他朱先生就行。”

季赫本来想说朱元璋是朱云峰爷爷。

但朱元璋今年才51岁,而朱云峰他老爸今年也才48岁,说是爷爷也不像话,所以改成大伯。

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朱云峰家的情况。

“朱先生好。”

邹婷等人连忙拘谨地打了声招呼。

能随随便便拿出四五千万给晚辈创业,老先生家大业大啊。

“嗯。”

朱元璋自有上位者的威严和气质,微微点头,光站在那里,就有强大的气场。

说句实话,气场这个东西是虚的,但气质这个东西却是实的。

奢华而又内敛的服饰,从容淡定的表情,不是装腔作势就能够体现出来。

因而哪怕只是轻点下颌,并没有太多的回应,也让邹婷等人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十分荣幸。

“是邹总经理吗?”

就在这个时候,研究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几个人走了出来。

邹婷连忙上去跟为首的人握握手,然后介绍道:“周主任,这是我们董事长的大伯,也是公司投资人,朱老先生,这是我们公司季总。”

“朱先生,季总,这是高科集团研究院的周主任。”

“你好你好。”

季赫上去礼貌地握握手。

周主任原本还想和朱元璋握手,但被朱元璋看了一眼,略显心悸,觉得对方似乎并没有想与自己握手的意思,就熄灭了这个心思。

“朱先生、季总、邹总,来,里面请。”

周主任热情地招呼。

这次云峰集团过来,其实就是要为五千亩土地的种植进行农业技术服务。

如果算上配套的种子、农药、化肥推荐的话,至少得是个数百万,甚至可能上千万的大单,自然让他们十分热情。

毕竟干农业这一行利润不高。

高科集团已经是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这一行的顶尖龙头,但即便如此前几年才扭亏为盈,去年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两亿。

要是能把这样的大单长期合作下去,一年能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大。

因此以前这样的业务都是下面的业务经理来做,现在则是直接由研究所的二把手出面,就是想把大单留下。

“我们高科集团主要经营的是以水稻、玉米、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包装、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

周主任边进去边介绍道:“除此之外,还有新型农药、化肥的研制、推广、销售,农副产品优质深加工及销售;以及提供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及成果转让、农业技术咨询等。”

众人进入研究所一层大楼,左右两侧有公司介绍以及各种优选种子介绍,而其中最显眼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放在大厅中央的一个雕塑。

雕塑旁边还竖立着一块介绍牌,上面写的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那位造福人类的农神。

“贵公司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话,我们还有相关的配套服务。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会帮助你们进行技术相关的难题解决,这些团队可都是他老人家的学生。”

周主任目光有些缅怀地看了眼那雕塑。

农神已经离开他们好几年了,但他的事迹和对国家的贡献,却让人永远不会遗忘。

邹婷微微点头道:“高科集团的实力我们自然清楚,袁老的遗志能有人继承就是最大的幸运。不知道贵公司目前有种植的试验田吗?我们想亲眼看看。”

“有的。”

周主任笑道:“湖南的气候条件不支持三季稻,但我们有温室,一年时间里水稻种植都没有停过,请跟我来。”

说着他带着众人穿过研究所,从研究所后门出去之后,就看到了大片试验田。

这些试验田一眼看过去,恐怕足有数百亩之多。

据邹婷调查的资料,高科集团光在宁乡一带就有一千五百多亩,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实验基地,实力还是很雄厚。

“目前我们的新品种两优6264、两优香美、两优4328都处于即将成熟阶段,你们可以来看看。”

周主任带着他们从田埂里过去,来到了一片设施地。

这里有巨大的玻璃温室,连绵近百亩,据周主任介绍,这里不仅有水稻温室种植,还有大量的蔬菜、玉米等培育。

传入玻璃温室,没想到这居然还是双层,外面是个巨大的玻璃层,里面还有一层。

而在第一层摆放了许多仪器设备。

“这是天赫温室,用于水稻育秧、催芽,可以智能控温。”

“这是温室气体采装置,作用于水稻呼吸。”

“这是微喷装置,用于均匀洒水。”

“这是.”

进入温室玻璃棚中后,周主任将各类高科技产品向他们一一展现。

别说朱元璋,就算季赫跟邹婷都听得一愣一愣。

毕竟他们不是干这行的,对于农业的了解还仅限于平时看到的农民耕种,哪里知道如今的农业科技发展得非常强大。

而朱元璋更是十分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设备,连屋子里的温度都控制得极为精密。

且.这水稻呼吸又是什么?水稻还能像人一样呼吸吗?

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疑惑。

但他毕竟是朱元璋,倒也不至于一惊一乍,依旧保持着从容的气度。

直到在周主任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第二层温室里。

打开大门,他们入眼看到的是一亩金灿灿的水稻田,下面的稻杆还是绿色的,上面的稻穗却已经结满了果实。

谁能想到在这隆冬腊月,除了广州、海南地区以外,居然还有地方能长出水稻呢?

一行人进入其中,季赫等人看得啧啧称奇。

而朱元璋却是睁大了眼睛,缓缓走到稻田边上蹲下,右手有些颤抖地摸了摸那金黄的稻穗。

‘这’

朱元璋心中十分愕然。

他不是吃惊于冬天还有水稻,而是震惊于这稻穗的大小以及数量。

作为放牛娃出身,自小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劳动力。

在十五岁濠州发生旱灾,让家里的田地颗粒无收,父母兄长先后去世之前,他也一直帮着父母打理田地。

所以对于水稻自然不陌生。

大明的水稻稻穗颗粒非常小,大概只有眼前稻穗的一半,而在数量上更是远远不及。

一株水稻结的稻谷,恐怕不足这里一株稻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这些就是你们最新培育的品种吗?亩产能多少斤啊?”

季赫开口问道。

“今年秋季稻一季是876公斤。”

“只有800多公斤?我听说试验田都有1000多公斤吧。”

“季总说笑了。”

周主任笑道:“能达到1000多公斤的试验田也很少,往往都是特别情况。而且现在想单靠育种突破产量还是非常困难,所以最近这些年育种方向都以抗病抗灾的方向发展。”

“原来如此。”

“矣,老先生对种地也感兴趣?”

周主任注意到朱元璋蹲在地上,正摸索着稻穗,原本平静的脸上似乎充满了激动。

“小时候种过地。”

朱元璋慢慢平复了心情,站起来又恢复了之前的从容,轻声说道:“以前的稻穗都很小,结的也不多,小时候总吃不饱饭,现在看到这样的稻穗,让我很感慨。”

“是啊。”

周主任亦是感慨万千道:“袁老也说过,那时候吃不饱饭,是要饿死人的啊。”

说罢他又满怀希望的看着那稻田里的穗花,笑着说道:“不过现在终于不会这样了,虽然常规稻还不能达到杂交稻的要求,但杂交稻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研究所的毕生心愿,就是完成袁老的遗愿,研究出更大更高更多的稻穗,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袁老这位领路人虽然走了。

但留下的,却是无数农业学子,前仆后继,继续朝着他的梦想前进!

禾下乘凉的梦。

终有一日。

我们会走向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