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六章 未来世界一个个去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六章 未来世界一个个去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日后,徐皇后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在医院静养。

其实挺难受的。

因为朱元璋要神化自己,虽然可以让徐皇后来现代治病,却不允许她接触现代一切信息。

在私人医院里也是单独病房,电视机之类的全部拆掉,没有任何电子设备。

医生和护士也只是每天过来观察一下情况,且还让马皇后陪同,几乎相当于监视,不让她有机会知道这是未来而不是修行界。

所以徐皇后术后的生活非常枯燥无聊,每天就是与马皇后聊聊天,从窗户看看外面的绿化植被,蓝天白云之类。

连朱云峰和季赫都觉得朱元璋在虐待儿媳。

但对于徐皇后来说,即便是这样她也已经很开心了,每天非常高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也能理解。

现代人过不惯每天没有电脑手机的生活,没有娱乐,没有信息输入,就会觉得精神状态萎靡,整个人都快要疯掉。

然而古人,特别是像皇后妃子一类,她们本身就是被圈养在宫中,谈不上有多自由。

信息接收也非常片面,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大明疆域有多大。

过惯了这种圈养的生活,倒也无所谓。

何况徐皇后本身也已经知道了历史上今年自己就要死,现在能有机会活下去,继续陪着大朱棣。

别说只是被圈禁起来,就算是受再多的苦,她也愿意。

只能说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老朱着实坏了点。可站在古人角度来看,能活命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几日后,洪武朝乾清宫内,朱元璋正坐在书桌后面批阅着最近一段时间锦衣卫上来的奏折。

现在大明的江山已经全由朱标治理,朱标离皇帝差不多也就只剩下登基。

不过老朱并没有传位给朱标自己当太上皇。

经济一好什么弊病都来,粮食提升了就是生产力的提升,人口劳动力在最近几年大批解放,势必造成各种问题。

必须给百姓找工作。

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在街上瞎溜达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治安困扰。

所以就得开矿、建工厂、铺铁路、修公路、发展手工制造业以及蒸汽机、纺纱机、电动机等初级制造业。

特别是纺织业。

我国开国初期,有一半的工业都是靠纺织业撑起来。

另外一半则是钢铁行业。

因而纺织厂以及钢铁厂现在是重中之重。

但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工业也不是那么快就能立即遍布全国。

朱标已经在全国各布政司做了许多工业规划,包括很多国家级项目,可社会上依旧有不少吃饱了的闲散人员。

最主要还是钢铁行业上了先进生产力,直接以电弧炉炼钢。

大明还不断从现代引入发电机组以及电弧炉,比传统炼钢方式效率快了很多倍,导致大明的钢铁产业初期不需要那么多产业工人。

结果就是生产力提升得太快了,使得多余的劳动力来不及转型,社会治安成了问题。

人一吃饱饭,又没活干,事儿就惹出来了。

地方锦衣卫就得四处出动,解决这些麻烦,以此维护老朱家的统治稳定。

朱标也被迫暂停继续引入电弧炉,而是打造传统转炉炼钢。

虽然降低了效率,但工作岗位则是大大增多。

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这句话看上去轻飘飘,实际上背后不知道多少个家庭需要。

所以有的时候用落后技术形成产业规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作为大明基石,老朱掌控着锦衣卫,就意味着如另外一把监管百官与百姓的利刃悬在他们头顶。

老朱一天不退位,那握着这把剑的人就一天在盯着他们。

因而老朱在位比不在位更有利于震慑贪官污吏,以及地方可能会迅速出现的黑恶势力。

毕竟后世我国扫黑除恶,除了特殊时期,如果没弄出人命,最多最多首恶死刑,其余从犯是根据犯的过错来定罪,还谈不上都杀的地步。

但老朱可不管你这些。

要是在大明组织黑恶势力,勾结地方官府、豪强欺压百姓,别说参与人员,连家属都不一定保得住。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不退位,就起到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威望与号召力惊人。

此刻书房内,老朱快速批阅着发上来的折子。

这些基本上都是地方锦衣卫、大理寺以及当地官府衙门审核过的,上级部门也确认过。

其中或许存在极少数冤假错案,但大部分判决肯定没什么问题。

大理寺、督察院以及锦衣卫都已经审查过,差不多就是老朱一签字,就有很多人被砍掉脑袋。

正在这个时候,朱标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些公文,来到朱元璋身边说道:“父亲。”

“嗯。”

朱元璋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毛笔道:“怎么了?”

“这是去年的统计数据。”

朱标把公文放下来道:“各部完成了前年我交代的规划内容及数据统计,今天交上来了,拿给父亲看看。”

“哦?”

朱元璋接过来开始翻看起来。

古代社会其实就有数据统计,起源于秦朝,发扬于汉朝。

在汉代基层统计人员叫计吏,各州府负责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官吏叫上计掾。

司马懿和邓艾未发迹之前,都做过这个职务。

到了宋朝时期,甚至专门设立过类似于后世统计部这样的部门,名字叫总计局,只是三司也有统计职能,职能相叠于是仅存在一年就被撤销。

但古代统计数据比较粗粝,只统计人口、土地、粮食、仓库、赋税、治安、邢狱等情况,对于其余数据统计较少。

现在新时代了,就得又统计钢铁产量,纺织产量,工人数量,农业人口,GDP等等。

为此朱棣新设立总计部,以此统筹全国数据,观察情况。

当然。

肯定要本土化。

如GDP、GNP、NDP、GNI等等统计术语,统计方式以及计算方式与后世一样,但名称必须要换成大明的名称。

今年已经是洪武十七年,老朱与现代接触的第五年。

前三年可以说是打底。

朱云峰和季赫从现代农来大批良种、化肥、农药,让大明产生了一次农业革命,解放了大量生产力。

接着又从现代弄来了大量发电设备,包括水力、火力设施。

还有各种现代技术。

如蒸汽机技术、炼钢技术、纺织技术、缝纫技术等等。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大明开始消化这些技术,并且建设大量钢铁厂、纺织厂,甚至今年年初大明第一家自行车厂也正式挂牌成立。

这标志着大明已经开始能够自主产钢铁,自主产纺织品,自主造自行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等等。

而朱标今年设定的目标是攻克造桥技术,比如詹天佑的“气压沉箱法”,配合现代机器,造大桥的桥墩,如此建造现代化钢筋水泥大桥。

除此之外,就是鼓励民间商业发展,通过现代技术,投入研发自主生产水力发电机,以满足各地的工业需求。

虽然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都是以蒸汽动力。

但电动力是未来趋势,把资源和技术投入到电动力当中,或许短时间内没有成果,可长远来看却是利在千秋。

当然。

依靠现代技术和设备优势,也不可能没有成果。

事实上皇庄的加工厂通过发电机原理及设计图,几天就能弄出一个小型发电机来。

问题的难度在于量产。

一个合格的水力发电机不算变压器和涡轮机,需要十多个大型零件,数百个精密小零件。

皇庄遇到的跟AK一个问题,精密零件可以冲压打磨,但无法做到量产,制造效率会比较慢,可能一个月都不一定产出一台大型水力发电机组。

哪怕可以制造19世纪初代水力发电机,可那种发电机的效率又不能和现代发电机比,因而想迅速搞定水力发电并不容易。

不过火力发电机倒是简单,原理就是蒸汽机,朱标打算先搞火力发电,再提升水力发电技术。

而在去年的数据当中,不管是钢铁产量还是发电量,都相较于前年成倍提升。

如钢铁产量大前年才一百多万吨,到前年提升到了三百多万,去年则已经提升到了八百多万,可以说是直接起飞式迁跃。

发电量则从前几年的每天十多万度,到如今已经达到每天一百多万度,整个南京城都已经装上了电灯,市面上甚至已经开始出现电风扇之类的家电产品。

除此之外,粮食产量、人口、工业从事人员以及各地制造业水准也比往年大幅度提高,如钢铁产业主要就集中在河北。

只能说以前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没有下降空间,只剩上升空间了。

“嗯,不错。”

看完了数据报告,老朱满意地点点头道:“国家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云峰当初没有骗我啊,这样下去二十年内,还真可能大明旗帜插遍全世界。”

说罢他又叹道:“可惜了,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二十年呢。历史上再过14年,我就要死了,未来是标儿你的天下。”

“父亲身体本就康健,历史上应该是心力交瘁所致,如今有现代医疗,又没有后来那些事情,以父亲的身体,必然可以健康长寿,百岁不止。”

朱标笑道:“何况也不用二十年,我们现在可以自己制造蒸汽轮船,过几年等江浙福建的造船厂产业成熟了,铁甲舰就是下饺子一样,只要船上多带些煤炭,哪里都能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好,这几年就多造些船,先在东南亚各地建造军事基地,控制整个东南亚再说吧。这广袤的领土,也都是一片丰地啊。”

“是,孩儿明白。”

朱标点点头。

虽说吞下整个东南亚未免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些。

但国内工业发展如火如荼,这几年粮食暴增,出现婴儿潮,光去年就多了四百多万婴儿。

得益于《赤脚医生手册》以及青霉素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以后新生儿肯定会越来越多。

预计未来五十年内,大明的人口至少得突破个四五亿。

所以现在拿下东南亚,不仅是粮仓,还有矿山、橡胶园、棉花园、金山银山,也为将来打下基础。

毕竟东南亚的橡胶、水果、香料、木材以及澳大利亚的矿确实很吸引人。

“大明交给你,我放心。”

朱元璋把手中的公文放在桌案上,然后似乎想起了点什么,问道:“云峰他们呢?”

“在现代吧。”

朱标说道:“他们这两天没怎么过来。”

“我去找他们吧。”

朱元璋站起身。

朱标纳闷道:“父亲找他们有事?”

“是有些事情”

朱元璋应了一声,随后又似乎觉得有些敷衍儿子,便叹道:“我老了。”

朱标忙道:“父亲还没老呢,还可以活很久很久。”

“活得再久走不动路有什么用。”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道:“你要让我去打世界,打不动了的,受不了那般颠簸。坐在宫里发号施令,让将领们去打吗?趁着现在还没老到动不了,我想去做些别的事情。”

“别的事情?”

朱标不解道:“父亲是?”

“去别的大明朝看看吧,想去看看明末,还有南明。”

朱元璋眼眸中闪过一缕寒芒。

洪武朝的大明已经走上正轨,朱标治国也已经很成熟,剩下的就只有时间发酵,让大明的工业更上一层楼,然后坚船利炮遨游世界,用火炮打开西方的大门,让他们开门自由贸易。

所以老朱觉得已经没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除了动动刀,杀点贪官污吏,治理一下地方治安问题以外,治理国家的能力朱标已经在他之上。

那何不趁着现在还没到六十岁的时候,去别的大明朝看看。

一个一个去。

看看自己的大明王朝未来是怎么样的光景。

如果来到明末或者南明的世界。

对于老朱本人来说,或许才是他最兴奋的时候,哪怕是死在那边,亦是不会觉得有任何遗憾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