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三十四章 大明天下属于谁?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三十四章 大明天下属于谁?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云峰,你继续说,父亲也是一时恼怒,你不要放在心上。”

暖阁内,等朱元璋走后,朱标才开口安抚。

朱云峰摇摇头道:“我说实话,真没贬低老祖宗的意思,就事论事而已,他太暴躁了,这样不好。”

朱标苦笑道:“父亲是刀山里杀出来的,习惯了用粗暴的方式,我也劝过他很多次。”

“还是太伯爷明事理,果然,我就说大明还是该太伯爷继承,要是你不英年早逝的话,大明又怎么会遇到那么多波折呢?”

朱云峰毫不掩饰地对朱标赞赏,倒不是说他吹捧朱标,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朱标不死的话就没有靖难,明初也不至于发生那么多波动,后面也不会出现朱祁镇这种玩意儿导致土木堡让大明由盛转衰。

当然。

很多事情都是不能预测的。

或许在朱标手里大明会提前进入仁宣之治,但朱雄英早逝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只是改变了朱标的命运,让朱标登基,朱雄英依旧夭折,让朱允炆这样的家伙继续登上皇位,那后面的结果也是难说。

然而看到自己的直系后代对朱标那么吹捧,旁边朱棣就有点不乐意了。

你小子到底是我的后人还是大哥的后人?

全程就奉承他呗?

要不干脆你认他当祖宗算了。

只是心中不满归不满,却又不敢发作。

毕竟自己后来做了对不起大哥的事情,现在在大哥面前抬不起头,以至于话也不敢多说。

“嗯。”

朱标淡淡地点点头道:“那你继续说说,父亲那些策略还有什么弊端?”

“这些国策在明初时期还是很有用的,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但后来制度僵化,却不变通,才造成了很多后果。”

朱云峰说道:“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国家拥有超高的中央集权,却拥有非常低下的施政效率......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中央集权和施政效率的意思,就是权力高度集中,但施展权力的手段以及行使权力的过程速度却很低下的意思......唉,跟你们聊天就很麻烦,很多现代术语讲起来你们都听不懂。”

看着朱标和朱棣脸上露出迷茫的表情,朱云峰十分难受。

他们的认知水平太低了,或者说还没有现代政治学的概念,不懂什么叫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他不得不花点时间稍微给他们解释一下。

“原来如此。”

听到朱云峰简单的解释,朱标他们这才理解什么叫做行政效率和权力集中。

把问题稍微解释了一下后,朱云峰从背包里又拿出一个小本子,然后翻开继续道:“大明的问题我之前研究了很久,发现它的灭亡跟我们后世一个国家很像,那个国家实力很强大,即便是在解体最后一天也是世界上军事最强,足以毁灭世界,可500万大军保护不了它,因为它并不是被外敌入侵而灭亡,而是自己毁灭了自己!”

“自己毁灭了自己?”

三个人都很惊讶,这世上怎么还会有自己毁灭自己的国家?

“是的。”

朱云峰说道:“那个国家的病症跟明朝后期很像,同样贪腐严重,内部党派林立,经济被寡头控制,下层百姓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然而他们本身就有巨大的资源储备,如果好好发展的话,未尝不能重新振作起来。但可惜的是国家并没有出现一位伟大的人物,只出现了一群蛀虫,由一群蛀虫执掌的国家最后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解构,于是崩溃了。”

朱标和朱棣互相看了一眼,连这般强盛的国度都会崩塌,世事果然无常。

朱云峰看着手中的小本子,继续说道:“而造成这一切的结果,其实就是那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国家的信仰和信心,简单来说,就是包括他们的所有国民以及掌权者在内,都已经不认同这个国家应该存在。”

“怎么有这般的国家?”

朱标忍不住说道:“百姓不认同还有理,可那些掌权者不应该觉得这个国家是自己的吗?”

“不。”

朱云峰摇摇头道:“他们为出卖自己的国家而沾沾自喜,每个人都像食尸鬼一样趴在它的身上汲取着养料,最后亲手葬送这个国家让它毁灭。”

“真是令人惊讶。”

朱标和朱棣都目瞪口呆,这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认知,哪怕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那也是为了借兵建立后晋呢。

怎么会有国家的掌权者会整天只想着出卖国家的利益,而不想着治理好这个国家呢?

“不用惊讶,大明也差不多。”

朱云峰笑了笑道:“老祖宗通过废除丞相,建立内阁,让权力高度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但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高强度工作,让大明行政高速运转,不代表后来的皇帝可以做到,结果就是权力迅速让太监以及内阁为首的文官把持。”

他又道:“然而太监和文官陷入到了内斗当中,多方互相掣肘,制度开始迅速僵化,行政效率也变得十分低下,而官员也都开始腐败,结果跟那个国家一样,最终崩塌,虽然不像那个国家是自己人亲手葬送,可自己人的一系列骚操作,亦是导致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为何也会如此?”

朱标皱眉。

朱云峰叹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老祖宗和二祖的那些政策,让大明从上到下,都失去了归属感,包括大明皇帝在内,都不认为大明是他的江山,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大明灭亡与那个国家的灭亡相似度很高的缘故。”

“包括大明皇帝?”

朱标愕然。

旁边朱棣亦是不解。

回到书房的朱元璋更是睁大了眼睛。

什么意思?

他的政策导致连大明皇帝对自己江山都觉得没有归属?

难道自己的政策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是的。”

朱云峰苦笑道:“后世有人说大明亡于腐败,亡于天灾,亡于外敌,但真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真正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大明王朝从上到下已经无人知道帝国到底属于谁。”

朱标连忙追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刚才分封制就已经说过了,藩王是被养起来的一群猪,在明初老祖宗的时期,他们拥有兵权和大量的封地,于是很快造成了藩王叛乱,二祖靖难成功,当上了皇帝。”

朱云峰又给了自家祖宗一刀,然后继续说道:“二祖吸取教训,于是削掉了藩王的兵权,但又不敢真把所有藩王都处理掉,便只能保留他们的封地和食邑,让他们安心做富家翁,并且对于所有朱家宗室都会发放俸禄,让他们衣食无忧。”

“这样的情况下,宗室没有权力,手里却很有钱,导致他们就玩命地生孩子,到晚明的时候,根据《万历起居注》记载,人口就已经达到20万。”

“这么多人每年要发放的俸禄是个天文数字,但宗室是不会对大明朝廷感恩戴德的,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是祖上的荣光,并且朝廷因为没钱也经常克扣他们的俸禄。”

“然后就是宗室还被限制,无法自谋生路。所以底层宗室自然不会认为大明朝廷属于他们,甚至还会对大明朝廷嫉恨,又不给他们饭吃还不给他们活路,换做是太伯爷,你面对这样的窘境,会对大明有归属吗?”

这句话颇为诛心。

朱标看了眼里面书房中略显颤抖的那个背影,只好说道:“不会。”

“那就是了。”

“可底层宗室不会,那些上层宗室呢?”

“就更不会了。”

朱云峰摇摇头道:“那些藩王觉得,说我有几百万亩地,实际上都是折银计算,我从来都无法派人去核查,参政议政更是想屁吃,每天除了在家生孩子,什么事都干不了,连城都出不去,甚至想给祖先扫墓都不被允许。”

“正德十六年,荣王世子朱厚勋、次子福宁王朱厚熹想出城祭扫亡母刘妃,武宗以祖制有限,不得顾其私情。成化十六年,赵王奏请出城为母送丧,宪宗命赵王不许出城,只能出门而还。万历二十三年,晋王敏淳疏乞出城祭扫祖墓被礼部驳回。”

“明史专家赵毅教授在《明代宗室初探》和《明代宗室人口及宗禄问题》当中说过,朱元璋不信任别人,相信只有儿孙们最可靠。于是把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带兵世代镇守,对内藩屏拱卫皇室,铲除奸臣镇压叛乱造反,对外抵御外国异族入侵,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思虑不可谓不深远。”

“可这又是一个双刃剑,说来说去还是人性的复杂和贪婪,掌握了兵权的亲王们不肯知足常乐安份守己,动不动就野心勃勃蠢蠢欲动,想要造反当皇帝。皇帝对手握重兵的亲王们也是疑虑重重难以放心,这样发展下去皇帝和各地带兵亲王成了敌对关系,先有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后有宁王朱宸濠、安化王等造反失败。这就完全违背了朱元璋分封的良好初衷。”

“最后就是削藩,把藩王的兵权全部撤除,并且加上一系列限制措施捆绑得死死的,二王不得相见,亲王就连出城踏青游玩都不行,不准当官、不准当兵、不准种田、不准经商,什么都不准干,二百多年下来活活的把几十万皇族宗室憋闷成囚徒,任何能力本领都没有,根本没有办法保家卫国,在明朝末年被贼寇和满清屠戮殆尽。”

“可以说藩王就像是被囚禁起来的罪犯,你们说说,哪怕我锦衣玉食,却没有自由,做任何事情都被限制,会对大明朝廷感到心有归属吗?”

他看向朱标,然后目光又扫了眼朱棣发出灵魂拷问。

朱标默不作声。

“看来你们心里应该有答案,而这还是大明的宗室,对于百姓来说,更不会对大明有什么归属。”

朱云峰摇摇头道:“先不提有明一朝,藩王残害百姓,官员残害百姓,甚至将领也残害百姓,杀良冒功。即便是朝廷也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无度,特别是辽东地区,以至于当地有“生于辽不如走于胡”的说法。”

“顾城教授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当中说,宗室诸王、勋威、太监、官僚地主纷纷占田,以致土地兼并严重,加之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更无踪影。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之之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国内本来就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活不下去,大明还要不停征辽饷,反之那些士绅则免税,士大夫们享受着特权,百姓看到这样的情况,你们说他们会对大明有归属吗?”

屋子里已经很安静,没有人说话。

“然后就是士兵,士兵当兵打仗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是为了报效国家,可明朝的士兵有饷吗?没饿死就算不错了,规定的钱粮到手不到三分之一,上面贪了大半,我凭什么出生入死?”

“卫所更是已经糜烂,卫所的官兵只能算是上级的打手或者奴隶,平时给上级干苦活劳役,还没有工资领,那点微薄的俸禄全被贪走,没造反就不错了还维护大明?”

“王毓铨教授在《明代的军屯》一书当中就指出,明代的卫所士兵很多都是被强迫充当军役,而且他们无法免除军役。虽然他们的职责应该是保家卫国,但实际上是缺乏人身自由的人户,对皇帝和上级有浓厚的封建人身隶属关系,主奴关系,成为了少数人的生产资料,上级对他们盘剥无度,使其苦不堪言,你们说说卫所士兵在意你大明江山吗?”

“接着是士绅,士绅会说今天的一切都是我应得的,我辛苦努力考上举人进士,吸引百姓来投献,我为什么要纳税?朝廷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

“张显清教授在《论明代官绅优免冒滥之弊》当中指出,官绅阶层贪婪无厌,采用各种手段冲破法定限制而实行法外无限制优免。将税赋徭役转嫁给百姓,对于他们来说,朝廷亡了,无非就是换个主人而已,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就行。”

“还有文官,文官会想,江山是姓朱的,关我什么事?我俸禄又低,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太监和锦衣卫天天对我起坏心,太祖时期就大肆杀戮文官,把文官当狗一样宰。为官一任,不过几年时间,升迁也非常不公平,有能力的人升不上去,能升上去的都是各党派走狗,我还不如多贪污点钱,早点买地享受生活,为什么要累死累活为大明江山做事?”

“赵毅教授说,朱元璋、朱棣的屠杀及其所引起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一些人对朝廷持不合作的态度,进而造成这一时期人才缺乏。朱元璋大肆屠杀的恶果已在靖难之变中充分体现出来,而朱棣在屠杀大部分文臣武将的同时,更阻遏了群臣虔服皇权的道路,冷却了百僚拱卫皇朝的热诚。在朱棣的淫威下,很多人不愿做官。”

“由此可见明初时期,文官集团就已经与皇权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从而让文官集团与皇帝出现巨大的裂痕。”

“之后就是武将,武将地位低下,天天被弹劾。稍有不慎就会被杀,戚继光已经是大明后期难得的名将,是我们后世著名的民族英雄,可就是这样的英雄,却需要贿赂文官,当文官的走狗才能得到重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其余别的武将,文官轻则呵斥,重则说杀了杀了,毛文龙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位置非常关键,能有效牵制后金,结果被袁崇焕随意处死,你们说武将会对大明忠心耿耿吗?”

“勋贵同样如此,祖上跟着太祖打江山,结果卸磨杀驴,被屠了一半,剩下的也都是被皇室养的猪,一没权力二没义务,跟藩王宗室没什么区别。可明明那些藩王富得流油,皇帝筹措剿匪平辽饷银的时候不找藩王宗室要,第一个想到的却是他们,他们乐意吗?”

“最后就是大明皇帝,自土木堡之后,武将势力严重衰落,文官集团迅速崛起,开始结党,并且都非常聪明地抱团对抗皇权。”

“皇帝就只能重用太监来与文官集团抗衡,但皇帝却处处受到禁锢。想认亲爹都不行,必须自称侄子。想出门也不行,必须老老实实待在皇宫里。想换继承人也不行,必须是嫡长子,还天天被文官指着鼻子骂,那大明皇帝还有什么权力?不如不上朝,或者待在宫里修仙、做木匠。”

说到这里,朱云峰摇摇头道:“可以说大明皇帝自己都没有把大明当自己的江山,嘉靖求仙问道,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天启天天在宫里玩木头,就是这个道理。”

他在这几天自然不是什么事都没干,而是精心准备研究了一下明朝历史,并且在网上买了不少各类明史专家的著作论文研究,做了很多功课。

比如赵毅教授关于宗室、明朝制度的书籍,顾城教授关于明代农民的书籍,李新峰教授关于卫所制度的书籍,方志远和郭培贵教授关于明代官员的书籍等等。

这些书可以说是干货满满,让朱云峰受益匪浅,于是将这些根源都一一记录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汇总成了一个问题册。

而通过对这些书籍的研究和了解,朱云峰自己也总结出了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包括皇帝在内,社会各个阶层失去了对大明的认同感,从而共同造就了大明的毁灭。

这个理论的实际根据就是明末的时候,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有了巨大的变化。

如大量各阶层人士迅速倒向入关的满清。

还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

可见明朝与毛熊一样,说简单点就是不得人心,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对它的整个体系制度产生了怀疑与不认同。

而这些内容将给朱元璋他们带来巨大的信息冲击。

事实上也是如此。

基本上朱云峰每说一个阶级,朱家父子三人脸色就难看一分。

听完了朱云峰的话,朱标的脸色已经很难看,因为他发现朱云峰说的是对的,换了自己在那个位置,一样也是如此。

不管是当百姓宗室,还是当文臣武将,甚至当皇帝,要如此处处被禁锢,处处被限制,那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算了。

“为何会至于如此呢?为何会变得如此呢?”

朱标忍不住痛心疾首地喃喃自语。

朱云峰敲了敲桌子说道:“答案很简单,就是制度僵化,从上到下,所有的制度全都死板不变,就因为那个该死的祖训!”

“百姓出个远门极为苛刻,互相之间还得监视,以至于人人自危,并且朝廷像对待猪狗一样对待他们,稍有不慎就会屠戮,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卫所的士兵生下来就是卫所的人,什么样的户籍以后依旧只能干这样的事情,看不到希望,没有上升阶梯,还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宗室和勋贵被养成了猪,是二祖定下的规矩。设立东厂,让太监插手国家大事,引得明朝晚期阉党和东林党党争,也是二祖定下的规矩引发的后果。”

“文官被随意屠戮,工资收入低微,连家都养不起,虽然说被迫贪污可能是洗白,但客观角度来说,低廉的收入确实让文官陷入窘迫。海瑞是个大清官,最高当过正二品。结果穷得可怜,母亲过寿只能买两斤猪肉,母亲去世连丧事都没钱办理,还是朋友帮忙才料理了母亲后事,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做不到,当官有什么意思呢?”

“武将更不用多说,处处受打压,处处是限制。”

“哪怕是当了皇帝,调戏个宫女也要被喷成亡国之君,所有人都要对他采取高压教育和限制方式,而这一切依旧是来源于祖制。”

“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就是僵化的代名词,老祖宗和二祖已经把所有的社会阶级固定好了,以前是什么,以后就是什么。每个人生下来就已经被规划好了,穷成了一辈子的事情,那么他们自然会缺乏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包括皇帝在内,处处受到所谓祖制的规定。祖宗之法不可变,每个人身上都好像有一条枷锁,互相被牵制,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大明都被一道无形的锁链锁住。”

“那么这道锁链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回过头,目光看向身后的书房位置,那里一个人影坐在其中,略显佝偻,但朱云峰目光当中的含义,却已是不言而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