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二十八章 爹,你咋不敢跟大伯干一架呢?

与朱高燧自幼长在北平不同。

朱高炽生在南京,小时候也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七八岁去了北平,后来又与朱高煦一起回南京读书。

时间大概在洪武二十三年左右,直到洪武二十八才离开京城去北方。

而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

因此朱高炽和朱高煦应该是见过朱标长什么模样才对。

但那时朱标为皇太子,要么在乾清宫帮父亲处理国事,要么代替父亲出巡地方,地位非常高。

相比之下,朱高炽和朱高煦当时不过十多岁,虽然是燕王之子,可那时候跟他们一起上学的还有其他几个王府的儿子。

老朱最在意的是他与马皇后生下的五个嫡子,所以只安排四府子嗣来南京读书。

如此秦王府、晋王府、燕王府、周王府四府十多个嫡子庶子整日厮混在一起,天天打闹玩乐。

平日里他们几乎见不到朱标,只有祭祀庆典、逢年过节等重要日子,才可能偶尔见一面,且还是中年朱标。

这使得年轻的朱标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根本认不出来。

毕竟在朱标二十六岁的时候,里面最年长的朱高炽也才三岁,怎么可能记得大伯年轻时候长什么模样?

恐怕这么多年过去,在平时基本见不到面的情况下,中年朱标的模样他们都已经忘了。

然而他们忘了,大朱棣却不可能忘。

因为青年朱标是与朱樉、朱棡、大朱棣、朱橚等几个亲兄弟待的时间最长的时候。

那记忆里的模样,大朱棣看得真真切切,与印象当中没有丝毫区别。

所以大朱棣惊恐了。

虽说如今他已经大权在握,又得到了父亲的承认,但刻在骨子里的恐惧,依旧让他不敢与大哥对峙,乖乖地跪下。

毕竟。

年幼时寄人篱下,父母不在身边,长兄如父,是大哥一手将他们拉扯带大!

这份恩情,大朱棣即便后来写小作文摸黑,可至少眼下不敢忘。

“大大哥?”

朱高煦牙关打颤,顿时明白眼前的是谁了。

还是朱高炽反应快,肥胖的身躯马上也跟在朱棣身后跪下道:“侄儿见过大伯。”

“侄儿见过大伯。”

朱高燧也马上跪了下来。

朱高煦亦是颤抖地跟着跪下。

姚广孝自然也跪在一旁。

不过他却没有害怕,只是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

死人复生,还是孝康皇帝,着实让人惊讶。

“老四,出息了,做皇帝了。”

朱标笑了笑,接着嘴巴蠕动了一下,最终没有说别的话,只是上前把他拉起来道:“我这么让你怕吗?”

大朱棣见他似乎不是来兴师问罪,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几分,连忙说道:“大哥,高煦不认识你,言语当中有冲撞,还望不要见怪。”

朱标摆摆手:“我还没那么小气到与小辈计较的程度。”

说着他上下打量道:“你是怕我与朱高煦计较,还是怕别的什么东西?”

大朱棣陪笑道:“这家伙自幼就乖张,父亲也是不喜他,打死了都活该,只是我心中有愧。”

有愧是真,但害怕也是真。

如果只是简单的死人复生,且威胁到了他的皇帝地位,大朱棣不介意让他再死一次,哪怕是他的亲大哥。

可架不住老朱也还活着,而且他们的背后似乎还有个恐怖的势力,大朱棣绝对惹不起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朱棣现在的表现,其实也是在给朱标一个态度——大哥,我在心里可是一直很尊敬你的。

“好了,没有什么好愧疚的,允炆的事父亲已经盖棺定论,他自己咎由自取,我也不怪你。”

朱标有些话本来已经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咽了回去,脸上一副不在乎的表情说道:“如今你也成了皇帝,我虽是你大哥,也不至于苛责你几分。不过我其余孩儿”

大朱棣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态度,发现他并未盛怒,便赔着笑脸,把他拉到自己座位上说道:“大哥放心,侄儿们都很好,我没有一点亏待。况且大哥一日是大哥,终生是大哥,长兄如父,小时候若非大哥拉扯,我们几兄弟恐怕早就死了。”

朱标看他态度真诚,心情也稍微舒坦了点,顺势坐在了那位置上道:“如此甚好,你们都站起来吧,都跪着也不像话,该坐就坐,云峰,你也坐下。”

朱云峰就拉着大朱棣从桌案上离开,大朱棣坐到了刚才朱高炽坐的位置,朱云峰坐在了他对面,之前朱高煦的位置。

其余人自然就只好往后延续坐了一排。

等坐下后大朱棣就试探性问道:“不知大哥这次过来是?”

“父亲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

朱标瞥了眼众人。

朱高炽一脸憨厚地看着他。

朱高煦额头冷汗直冒。

朱高燧在侧旁观。

姚广孝则眼观鼻鼻观心,似乎神游外物。

他便继续道:“年关到了,父亲说要与母亲一起过来一趟,看看孩儿们。你让各藩王都携带着家眷进京,与父亲母亲见见面,说说话,聊慰一番他们的相思之心。”

“母亲也还活着呢?”

“活得好好的。”

“那就好,那就好,我听父亲的吩咐办。”

大朱棣先是保证,随后又略微皱眉道:“只是其余人都还好说,唯独老十二.”

这个时候其实不止湘王朱柏,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八朱梓、老十朱檀都已经死了。

但他们死的时候朱元璋还在世,所以在大朱棣的观念当中,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事情便不提。

唯独老十二朱柏是被朱允炆逼死的,现在提一嘴,意思不言而喻。

“行了,不用话里话外暗点我,你的皇位既然是父亲承认了的,我也不会说什么。”

朱标面露不喜。

大朱棣忙道:“大哥误会了,我是怕父母亲到时候见到诸多子嗣,又想起这件事心里不悦。”

“这个你无需担心,老十二死了,但父亲有办法让他活。”

朱标淡淡地道:“你届时把庆典办好便是。”

“是是是。”

大朱棣连连点头。

“还有,告诉那些藩王,回来的路上不许惊扰地方官府百姓。”

“是是是。”

“另外就是.”

朱标坐在书桌后面,俨然取代了大朱棣,发号施令。

下面的大朱棣只有听的份,丝毫不敢反驳。

等说完了命令,朱标脸色也缓和了许多,才开始与大朱棣聊了一会儿家常。

比如关心一下他的几个子嗣,聊了聊以后国家治理,甚至还说了一下喜静厌动,身体肥胖,这么下去肯定不行,对身体不好,让他多运动运动减减肥。

一番话语众人唯唯诺诺,一直聊了半个多时辰,朱标才从位置上站起来说道:“好了,该说的也都说了,我也要回去了。”

大朱棣忙道:“大哥留下来,好歹与弟弟一起吃个家宴再走。”

“是啊大伯。”

朱高炽也说道:“父亲时常想念大伯,这次好不容易过来一次,自然要多坐坐才行。”

“算了,免得有人觉得我坐在这碍眼。”

朱标瞥了眼大朱棣。

大朱棣汗流浃背,连忙说道:“大哥真的误会了。”

“好了,我在那边也有事要处理。如今父皇在外打仗,我亦得坐镇仙朝,不可轻动,以免人心浮动。”

朱标找了个理由。

他可是知道自己老爹和朱云峰小朱棣他们忽悠大朱棣,说老爹在上面建立仙朝,还和敌人打仗来着。

说罢朱标走到门口,拿起雨伞,大朱棣忙跟过来道:“我送送大哥。”

“嗯。”

朱标点点头,率先进入雨里。

朱云峰跟在身后,大朱棣、朱高炽等人也从侍卫那接过油纸伞,亦步亦趋跟着。

大朱棣与朱云峰一左一右,就在朱标身后的位置。

朱标单手负于身后,右手举着伞,下摆龙袍离地面有点距离,倒不用担心碰到水,鞋子底高,不过还是缓步行走,边走边说道:“老四啊。”

“大哥。”

“坐了江山,就得有个为君的样子,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做了皇帝后,当爱护百姓,不可肆意暴虐,我与父亲可都在上面看着你呢。”

“是是是,大哥放心,自下半年始,我就已经轻徭役减赋税,修养民力,绝不擅自行事。”

大朱棣老老实实地保证。

朱标满意道:“你知道就好,听闻你有迁都北平之意?”

这个时候依旧是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而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初,大朱棣就宣布改北平为北京,又迁百姓、富户、商人去北京充填人口。

所以虽然他是在永乐十八年之后才正式迁入北京,但实际上前面十八年都是在为迁都北京做铺垫。

大朱棣立即说道:“这是谣言,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这边大明是你的大明,你想迁都就迁都吧,只是眼下时机未到,二十年以后再说。”

朱标并没有插手改变历史的意思,父亲最早定都南京是无奈之举,从政治地理以及经济的角度上来说,迁都北京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眼下东北还是一片荒凉地,辽泽浩瀚如海、森林草木茂盛,但资源却极其富饶,如果开发东北,大明能吃一百年。

所以迁都北京之后,这边的大明朝享受现代技术和资源,把东北开发出来,也就有了称霸世界的资本。

要不是洪武朝的世界还不是迁都的时候,朱标自己都想迁都了。

听到朱标的话,大朱棣舒了一口气。

历史上他迁都北京有极大政治意义,就是得消除建文后患。

如今已经彻底消除,本来可以不用迁都。

但他想去打仗啊。

北元还没有被消灭,时常寇边侵犯,军队也要调集到北方。

这样军权握在手里,南方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如此才能江山稳固。

“我知道了。”

大朱棣应了一声。

接着朱标又嘱咐了一些事情。

关于民生治理,关于积极发展经济,关于开拓海外等等事宜。

事实上朱棣很早就对开拓海外很有兴趣。

永乐元年,也就是明年五月份,他就下令福建所有的造船厂疯狂造大型海船。

到了永乐三年,大量船只造出来,郑和就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

所以朱棣布局相当早,不管是迁都还是下西洋,以及后来的五征蒙古,都是在早期打下了基础。

两个人一路聊着,很快到了月华门,穿过大门进入乾清宫广场上。

“好了,你们送到这儿吧。”

朱标摆摆手道:“年前如果父亲确定了日子过来,我会提前让人告知你们一声,你们也好早点准备。”

“是。”

大朱棣唯唯诺诺,乖巧老实。

“嗯。”

朱标点点头,徐徐步入广场,向着地宫方向而去。

朱云峰跟在身后,小声说道:“太伯爷牛逼啊,永乐朝的朱棣老牛逼了,你也训得服服帖帖。”

“呵。”

朱标笑了声,说道:“老四确实是长本事了,跟我玩了心眼。”

“有吗?”

朱云峰挠挠头。

对于这种东西他是真不擅长。

朱标淡淡道:“绵里藏针,在提醒我是允炆的过错才导致父亲盛怒,让他做了皇帝。”

“好家伙,心机好深啊。”

朱云峰后知后觉。

他完全没感觉到对方话里的其它含义。

没办法。

对于大明朝来说,朱云峰是个游离于体系外的角色。

他没必要费心费力去琢磨对方的意思。

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帝王将相,除了老朱以外,其余人他都不需要去理会对方话里的深意。

因为不关他的事,他搞自己的钱就行了,也没想插手人家的政务。

而如果有人看不惯他,想搞点小动作,他都不需要和人家斗智斗勇,只需要斗拳头就行。

除了马皇后和朱标不能打,他连老朱都敢动手,何必去费那些脑细胞呢?

“好了,早点回去给父亲复命吧。”

朱标踏入地宫当中。

远处。

大朱棣和儿子们一直盯着朱标跟朱云峰的背影,直到他们消失在地宫不见。

直到此时,所有人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朱标其实没有说很重的话,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凭他叫朱标,就给人一种很大的压力。

过了一会儿,朱高炽问道:“那真的是大伯吗?孩儿以前也见过大伯,但好像与记忆当中的不似。”

朱棣瞥了他一眼道:“这是你大伯年轻时候的样子,你大伯死前因常年操劳政务,消瘦了很多,与现在不似也正常。”

朱高煦擦了擦额头的汗道:“爹,皇爷爷都让你当皇帝了,你才是大明的皇帝,怎么这么怕大伯干嘛?”

“对啊爹,你刚才也太懦弱了。”

朱高燧也嚷嚷道:“大伯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一句话都不敢反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皇帝呢。”

“要我说,爹你就该跟大伯干一架,不然以后他来一次大明我们就得跪一次。”

朱高煦看人走了,胆子也大了起来。

“住口。”

大朱棣瞪着眼睛,指着他们二人,口水都喷出来了怒斥道:“你们这两个小王八蛋,我迟早有一天要被你们害死。”

“你知道他是谁吗?是你皇爷爷的嫡长子,是你爹的亲兄长,你爹小时候你们爷爷在外面打仗,你爹寄人篱下,是他一手把你爹拉扯大的。”

他气呼呼地道:“别说你爹跪在他面前,就算他打死你爹都是正常的,你们以后再敢胡说八道,老子打不死你们。”

朱高煦和朱高燧原本看朱标走了,挺直的腰板顿时又萎了下去,缩着脖子,被骂得气都不敢出。

好家伙,只听说过老朱家怕爹的,怎么老朱家还怕大哥的呢?

咱们大哥那胖子,我们就不怕他。

二人对视一眼,却也不敢回嘴。

唯有姚广孝在一旁细细思量。

陛下怕的恐怕不止是他大哥的身份,而是他背后那个势力无法想象的仙朝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